皇家火枪手,难道不可以改成信息化的战列舰吗?
这件事还真有人干过。
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美丽坚合众国在二战结束之后剩了很多战列舰,虽然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拥有航空母舰最多的国家,但是仍然没有放弃对战列舰的偏爱,于是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人对战列舰进行了信息化改造工作,而这艘被美国军方反复改造的战列舰就是爱荷华级战列舰的3号舰密苏里号战列舰。
这艘军舰是美国海军建成的最后一艘战列舰,也是二战结束之后最后一艘退役的战列舰,同时也因为在日本签订投降协议的时候被指派为受降舰,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战列舰之一!
(日军在军舰上投降)
1955年2月26号,密苏里号战列舰退出现役,但是在1984年夏天,随着美国海军舰艇计划的启动,这艘已经退出现役30年的战列舰再次被启用,并且经过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工作。
对密苏里号战列舰的改造工作体现了作为世界第一军事大国美利坚合众国在军事作战系统方面对战略舰的最前端的应用和实验,同时也给其他国家表演了一下战列舰已经不符合现代战争的使用需求。
在现代化的改造过程中,密苏里号战列舰拆除了20毫米、40毫米高射炮和4座127毫米炮。
(军舰上的高射炮)
然后对这艘战列舰进行了最先进的武器的升级工作,安装了鱼叉反舰导弹系统、战斧巡航导弹发射系统,以及用于防御敌方反舰导弹和敌机攻击的近岸密集阵防御系统。
此外,密苏里号战列舰还更换了新的雷达系统和火控系统,以增强攻击和防御能力。
1987年,密苏里号战列舰还装备了40毫米榴弹发射器,25毫米自动加农炮,用来为波斯湾地区的科威特油轮进行护航,这些小口径的武器主要是来对付伊朗在波斯湾地区的小型作战舰艇,还是够用的。
在海湾战争期间,密苏里号战列舰还担任了对地支援的任务,其中大口径火炮表演的对敌陆地阵地的轰击,产生了极其惊人的视觉效果。
(两个鱼叉导弹发射器和一个密集阵 )
但是,海湾战争结束后不久,美军即宣告这艘战列舰永久退出美国海军序列。
因为,事实证明战列舰即使是经过了现代化的改造,仍然形同鸡肋,在战场上难以起到主导作用。
所以,1992年3月31号把该艘战列舰退出现役,并在1998年被捐赠作为博物馆舰。
至于为什么在现代化改造之后,战列舰的战力已经大幅度提高的时候美国人用起来还是非常不顺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大口径舰炮缺少合适的作战应用场景。。
战列舰主要的作战武器是装备的大口径舰炮,密苏里号战列舰主火炮是9门406毫米口径舰炮,可以发射大约1.3吨重的高爆弹和穿甲弹。
(406炮的炮弹)
但是,大口径舰炮存在着非常多的缺点。
第1个缺点,射程近。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406毫米口径舰炮最大射程只有43公里。
所以,当他用舰炮在攻击对方的时候,对方完全可以依靠反舰导弹进行相应的反击,一旦美军没有取得绝对的制空权,那么密苏里号战列舰就有被击沉的风险。
第2个缺点,射速慢。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大口径火炮射速通常为两分钟一发,对于现代主力战舰来说,所装备的对空对地和反舰导弹可以做到每秒钟一发。
第3个缺点,速度慢。通常情况下密苏里号战舰主炮发射的初速度大约为760米每秒,也就是刚刚超过2马赫的速度。
