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官剧情,胜算孙喜远为什么要牺牲自己

天美资源网

翻译官剧情,胜算孙喜远为什么要牺牲自己?

一直以来,孙喜远都严重低估了敌人的狡猾和狠毒,他简单地认为,哪怕自己被抓,只要忍受住酷刑,什么也不说,最后光荣就义,就可以掩护得了唐飞,表达自己对党的忠诚。

可实际上,自从孙喜远被捕之后,他就发现,很多事情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翻译官剧情,胜算孙喜远为什么要牺牲自己

比如,他虽然熬过了酷刑,什么也没说,甚至狠下心来求死,在被注射药物之后坚决不喊出来,可在意识涣散的时候,他根本控制不了自己。

这就好像,我们明明知道梦境是假的,很多事情是逻辑不通的,但是在做梦的时候,却坚信一切都是真的。

孙喜远在恍惚之间根本不知道问他问题的是同志,还是敌人。他一直以来都在想着证明自己的忠诚和能力。在被问暗号的时候,意识涣散的他可能以为需要向同志证明自己的身份,所以,说出了那句:三长两短,九九重阳。

而这时,我们也发现了刘翻译的狡猾,他在孙喜远恍惚的时候是这样称呼他的:孙喜远同志。这是因为,之前刘翻译称呼他“孙喜远”,孙喜远坚决不承认自己的身份。这才换了一种称呼方式,果然奏效。

在孙喜远的意识里,只有自己人才会这么称呼自己,他根本想不到,敌人也会这么称呼自己。

等到孙喜远再次进入清醒状态,才发现自己犯了重大错误。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他选择咬掉自己的舌头。

这样做,不仅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还有可能一了百了,让敌人永远无法在他身上获得有效信息。

可惜,孙喜远错了。他依旧可以被敌人利用。比如,福原的秘书森田故意让维克多看到孙喜远和日本人“谈笑风生”,这么做,就是想让维克多相信,唐飞确实因为孙喜远的出卖被捕,甚至牺牲。

真正让孙喜远决定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是那句刺耳的话“你已经是个叛徒了。”

孙喜远一直都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特别希望别人认可他是个优秀的党员,现在,他成了别人口中的叛徒,这已经触及他的底线。

为此,孙喜远决定,将计就计:既然敌人已经认识到“三长两短,九九重阳”是个传递消息的暗号,那么,就把他们带到一个联络点去。

孙喜远很清楚,自己被捕之后,这个联络点就废弃了,肯定已经启动了第二方案,即在里面摆放了大量炸药。

最终,如剧情中呈现的那样,孙喜远以提供密码本这个绝大的诱惑,让日本特务带着自己去了联络点,并与他们同归于尽。

孙喜远的牺牲只是炸死几个日本特务吗?

不止如此。

孙喜远实际上给了日本人一个思路,让他认为数字对应的都是门牌号之类的地址。

顺着这个思路,日本人在截获暗语“我需要上好的三七粉”之后,就认为“三七”也是门牌号。

这样破译暗语岂不是太简单了。

这句暗语可能并不是源于共产党,可能源于蔡梦那一股力量。

我们之前看到唐飞对蔡梦说“维克多欠我一大笔钱”,他想让蔡梦帮他要账。蔡梦一听就知道,唐飞这是想让自己告诉维克多,自己并没有死。

但是从剧情来看,蔡梦并没有对维克多这么说。既然没有选择这个方式把消息传出去,蔡梦肯定要用其他方式来把消息传出去。

三七粉是用来活血止血的良药,在战场上应该是非常需要的一种创伤药,需要上好的三七粉,意思就是我们的战士受伤了,需要救治。这一方面说明唐飞还活着,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唐飞处于险境。

综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胜算刘翻译为什么要杀死那个妓女?

[胜算]刘翻译为什么要杀死那个妓女?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剧情不连惯,所以说说个人见解吧!

1:这个妓女应该是周雪静。

周雪静是谁?

周雪静是加藤的女人,前边的剧情只看到加藤嚣张跋扈,一直和唐飞过不去,先后派李子龙,刘翻译官对唐飞监控迫害。

但是周雪静这个女人一直都没有出现在剧情里。加藤死后,刘翻译官去日本人开的饭馆吃饭,这个女人才第一次出现,身穿日本和服。不知道名字叫什么,她最后被杀后才知道她叫周雪静。

2:周雪静是加藤的女人。

周雪静被杀,观众才知道她是加藤的女人。以前刘翻译官去吃饭,告诉这个女人晚上留门,白井科长要去,结果这个妓女直接拒绝,说自己只喜欢刘翻译官这样的男人……

笔者以为这是不是导演有什么暗示,既然是加藤的女人,不喜欢日本人,却喜欢刘翻译官这样一个中国人?

