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宫怎么死的,曹操到底对陈宫怎么样?
陈宫在演义之中是三国初期非常重要的一个谋士,曹操对陈宫非常信任,在他出兵讨伐徐州牧陶谦的时候,还让陈宫带兵给自己看守后方。但是曹操出兵之后,陈宫立即就发动了政变,控制了东郡,并且投降了吕布,差点就把曹操坑死。
后来吕布兵败,曹操本不想杀陈宫,但陈宫却执意要死,最终曹操流着眼泪杀掉了他。有趣的是,陈宫曾经两次背叛曹操,然而到了演义里面却成了仁人志士,为人所称道,这其中又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呢?笔者认为,这还是出自于后世文人以及小说家,为了迎合市井而贬低曹操的需要。
曹操这个人在历史当中算是枭雄里的顶尖存在,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破碎的华夏最终也是在他和他儿子的手中得到了统一。但是曹操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挟持了皇帝并且儿子自己还做了皇帝,这就让古往今来,自诩忠义的文人们很是诟病。于是才有了三国演义中,无数人痛骂曹操是国贼的场面,但当时曹操本身只是汉相,在名义上还是汉朝的臣子,所以这种指责是根本没有道理的。
毕竟从根本上来说,大汉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气数了,经过了多年的宦官乱政,董卓又那么一闹,刘家的大汉早就已经名存实亡了。
只不过后来曹丕顺水推舟自己做了皇帝,所以曹操才被攻讦了这么多年。渲染陈宫也是处于抹黑曹操的需要,因为从当时来说,曹操是权臣不假,但还谈不上被天下人痛恨,否则也不会有荀彧、荀攸这种名士来投靠他。
演义中说陈宫原本是中牟县的县令,因为手下有一个亭长抓了,当时因为忤逆董卓而出逃的曹操,然后被陈宫认出,之后陈宫不仅放了曹操,还连夜弃了县令跟随曹操一起走。这段故事是不见于正史的,属于演义作者的杜撰,为的就是渲染出陈宫这样一个义士的形象,而后陈宫离开曹操更是被认为是大义。
陈宫和曹操走了三天,走到了一个村庄里,村里有个人叫做吕伯奢,是曹操的故人,这个人物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但跟演义里有些不同。当时曹操和陈宫到了吕伯奢的家中之后,吕伯奢说家中没有好酒,要出去买一点回来。但不久后曹操就听到了后院里的磨刀声,以为老吕的家人要杀掉他,用他的脑袋去和董卓换钱。
然后曹操就发下狠来,将老吕的家中的8口人全给杀了,完后才发现了厨房里挂着的一头猪,知道主人是要杀猪招待自己,杀错人的曹操和陈宫两人赶紧就往外走,但是在村口还是碰到了拿着酒回来的吕伯奢,于是曹操又把老吕本人给杀了。
陈宫问曹操,先前杀人是因为误会,现在却为什么要杀人呢?从此便引出了著名的不教天下人负我。当天夜里,陈宫就想杀死曹操,但想来想去还是没有动手,只是舍了他独自一人上路了。后来再次遇到曹操之后,又成为了曹操的手下,这是后话。
但陈宫真的是一个忠义之人吗?笔者是不相信的,我们且看他在东郡叛乱之后投降的是谁。他投奔的人可是吕布啊,以反复无常闻名天下的吕布。
从这里来看,陈宫不齿曹操为人可能是真的,但要说是因为忠义,为天下着想,就是纯属扯淡了。陈宫被杀之后,曹操还奉养着他的母亲,还给他女儿找了个好人家,自己亲自主婚,无论怎么看,曹操对陈宫都算不得差。
曹操是如何从吕布手中夺回的兖州?
仔细回顾194年的兖州争夺战,我们会发现:受到“曹操多谋,吕布有勇无谋”的标签影响,很多朋友忽略了兖州争夺战中一些至关重要的因素,从而产生了一些误解。
吕布留下的“生机”?194年,曹操猛烈进攻徐州,就在他连下十余城,打得陶谦避城不出时,后方传来消息:根据地危机!他的兖州,只剩下三座城了!
