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管理是什么意思,参公人员可以提拔到公务员岗位吗?
参公人员完全可以提拔到公务员岗位,可能性很大。
参公人员的身份本身就是公务员身份参公单位的正式在编在岗工作人员,身份本身就是公务员身份,尤其是那些通过国考、省考招考进入参公单位的公务员,经历了考试后就相当于做好了公务员的基础备案,满足一年的考核期后就进入公务员登记了。参公单位的工作人员中,也有部分抽调、借调人员,这一部分不在本单位的编制内,所以具体身份就有差异。在此不做讨论。
公务员岗位没有统一的、明确的界定。
在通俗的认知当中,公务员岗位满足两个条件就可以被认定为是公务员岗位。
一是岗位的编制属性为行政编制。
无论哪个岗位,在上级编办都有登记备案,而岗位的编制属性以编办下发的列编文件为准,一般分为两种,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
公务员岗位很多都是行政编制,不过也有例外,例如参公事业单位的公务员岗位,人员身份是公务员身份,但是编制属性是事业编制。
二是岗位从业人员的身份为公务员身份。
公务员岗位的从业人员的身份大多是已经登记备案成功的公务员。
“大多”的意思之外就是有例外,比如乡镇的书记、镇长职务。
这类职务的工作人员,也许本身并不是公务员身份,但是进入岗位后,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经过选举、备案登记满两年(同一个单位的同类性质的岗位)、考核结果在称职及以上等,就可以进入公务员队伍,拥有公务员身份。
因此,可以看出,一个岗位的性质是既定的,只有一种属性,要么是行政编制,要么是事业编制;但是岗位的从业人员的身份,却并不一定是同岗位符合的。另外,公务员身份和行政编制属性,是两个概念,不能混淆起来。
参公人员的提拔参公管理的工作人员,身份已经是公务员身份了,只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能得到提拔。
条件一:工作能力强。
哪怕各地区的用人政策千差万别,但是个人能力强是必须的硬件条件,毕竟提拔晋升起来的人是要放在重要岗位上的,没有足够的能力就意味着用人失败。
条件二:有一定的工作业绩。
组织不会无缘无故提拔人,而个人想要得到组织的赏识、重用,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有一定的工作业绩,说白了就是可以说道的资本,不然,那么多人为什么组织一定要提拔我们呢?
条件三:满足一定的隐性条件。
这些隐性条件包括很多,比如运气、比如人脉、比如其他的硬性条件(学历、履历等)等等。
运气和人脉都很重要,某种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不过有时候只用满足一个条件即可。而学历、个人履历也比较重要,所以,空闲之余可以多多读书,或者读个不错的在职研究生等还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参公人员提拔到公务员岗位完全有可能,而且可能性还比较大,只要满足条件,都是可以的。
和地市级市直参公单位?
面临职业选择,县级乡镇派出所的正式警察,和市级市直参公事业单位,选哪个更好一些?
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都毫不犹豫地选市直参公人员。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首先,市级单位起点高,发展前途更好。市级事业单位一般为处级或者副处级,只要不是太差劲,晋升副科级、科级,只不过是内设机构的职务人员,并不是很难,至不济到退休,也可以享受副调研员、也就是副处有待遇。而县区级在乡镇的派出所,按规定只能是股级单位。县区公安局是正科级机构,派出所,顾名思义就是公安局的派出机构,按照规定必须低于公安局两级,按部委下设司局级,省厅下设处室,市直部门下设科室,县区部门下设机构为股室,因此派出所为股级。即使公安局升级,派出所也只能调配到副科级,即使干到一把手的位置,也只是副科级,想达到副处级待遇,机率太小。
其次,乡镇派出所的民警,和公安局的人民警察身份是一样的,是公务员,但市直参公单位的参公人员,也是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和党政机关包括公安局的公务员岗位是一样的,可以自由转任,也可以互相调配,基本没有什么区别。
第三,市直参公事业单位,工作职责比较单纯,工作任务和压力相对较小,工作、生活环境也是乡镇所不能比拟的。以后成家立业,生活设施和基础条件,以及子女教育、医疗、娱乐等,也是乡镇无法比拟的。众所周知,人民警察是高危职业,基层派出所人员更是危险又辛苦,每天要面对乡村复杂、琐碎的各种事务,5+2、白加黑,没有周末休息日,别人享受节假日的时候,是干警们工作最繁忙、最需要提高警惕的时间。两者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内容、工作压力,是没有办法相提并论的。
事实上,随着政法机制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这一切都在发展变化。事业单位改革,除行政执法外,其他事业单位以公益服务为主,不再承担行政职能,也就不再参公管理。事业单位机构属性改变,由参公变成了纯事业管理,以前取得参公身份的人员,也就变成了无根之水,能不能保留参公身份,能不能继续享受参公待遇,都是未知数。从已经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的辽宁省的实践经验来看,机构取消参公后,原参公人员只是暂时保留身份待遇,以待国家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出台。也就是说,参公能不能继续保留,一省组织人事部门,都没有准确的信息可以提供。
反观政法体制改革,人民警察的待遇越来越高,基层公安机关无论是从机构级别、职务待遇、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人民警察不再使用地方的政法专项编制,其垂直管理也将进一步扩大化,甚至就连和公务员一样的“职级并行”政策,也都更有利:县区一至四级警长,并不像公务员一至四级主任科员那样,受行政编制60%的名额限制。公安人员只要条件达到,每两年晋升一个台阶,晋升一级警长,也就是时间问题。而相对而言,基层公务员终其一生,如果得不到提拔任用,一般最多也就三级主任科员到头。想要进一步晋升二级、一级主任科员,往往要受名额限制,而这些名额,都被单位的副职,和比自己资历更老的职工所占据,只有等他们调动、自然减员后,腾出位置,自己才可以晋升,但往往位置才腾出来,却被新任命的领导干部占据,等不到别人“自然减员”,自己先熬不住,先自然减员了。