难道她接近刘翻译官是为了替加藤报仇?

3:周雪静被杀太过仓促。

孙喜远被抓,刘翻译官为了套出口供,不惜动用注射毒剂找来一个女人吓唬孙喜远。

谁知剂量没有控制好,这个女人被一针打死了,别人问起,刘翻译官才说这个女人是周雪静。

笔者想说:既然这个女人是加藤的女人,为什么要和刘翻译官成为情人,肯定是有目的,要么就是替加藤报仇;要么就是有其他任务,或者其他身份………

只是,她所有的目的没有达到,她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就莫名其妙的死掉了,真是叫人搞不懂,导演真是神操作。

4:要么周雪静发现了刘翻译官的秘密,要么刘翻译官发现了周雪静想害他。

剧情里没有交代周雪静是因为什么被杀?,笔者猜测一下:

既然他们是情人,天天耳鬓厮磨,周雪静应该掌握了一些刘翻译官见不得人的勾当和秘密,被刘翻译官发现,杀人灭口。

刘翻译官心很贼,不相信任何人,和周雪静相好只是逢场作戏,暗地里肯定把她的来龙去脉查了一个水落石出,看到周雪静会坏事,赶紧快刀斩乱麻,杀死了周雪静。

当然,以上原因都是笔者个人见解,仅供参考!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我是笔墨有理,感谢您陪伴关注。

和唐飞去吃饭真的没有试探唐飞的意思吗?

由殷飞执导,柳云龙、苏青、梁冠华、李立群等众多实力派明星联袂主演的40集谍战剧《胜算》正在热播,大家喜爱的谍战之王柳云龙这次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严肃中带有一丝诙谐的接地气特工角色,与他搭档的李立群也是观众们极喜爱的老戏骨,在剧中饰演唐飞(柳云龙饰)的顶头上司方世宝厅长。

在《胜算》的最新剧集中,我们已经看到,一直以来隐藏身份的唐飞因为鲍里斯的消息被泄露的缘故,也被牵扯进了被怀疑人的名单。

在捋清故事的发展线索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现在剧中人物的关系,也就是他们在剧中所处的职位。

首先,柳云龙饰演的唐飞是警察局的刑事科科长,所以蔡梦(苏青饰)可以找唐飞帮忙修理“跟踪”她的李子龙,而李立群饰演的方厅长就是唐飞的直接上级。

其次,加滕科长和手下的警察李子龙属于特务科,虽然隶属警察局,却相对独立。第三,福原(梁冠华饰)是保安局局长,蔡梦是保安局的科长,所以才有剧中蔡梦所说,已经与福原局长说好,把唐飞调到保安局当科长。

在最新剧集预告片中,蔡梦通知唐飞正式到保安局报道,唐飞在去保安局报道之前,将刑事科长的位置移交给了曾经的下属吴鹏。

吴鹏走马上任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报复李子龙。

当晚吴鹏就派人抓住了李子龙,害得刚刚离开刑事科的唐飞得知消息后立马赶回,以免在鲍里斯一事中节外生枝。

结果令唐飞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刚去保安局准备见福原局长时就被蔡梦抓捕了。

而且蔡梦给出的罪名,也是与鲍里斯的逃跑有关。

唐飞这一次落在了狡猾而精明的福原手中,真是凶多吉少。

虽然唐飞见招拆招,但福原却步步紧逼。无论是时间、细节还是直觉,福原都认定唐飞就是间谍。

但是蔡梦担心唐飞安危,并提醒福原局长唐飞与成田将军的关系密切。

就在加滕暗自高兴唐飞可能会被福原秘密处决时,事情却来了一个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唐飞不仅安全从处决台上救了下来,而且还被福原任命为鲍里斯案特别行动组组长,蔡梦为副组长。

那么,这难道就意味着唐飞真正被福原信任了吗?他的处境安全了吗?

