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最先下诏废除肉刑的皇帝是,贡献最大的是哪几个

天美资源网

汉朝最先下诏废除肉刑的皇帝是,贡献最大的是哪几个?

堂堂汉朝,让人热血沸腾,荡气回肠。它使得我们的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汉族,它征战四方,把我们汉民族的声威传播到世界各地。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汉朝。

汉朝最先下诏废除肉刑的皇帝是,贡献最大的是哪几个

漂亮帅气的汉朝服饰

汉朝简介

一、历史上的“汉”政权

历史上国号为“汉”的政权不少。分别有这些:

1、刘邦建立的“汉”,史称“西汉”。从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总共210年。

2、刘玄建立的“汉”史称更始政权。公元23年到公元25年,历时两年。

3、赤眉军建立的“汉”。从公元25年到公元27年,历时两年。

4、刘秀建立的“汉”,史称“东汉”。从公元25年到公元220年,共195年。

5、刘备建立的“汉”,史称“蜀汉”公元221年到公元263年,共42年。

6、李雄建立的“汉”,史称“成汉”公元306年到349年,共43年。

7、刘渊建立的“汉”,后改为“赵”。

8、刘知远建立的“汉”,史称“后汉”。公元947年至公元950年,共3年。

9、刘陟建立的“汉”,史称“南汉”公元917年到公元971年,共54年。

此外,还有侯景、邢杲、朱泚、郝定、陈友谅所建立的政权,国号都为“汉”。

但是传统上我们所说的“汉朝”,指的是西汉跟东汉。当然,也会包括更始政权和赤眉军的“汉”。但是刘玄和刘盆子一般不为正统的历史学家所承认。

二、汉朝历代皇帝

西汉被承认的的皇帝总共12位(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废帝刘贺不被承认)

高皇帝刘邦:前202年-前195年 共7年

孝惠皇帝刘盈:前195年-前188年 共8年

孝文皇帝刘恒:前180年-前157年 共24年

孝景皇帝刘启: 前157年-前141年 共16年

孝武皇帝刘彻: 前141年-前87年 共54年

孝昭皇帝刘弗陵: 前87年-前74年 共13年废帝刘贺: 前74年27天孝宣皇帝刘询: 前74年-前49年 共25年孝元皇帝刘奭:前49年-前33年 共16年孝成皇帝刘骜:前33年-前7年 共26年孝哀皇帝刘欣:前7年-前1年 共6年

孝平皇帝刘衎:前1年-公元6年 共7年

东汉共传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

光武皇帝刘秀:25年-57年 共32年

孝明皇帝刘庄:57年-75年 共18年

孝章皇帝刘炟:75年-88年 共13年

孝和皇帝刘肇:88年-106年 共18年

孝殇皇帝刘隆:106年 220天

孝安皇帝刘祜:106年-125年 共19年

孝顺皇帝刘保: 125年-144年 共19年

孝冲皇帝刘炳:144年-145年 共1年

孝质皇帝刘缵:145年-146年 共1年

孝桓皇帝刘志:146年-168年 共22年

孝灵皇帝刘宏:168年-189年 共22年

孝献皇帝刘协: 189年-220年 共31年

那么。在这些皇帝中,贡献最大的是哪些皇帝呢?

其实,早在汉朝,汉光武帝和汉献帝就已经分别把。西汉和东汉皇帝中贡献最大的给评出来了。

当然,他们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直接说哪一位皇帝贡献最大。他们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庙号,这种方式来对帝王进行肯定。

庙号,庙号是东亚地区君主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在汉朝,不是所有皇帝都有庙号。西汉时期的皇帝,只有四个获得庙号。分别是太祖刘邦,太宗刘恒,高宗刘彻,中宗刘询。

西汉四位功勋卓著的皇帝

一、太祖刘邦

刘邦生于战国末期,起于秦朝末年,率军首先攻入关中,推翻秦朝,又在楚汉战争中率领军队大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对于汉朝的贡献是最大的。没有之一。没有他,就别提什么汉朝了。