现代战舰所装备的反舰导弹的飞行速度通常可以达到3~4马赫的飞行速度,东风-17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甚至可以达到10马赫。
第4个缺点,需要的人太多了。密苏里号战列舰主炮炮塔通常需要85~110人来操作,这几乎等同于一艘护卫舰的全部船员,这不符合当今世界武器系统操作尽可能减少人员的原则。
(406炮塔的剖面图)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密苏里号战列舰在1980年代再次服役之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安装了用来反舰的鱼叉反舰导弹和对地攻击的战斧巡航导弹。
鱼叉反舰导弹最大射程可以达到38.7公里,和406毫米口径主炮的炮弹射程相当;
战斧巡航导弹射程可以达到1700公里,是密苏里号战列舰主炮射程的大约40倍。
同时,经过了现代化改造之后,无论是反舰导弹发射系统,还是巡航对地导弹发射系统,都不比同时期任何一款其他战舰落后,可以说这个时候密苏里号战列舰是一款结合了现代作战系统的混血儿。
(改造后的密苏里号)
但是,却没有达到博采众长的目标,反而更凸显了战列舰在现代战争中的弱势。首先,密苏里号战列舰没能变成一个武器库。在拆除了大量的中小口径炮之后,虽然让密苏里号战列舰装备了现代导弹系统,但是所装备的数量却和他庞大的体型非常不相称。
密苏里号战列舰所装备的战斧巡航导弹发射系统和鱼叉反舰导弹发射系统总共只装备了48枚导弹,分别为32枚战斧巡航导弹,16枚鱼叉反舰导弹。
(战斧装甲发射器单元)
作为1艘排水量达到6万吨级别的巨型战舰,他的导弹装备数量竟然低于美军在1980年代推出的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虽然排水量仅相当于密苏里号的1/6,在当时所使用的垂直发射系统共可以装备90枚导弹用来作战,几乎等同于密苏里号战列舰装备数量的两倍。
(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其次,主炮变得可有可无。虽然密苏里号战列舰装备的导弹数量远不如一艘万吨级的驱逐舰,但是作为主要打击力量的406毫米主炮却显得毫无意义。
406毫米主炮的射程在这个距离几乎等同于和对手近身肉搏,将自己置于极度的危险之内,所以除非像海湾战争完全取得了对对手的战略优势,否则任何一个美军舰长都会首先选择在上千公里之外使用战斧巡航导弹进行对地攻击。
所以,威力强大的主炮在正常情况下根本就没有用武之地。
(密苏里号发射主炮)
最后,在美军的作战体系中已经没有战列舰的位置。美军在第2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就已经确立了以航空母舰作为作战核心的海上作战体系。所以,在大规模的海战中美国海军其他作战舰艇的任务就是确保航空母舰的安全,为航母编织一道纵深上千公里的安全区。
显然,密苏里号战列舰在这样的一个作战体系背景下找不到自己的合适的位置。
在小规模的战斗中,美军也通常使用现代战舰所搭载的导弹进行远程攻击,尽量避免和对手近身肉搏。
至于其他各国海军更没有对战列舰的需求。虽然世界有200多个国家,但这200多个国家里绝大多数海军都非常弱小,没有能力保有一艘几万吨级的超级巨舰。
对大国海军来说,他们的作战体系和美军是亦步亦趋,基本上都是摸着美军过河,未来各国海军的作战方式也会和美国海军作战方式极为类同。
所以,美国海军没有对战列舰的需求,其他各国海军同样也没有。
即使在未来海军作战模式得到了一个重大的改变,也一定会像过去几十年一样像的是更强的机动性、更远的射程、更精准的打击能力这个方向发展,显然庞大笨重的战列舰和这样的发展背景是背道而驰的。
为什么拥有火铳大炮的明军会被手持大刀弓箭的八旗满军打败?