陈宫引吕布,给了曹操狠狠一击!曹操大惊,立刻率军回援!
在进军途中,曹操“惊喜”地发现:吕布果然无谋!他尽然要袭取兖州,居然不据守东平,切断亢父、泰山间的通道!如果他这么做了,我们就麻烦了!
吕布的难处吕布没有想到切断通道,阻曹操于兖州外?
未必!
吕布是怎么来到兖州的?他当时投奔到袁绍手下,遭到猜忌。袁绍甚至派人杀他,幸赖吕布警觉。随后,袁绍正派兵在追杀他!此时,他得到了陈宫、张邈等人的邀请,“权迎吕布,共主兖州”。
而袁绍与曹操,此时正是背靠背的盟友关系!吕布入主兖州,连结袁术、陶谦等人,与公孙瓒夹击袁绍,则袁绍危矣!同时,士族们之所以迎接吕布,主要是因为对曹操失望,不是兖州人对他有多大的好感!可是,如果“老盟主”袁绍来了呢?
一旦吕布将主力东移东平抗拒曹操,后方就危险了!
而我们看陈宫驻扎的位置,东武阳,就更明显了:那明显是防御袁绍的方向呀!
至于说据守东平,让陶谦夹击曹操,就更加鬼扯了。败军不可言勇,陶谦早就被打趴下了!要知道,在曹操恢复一点力气后,第一个想的不是去打吕布收复兖州,而是先灭了徐州!
曹操此处说的“吕布无谋,不能据守东平”,与“望梅止渴”是一个意思。越是形势危急,越是要以乐观主义来鼓舞士气而已!大战濮阳,曹操不利吕布不去“拒敌于国门之外”,但他也并不惧怕曹公。
果然,初次交手,曹操的青州兵就吃了大憋。“青州兵乱,太祖阵乱”。
此前,曹操对黄巾、单经、袁术、陶谦,都体现出明显的战斗力优势,但在并州骑兵的击前,体现出了极端不适应。硬打打不过,就玩“计”。
随后曹操又得到濮阳城“内应”(城内大族田氏)的消息,夜袭濮阳。结果,“内应”是假的,曹操中伏,险些丧命。(有的记载中,曹操一度被吕布持戟逼问,曹操说前面骑黄马的说曹操而逃脱。无论是否属实,但曹操在此战中坠马受伤,是无疑的)
再然后,曹操率军夜袭吕布大营,结果,遭到吕布军两面夹击,形势危急。典韦挺身而出,募集敢死队,身穿两重铠甲,持戟猛攻,才逼退吕布军,曹操转危为安!
可以说,在第一阶段的战斗中,曹操无论来勇,还是来计,都没有占到便宜!若非典韦神勇,他很可能扑街了!
扑朔迷离休战期吕布与曹操对峙三个月,彼此都缺粮了,被迫各自退军,找吃的去了。
休战期结束后,两军再次交战,形势完全反了过来:吕布军变成了“垃圾”。
与曹操再交手,吕布军几乎每战皆败。不仅如此,吕布就是遇到“县人”李进也打不过!
休战后,吕布军战力衰落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这段休战期,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段时间,史书主要记载了曹操的作为:
1、吃人度过最危急时刻。在退军之时,曹操军靠着“杂以人蒲”,人吃人,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2、东阿就食,精简人马。退到东阿后,精简士兵,遣散士兵和杂役,恢复生产。
这些举措,确实可以帮助曹操渡过危机。可是,靠这些,就足够击败吕布了吗?当时兖州大部在吕布手中,在当时兵力相当的情况下,吕布理应拥有更好的补给条件!
被忽略的袁绍为什么吕布得不到恢复,反而战斗力严重下降了呢?难道这是因为“有勇无谋”吗?
还得先说袁绍!