当然不是。

福原局长向蔡梦表示,自己碍于成田将军的关系不会直接处决唐飞,但保安局却不能放松对唐飞的警惕。

那么,唐飞的危急局面怎样才能真正扭转呢?是鲍里斯的一个举动,改写了三个人的命运。

在预告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镜头,就是鲍里斯举枪朝着自己射击,鲍里斯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唐飞。

鲍里斯的这一举动,首先改写的就是唐飞的命运。

就在唐飞随时可能暴露的紧急关头,鲍里斯毅然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唐飞。鲍里斯的死,让唐飞获得了福原局长的信任。

鲍里斯的这一举动,除了改写唐飞的命运,还将改写加滕和刘翻译官的命运。

因为在他们看来,鲍里斯就是瓦吉姆,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手里掌握着极为关键的信息。

因此,作为特务科科长的加滕科长将是这次事件的直接责任人。面对上级的问责,加滕肯定会找一个替罪羊,而这个替罪羊不可能是李子龙,因为李子龙的身份还不配被问责,在已经出现的人物关系中,最有可能成为加滕替罪羊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刘翻译官(钱波饰)。

如此看来,鲍里斯选择牺牲自己保全唐飞,从大局上看,的确是死得其所。

而似敌非友的蔡梦,最后究竟会选择站在哪一边呢?我们还要拭目以待。关注小楼顺手点赞,每天跟小楼一起追好剧看好文哦。

中国历史上一战成名的名将有哪些?

回答这个问题呢,需要先明白两个条件,其一是必须名将,历史上本来名将不胜其多,犹如天上的璀璨繁星。其二是因为一站成名,这个就一下划掉一大片呢。下面呢我们就说几位因为一站成名的名将。

1、屠夫白起之长平之战;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长平之战前期,赵国名将廉颇坚守不出,秦国也是无奈,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秦国使用反间计,赵国阵前换将替下廉颇,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括,历史典故“纸上谈兵”说的就是此人,赵括一改之前防守的策略,大举进攻中了白起的诱敌之际,被围困突围后无果断粮46天被迫投降。赵军四十多万大军被当了俘辱。白起全部坑杀,一站成名,当然也是凶名。被后人调侃称“屠夫”。

2、霸王项羽之巨鹿之战;

项羽,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西楚王朝的创立者,自称“西楚霸王”,以武力著称,被后人评价项羽“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此起起伏,项羽作为楚国贵族带领族人也是响应潮流揭竿而起,加入推翻暴政秦朝的义军之中。公元前208年,赵王歇被秦军将领王离率领大军围困在巨鹿,无奈之下派使者向楚怀王求援。项羽率诸侯义军五万以解巨鹿之困。当时项羽破釜沉舟,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们的勇气,楚军士气振奋,奋勇死战,大败秦军。经此一站成名,威名远播。秦朝主力丧失殆尽,已经名存实亡。从此项羽基本确立了在各路诸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3、少年英雄霍去病之漠北之战;

霍去病,西汉中期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名将卫青的外甥。成名有语“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领五万精兵出征匈奴,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7万多人,俘虏匈奴王与所属朝廷众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史称“封狼居胥”。霍去病时年才21岁一站成名。此战以后,匈奴远遁漠北,百年内再没敢进汉朝一步,经典谚语“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这里也。

4、张辽之合肥之战;

张辽,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曹操下属“五子良将”之一。为历代后人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公元215年,曹操率大军出征汉中张鲁,孙权见曹操大军远在汉中,未能及时回到东边,率领十万大军出征合肥,双方兵力差悬殊,此时张辽作为守军反其道而行之率领八百骑兵夜袭孙权,一路威猛冲杀至孙权大军帅旗处,吓得孙权彻底方寸大乱跑至不知名的小山头上,面对十万大军张辽几次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吴军军经此一役,士气全无。后围城数十日久攻不下,孙权退兵。张辽见其撤兵,乘胜追击,吴军大乱,孙权差点被活捉,凌统拼死才救出孙权,十万大军损兵折将无数,惨败收场。此站成为孙权一辈子摸不掉的奇耻大辱。反而成全了张辽,一战成名,威震江东。其中“张辽止啼”的典故流传千古。

中国古代名将辈出,历来更朝换代不乏经典战争,其中出的名将更是不计其数,没有成名之战,何以扬之威名。要说最欣赏那一位,鄙人最喜欢霍去病,为何呢,因为他生而逢时,少年英雄。我也有过小年梦,就是长大以后作为一名将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他是我少年的一个梦,虽然现实生活中和平年代不能成真,但霍去病缺填补了我少年心中的空白,慰籍了我儿时梦想的遗憾。

怎样评价一拳打倒俄国大力士的玉面虎韩慕侠?