1.明军的火器没有想象的那么厉害,另外清军也装备了火器。
明军的火器主要装备的是三眼铳,鸟铳,红夷大炮。
三眼铳是中国古代一种短火器,使用铁或粗钢浇注而成。三眼铳在明代常见,但是射程近,三眼铳的最佳射程为三十步,也就是49.05米,破重铠,五十步(81.75米)之外能重创不披甲目标,百步(163.5米)之外就没有杀伤力了。比不了弓弩;再次装填速度太慢。由于上述原因,三眼铳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前景被遗忘。
鸟铳也称火绳枪,存在点火时易受风、雨影响以及点燃火绳时要保留火种和燃着的火绳不能维持较长时间等缺点。萨尔浒之战时,正好在雨后初晴,湿度最大时,不用火烤干,便无法射击。所以清军愈战愈勇,步步逼近,攻入明营,一举夺取了萨尔浒山营寨。萨尔浒之战中,鸟铳(火绳枪)的缺陷暴露无遗。
红夷大炮机动性极差,长于攻城,拙于野战。
当时明朝的火器专家对于火器,特别是鸟铳的评价:
鸟铳固优于矢,但铳精则胜于用矢。铳具不如式,习之不精,反不如矢,而让敌以长技矣。……火器尤为误事。或向天而打,或手向前放铳而头已回顾走路。或先将铅子衔口中,忙乱装铳,忘子在口,顺气咽入腹中。或忘入铅子,或先下铅子,而后入药。或子小口大,照打时铳口一低,铅子流出。或装毕而火绳落地,为湿气所灭。或持线自龘焚其药。十铳之中,仅有六七铳发出;六七之中,仅有二三中耳。此盖百战中面见熟试而知之也。难矣哉!三眼铳也好,鸟铳,红夷大炮也好,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装填发射速率不高,装弹麻烦,并且受潮之后不能使用,十发只有六七发能发出,并且命中率极低。再加上保养也对比冷兵器麻烦,还远没有弓箭好用。在明朝与清军对决的过程中,冷兵器交战还是占主流。相比三眼铳,鸟铳,红夷大炮,刀剑弓箭等冷兵器能更加的有效杀伤杀死敌人。在同样的装备下,清军的骑兵更有机动优势。
2.明军缺钱
明朝末年,不仅政府各级官员工资发不出,连保卫明政权的各地军队饷银也是连连欠发。因为欠饷导致的兵变数不甚数:天启四年,五月,福宁州发生兵变,六月,南京操军鼓噪兵变,八月,十月,山海关士兵又两次鼓噪逃亡,八月,徐鸿儒义军余部起义。崇祯元年,又接连发生了三次欠饷兵变——蓟镇兵变,宁远兵变,固原兵变,并且一次比一次闹的大。天启年间,魏忠贤在位的时候,采取的是以前历史拖欠的粮饷先不去管它,从现在开始先保障现在的粮饷不拖欠。这样就保证了军队的基本稳定。虽不能保证每月及时供应,但是大大缩短了供给周期,从几年,缩短到两三个月。结果魏忠贤死后,粮饷的发放问题又变成了老样子,直接导致兵变发生。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李自成进攻北京。当时的崇祯皇帝唯一能够解救危局的选择,就是召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进京勤王。北京城池异常坚固,曾经挡住了瓦剌,满清等的多次进攻,如果吴三桂的3万铁骑能够参与守城,李自成攻破北京几乎胜算渺茫。然而,这唯一的救命稻草,崇祯皇帝也没有抓住。是因为崇祯皇帝根本没有军饷来支付这次关宁铁骑的勤王行动。吴三桂对于崇祯皇帝的要求,就是希望能提供一百万银两的军费,崇祯回复说“内库只存银七万两”,那崇祯皇帝手里究竟还有多少钱呢?没有了,国库和私房钱几乎都空了。
《甲申纪事》中说:
予监督节慎库时,为甲申三月十五日,与主事缪沅交盘,库中止银二千三百余两,又钱作八百,国家之贫至此,可发一笑。自正月至三月,日以坐饷为令,或论省坐派,或官坐派,无虚日。至三月十八日始发帑金二万,赏守城军士,银未及发而城破矣。由于明王朝财政捉襟见肘,囊中羞涩,明军不止欠饷,后勤装备,武器补给都无法正常保障,辎重,粮草都是能少就少。这样的军队,谈何战斗力?
