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成就,霍金这一生遇到种种困难还有那么大成就?
对我们有很多启发:
首先,人成功可以晚,但是立志一定要早。像霍金就是很早就立志要研究物理学,因而即使他在21岁时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仍然在两年后获得了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东方和西方都承认“有志者事竟成(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正是理想的力量支撑着霍金,顽强的战胜病魔,坚持科学研究。多年在科研上的坚持,使霍金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积定理,提出了黑洞蒸发理论和无边界的霍金宇宙模型,取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同时,可能由于饱受病痛的折磨,深知生命的价值,因此霍金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科普上,如为世人所熟知的《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就是他撰写的科普巨著。尤其是《时间简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总销售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500万册。使全世界民众都有机会了解抽象的宇宙学、物理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霍金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科普作家!
其次,面对病魔,应该勇敢面对。霍金从最早患病时,只是腿脚不便,需要轮椅协助才能去办公室工作;到后来语言能力丧失,必须依靠特制机器翻译,才能与人交流。但是自始至终,霍金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积极面对,想尽办法继续努力工作,最终以一种极差的身体状况,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这些都是他坚强意志品质的体现。这也是我们每一个身体比霍金强壮的多的人最需要向霍金学习的!
或者病情不加重去世的话?
科学研究是一项复杂而艰辛的探索活动,而伟大的科学发现犹如是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大门。因此并非是只要你在前沿阵地上走的时间长就能发现的,有时具有偶然性,但很多的情况是眼光与智能的共同作用结果,所以,大多数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都是在25~55岁(平均40岁)这个年富力强的年龄取得的,尤其是理论科学的发现年龄还很小。比如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是在26岁和36岁,霍金提出奇点定律和黑洞辐射也是分别在28岁和31岁,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时的年龄分别是30岁和34岁,沃森和克里克建立遗传物质DNA双螺旋结构时的年龄分别是25岁和37岁……所以,并非只要健康、活着就能继续取得重大科学成就的,况且他已经取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伟大成就了。
在这一点上霍金更是有睿智的认识,他留下的两句话可以说明这一点:
摘取科学果实最大的敌人,有时候并非是对前景的一无所知,而是受已有知识的框套或者说是自以为是。科学的整个历史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历程,重大的发现有它潜在的规律,它不会随便发生,有时候是需要由灵感激发而产生的。杨振宁和霍金在物理界的地位?
这两天随着霍金的去世,很多人提出了把杨振宁和霍金比较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甚至根本无法比较,很多人只知道他们都是物理学家,应该可比。其实就理论物理而言,自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就形成两大支柱理论,一个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广义相对论,一个以哥本哈根诸公为代表的量子力学,这两个理论共同撑起现代物理学的天空。可惜的是,这两个理论根本不相容,而且两派人一直争论不休,至今都未能完全解决,爱因斯坦到死都不认可量子力学。简单来说,广义相对论认为不存在独立于动力系统的惯性参照系,时间和空间都不是独立的,都是随运动而改变的。而量子力学认为存在独立的惯性参照系,时间和空间都是独立的,而且是不变的。你看,多么矛盾的基本框架。再则,量子力学认为,因为量子足够小(体积和质量都足够小),所以引力是忽略不计的。但是,广义相对论恰恰就是关于引力的理论,能忽略不计吗?长期以来,因为大家认为一个管的是又小又轻(量子),一个管的是又大又重(天体),所以基本上在爱因斯坦和玻尔吵完架以后,就各做各的,河水不犯井水了。
杨振宁和霍金基本上就是这样做的,杨在量子领域打拼,打造他的各种量子理论,量子场论什么的。霍金就遨游他的太空,跑到黑洞那边旅游。两个人的研究基本不照面,甚至方法、规则、前提条件都不同,如何比?这不是非要把乔丹和马拉多纳比吗?就各自领域来说,杨振宁在量子领域确实如泰山北斗,没几个人能和他比。霍金在广义相对论领域也是仅排在爱因斯坦之后。基本上两人的位置,就如同篮球的乔丹,和足球的马拉多纳。非要比个高低,是不是很愚蠢。
话又说回来,杨振宁以及在他的理论框架下的各种量子研究,得了诺贝尔奖无数。霍金一个也没有,不是比下去了。但是,如果我告诉你,广义相对论的鼻祖,神一样的爱因斯坦,都未能因他的广义相对论获得诺贝尔奖。霍金没有诺贝尔奖,不是很自然的事吗?这很可能是一种成见,起因或许就是爱因斯坦和量子诸公的那场世纪之争。诺贝尔委员会规定,一个理论要得奖,必须经过实验检验。爱因斯坦就蔑视这种逻辑,他说:“没有理论指导的实验,有意义吗?”,所以长期以来广义相对论这一派,就没有得过诺贝尔奖,直到2017年才姗姗来迟的给了引力波的研究项目。实际上,这么多年,大量的天文观测,航天器的发射、轨道计算等等,那个离得开广义相对论。所以,就诺奖数量而言,其实也无法比较两人的高低。
最后,有一个线索可以比较,那就是当代物理学的方向,上文说量子理论和广义相对论基本上是各管各的,河水不犯井水。但是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黑洞,黑洞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奇大。既抓住了量子力学的小,又牵上了广义相对论的大,那么黑洞归谁管呢?霍金的贡献就在这里,他把量子力学的理论,用到了属于广义相对论领域的黑洞,他的理论成果叫做黑洞蒸发,或者黑洞不黑,或者霍金辐射。这个理论既修正了广义相对论,又拓宽了量子力学的应用范畴。更重要的,霍金的工作代表了现代物理学的方向,自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两大理论形成以后,物理学家们日思夜想的,就是如何统一这两个不相容的支柱理论,毕竟自然界只有一个,总不能有两个物理吧,物理学家们把这个追求叫作终极理论,可见它的分量,而霍金恰恰在这个方向上奔跑,并获得一定的成绩。所以,如果按发展的观点来考虑,似乎霍金应该赢老杨一个肩位。
他主要成就有哪些?
主要成就:科普利奖(2006年)
沃尔夫物理奖(1988年)
爱因斯坦奖章(1978年) 发现霍金辐射、提出无边界条件猜想
代表作品:《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我的简史》
潜心搞研究做学问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有那些?
霍金、邓稼先 、 钱三强、伽利略、华罗庚~他们这些人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