在休战前,双方在东郡附近(濮阳在汉时是东郡治所)大打出手。休战后,东郡附近就消失了,没有再出现在战役记载中。直到兖州之战结束后,才出现袁绍围攻臧洪东郡的记载!东郡,已经被袁绍拿下了!袁绍委派臧洪驻守东郡!
显然,在曹操休战期,袁绍攻取了东郡!任命臧洪为东郡太守(原夏侯惇为太守),治所在东武阳。东武阳,正是陈宫驻扎的地区!
也就是说,在曹操修养时期,吕布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休整和补充,反而丢掉了东郡大部!
最终,疲惫饥饿之师,战力下滑,难以为继!
陈琳檄文透露真像在著名的陈琳讨曹檄文中,有这么一段:当年,曹操引起人民愤恨,纷纷叛变。曹操攻徐州不克,兖州沦陷,彷徨无所归,是袁绍亲自率军击败吕布,曹操得以得救!
这种檄文,是专门用来扛精的,有所夸大是难免的。但是,正因为是扛精的,才必须要有理有据,睁眼说瞎话,授人以柄,是不可取的!
因此,袁绍在兖州争夺战中,对吕布进行了严重威胁。这种威胁,使得吕布早期不敢“据东平,断亢父”,中期得不到休整,最终战斗力下降,被迫败走徐州!
兖州争夺战,不论是拼军队素质,还是拼计谋,在早期的交锋中,吕布均未落下风!吕布,绝非“有勇无谋”的标签所能一言以概之的。兖州之战,不是一场“谋略击败勇武”的战役。
言简意赅,是值得赞许、追求的,可是,假若言简意赅,遗漏了重要的信息,得出并不全面、客观的结论。那这样的言简意赅,果真是好的吗?
陈宫最后是被谁所杀的?
陈宫死于曹操之手。
陈宫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一开始是跟随曹操,但是后面不满曹操的疑心杀人,所以转而投向了吕布。吕布战败后投奔刘备,而后陈宫出谋划策夺下徐州。刘备连同曹操一起攻打徐州的时候,陈宫在那时已不被吕布所信任,吕布只听陈登父子的谄媚之言,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古今第一英雄。后来被围困下邳城的时候,当时陈宫也出了两条好的计策来解救,可惜吕布因为听了他的妻子说不忍心分离的话而使得自己的处境更加被动。陈宫到了这个时候已然心灰意冷,只说一句“我等皆死无葬身之地”,道出了吕布的命运、下邳城的命运及自己的命运。 曹操攻打下邳城,就问陈宫你为什么宁愿辅佐吕布这样的小人,也不愿意辅佐我。陈宫说虽然是一个无义的小人,但不想你这样心术不正,阴险狡诈。曹操问,你曾经说你有很厉害的谋略,但是今天为什么被我所俘虏。陈宫指着吕布,说因为吕布不听他的劝告,如果听了,胜负还未可知。曹操又问,你现在怎么办。陈宫,作为臣子而我是不忠的,作为儿子我也不孝顺,应当处死。曹操因为惜才,又欣赏陈宫,想留下陈宫的性命,曹操继续以子女父母来挽留陈宫,希望为自己所用,但是陈宫说如果曹操用孝心统治的话就不会伤害他的妻儿。陈宫把所有的问题都抛给了曹操。最后看曹操沉默不语,陈宫仰着头,大声说:杀了我来正军法吧。曹操流着泪,便把陈宫给杀了。如果陈宫投降了曹操?
汉末三国,乱世天下,群雄并起,人才辈出。在那个时代,豪杰志士就像晴朗夜空中的星辰一样数不胜数,他们都想用那大好河山为自己的画卷,描绘他们自己心中的宏图。在这些星辰中,有一颗一闪即逝的流星,虽如昙花一现,却也留下了他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颗流星便是陈宫。
陈宫曾经和曹操是朋友,后来又背叛他跟随了吕布。吕布兵败后,陈宫却却宁死不肯投降曹操,这是为何?