3.明朝政治腐朽,党争,阶级斗争激烈,社会矛盾尖锐,已经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期,改朝换代迫在眉睫。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是政治的延续。万历十六年公元1588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一个新生而又强势的游牧民族政权崛起于满洲的黑山白水,这个军事集团年轻,进取,充满活力并极富战斗力。而此时的明王朝,已经离建国210多年,已经走到了历史的穷途末路,宛如一个暮气沉沉,行将就木的老人。
此时的大明朝,朝内:皇权衰落,派系林立,党争激烈。从万历十四年申时行上疏请求册立朱常洛为东宫太子开始,东林党、阉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粉墨登场,门户之争日盛一日,互相倾轧,愈演愈烈,直至明王朝灭亡。
朝外:地方豪强,军阀势力膨胀到可怕的地步,开始不停中央号令,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张居正被万历皇帝打倒后,随之他的执政理念,各种新政也被打倒。土地兼并严重,财富高度集中。大批农民破产,沦为流民。国家的资源,财富集中在极少数大官僚阶级手中。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描绘明王朝上层统治阶级的末世之像:
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经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在这个时候,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有的身败,有的名裂,还有的人则身败而兼名裂.。4.天灾连连
和满清作战期间,明朝的运气不太好,遇上了千年难遇的小冰河时期以及连续多年的大旱。是老天爷要灭亡大明。
寒冷
明末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天气异常寒冷。
四川通志:明熹宗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夏五月,四川天降大雪,积数尺,树枝禾茎尽折。
云南通志: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公元1601年)年九月,云南大雨雪。
云南通志: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四月壬寅,贵州暴雪,形如土砖,居民片瓦无存者。明史:夏六月,云南临安大风甚寒,民多有冻死者,鸟雀亦多冻死。
云南的天气,一般都是四级如春,气候宜人,而史书上却多有云南寒冷的记载。可见,当时的天气恶劣到了什么地步。
大旱
在嘉靖朝,就已经出现了大旱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情况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以下是相关的历史记载:
明世宗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湖广大旱,殍流无算;腾衝亦旱。
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浙江、江西、福建各省大旱。
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华北各省大旱;湖北亦大旱,饥人相食;四川亦大旱。
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山西大旱,民饥;怀庆、延安、沔阳大旱;浙江台州旱,井泉皆涸。
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黄安及广州大旱,民饥,南宁尤甚,死者白骨叠立。
明熹宗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山西静乐旱,广西阳朔县旱饥,民变。
明思宗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山西大旱;陕西西安旱饥,饿殍遍途,米脂大旱,斗米千钱,人相食。
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山东连岁大旱,天下大饥,人相食,盗贼破邑城;浙江嘉兴、绍兴旱蝗,诸暨旱。
接二连三的寒冷,大旱导致颗粒无收,无数人冻死饿死,饿殍遍地,民不聊生,并发生人吃人的惨剧,同时产生大量的流民,最终聚集在一起后四起作乱,杀人放火,攻城略地,从而导致明王朝的灭亡。此时的明王朝,已经被国内的天灾人祸,旱灾蝗灾,农民起义等搅得焦头烂额,又哪有精力腾出手来对付满清铁骑?
你认为足球史上最强的球队是哪一支?
足球史上最强,这种评选注定是不会有定论的。但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虽然不知道哪支队伍史上最强,但我可以尝试着列举几支在当时所处时代一骑绝尘的强队,他们都称得上是超越时代的强大,可以作为候选吧。
1970年巴西队。这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支球队。将它作为历史最佳虽然并没有得到公认,但绝对是争议最小的。当时媒体流行的说法是:那届巴西队可以分成两支球队分别参加世界杯,两支球队都有能力夺冠。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当时队中“五个10号”的主力进攻线。托斯唐,里维利诺,贝利,雅伊济尼奥,热尔松,这五个天赋异禀却特点相同的巨星同时被推上前线,这是多么疯狂的事情。事实上,巴西队当时的打法由于过于依赖巨星的个人能力,不但别的球队无法复制,连巴西自己后来也再也没能重现。后来的巴西也开始防守反击,并不是要顺应时代潮流,而是他们再也找不到那时候的一整队(而不是两三个)的巨星了。那届世界杯,巅峰状态的贝肯鲍尔,进了10球的轰炸机穆勒联手都没能阻挡巴西的夺冠脚步,这样的球队,谁能不害怕呢。
2010年西班牙。比起巴萨梦三,我更想提这支班底有些类似的球队。没错,梦三的巴萨更耀眼,更让人难忘,还拥有无解般的梅西,甚至有可能比这支球队更强,但我仍然想提起它,2010年的西班牙。并非单纯因为他们拿了世界杯并在两年后拿了欧洲杯,还因为他们攻守更平衡。在巴萨阵容的基础上,后防线多了拉莫斯和卡普德维拉,以及门神卡西利亚斯;而中场甚至比梦三巴萨更耀眼,在保留巴萨的哈维-伊涅斯塔-布斯克茨铁三角基础上,增加了哈维阿隆索的镇守和梳理,布斯克茨继续负责防守,充分解放了哈维的组织和小白的进攻,这也是博斯克针对西班牙没有梅西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改造,这条中场我认为比梦三巴萨更令人胆寒,而前锋线上,如日中天的比利亚和余威尚在的托雷斯虽然比不得梅西,但同样效率很高。也许这支队伍也有争议,比如倒脚过多但缺少压迫力,无前锋战术,绝对进球能力和整体实力不匹配等,但由于Tiki-Taka打发的先进和超越时代的控制能力,使他们能在当时的世界杯和欧洲杯上轻松夺冠。虽然比分不大,但对手在场面上几乎没有任何机会。
50年代匈牙利队。虽然离我们很久远,缺少影像资料,但却是当时公认的世界最强,绝对的梦之队。柯奇士,普斯卡什,希代古提号称三条鲸,三人整个职业生涯进球数恐怖到场均一球的地步,结合当时独创的4-2-4阵型打法,踢的当时的英格兰、西德一点脾气都没有,小组赛净胜5、6之多,巴西在他们脚下俯首称臣,整整三年尝不到输球的滋味。然而三年之后第一场输球,就是那场人尽皆知、却又迷雾重重的“伯尔尼奇迹”,匈牙利不仅是输给了小组赛刚被他们8球痛宰的西德队,同时也是输给了天气、横梁立柱、裁判和球门前的那块泥坑。除了实力,所有的因素都不允许匈牙利夺冠。赛前连德国媒体自己都表示,只有上帝才能阻止匈牙利队,谁知,上帝他真的这么做了……
