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玩家结局,电影幕后玩家于和伟是幕后boss吗?
《幕后玩家》是一部将于4月末上映的电影,由徐峥监制,演员阵容包括了徐峥王丽坤任达华于和伟朱珠等一众明星。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徐峥饰演的亿万富翁,为了争夺20亿的黑钱,与各方势力一场恶斗,不料却被卷入钱权危机之中,还被绑架,最终惊险脱身的这样一个金融犯罪故事。
可以说,是他继泰囧和各种囧后的一部财政金融囧冒险之旅。
从目前透露的人物海报来看,于和伟所饰演的人物在海报上呈现出来的样子,似乎有一定的玄机。
该款海报突出强调了黑金的色调,人物身体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他的身体姿势,成向后方扭转的样子,一半身子处在黑暗之中,一半亮出在光明之下。
这样的视觉语言,似乎在暗示和说明着这个人物,一半在明,一半在暗,处于尴尬和矛盾中的一种状态。
如果从这款海报隐喻和暗示的那层含义来看,于和伟饰演的人物,起码在某种程度上,应该是该片中的某种决定性人物。
至于他是不是幕后那个真正的大boss,我们现在还无从得知,只能看最后的成品剧情了。
当然了,从演员特质上来看,由于和伟来担当幕后老板这种稳重深沉又内有乾坤的关键角色,应该说是相当适合的选择。
从于和伟以往所饰演的角色和他本身的特质来看,他这次演这类角色应该是驾熟就轻,能够完美驾驭的。
感觉徐峥的路子越来越肆意奔放了,金融犯罪也玩上了。希望这部片子也好看!
(鲸鱼电影编辑部:娜娜)
三叉戟黄有发让小青从董虎洗浴的柜子里偷走的录像?
楔子
黄有发为何要苦心积虑地让夏静怡来做D融宝的CEO?
小青为什么要收彪子当小弟?
董虎与小青并无直接冲突,小青为何要对董虎赶尽杀绝?
黄有发,小青与夏春生,崔铁军,徐国柱,潘江海有什么深仇大恨?
这一切的谜团,其实与二十年前耿二东被杀有关。
黄有发暗算夏静怡
夏静怡是三叉戟老大夏春生的女儿,夏春生死后,夏静怡就成了三叉戟共同的女儿。
黄有发二十年前就知道三叉戟的厉害,所以在平安要想干大事,黄有发就需要找一个人在台前为自己当炮灰。
这个人选谁呢?
无疑夏静怡是最好的选择。
原因有二:一是夏静怡刚留学归来,空有一腔抱负,但涉世未深,是个好利用的人;
二是夏静怡与三叉戟的关系特殊,对他的犯罪是极好的保护,同时又会让三叉戟投鼠忌器
小青的真实身份
小青喊黄有发为叔叔,那是因为他是从小被黄有发收养的。
小青的亲生父亲,就是随崔铁军去交易,被打死的耿二东(二冬子)。
耿二东死的时候,小青只有4岁。
从那时起,小青就成了孤儿,无依无靠。
如果不是黄有发,他可能早就饿死街头了。
青收彪子当小弟
小青收彪子当小弟,那是醉翁之意不在小雪,而在董虎也。
彪子是小雪的男人,小雪是董虎的女儿。
只要先控制彪子,再利用彪子来控制小雪,进而达到制约董虎的目的。
小青刚开始对付董虎,是经过黄有发授意的。
因为董虎收账太守规矩,长时间收不上来,所以黄有发需要小青去快手斩乱麻
小青对董虎穷追不舍
后来,董虎觉察到危险,非常快地决定金盆洗手,还解散了公司。
可是小青还对着董虎不松口,这就说明了小青一开始就不是对付董虎的业务,而是针对的董虎这个人。
至于小青为何如此恨董虎,非要董虎死。
原因还是二十年前,他亲父耿二东的死。
在小青看来,耿二东的死,除了三叉戟,董虎也脱不了干系
董虎与耿二东的渊源
当年董虎就在南城一带做服装生意,也算是那一带的一个小势力。
耿二东找到董虎,希望董虎能帮他走货。
董虎不答应,于是耿二东就扬言要办了董虎。
徐国柱知道后,就去教训了耿二东一顿。耿二东不服气,就到处宣传董虎是徐国柱的点子。
于是两人就结下了梁子,约定要决斗,不久后耿二东就死了。
小青与黄有发的矛盾
小青不是傻子,他心知肚明黄有发不是善人。
黄有发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小青是一只养不熟的狼崽子。
小青这些年为黄有发做了许多恶事,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有实力脱离黄有发。
黄有发这些年来对他就像儿子一样,目的就是想让小青为他卖命,当他的走狗。
