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俯首甘为孺子牛全诗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现代·鲁迅《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白话释义: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横眉冷对千夫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自鲁迅的《自嘲》一诗。
原诗如下: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俯首甘为孺子牛指的是作者自己吗?
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rú)子牛:形容对敌人决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象牛一样俯首听命。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冷对,冷落对待。千夫指,原意是许多人的指责。语本《汉书·王嘉传》“千人所指”,这里比喻敌人的指责。俯首,低头,表示听从的样子。为,做。孺子,儿童。孺子牛,
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爬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儿子不小心跌倒时,把齐景公的牙齿挂折(shé)了。因而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就称齐景公为“孺子牛”。这里比喻人民大众的牛。
横眉冷对千夫指出自哪里?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说的
全文: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千夫:指当时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也就是国民党反动派,鲁迅自然对其横眉冷对他们的指责。鲁迅是为中国无产阶级讲话的,就像一头老黄牛,甘为无产阶级贡献自己的力量。
出自在鲁迅的《自嘲》一诗中
(鲁讯=周树人)
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真意是什么?
问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真意是什么?
前言这两句诗出自鲁迅先生的七言律诗《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要了解其背后的深意,还需要从其创作背景入手。
一、写给柳亚子的一幅字在《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中记载了这首诗的创作情况: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略)。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之。”
10月5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来上海的哥哥郁华,柳亚子、鲁迅作陪。柳亚子先生请鲁迅先生写幅字。
根据鲁迅的日记中说“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之。”可见这首《自嘲》作诗先有妙句。
过了几天,鲁迅凑成一首七律送给柳亚子。
二、何谓偷得半联?据说,郁达夫见到鲁迅时开玩笑说:“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
鲁迅微笑着回答,“我可以把昨天想到的两句联语回答你,这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达夫继续打趣:“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
鲁迅说: 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以上记载见1956年12月6日《新民报晚刊》
受到郁达夫‘华盖运’的启发,鲁迅得到了“半联”,就是这《自嘲》首联的出句:运交华盖欲何求。
三、华盖运不是什么好运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鲁迅《华盖集·题记》中说:
“这运(指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从郁达夫的玩笑话可以看出,鲁迅遇到了小麻烦,所以鲁迅说自己目前的状态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郁达夫接着问道“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是没有脱?” 说明这个华盖运不是什么好运,处处碰头。
四、漏船载酒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漏船出自《吴子·治兵》: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意思是,士兵不得松懈,时时刻刻要警醒,准备随时出击破敌。
载酒出自《晋书·华卓传》,华卓说:
“得酒满数百斛船,……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在条幅和鲁迅日记上,诗中“破帽”原是“旧帽”,“漏船”原是“破船”。鲁迅编入《集外集》时,作了改定。
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郁达夫宴请之时,正是鲁迅受到国民党统治者威胁迫害的时候,很多左翼作家被逮捕、拘禁,甚至秘密处以死刑。因此鲁迅处境其实很危险。
所以郁达夫会关切问候鲁迅。但是鲁迅的回答,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千夫指出自《汉书·王嘉传》: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孺子牛出自《左传》哀公六年:
“鲍子曰:‘汝忘君(齐景公)之为儒子牛而折其齿乎?’”
千夫指是指当时的反动力量,鲁迅对于敌人的反应是横眉冷对。而对于自己热爱的一方则是甘为孺子之牛。
结束语鲁迅这首诗是标准的七言律诗,对于民国时期受过传统教育的文人来说,格律诗都是基本功而已。
鲁迅通过写给好友的这首《自嘲》,表现出了一个无所畏惧、鄙视敌对势力的斗士的形象。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