俗语云: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个人职业选择,不仅要看眼前的现状,还要看以后的发展前景。一旦选择了,得到了某些东西的同时,肯定也同时失去了一些东西,利害得失,不得不慎。有时候看似不要紧的东西,比较身份、编制、岗位等方面的差别,到了关键时刻,犹如一道无法逾越的深渊,就差那么一点点,许多东西就可望而不可及,成了终身的遗憾。
执法类事业单位的工勤岗能参公吗?
你好,执法类事业单位的工勤岗是不能参公的。
执法类事业单位是行使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监督等行政职能的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按照执法方式又可以分为法律直接授权执法和上级行政机关委托执法这两类。
未“参公”的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也要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定来执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划分为管理岗、专技岗、工勤岗三类,题主就在事业单位工勤岗位上。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行使的是行政职能,按照相关规定,单位是可以“参公”的,所谓“参公”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在人员录用、晋升、考核、工资待遇、离退等各方面完全按照公务员进行管理,和公务员一模一样。单位“参公”后,事业单位管理岗和专技岗人员的身份是干部,是可以参公的,工勤岗人员的身份是工人,是不能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的,单位参公后,工勤岗人员由事业编工勤岗转变为参公单位的工勤人员,身份维持不变。
职级并行参公怎么办?
参公单位和公务单位是一样的,所谓“参公”就是参照公务员单位。职级并行就是参照公务员单位执行的
我国级别最高的事业单位是哪个?
我国的事业单业数量繁多,不同的单位级别也是天差地别,最低的只有股级,最高的则是正部级。
目前,我国的正部级事业单位数量很少,仅有12家,要么直属于中央,要么直属于国务院,下面我依次进行介绍。
一、中央党校中央党校是我国干部培训的最高学府,主要负责省(部)级干部、厅(局)级干部的轮训。
中央党校同时加挂“国家行政学院”的牌子,是中央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实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
其中,从事党务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是参公人员,通过公务员考试进行招录;但从事教学和研究的工作人员只是普通的事业编人员,通过事业单位考试进行招录。
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党史文献研究院也是中央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研究党的历史和理论,同样实行参公管理,并加挂“中央编译局”的牌子。
三、人民日报社人民日报社也是中央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在18家中央新闻单位中排名第一,旗下的《人民日报》是我国第一大报纸,负责意识形态宣传工作。
四、新华通讯社新华社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是我国的国家通讯社,所有官方重大新闻、重大消息都以新华社的权威发布为准,堪称是“媒体的媒体”。
并且,新华社除了履行“喉舌”的职责外,还履行“耳目”的职责,负责信息收集。
五、中国科学院中科院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是我国自然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也是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
六、中国工程院工程院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是我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
通常,我们所指的两院院士就是中科院和工程院的院士。
值得注意的是,工程院是三大研究院中唯一实行参公管理的。
七、中国社会科学院社科院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
因此,社科院更务虚一些,知名度要低于中科院和工程院。
同时,社科院没有院士,而是实行“学部委员”制度。
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中心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也是国务院的智囊机构、咨询机构,同样实行参公管理。
九、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台是18年的时候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三台合并而来,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十、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保监会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负责银行业、保险业监管,同样实行参公管理。
并且,银保监系统是垂直管理的,地方银保监局不属于地方政府。
十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事业单位,负责证券市场监管,同样实行参公管理。
并且,银保监系统也是垂直管理的。
十二、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供销总社是国务院直属的正部级单位,按照参公事业单位进行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供销社隶属于地方政府,单位性质不尽相同。
除了上述12家正部级事业单位之外,我国还有一部分副部级事业单位,如光明日报社、中国外文局、中国气象局、中国地震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等。
欢迎关注@瑛杰小猪,一起聊聊体制内的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