有人说陈宫是智比卧龙凤雏的绝代谋士,这不是没有根据的。从在曹操围困徐州时建议吕布偷袭其根据地允州大败敌军的奇谋到刘备与袁术交战时取徐州的正确大局观,亦或是提议吕布与袁术联姻,下邳绝境中提出的犄角之势守城,都充分展现了陈宫过人的智谋。更让我佩服的是,这些计策无一不是阳谋明策,而非李儒焚城,贾诩劝张绣反曹操那样的阴谋诡计,足可见陈宫为人办事的光明磊落之风。
陈宫初识曹操时是因为曹操献宝刀被识破后通缉时被拿获了,陈宫见他仗义遂追随曹操而去。后来来到曹操一宗亲家,曹操疑其欲杀自己,杀了宗亲的全家。后来才明白是要杀猪款待他,此是误杀,陈宫没有置疑曹操,后来曹操以欺骗的手段杀了出去买酒回来的家长。曹操这时有一名言: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陈宫就觉得
曹操是个疑心极重且心狠手辣之人,后来他就离曹操而去了。
吕布城池被破,陈宫被曹操活捉,曹操问他为何当初抛弃自己离他而去反投吕布。陈宫此时说的非常明白,说吕布虽然计谋远不如你,但不是那种象你那样反复无常,阴险狡诈的人。
在陈宫看来,曹操杀吕伯奢;宁我负天下的举动触动了他的道德底线。无论官场奸诈还是战场厮杀都不应该祸及无辜的百姓,更何况是对自己有恩的人。古时候的人们极重信念,尤其是像陈宫这种饱读圣贤书且自诩正直的人,一旦塑造了一个原则是至死方休的。他如果白门楼屈膝畏死还投靠曹操,岂不是把之前自己的所作所为都否认了吗?
陈宫一心赴死,曹操不想杀他,陈宫的想死的还有一个原因应该是对国家的未来看不到希望,心目中仁君已经没有了。宁我负人,休人负我的人成了中原霸主了,彻底没有了希望。
陈宫是那个时代士族知识分子的代表,与后来的沮授、审配宁死不降也是如出一辙。讲究一个忠臣不事二主,死后能搏得一个忠良的名声。其次,陈宫当年已经背叛过一次曹操,引狼入室招来了吕布,虽然后来吕布对他言听计从,优渥不下于曹操,但陈宫后来发现吕布始终是个贪婪、反复的人,那时候陈宫已经感到很后悔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局面已经搞成这个样子了,假如再投降曹操,不仅会留下骂名,还会被以往的同僚所不齿,与其忍辱负诟,不如坦然赴死,或许还能保存仅有的尊严,彰显知识分子为主殉节的操守。
曹操恰恰最看重的也就是这样的人才,又想到当初是过命的朋友,才不惜再三自降身份劝降,最终依依不舍、挥泪忍痛斩了陈宫。
陈宫死前和曹操的对话,堪称经典。(感兴趣的看官可以查阅资料)我们在痛惜陈宫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了跟对一个主子重要性。要是首鼠两端,立场不坚定,到最后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总而言之,陈宫是具有国仕风范之人,以国家安定为己任,如果真的归顺了曹操一定会对曹操有很大帮助!
曹操明明是想杀刘备?
白门楼那会,刘备还是曹操的手下,况且当时刘备与曹操是并肩对吕布作战刚刚击败吕布的时候,曹操又怎么会是想杀刘备呢?
想要弄清清来龙去脉,就得弄清楚当时在白门楼发生了什么?