1918年,41岁的韩慕侠仅用一掌就拍翻了身高2米200余斤的俄国大力士。

“玉面虎”韩慕侠,曾拳打俄国大力士,培养出的大刀队屡立战功。同时他更是慧眼识英雄,教授过像周总理这样的伟人。但他本人,最后却选择自废武功,清贫一生。为什么一代高手会落得如此地步,他的一生又经历了什么呢?

出身贫穷,却是少年英雄,遍访名师,终成绝世武功

1877年,韩金镛出生在天津市津南区的一个农村家庭,祖父与父亲都是靠着砍柴为生,家里的条件十分艰苦。不过祖父也会一些拳脚功夫,闲暇之余他便教授韩金镛一点简单的基本功。

13岁那年,韩金镛跟随父亲进城卖柴,恰巧当地直隶盐务总管海彰武家缺佣人,在买主的推荐下,父子二人来到了海彰武家中,而小韩金镛就负责伺候这家的护院镖师周斌义。

周斌义师从少林,不但为人豪爽武艺高强,平日还喜欢琴棋书画。见韩金镛机灵聪明又能干,周斌义十分喜爱,经常教他识字写字,在得知韩金镛还会些拳脚基本功时,周斌义更是大喜,当即决定收他为徒,传授其少林拳法。

3年后,韩金镛学有所成,继承了师傅的一身豪气,此时已经长大的他也开始跟随在海彰武身边。身为盐务总管的海彰武,经常受到这一带盐贩子和盐霸的威胁,这一天附近的几个盐霸又合伙摆了一道鸿门宴,准备逼迫海彰武强行答应他们的条件。

其中为首的一个外号“浪里蛟”的盐霸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贪婪,拿出一张地契,并示意身边的小弟亮出明晃晃的钢刀。正当海彰武不知所措的时候,他身旁黑影一闪,瞬时一把铜尺就顶在了“浪里蛟”的腰眼上。

“他敢动,你就死!”眼前这个少年也就十五六岁,说话却是冰冷狠毒。“浪里蛟”冷汗直冒,赶忙收起那张地契,改了一副笑脸,恭恭敬敬地把海彰武送出了门。

经过这件事后,海彰武与周斌义对韩金镛赞赏有加,为了能让他有更高的修为,周斌义一纸推荐信,让韩金镛拜张占魁为师,张占魁曾是冯国璋的贴身警卫,因他以神速出拳打倒了前来行刺的刺客,冯国璋亲笔为其提写匾额:“闪电手”。

韩金镛跟随张占魁多年,尽得其形意拳、八卦掌真传,期间由师傅张占魁推荐,他又先后受到五位武术大师的指点,功力大增。韩金镛好斗好胜,与人切磋少有败绩,很快他便打出了名声,因为他身材挺拔英俊,所以被人们称为“玉面虎”。

直到29岁,韩金镛的武艺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他也陷入了瓶颈,这让他十分苦恼。在张占魁的鼓励下,韩金镛终于决定告别恩师,下山去寻求高人指点。

他一路南下,终于在四川成都找到一位老武师,参透《拳经总歌》。后来偶然遇到一位道士应天文,韩金镛拜其门下学习四年,尽得八卦掌与反八卦掌奥秘,至此韩金镛的武学修为终于突破瓶颈,有了一个飞跃。

下山之前,师傅应天文赐其名,慕侠,告诫他多做行侠仗义之事,韩金镛谨记在心,并就此正式改名为,韩慕侠。

慧眼识英雄,与周总理结下师生情谊

35岁时,韩慕侠回到天津,在师父张占魁与家人的张罗下,韩慕侠结婚成家,并且在1912年在天津河北区创办起“武术馆”,并且免费授徒。

1915年,天津日租界内来了一名叫东乡平三郎的柔道九段高手,他设下擂台,四处发布公告要与中国高手切磋比武,天津许多武馆的高手前往打擂,皆败在平三郎的手下。

正当东乡平太郎洋洋得意之时,却有人告诉他:这里真正的高手还没有出现呢。平三郎听了韩慕侠的名声,迫不及待地给他发去了约战书,而韩慕侠为了给中国人出口气,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场比试。

两人共切磋两场:拳脚,剑术。结果韩慕侠两场共不过十回合,便把东乡平三郎打得服服帖帖,让这名不可一世的高手都敬佩不已。

此时天津南开学校校董严修和校长张伯苓正准备在学校推行传统武术教育,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爱国意识。听闻韩慕侠打败日本高手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尊敬,张伯苓决定亲自去请韩慕侠来任教。

