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建立者,清朝到底从何时开始衰败的?
清朝自乾隆后期开始走向没落。
政治制度落后清朝吸取历史上教训,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设立军机处,由皇上信任的大臣充任,大事全有皇上一人裁定,军机处的人只负责拟旨,再有他们传到各部。高度集中的统治,弱化了政治改革,导致西方已经开始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还在沿用老旧的封建集权统治。
自清朝建立以来,一直担心汉人反满。利用文字狱弹压民众反抗意识,奴役民众思想。自清朝开国以来,文字狱屡见不鲜,到乾隆时,更是高达130多起。民众在这种高压状态下,思想逐渐腐朽,已经没有锐意进取意识,直到鸦片战争撬开国门,民众意识才逐渐苏醒。
经济模式落后清朝延续了中国几千年的小农经济模式。乾隆时,全国上下已超过三亿人口,人口与土地矛盾严重,西方已开始进行工业革命,中国生产力开始下滑。
乾隆时,吏治腐败乾隆时,宠信大贪官和珅,全国卖官鬻爵不断发生,朝野上下,贪腐盛行。1757年,发生云贵总督恒文和云南巡抚郭一裕的“金炉案”。两人在操办进贡金炉过程中,低买高卖,掺杂使假,中饱私囊。同年又发生山东巡抚蒋洲在山西巡抚任上贪污库款案。案发后,恒文被赐令自尽,蒋洲被诛,郭一裕充军。随后又有连续3任两淮盐政高恒、普福、卢见曾的“盐引案”,贪污达100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4),案发后3人均被诛。但是此后贪污大案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1781年,时任浙江巡抚的王望前在甘肃任内贪污赈灾粮案发,牵连官吏60多人,王亶望等22人被诛,涉案的陕甘总督靳尔谨自尽。并且此案还案中套案,查办此案的闽浙总督陈辉祖在抄家过程中以金换银,将王的赃物据为己有,事发后陈辉祖被赐令自尽。1782年又发生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贪污国库案,国泰于案发后自尽。1786年闽浙总督伍拉纳、福建巡抚浦霖因索贿被诛。1792年,浙江巡抚福崧因索贿、侵吞公款案发自尽。
乾隆本人后期骄奢淫逸乾隆前期在朝励精图治,清朝上下一片国富民强,但到后期看到自己成就颇大,开始骄奢淫逸起来。
乾隆六巡江南,游山玩水,沿途接驾送驾、进贡上奉、大兴土木,豪华与排场空前,糜费特甚。再者,乾隆本人好大喜功,不听劝谏,一味享受着粉饰的太平盛世。
军队腐败皇上骄奢开始,权贵大臣无不纷纷效仿,全国上下贪腐盛行,军队亦是如此。八旗子弟,只顾溜鸟玩乐,军纪废弛,抢掠百姓。
国门封锁乾隆时,全国海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757年,随着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位于珠江边上的中外交易场所,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
综上所述,乾隆后期,闭关锁国严重,经济发展落后,又不肯与外国交流,一直处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导致中国没跟上世界变革大潮流,开始逐步落后于世界。
清朝康熙皇帝的爷爷是谁?
谢谢邀请,十分荣幸。
直接上图,这是整个清朝的皇帝列表,按序可以从上面看到所有人的关系,庙号,画像……
如图可以看出清朝康熙皇帝的爷爷是清太宗皇太极。其实皇太极在位16年才是清朝发展最快、网罗人才最多的时候,为后来进关打下坚定的基础。
皇太极生于1529年,是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的第八子,1627年继位后金大汗,1636年改后金为大清(五行当中明朝属火,改大清是为水),取五行相克,用意取代明朝。积极提高汉人地位,任用汉人文臣如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
在对武将上也积极任用降将,如洪承畴,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一帮武将,赐予庄园奴仆官爵,使的这些人忠心耿耿,助满人入关立下汗马功劳。
皇太极此人不仅治国厉害,还是个痴情的种,皇太极对海兰珠可谓用情至深,在前线和明军打仗,听说海兰珠病重扔下军队就往家跑,可惜美人早逝,皇太极居然哭晕在床边,在海兰珠丧期有王爷国公不听禁令,差点被摘了桂冠,至于受处分的更是多达十几人。
清朝皇帝貌似都是情种,爷爷皇太极如此,父亲福临如此,就连康熙皇帝自己也是这样……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
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谁的职位权力第一?
晚清有四大名臣之说,大概有两种说法:
1、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2、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彭玉麟;
不过第一种说法是最为公认的,也是广为流传的。
相对而言,胡林翼和彭玉麟的名气与影响力都要相对小一些。
无论哪个版本的晚清四大名臣排名与影响力,都属曾国藩排名第一,且李鸿章与左宗棠可谓曾国藩的学生。
1、曾国藩曾国藩,晚清重臣,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清朝著名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曾国藩被许多人推崇为古今第一完人,普遍被认为是晚晴中兴四大名臣之首。曾组建湘军,力挽狂澜,攻灭太平天国。
2、李鸿章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肥东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李鸿章为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
3、左宗棠左宗棠,晚清名臣,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左宗棠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4、张之洞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论功绩曾国藩创建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居功至伟,左宗棠收复新疆大部,李鸿章文治、武功、外交才能无人可及,张之洞改革创新影响巨大。
论官位曾国藩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封一等肃毅伯;张之洞官至军机大臣,充体仁阁大学士,且兼管学部,慈禧逝后成为顾命重臣。可以说四人都是位极人臣的地位,死后又受封赏,这个可以说是不相上下的。
清朝海南岛驻守多少兵力?
清代,移居海南岛者达217万人。道光十五年(1835年),海南人口为125万人
明王朝是亡于李自成还是亡于满清?
两者皆有,但还有自身原因在其中。大明王朝毁在李闯等流民之手,南明毁在后金满清手中,但最主要原因还是从崇祯自身引起的!
纵观明朝末期历史,如果利用李闯等人的造反起义,明朝是不会这么容易被满清给吃掉的,大明王朝亡于流民之手,是内忧外患的产物。明朝后期的最大一役,无疑是拆东墙补西墙,拆了北方防御部队去补南方地区的暴乱。明末之时仍有许多有才能的大将,如孙传庭、左良玉等,而且还有关宁铁骑等完全可以与清军抗衡,长期抵挡是完全没问题的,但问题偏偏出现在内忧加外患双重麻烦下。
更可恨的那位崇祯皇帝,朝令夕改,疑心太重,而且耳根子软,硬生生把个洪承畴逼到了皇太极手中,把个袁崇焕凌迟处死。若不是如此,李闯之流早就被剿灭了,可就在最后关口,这位皇帝变卦了,导致李闯死灰复燃,将这个王朝覆灭。
导致明朝覆灭的原因是属于人祸造成的这个毋庸置疑,但是除了人祸,还有天灾。当时的明朝正好进入小冰期时期,导致粮食大量减产,人口变得贫瘠,又连接爆发大蝗灾和大瘟疫,光是蝗灾在崇祯时期就历经了四年才算结束。
本来人民的生活已经苦难不堪,但是朝廷的税负却没有减轻,反而加重。因此导致社会秩序崩溃,流寇四起,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趁机造反,给已经压力重重的明王朝一记重拳。
1644年以李自成为首的大顺军进入北京城,崇祯帝煤山自缢,至此明朝灭亡。这个时候清朝还没有入关,所以明朝是亡在李闯之手,而非满清之手。
但后来因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大顺、大西政权被满清迅速打垮,残余部队有与南明合作抗击清军,但是很快也被满清所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