说白了,小青和黄有发之间就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他们都想将对方榨干净,结局就是谁也没有好果子吃。
小青痛恨三叉戟
当然,除了董虎之外,小青最恨的人还是崔铁军,徐国柱。
他父亲之所以会死,与崔铁军和徐国柱的关系最深。
当时耿二东是徐国柱的点子,又是崔铁军让耿二东去的交易现场。
说实话,就是因为耿二东的死,让崔铁军和徐国柱这一对铁哥们断交了许多年。
但小青真的恨错了人,因为真正出卖崔铁军和耿二东的人其实就是黄有发。
当年,那个大姐接到的电话,就是黄有发打的。
黄有发是罪魁祸首
耿二东刚到平安的时候,就加入了一个贩毒团伙。
这个贩毒团伙刚开始并没有多少本钱,可是后来钱却突然多了起来。
直到耿二东当了警察的线人后,他发现那个贩毒团伙的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势力的支持。
还没等他挖出这个势力的时候,就被黄有发察觉了。
于是黄有发就借贩毒团伙的手,除掉了耿二东,也斩断了这条线。
如果不是崔铁军命大,恐怕在那次他也死掉了。
三叉戟当年错过了黄有发
二十年前,三叉戟本来可以通过调查那个贩毒团伙,进而牵出黄有发的犯罪集团的。
可就是因为耿二东的死,让他们三人产生了隔阂,进而分道扬镳了。
二十年后,黄有发又回到了平安,三叉戟已经面临退休了。
但是老骥伏枥,尚能一战。
黄有发最终栽在了三叉戟的手上,并不是他不够狡猾,而是因为他面对的不仅仅是三叉戟,而是国家的力量。
徐峥能否预定一个影帝?
在《我不是药神》,徐峥的表演,又到了新境界,他摆脱了市民角色的疲倦感,扮演了一个来自市井,却最终获得神性的角色。
在看《我不是药神》之前,很多人觉得,片名里的“神”,是为了顺应当下网络上的表达,和“男神女神”里的“神”是一个意思,看过之后才发现,它真的是在讲“神”的故事,神,人的神性,神在人间应该是什么样子。在很多地方,它让我想起《西游记》,两个故事从人物的角度来看,都是一样的,都是五个不完美的人,如何变成圣徒的故事。
而且,应该不是偶然为之,《药神》里在很多地方,都有宗教的踪迹。吕受益相信,一个卖印度神油的人,就会和印度有关系,上门求救,让假的药神,因为一个伧俗的理由(赚钱),走上了变成真的药神的路,而印度是个什么地方呢,是佛教发源地;程勇邀请刘牧师加入,两个人争辩的时候,用的是各自系统里的话语,程勇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并且坚持说这是上帝说的,在他粗浅的认识里,神都是一家子,只不过换了不同的面貌;黄毛终于接受了程勇,在晚饭上说出“谢谢”的时候,程勇要求带上他的名字说“谢谢”,刘牧师说“而且要说三遍”,熟悉《圣经》的人都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而在程勇重出江湖,再去印度的时候,他在街头看到了迦梨和湿婆的神像,烟雾缭绕中,他从不自觉变成了自觉。
其他几个人,也是有着强烈的宗教意味的。在“日刻”刊发的刘启豪的影评里,作者认为,吕受益是“一个虔诚无比的信徒,赤脚行走在滚烫的沙漠中,对遇见的每一个生灵发出询问,‘你是我的神吗’?”,刘思慧的出现也很有意思,她迟到了,病友群的群主们,站在了饭馆门前,刘思慧从他们中间挤出来,“她是门徒,带着面目不分的羊群来见他们的牧羊人”。
在古典叙事里,圣徒必须要有个圣徒的样子,外貌肃穆庄严,对成圣有自觉的追求,为之付出悲剧性的人生,哪怕有百万种化身,但自觉的悲剧性是少不了的。而我们这个时代,对圣徒有了新的理解,他可以琐碎杂芜,可以猥琐油腻,可以是春药贩子、钢管舞女、是黄毛杀马特,他所在的环境,也是纷繁杂乱,缺少美感的,他甚至可以不用那么主动地追求神性,甚至可以是不自觉的。
徐峥扮演的角色,从一个贩卖印度走私药、家暴妻子的中年囧男,经过重重洗礼,最终实现了自我的最崇高。
从外在到内在,徐峥都完全和这个角色融为一体。
故事开始的时候,他是近乎潦倒的小商人,性格咋咋呼呼,有种无所谓和不羁,穿着打扮都很邋遢,只有在见前妻的时候,才会换上一件干净的衣服,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在他看来,他和周围的人,是没有多少牵连的,他无所谓,他不在乎,他的眼神涣散,动作随便。