刘邦在位期间,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镇压诸侯叛乱,稳定朝局。奠定大汉王朝的基础。

虽然他在人品上有瑕疵,但是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他都是一个不错的皇帝。

二、太宗刘恒

刘恒以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的身份,在周勃安刘之后,被拥立为皇帝。之后,刘恒迅速稳定政局,推行汉高祖的轻徭薄赋的政策,与民休息,使得汉朝的国力迅速恢复。人民安居乐业。为“文景之治”奠定一个好的开端,因而获得“太宗”庙号。

三、高宗刘彻

刘彻,即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他上承文景之治,下接昭宣中兴。在位期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一了汉人的思想。推恩令的实施,解决了诸侯王尾大不掉的问题。北伐匈奴,南平南越,西通西域,东征朝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稳定奠定雄厚的基础。

四、中宗刘询

刘询的名字,可能一些人不太熟悉。我们对他比较常用的称呼,是汉宣帝。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为了避免老百姓难于避讳而改了自己名字的皇帝。也是一位来自民间的皇帝。还是一位痴情的皇帝。更是一位爱民若子的好皇帝。他和汉昭帝一样,把因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而颓势尽显的国家导向正轨。国家重新欣欣向荣,所以获得“中宗”的庙号。

东汉三位获得庙号的皇帝

一、汉世祖刘秀

西汉末年,国家动荡不安。外戚王莽趁机夺取大权。建立新朝。王莽倒行逆施十六年,民怨沸腾。新莽地皇年间,农民起义烈火燃遍中原。

刘秀以一介布衣(虽然有汉室宗亲的身份,但是已经和平民百姓无二了。),躬耕于陇亩,聚众起义,昆阳一战摧毁王莽主力,邯郸一战灭王郎,重建汉朝,用十二年的时间荡平群雄,一统天下。

刘秀实行与民休息的策略,恢复三十税一的税收政策,发展经济,使得西汉末年受到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恢复。

由于刘秀重建汉朝,安定天下,因而获得“世祖”庙号。

二、汉明帝刘庄

汉明帝刘庄,光武帝刘秀第四子。光武帝刘秀与阴丽华的孩子。他在位期间,延续光武中兴的政策,使得国家进一步安定繁荣。

他致力于消灭匈奴的威胁,多次出击匈奴,设置西域都护。引佛教入中国。使得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众安居乐业。因而获得“显宗”庙号。

三、汉章帝刘炟

汉章帝在位期间,安定西域,班超两次出使西域。汉章帝也多次兴修水利,劝课农桑,与民休息。使得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与其父亲一道,开创盛世“明章之治”。

所以,汉章帝也因此获得庙号“肃宗”。

结束语:堂堂汉朝,上下四百余年。其中有作为的皇帝不在少数,仅此七位获得庙号。他们,不是开创汉朝的功业,就是励精图治,把汉朝推向一个高峰。他们,无愧于他们的庙号,他们于愧于人民的尊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汉代刑制改革的特点?

除秦苛法、废除残损肢体的肉刑、更加爱惜民力、顺应时代潮流。

汉文帝十三年哪一年?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古代肉刑之一,在脸上刺字),其小女儿缇萦上述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以替父罪,并指出肉刑一旦受之,“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汉文帝为缇萦的孝心感动,遂下诏说:“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生不息”,是“不德”,遂下令废除肉刑,并着手改革刑制:“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死刑“弃市”(将犯人暴尸街头),但实施中受笞刑者大多死亡。

随后,汉景帝在公元前156年和公元前144年又两次下诏减少笞数,第一次是笞五百减为三百,笞三百减为二百。第二次是笞三百减为二百、笞二百减一百。同时规定笞杖的尺寸,以竹板制成,削平竹节,以及行刑不得换人等。经历文景时期的改革,国家刑罚体系的中间部分被废除了,只保留了最上的死刑和底部的笞刑。

——田琳《西汉初年的刑制改革》

秦朝商鞅以法家思想将秦朝变得强大?