2000年法国队。齐祖在98年爆发之后,已经开始从球星向大师迈进,结合维埃拉、皮雷、佩蒂特、德尚的梦幻中场,几乎所向披靡,前锋线上经历过98世界杯的洗礼,之前还显稚嫩的亨利、特雷泽盖已经成长起来;德塞利、勒伯夫、图拉姆、利扎拉祖的后防线在当时也是一等一配置。这样的球队,成为首支世界杯夺冠后立刻欧洲杯夺冠的球队也就不奇怪了。当时在世界范围内,巴西的3R尚未成型,意大利正在过渡期,英格兰扶不上墙,阿根廷青黄不接,也确实找不到能和法国PK并且占优势的球队了。
上面列举的球队当然并不齐全,而且因为没有列举俱乐部队,肯定会有人反对,不过评选最佳这种关公战秦琼的事情,本来就是图个讨论的热闹劲,不是吗?
世界十大名著是哪十本书?
世界十大名著是:
1 .《战争与和平》(俄) · 列夫 · 托尔斯泰著
《战争与和平》围绕俄国与法国之间所爆发的战争为主线,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期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族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为的细致入微的生动描写,展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在《战争与和平》中,人物众多,各有特性,充满了青春的悸动与活力。
2 ·《安娜·卡列尼娜》(俄) · 列夫 · 托尔斯泰著
《安娜 · 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文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与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悲惨结局。而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广大的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真实写照,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3 .《巴黎圣母院》(法) · 维克多 · 雨果著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浪漫主义小说,描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竭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而面目十分丑陋、却心地十分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义无反顾。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颂扬了底层穷苦百姓的善良、友爱与舍己为人精神。小说以丰富的想象、怪诞的情节、奇特的结构、反映出他们那个时代的神权与人权、制度的黑暗与脆弱的人性之间产生的分裂与冲突,终于导致惨烈的结局。
4 ·《悲惨世界》(法) · 维克多 · 雨果著
《悲惨世界》的主题是写人类与邪恶之间所进行的不懈的斗争,小说主人公冉 · 阿让一生坎坷,具有各种非凡的能力,他是一个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传奇性人物。冉 · 阿让本是一个善良的普通劳动者,社会的残酷、法律的惩罚、现实的冷漠使他"逐渐变成了猛兽",于是他开始盲目地向社会进行报复,以致犯下了使他悔恨终身的错事,而这种悔恨又上升为更深刻的觉悟,成为他精神振奋的起点,促使他的人格魅力达到了崇高的境界。
5 ·《大卫 · 科波菲尔》(英)狄更斯著
《大卫 · 科波菲尔》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6 ·《红与黑》(法) · 司汤达著
《红与黑》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红”象征着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斗争与热血;“黑”象征着教会势力猖獗的封建王朝。《红与黑》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的失败,尤其是通过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真实地再现了19世纪初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
7 ·《飘》(美) · 玛格丽特 · 米歇尔著
《飘》所讲述的是一个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的爱情故事,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小说以争强好胜而且还很任性的庄园主小姐斯佳丽纠缠在几个男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从历史环境的多个方面,详尽记录下了那段动荡不安、充满硝烟的历史。《飘》既是一首人类爱情的绝唱,又是一幅反映社会政治、经济、道德等诸多方面深刻变化的宏大历史画卷。
8 ·《呼啸山庄》(英) · 艾米莉 · 勃朗特著
《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描写吉卜赛弃儿希刺克厉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惇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呼啸山庄》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出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恐怖的事件,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幸福的斗争精神,带有部分哥特文学的奇幻恐怖色彩。
9 ·《童年》(苏联) · 马克西姆 · 高尔基著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童年》讲述的是作家一段沉重的童年往事。小说是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进行描述的,这样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 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最终战胜悲剧命运的伟大力量。
10 ·《约翰 · 克里斯托夫》(法) · 罗曼 · 罗兰著
《约翰 · 克利斯朵夫》通过主人公一生的经历来反映现实社会存在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是一部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这十部名著,除了《约翰 · 克里斯托夫》和《大卫 · 科波菲尔》以外,其它八部我都看过。
图片来自网络。
为何大清的将领却无法找到破解之法?