但在故事的后半段,在经历了种种变故,在去印度买过仿制药和开过服装厂之后,他变成了一个和周围的人有牵连的人,对客户的战战兢兢,对白血病人的同情,都是这种牵连的表现,他的衣着、眼神、步态都变了,眼神变得内敛,步态小心谨慎,浮皮潦草的动作也变少了。他以他的表演,完成了一个任务,就是在不到剧情受到电影时间的限制,并不能完全体现人的转变的全过程时,用表演来弥补了有可能出现的裂痕。
好的演员,在一个故事里,和周围的人是会互相托举的。在《我不是药神》里,他和吕受益、刘思慧、黄毛、刘牧师、曹警官的关系,以及这几个人的进展,都是通过他们的互相托举表现出来的。
尤其精彩的,是徐峥和刘思慧的关系。他吸纳她加入团队,是因为她手里有白血病友这个“资源”,但进入一个团队之后,他对她难免有了绮想,他带着众人去夜店消费,阻止刘思慧陪客,让经理跳钢管舞,既是为了替刘思慧出头,卖个好,也是为了传递自己欲望的信号。他不太自然地说的“我送送你”,也是为了传递这个信号,但在刘思慧家里,因为刘思慧女儿的出现,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进行的,是残酷的剥削,而且是对一个把自己当朋友和伙伴的人的剥削。于是,他落荒而逃。
整个过程里,徐峥那暧昧、犹豫的语气,浑浊、不安的举动,都无比妥帖。这两场戏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说明了他为什么会变成后来的那个人。
人们对徐峥的看法,总是和“囧”联系在一起,因为他此前出演或者导演的电影,都在表现中年男人的囧态,囧态之中的纯真,囧态之中的崇高。因为《我不是药神》,观众发现了徐峥的另一面,不囧的一面。故事照旧是囧的,但对“囧”的态度,却是悲悯、怜惜、珍重。有了这种悲悯、珍重,每个人的“囧”,最终都走向了崇高。
凭借这个角色,徐峥也实现了自己银幕表演的最高峰,或许,和他的话剧时代相比,这不算最好,但在观众接受度上,这个角色必然最高,“与我有关”永远是衡量一个角色的重要标准。此时的徐峥,续接了上海的现实主义电影传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富有神性的形象,这些形象注定要和上海这个城市一起,进入我们的文化记忆。
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想知道,2000年后的中国人是什么样,或许,我们可以拿徐峥出演的电影给他们看。
宠爱票房会爆吗?
电影《宠爱》票房是个谜。虽然上映两天,票房已经2.8亿多,但是预计《宠爱》票房不会爆,或者说会爆的难度很大。有一种经历叫“出镜即巅峰”。
首先:这种分part的电影很难爆,除了国庆档的《我和我的祖国》。先了解一下分段电影。
分段式影片 (EPISODE FILM)由数个独立的段落组合而成的剧情片,这些段落可能会有主题的关联性或叙述的连贯性,也可能彼此毫不相干,可能由不同的导演分别拍摄,也可能由同一个导演拍摄。
分段式影片是非主流电影艺术形式中,最重要的形势之一,其中又以三段式最为常见(注:短片集不在此范围之内)。
《我和我的祖国》是由多位知名导演分段执导各个单元,最后再由大导演按照统一的情绪基调串联起来的,这种手法功力,没有长期的积淀是搞不定的。这种分段式结构叙事,《我和我的祖国》做得优秀,不是一堆故事乱凑在一起。
《宠爱》是由徐峥监制、杨子导演的电影。虽然徐峥以往导演、制作的影片口碑和票房都不错,也参与了《我和我的祖国》的片段导演,但这只能保障《宠爱》的票房不会差,会爆还真不容易。
因为《宠爱》六个短故事没能让观众集中情绪,刚被这一段剧情吸引,就结束了,展开下一段。明明走的是温情路线,却多处有煽情之嫌。如果仅看影片的前半段,挺有喜剧气氛,但是到了后半段展开了一系列的情感处理。本来这创意能做得更好,只是可惜没有让《宠爱》达到观众的预期。
其次:《宠爱》这两天票房大卖,是前期营销成功。但这种营销红利,马上要过去了,后劲乏力是大概率。
1、《宠爱》强大的卡司阵容,不止有许多流量艺人出演,还有不少实力派加盟,包括陶虹、
余皑磊和郎月婷等。但是这种明星阵容,通常只能让观众消费几天,后期影片的质量必须跟得上才行。