无论是采取法家的思想治国,还是采取道家或儒家的思想治国,目的都是为了强国安邦。只是,政治手段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三皇治世,五帝分伦″,三皇五帝治理国家的办法也不尽相同。夏、商、周三代也不是因循而治,都会根据时代的变化调整其统治策略的。

一、大秦为何崇尚法家?

由于秦人僻居西部,所以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比东方落后,唯一的优势就是民风朴素而又彪悍。

最初,秦穆公用百里奚和蹇叔治国,使用的还不是法家那一套。

可是几经波折,几经内乱,秦国总是徘徊在忽而强盛,忽而衰落的怪圈出不来。

到了秦孝公上台的时候,秦国已经非常虚弱了。

这时的秦国不仅被山东六国视为异类,更被魏国夺去了河西之地!

秦孝公决心洗雪耻辱,于是便从国外招揽人才。

卫国人商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到秦国的。

商鞅用帝道和王道游说秦孝公,秦孝公认为迂腐不可用,因为他等不了那么久!

商鞅改用霸道游说,符合秦孝公的心意,于是就有了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特色是:改变了秦人的生产、生活方式,用奖励耕织和军功晋爵的办法,激发了秦人的奋斗精神!使之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不仅心甘情愿地接受严刑峻法的统治,而且还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于是,足粮又足兵的秦国就走向了强大之路,直到秦始皇鲸吞六国一统天下。

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偏重依赖法家思想治国的弊端显现出来了!

六国毕竟不是秦国,他们接受不了秦国的严刑峻法。琴弦绷得太紧就会断,统治策略缺乏弹性也会难以为继。结果,始皇帝刚刚去世,天下就乱了。三年后,秦朝就亡了。

二、汉初为何崇尚道家?

汉初崇尚道家,正是汲取了“秦朝过刚而折″的惨痛教训。

在天下疮痍未复,百姓刚刚安定下来,社会经济凋敝,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汉初统治者不得不采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其实,古代农耕社会的复原力是很强的。

只要官府不朝令夕改,不生事,少扰民,老百姓自然会一门心思努力发展生产的。

这也是曹参什么也不干,却还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的原因。

“无为而治”当然不是什么也不干,如果什么也不干,不就成了“无政府主义”了嘛!

无为而治的特点是“无为无不为”,抓住问题的要害和关键点,使社会在一个可控范围内运行!

无为而治是西汉初年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为促进汉初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恢复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经过汉初七十年的治理,到了汉景帝时代呈现出了粮食满仓、铜钱满库的可喜局面。

尽管这样的富裕不可能普及到每个人,但却说明汉朝确实富强起来了。

而这正是汉景帝得以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

三、汉武帝为何独尊儒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终于到了汉武帝执政的时代了。

汉武帝是个有宏伟蓝图的人,他需要的不再是无为而治了,而是要有所作为!

有赖于汉初七十年的经营,为汉武帝实现梦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要想有为而治,光是有钱还不够。

因为,说到底政治是一种统治人的艺术,而人的思想是很复杂的。所以,要想有为而治,就必须先得统一思想!

其实这事儿秦始皇也干过,却没有成功。

于是,汉武帝就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启用了一批儒家子弟做官。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正所谓"学而优则仕″,读书人十年寒窗苦读,不就为了求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么?

既然朝廷推崇儒家,那么他们自然也会“傍大款″的了。

于是,从汉武帝时代起,儒家学说就成了以后2000余年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成了捍卫封建统治的柱石!

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

秦国因“张″的过久而崩溃,汉初的"无为而治″又显得过“驰″。

因此,到了汉武帝时代,就开始用儒家学说(实为"外儒内法″)治理国家了。

汉文帝有年号吗?

汉文帝没有年号。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当时百姓富裕,天下小康。刘恒为代王时有位王后,生有四个嫡子,在刘恒称皇帝后不久,这四个嫡子相继去世,其余诸子中宠姬窦漪房之子刘启最长。刘恒登基后三月后(景帝前元元年正月)立刘启为皇太子,元年三月立窦漪房为皇后。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