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温,薛仁贵和薛平贵是同一人吗?
不是同一人,薛仁贵是史书上确尤其人,是唐太宗时期的大将,他的孙子好像是薛光,后由于武则天的统治时期全家被杀,民间也有薛光翻唐的故事。而薛平贵是民间的传说,史书上没有记载,,传说薛平贵是唐朝一皇帝的儿子名叫李温应后宫争斗遗留民间,后来当了皇帝,其妻子王宝钏和西凉公主掌管后宫。而史书上并未有个李温的人当了皇帝。而却而这没有血缘关系
唐太宗第八子李贞还有后人吗?
有后人
李冲,琅琊王
李洽
李温,沈国公
李蔳,常山公
李湀
女
良乡县主,嫁汝阳县丞裴守德
余姚县主,嫁给太子家令慕容嘉宾
李贞(627年-688年10月12日),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第八子,母为燕德妃。垂拱二年,李贞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兵败自尽,赐姓虺氏。开元五年(716年),重新陪葬于昭陵,追赠豫州刺史,谥号为敬。唐朝皇帝李温的正宫皇后是谁?
唐懿宗李漼,初名温。有皇后两位:惠安皇后王氏、恭宪皇后王氏。惠安皇后王氏(?-866年),唐懿宗的贵妃。家世不详。咸通年间,册封为贵妃,生普王李儇。七年(866年)薨逝。十四年(873年),李儇即位,是为唐僖宗。追尊王氏为皇太后,册上谥号惠安皇后,祔主懿宗庙,即其墓园为寿陵。
恭宪皇后王氏(?-867年),唐懿宗的后宫。家世非常寒微。咸通年间,位列后廷,得到宠幸。八年(867年)生寿王李晔之后薨逝。888年,李晔即位,是为唐昭宗。追尊王氏为皇太后,册上谥号恭宪皇后,祔主懿宗庙,即其墓园为安陵。
初唐历史事件发展顺序?
一、初唐
晋阳兵变
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是隋朝太原(太原郡晋阳县,隋炀帝建有晋阳宫)留守、唐国公李渊在617年(大业十三年)起兵夺取长安,为次年建立唐朝奠定基础的事件。
中文名:晋阳起兵(太原起兵)
时间:617年(大业十三年)
人物:李渊、李世民
影响:为建立唐朝奠定基础
唐朝统一战争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然而隋朝灭亡之后,称王称帝者数不胜数,相互之间争战不休,天下面临再一次大分裂危机。最终唐朝得以扫灭群雄,重新统一天下。唐朝在公元624年基本统一中原,公元628年,柴绍率军消灭了依附突厥的梁师都,唐朝统一战争最终结束。李世民在此统一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位后又开创了“贞观之治”,造就了唐朝的盛世。
名称:唐朝统一战争
地点:中国全国
时间:618年-628年
参战方:唐、周围各地割据政权
结果:唐朝统一中国
主要指挥官:李渊、李世民、李元吉、秦叔宝
主要战役:浅水原之战(公元618年) 、柏壁之战(公元619年) 、洛阳、虎牢之战(公元620年) 、虎牢之战(公元621年) 、唐平萧铣之战(公元621年) 、洺水之战(公元622年) 、下博之战(公元622年) 、唐灭刘黑闼之战(公元622年) 、唐灭辅公祏之战(公元623年)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全部被赐死。
中文名:玄武门之变
时间:626年7月2日
地点:长安城
参与人物:李世民、尉迟恭;李建成、李元吉
结果:李世民获胜
渭水之盟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即位,颉利可汗趁机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遂与之杀白马立盟约,领兵而退。这就是“渭水之盟”。
中文名:渭水之盟(渭水之辱)
时间:626年
地点: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
参与人物:李世民、颉利可汗
结果:签署和平协议,双方斩杀白马立盟
唐突厥战争
唐与突厥的战争(620年—657年1)是7世纪中国唐朝建立初期同突厥两个汗国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主要的战役和事件有五陇阪之战(624年)、泾阳之战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战(639年)、阴山之战(640年)、庭州之战(651年)、唐灭西突厥之战(657年)等。战争期间,唐朝由开始的安抚和防御转为进攻,加之突厥内部的分裂和内乱,唐朝分别于640年和657年彻底击败东、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唐朝在原东、西突厥领地分别设立都督府和都护府。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徵收谷物、布疋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後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使农民无力负担,大多逃亡。安史之乱後,朝廷负担遽增。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以徵收银钱为主。
唐朝李温是什么称号?
李温即唐懿宗, 859年即位,在位14年 ,唐宣宗长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淫,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