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哪里人,中国文学界中曹雪芹鲁迅胡适莫言郭沫若二月河?
这个问题我谈谈看法。我认为迄今为止中国小说家无人超过曹雪芹,小说没有超过《红楼梦》的。欧洲文学很辉煌,即使加在一起也不能超过《红楼梦》!正所谓红楼一世界,世界一红楼!《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学的巅峰之作,具有强大的世界影响力。
《红楼梦》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作者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红楼梦》里面大事件和大波澜都描写得非常出色,故事在进行,人物性格在显现,洋溢着生活的兴味,揭露了生活的秘密。它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继承发展了前代优秀小说的传统。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他们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主要的,也有次要的,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而且其中不少形象已流行于生活之中,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的突破。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人物事件交错发展,彼此制约,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的环境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笔法可谓多样、特色尤为鲜明。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融合精彩的环境描写,以刻画人物丰满的形象和鲜明的个性,是作者的独创。作者对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没有像一般小说一样进行详细的描写,而是采用似乎不经意实则是别出心裁的粗笔点染,将大范围的社会典型环境的描写、特征融化到小说的细节描写中,让读者感受到大厦将倾的时代变迁和社会生活的特别氛围。
《红楼梦》语言成熟优美。其特点是简洁而纯净,准确而传神,朴素而多采,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小说中那些写景状物的语言,绘色绘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看看《红楼梦》的成就,不难得出结论,曹雪芹的才华是其他人所难以比拟的,无与伦比的,难以超越的,所以我理直气壮地说曹雪芹才华最高!
莫言的获奖作品是什么?
莫言是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但他并不是凭借某一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酒国》、《生死疲劳》、《蛙》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文学委员会主席帕瓦斯特伯格介绍了莫言的作品,他给于莫言的颁奖词如下:
莫言是个诗人,他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社会的最黑暗方面,在不经意间找到了有强烈象征意义的形象。他将所有的价值观,置于故事的主体中。这个作家知道所有的一切,并能描述所有的一切,各种手工艺,铁匠活儿,建筑,开沟,畜牧和土匪的花招诡计,它的笔尖负责了所有的人类生活。
莫言的家乡是一个无数美的与卑鄙冷酷交战的地方。那些敢于去的人,等待你们的将是一次跄踉的文学冒险。中国以及世界何曾被如此史诗般的春潮所吞噬。在莫言的作品中,世界文学发出的巨吼,淹没了很多同代人的声音。
为什么不杀了静白撤了静岸?
甄嬛离开甘露寺时,为什么不杀了静白撤了静安,让莫言当住持?
甄嬛是一个精明人,她不会做这样的蠢事。如果她离开甘露寺的时候,杀了静白撤了静安,就给静白那帮人留下了口舌,人家就会说她打击报复杀人灭口,那时候她就百口莫辩,在皇帝和皇后等人面前永远也抬不起头来。
甄嬛不是一个直来直去地杀人的人,她是一个善于杀人诛心的人。她一定要在能够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杀人,在别人手无缚鸡之力的时候,在别人永远再无翻身机会的时候,她才会出手,然后,毫无悬念地、永无后患地、痛痛快快地置人于死地。
最好,在杀人的时候她还能得到些好处。比如在杀曹贵人的时候,她得到了人家的女儿,把她过继给了和她关系较好的端妃。
在《甄嬛传》里,华妃死得最为惨烈,就是因为甄嬛在她死之前,把皇帝利用她、不爱她的真相告诉了她,让她的心一瓣一瓣地碎裂,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安陵容死前,甄嬛又去了。她得去看看安陵容的笑话,她得让她死得瞑目,她得找准机会发泄自己心头的不满,否则就永远也没有机会了。
在甄嬛看来,从和安陵容初次见面,她就帮了她,她就是她的恩人,就是她的再生父母,她怎么能不心甘情愿地为她所用呢?她怎么能和皇后站在一队呢?
皇后宜修死的时候,甄嬛又去了。
她要在宜修面前最后一次展示自己的聪明才华,她要嘲笑宜修的惨败,以一个胜者的姿态,去嘲笑她手下败将失败的落寞。
皇帝死的时候,甄嬛表现得最绝情。
她肆无忌惮地在他的面前发泄自己的情绪,愤怒地道出她所有的委屈和不满;然后告诉皇帝,她的双胞胎是果郡王的,静和公主是温太医的,她来的时候看见孙贵人正和一个男人……把老皇帝气得吐血。
然后她又告诉皇帝,回宫后和他在一起的每一分钟都让她感到无比恶心。
甄嬛知道,如果皇帝不是濒临死亡,如果皇帝身体健康,皇帝就会说:“明知道恶心还要和我在一起,你太让人恶心了。”但是此时,皇帝就是一个气息奄奄的糟老头儿,他既没力气喊人,也没力气打她,只能任凭甄嬛羞辱。
甄嬛就是一个喜欢落井下石的人,只有对方在井里的时候,她才敢肆无忌惮地往里扔石头,她也一定会往里扔石头。
无论是曹琴默还是华妃,无论是安陵容还是宜修皇后,甚至那个她曾经依赖过、利用过的皇上,在他们死前都遭受到了甄嬛的诛心。
其实,众所周知,在这几个人死之前,如果甄嬛不去,他们仍然会死。但是,甄嬛一定要去送他们一程,不肯放过任何一个诛他们心的机会。
了解了甄嬛的性格与为人,读者朋友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甄嬛从甘露寺离开的时候没有处死静白。因为,静白还没有陷入濒临死亡气息奄奄的困境,因为当时静白还有反抗的力量。
甄嬛是《甄嬛传》里最黑、最毒、最妖魔的女人。
甄嬛其实没必要杀人,正像她没必要进宫一样。
她不杀那些有罪的人,那些有罪的人也会死,她完全没必要将自己的双手沾满鲜血。
温实初就是天下最好的男儿,有才有貌有情有义,如果甄嬛不进宫,她就会衣食无忧,一生安稳。她不会被皇帝羞辱,也不会遭宜修华妃算计,更也不必去凌云峰过那种苦日子。
这都是性格使然,精明的人蠢起来谁都拦不住。
《甄嬛传》的写作手法就像《水浒传》,也像《红楼梦》,里面的人物不是黑和白的对立关系,而是黑和更黑的比较关系;并且,最奇妙的是,那个看起来很白的一方实际上才是最黑的。
甄嬛之虚伪,之奸诈,既像宋江也像贾宝玉。
《蜗居》:你能读懂这两位“鬼妈妈”的常用手段吗
宋思明设计了三道测试题,郭家人给出的每个答案都让他特别满意
活着是莫言的作品吗?