话说吕布被曹操率领各路人马困在下邳城中,而刘备作为曹操手下的一支军队也参与了攻城,吕布军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法突围,只能在城中固守,曹操听从了郭嘉的建议,决开了沂水和泗水,以水淹下邳来攻城,吕布无奈,只得整日饮酒度日,又因酒色伤身而下禁酒令。
结果吕布手下的侯成违反了禁酒令,被吕布下令打了一百军棍,因此侯成怨恨吕布,与宋宪、魏续一起密谋绑了吕布,三人偷了吕布的方天画戟和赤兔马,将吕布在睡梦中五花大绑,然后举城投降了曹操。
于是下邳城破,曹军绑了一干人审问,主要是吕布手下的大将,就连吕布本人也是五花大绑,曹操还特意交待过绑吕布要绑紧一点,接下来曹操就开始一个一个审问吕布的手下,并决定这些人的命运了。
曹操第一个问到的是高顺,曹操问高顺:你有什么话说?高顺默不作声,曹操大怒,命令手下推出去斩了,于是高顺被杀,其实不说话也是一种态度,表示高顺不愿意投降,都到生死攸关的时候了,如果高顺想投降,早就降了,对于不愿意投降的人,曹操一向是杀一敬百。
接下来,曹操问到陈宫了,于是曹操就与陈宫有了一番对话,曹操原本就与陈宫相识,当年曹操行刺董卓时,一路逃命,就是陈宫救了自已,陈宫还为了曹操放弃县令的官职而一起逃亡,只可惜由于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引起陈宫的厌恶,认为曹操太心黑手辣,不值得跟从,才跟随吕布的。
原本曹操就不想杀陈宫,甚至还想再次招降陈宫,可是陈宫一心求死,并不愿意投降曹操,曹操抬出陈宫的老母妻子来,希望能劝住陈宫,可是陈宫仍然大义凛然,不为所动,一心求死,最终还是被杀。
曹操在杀陈宫这会,身上被绑得结结实实的吕布,曾经对坐在上席的刘备说:现在我是阶下囚,而你是座上宾,请你为我求情一下。刘备假意的点了点头,等到曹操回来后,吕布对曹操说:你现在所担心的不过是我吕布,现在我吕布愿意归降你,如果我们联手,那天下何愁不能拿下呢?
曹操听了吕布的话,很是动心,便有点想放了吕布的意思,便回过头来问坐在身边的刘备:你觉得如何?
刘备一字一句的说道:曹公难道没看到丁原与董卓的下场吗?刘备的意外之意就是说吕布杀了他所投靠的丁原和董卓,是一个无情无义、卖主求荣的人,如果留着,那么曹操的下场就会和丁原与董卓一样,刘备的意思就是让曹操杀了吕布。
吕布一听到刘备的话,马上就愤怒的大骂起来:大耳贼最不讲信用!不记得辕门射戟吗?我当时还救了你一命呢?
正在这时,只见曹操的刀斧手推过来一个人,这人就是张辽,张辽看到吕布这般模样,还大骂吕布:吕布你这个匹夫,死就死呗,你怕什么!
曹操这个时候已经拿定了主意,命令手下人,先将吕布绞死,然后再砍下首级,一代枭雄吕布就这样被曹操所杀,想当年,三英战吕布,曹营六将战吕布,吕布是何等威风和天下无敌,想不到现在却落得个枭首惨死的下场。
而张辽却不惧曹操,反而破口大骂曹操,曹操一生气就想着要杀了张辽,拔出刀来准备亲手杀张辽,这个时候关羽死死抱住曹操,在跪下磕头为张辽求情,说张辽是一个难得人才,而且张辽在关羽的劝说下同意投降曹操,曹操才勉强同意放了张辽。
这就是曹操白门楼杀吕布的整个过程,注意当时是曹操审判吕布一方战败的人员,决定如何处理这些人的时候,当时的吕布是阶下囚,而刘备当时是曹操的手下,其手下关羽、张飞在这一战中,都与曹军一起围攻吕布,刘备当时是座上宾。
要决定生死的是吕布一方的阶下囚,曹操就算想杀刘备,也没有借口,总不能杀人把座上宾客也给杀了,这可不是曹操的作风,曹操虽然心狠手辣,可是并不傻,杀刘备没有理由。
再一个当时的刘备还只是刚刚投靠曹操,刘备还没有见过汉献帝,也没有参与衣带诏,更没有与曹操青梅煮酒,那都是后来才发生的事,虽然后来曹操有杀刘备的猜忌之心,但在白门楼时,双方还是较为亲密的战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