2、这是一部针对宠物爱好者量身定做的电影,弄了多线故事,为的就是迎合不同宠物爱好者的喜爱。这个题材蛮适合新年看的,而且喜欢动物的人又多。这使得预售票房就有五千多万,上映首日票房轻松破亿,进而带动了影院的排片场次、黄金场次、上座率等。但是这两天,宠物爱好者去影院已经消费得差不多了,潜在的观影人群后劲乏力是大概率。
3、影片主打“温暖跨年”主题,档期选在了12月31日。恰好避开了早其半个月左右上映的实力电影《误杀》和《叶问4》的锋芒,而且同日上映的两部电影《亲爱的新年好》、《天使陷落》票房也跟着陷落了,这就被《宠爱》虹吸走一部分票房。促成了上映两天来票房的火爆。但是这种档期红利马上要消失了。今年元旦就放一天假,观众空闲时间还不如普通周末多呢。所以,明天起,才是真正检验《宠爱》票房成色的开始。
再次:《宠爱》在票房渐长的同时,口碑却没跟上,豆瓣开画仅有6.4分(目前滑到6.3分)。有人说看得爆笑爆哭,很感人,也有网友吐槽“一星给动物,无病呻吟四个字给这部电影。”说明观众争议较大。最后:《宠爱》故事俗套了些,整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就在于那六只可爱的萌宠,可爱极了。但是这个片子把人的智商拍的普遍比宠物要低。而且某些演员的演技水平,尚有待提高。
爆款通常是前期关注度小,凭借质地精良后期发力爆起来。《宠爱》这种拼盘式分段电影票房是很难爆的。
兵马俑博物馆导游说过,在每一尊兵马俑身上,都有制作者的名字,“物勒工名,以考其诚”。
影视工作者要像工匠在精雕细刻的兵马俑身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一样,用心创作出优秀作品,得了票房、丢了观众不可取。只要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良心,精益求精打磨出优秀影视作品,那票房会爆是迟早的事情。
江充为什么敢冒极大的危险害死太子刘据?
江充只是被推到台面上的代理人,实际上,江充的背后隐藏了一个幕后玩家,操控了一切!
表面上看,江充由于在京师做官时得罪了太子刘据,害怕汉武帝死后,太子登基再报复他,因此孤注一掷搞垮太子。
因为这事儿实在太不合理!
江充得罪太子是咋回事呢?史书上说,江充被汉武帝任命为直指绣衣使者,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官职。
直指绣衣使者,主要负责京师缉捕盗匪,监察王公贵族以及官员们的违规行为,而且有调兵的权力,甚至可以直接诛杀地方官。
江充到任之后,对那些仗着权势,在长安城胡作非为的贵族进行了强力整治,得到汉武帝的赞许。
有一次,他发现太子刘据的车驾行驶在皇帝专用的驰道上,这是违规行为,于是就把太子的车马全给没收充公了,还要上报皇帝。
太子派人来解释并求情,江充依然不为所动,坚持没收,同时上报给了刘彻。
为此,还获得了汉武帝的表扬,但此举得罪了太子。
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汉书》汉武帝这时候,已经步入晚年,身体每况愈下,终于病倒了!
江充此刻十分担心,他现在之所以还能红极一时,全是汉武帝撑腰,现在汉武帝病入膏肓,万一嘎嘣了,一旦太子刘据登基,再秋后算账,自己岂不是玩儿完了?
于是,他决定铤而走险,趁汉武帝还没死,先下手为强,干掉太子!
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汉书》但事实的真相是这样吗?依我看,这种说法不靠谱,因为江充和太子之间那点事儿顶多算是小摩擦,就算太子记恨,顶多贬个官,变着法敲打一下有可能,但绝不至于闹到要杀江充的地步。
不就是没收了太子的车驾,没给他面子嘛,为这么点事,就要冒着失败后全家被杀的风险,搞死太子?
要知道诬陷太子这事儿风险极大,汉武帝已是暮年,太子接班基本已经是定局,而且时间已进入倒计时。
不干这事还好,将来太子顶多记仇敲打一下,一旦迈出巫蛊案诬陷太子这一步,万一不成功,将来必定全家遭殃,这风险是很高的。
犯得着这么干吗?逻辑上和情理上都说不通!
而在翻阅史书时,我发现了一条重要的线索,表明江充的幕后,还有一双推手。
幕后黑手是谁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干倒刘据,是为了太子之位,只要刘据下台,就会有新的太子填补那个位置。
一旦刘据被拉下太子之位,最大的受益人是昌邑王刘髆!