《活着》不是莫言的作品。作者叫余华
截止到2019年,余华的小说《活着》就突破了2000万册的销量。
有了这样的成绩在当代中国可谓是文坛的佼佼者,就连茅盾文学奖《白鹿原》都不能与之堪比。当然了陈忠实已经仙逝,长江后浪推前浪,莫言率先获得了最具文学荣誉的诺贝尔文学奖,但是尽管如此,莫言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没有达到《活着》这样的销量热度。
为此,作为余华同窗的莫言说道;余华书少我一半但影响力多我一半。
《活着》是一部讲述现代农村题材,饱含对农民疾苦同情的一部现实小说,它的写就,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余华文学创作的高峰,1998年因为这部小说,余华获得了来自欧洲的格林扎纳卡费文学奖。
你喜欢读莫言老师哪本书?
比较喜欢《蛙》,绚烂的红压抑的黑。
我读这本书大概是在两年前,读书之前我喜欢了解一下大概的内容。如果感到有兴趣,就会读下去,没有兴趣就会放弃。
这是一本长篇小说,采用书信和话剧的形式,因为有时间的联系,读起来十分顺畅。
《蛙》以“我”的角度来描写东北高密乡因生育发生的一系列事。
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发现小说的人物大多是身体的器官、或是某个部位。会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读者心里在不住的想,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名字?(自己看书了解😂😂)
小说的主人公除了“我”,就是姑姑万心。不过在比较小的时候,和家里的大人一块被鬼子关押过。又因为家里父亲是革命烈士,自己又和鬼子有过一番“斗争”。在乡里,身份就比旁人高了一大截。
最开始的时候姑姑是女承父业,经过培训成为一名乡里的医生。姑姑的一双手,不知拯救了多少个婴孩。凡是被她接生过的,或者是看她接生的,无不被她的医术所折服。
因为姑姑的身份和优秀的工作能力,能够和他相配的人很少。姑姑的第一个对象是一个飞行员,在那个年代,这是一个让人无比自豪的身份。但是,这个飞行员后来驾机叛逃了台湾。姑姑的亲事不仅没了着落,还要承受着骂名。
仿佛一些都在向坏的方向转变,所有的美好都在瞬间烟消云散。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粒沙,渺小而微不足道。
在国家的强制要求下,实行计划生育。姑姑从一个接生员变成一个杀害孩子的凶手。善与恶的对比便是极致。那些有意或者无意怀了孩子的妇人,家里已经有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到医院流掉肚子里那个孩子。
每一项新政策的实施,都要经过一番阻挠和变化。计划生育刚开始进行的并不顺利,遭到了大家的阻挠。世界上有多少个父母能够舍下自己的孩子?姑姑的推行工作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但是她仍坚持下去。
在姑姑的手上,沾了多少孩子的血?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陈鼻的老婆,为了生下孩子与姑姑斗法。结局是悲惨的,暗无天日的躲藏、亲人分别的痛苦、怀孕时的流离颠沛……所有的苦难,在迎接孩子的到来时都无所畏惧。面对姑姑的紧迫追捕,陈鼻老婆在生孩子的时候死亡;剩下的那个女儿也遭受着一生的不幸。偶尔我在想,哪怕当时姑姑有那么一丝丝的松懈,还会造成一家人的悲剧吗?在苦难的时代里,小人物只会更加的悲苦。
谁都没有想到,姑姑最后和一个普通手艺人结婚了。他没有名望,没有财富,好像和姑姑差了十万八千里。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给了姑姑一生的爱。有些爱情不是他人眼中的门当户对,也不是令人艳羡的举案齐眉,是那一日一日的烟火气息,是那绵延亘古的爱意。或许最普通的爱最接近于尘埃。
姑姑的一生没有孩子,我和姑姑的爱徒结婚以后也没有自己的孩子。多年以后,科技迅速发展。往日的血腥似乎已被遗忘,那阵阵的蛙声格外清晰。我利用陈鼻的女儿代孕,来延绵后代。
是人做错了,还是规矩错了?在时代的洪流下,每个人都不能幸免。是人的悲哀,还是时代的悲哀?所有的道歉都没有意义,对死去的人来说,伤害已经造成不可弥补。
生命本是神圣的,令人敬畏的,在某些时候它却变了质。 过往已去,来者犹可追。静思己过,不负生命。
本文仅作者观点,图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