在线膛枪发明以前,排枪战术毫无疑问是最能发挥火枪威力的战术;而且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使用的也并非排枪战术,而是更为复杂的线列战术,线列战术可以看作是排枪战术的升级版。
事实上早在17世纪明清战争时期,清军和明军已经在使用排枪战术了,而清朝建立之后的历次战争清准(准格尔)战争、平定三藩之乱、乾隆朝列次战争甚至包括鸦片战争清军自己也大量使用排枪战术。
1758年十一月乾隆二十三年初呼尔满大捷,可以很清楚看到清军排枪阵型。
清军主要排枪战术如下:
“其法,以两人为一叠,肩随雁翅而进,三叠为一层。前一叠,二人伏地放枪。第二叠,二人跪膝放。第三叠,二人立放。三叠,六枪齐放。放讫时,每叠二人,左人左旋,右人右旋,直至队末。第二层六人,进行一步,照前放枪。放讫退回,三层以后俱同。”
大家知道清朝这种排枪战术是谁总结出来的吗?
电视剧《雍正王朝》大家都看过吧?这套排枪战术就是电视剧里面那个和田文镜争执的那位直隶总督李绂总结的,注意,是总结不是发明。
这套战术的演示图如下,此图不是我画的,而是网友李梦阳所绘制。
从队列侧面看,是这样的: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
如果说文字不够清晰的话,相信这位李梦阳网友手绘的清军排枪阵型图就能很清晰的反映出清军当时主流的排枪战术。
另外,清军也并不是如同网络宣传那么“保守和顽固”,事实上当清军在与准格尔作战过程中就敏锐发现准格尔部的赞巴拉特火枪比清军鸟铳要先进,于是还紧急仿制了一批,并且一度成为清军主流火枪装备之一。
著名的《阿玉锡持矛荡寇图》,红框内就是阿玉锡背着的鸟铳。
我看有网友说清军缺乏战斗的勇气,这是不对的,至少非常不严;清军在鸦片战争中并不缺乏勇气,只是普遍缺乏技术和训练。
比如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主要指挥官之一的郭富(不是郭富城,他英文名字叫
)曾经后来回忆录里记载了一场发生在厦门之战期间的一场规模中等的战斗。当时郭富派遣爱尔兰皇家步兵团步兵与城堡内的八旗兵对射,八旗兵也使用排枪战术,结果由于地形原因,英军先进的线列战术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威力,为了避免拖延时间郭富命令步兵对城堡内的八旗兵发起白刃战,结果城堡内的八旗兵也对英军发起了反冲锋,一直到八旗军指挥官战死,八旗军这才溃散。
Viscount Hugh Gough
郭富对这支八旗军的战斗勇气评价很高,但是对八旗军所使用的火器以及他们的训练都持非常严厉的批评态度。这个故事出处是英国学者蓝诗玲的学术著作《The Opium War》,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不过我不建议看中文版,因为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被删了。
最后,我们回到问题本身,因为线列战术并非死板战术,而是非常成熟的,最能发挥火枪威力的战术,就连清军也在使用类似的排枪战术,所以也说不上什么“破解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