而刘髆的母亲是汉武帝的小老婆李夫人,她有个哥哥叫李广利。
这李广利的女儿是丞相刘屈氂的儿媳,这俩人在刘据死后,联名向汉武帝请求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
所以,幕后的黑手就是李广利和刘屈氂!
广利曰:“愿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屈氂许诺。昌邑王者,贰师将军女弟李夫人子也。贰师女为屈氂子妻,故共欲立焉。——《汉书》李广利是有兵权的将军、刘屈氂是丞相、李夫人是皇妃、昌邑王刘髆是皇子,这帮人是一个利益集团,江充只是他们这个集团中的一个推到前台的代理人。
因此,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将军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联手布了一个局,目标是搞垮太子,扶刘髆上位。
刘彻晚年不喜欢太子刘据,父子之间的关系不大好,这是李广利搞垮太子的时机,但还不是绝佳时机。
真正的机会是刘彻逐渐变得疑神疑鬼,痴迷于求神问卜、长生不老这种捕风捉影的事情时。
因为当一个人痴迷于求神问卜时,他对于鬼神之说是十分相信的。
一个对鬼神之说十分相信的人,你跟他说有人搞巫蛊害他,这无疑会触到他的敏感神经。
因此,巫蛊案就是李广利集团的最佳时机,趁汉武帝迷信鬼神之时,将太子刘据拖进巫蛊案,给其致命一击,就可以帮刘髆拿到太子之位了。
一年后,匈奴入侵,刘彻派李广利带兵出击匈奴,就在李广利出发后不久,就有人告发李广利和刘屈氂密谋佣立刘髆为太子,并搞巫蛊咒汉武帝早点死。
又是巫蛊,这次还跟太子之位联系上了,很明显,这是大臣联合外戚夺嫡,事态很严重!
刘彻本来已经知道太子时冤枉的,十分后悔,此时这俩人又想佣立刘髆为太子,前后一联系,他已经猜到巫蛊案背后的黑手——李广利和刘屈氂。
因此,对这俩人采取了铁腕镇压手段,刘屈氂满门抄斩,李广利全家被关进大牢。
在前线的李广利听到消息后,十分恐惧!
为了全家人的性命和自己的前途,他决定赌一把,打一场大胜仗来换取刘彻对他以及家人的赦免。
随后挥师北进,跟匈奴大战一场,匈奴伤亡惨重,当场撤兵。
会贰师妻子坐巫蛊收,闻之忧惧。其掾胡亚夫亦避罪从军,说贰师曰:「夫人室家皆在吏,若还不称意,适与狱会,郅居以北可复得见乎?」贰师由是狐疑,欲深入要功,遂北至郅居水上。——《汉书》就在这关键时刻,李广利被卷入巫蛊案的消息在军中传开,搞得人心惶惶。
军中长史觉得李广利想用全军安危来立功赎罪,风险极大,万一失败,大家都没得玩了。
于是密谋把他扣押起来,然后撤兵回长安,结果被李广利察觉,先下手砍死了长史,然后率兵后撤。
汉军长途作战,不是前进就是后撤,已是疲惫之师,匈奴抓住机会突袭了撤退的汉军,李广利带出的部队死伤惨重。
随后又遭遇匈奴重兵突袭,全军覆没,李广利选择了投降。
军长史与决眭都尉辉渠侯谋曰:「将军怀异心,欲危众求功,恐必败。」谋共执贰师。贰师闻之,斩长史,引兵还至速邪乌燕然山。单于知汉军劳倦,自将五万骑遮击贰师,相杀伤甚众。夜堑汉军前,深数尺,从后急击之,军大乱败,贰师降。——《汉书》李广利的到来,受到匈奴单于重用,由此威胁到了更早投降的卫律的地位。
不久之后,卫律以类似于巫蛊之类的鬼神之说的手段,搞死了李广利。
至此,刘据卷入的巫蛊案落下全部帷幕!
所以,我的结论是:江充本人没有充分必要的理由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干掉太子,真相是,江充属于李广利一党,他之所以敢冒险陷害太子,是因为背后有丞相刘屈氂、将军李广利、皇妃李夫人撑腰,而这个案子幕后是由李广利和刘屈氂在操纵。
虽然世上没有报应之说,但巫蛊案的结局还真有那么点味道。
刘屈氂以巫蛊案害死刘据,后来自己也死于巫蛊案,李广利也参与谋划用巫蛊案害死刘据,最终也被人用鬼神之说搞死。
真是应了那句话,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