这边的韩慕侠同时收到了来自袁世凯和张伯苓的两份邀请,听说南开学校一直秉承教育救国思想,他果断拒绝了袁世凯,来到南开学校任教。

韩慕侠的武术课受到了南开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大家的情绪高涨,都练得十分起劲,但其中一名学生让韩慕侠格外关注,只见此人星眉剑目,器宇轩昂,远远看去便知绝非常人。

没想到这位学生第二天却来到韩慕侠的武馆拜访,韩慕侠赶忙迎接。交谈间韩慕侠得知,这位学生姓周,名恩来,字翔宇。一盏茶的功夫,韩慕侠就已经被周恩来的谈吐所折服,当他提出想跟随韩慕侠习武时,韩慕侠大喜过望,当即与周恩来师徒相称,让自己的儿子韩少侠称周恩来为师兄。

周恩来的武学天赋极高,练武又非常肯吃苦。相比起来,师弟韩少侠却显得十分懒惰了,看到儿子不争气,韩慕侠经常斥责韩少侠:“你看人家翔宇,也是受苦人出身,人家听话就长功夫。”

每次韩慕侠体罚韩少侠,韩少侠都会向周恩来投来可怜的眼光,周恩来也不忍心看师弟受苦,每次都会给他求情。

而韩慕侠的女儿,当时年仅5岁的韩小侠,更是受到周恩来的宠爱,他经常抱起韩小侠笑着对她说:“我长劲,你长个。”

然而快乐的时光十分短暂,仅仅一年多后,周恩来便离开这里东渡日本,临别前几人合照留念,周恩来亲笔为武馆提名“韩九师堂”。

周恩来走后,韩慕侠怅然若失,他经常感叹:“翔宇年少志高,深谋远虑。我教他怎样强身,他却教我怎样做人。”

拳打大力士,训练大刀队。却最终自废武功,清贫一生

1918年,一名叫康泰尔的俄国大力士在北京展示武技,康泰尔身高2米,体重200余斤,据传闻他可以一掌拍弯铁轨,徒手拽断铁链,周游世界46国未逢敌手,而中国是他的最后一站。

康泰尔摆下擂台,并且设下11道金牌,声称打败他一次便可拿走一块。

他先是叫上40名壮汉,用铁链绑住他双臂左右拉去,这40名壮汉憋得满脸通红,康泰尔却纹丝不动。只见他大喝一声,双臂一合,左右各20名壮汉瞬间踉跄倒地,康泰尔放声大笑,声若惊雷。

看到这架势,众人皆不敢上台挑战,一连五天竟然无一人报名。

第六天,康泰尔正在六国饭店练功,忽然翻译官告诉他有中国武师前来挑战,他兴奋地跑出去一看,眼前却是一个精瘦的中年男人。康泰尔满脸不屑,挥手打发来人,叫他不要来送死。

可翻译官却对康泰尔说:“这名中国人要跟你签下生死状,他说他怕把你打死。”这下康泰尔怒上心头,他当即签下生死状,便准备教训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国人。

而这个中国武师,正是韩慕侠,他在天津听说康泰尔的事,特意与师傅张占魁赶来了北京。

比武开始,只见韩慕侠神情自若,示意康泰尔先行出招。康泰尔更是恼火,一记重拳便轰了过来。可韩慕侠的身法却是更快,拳未到,他一个搓步已然闪到了康泰尔的身前,双掌齐出,正中康泰尔左右双肋,打得康泰尔连退数步,肚内更是翻江倒海,把中午饭都给吐了出来。

这边康泰尔还在喘粗气,那边韩慕侠已经发话了:“我先拿一块金牌,剩下10块,明天我们擂台上接着打”。这番话听得康泰尔冷汗直冒,他哪里还敢再摆擂台,灰溜溜便逃回俄国去了。

这一战让韩慕侠的声名大震,可在此之后,他与师傅张占魁却出现了不可调节的矛盾。因为韩慕侠被江湖流传的成名技,是他后来学习的用来克制八卦掌的“反八卦掌”,这让精通八卦掌并对韩慕侠倾囊相授的张占魁心生不满。

两人矛盾越来越深,直到最后昔日师徒居然站上了擂台,幸好韩慕侠的师伯及时站出来制止了这场生死战。可张占魁仍然难消怒火,趁韩慕侠分心之时拍了他一掌。这一掌让韩慕侠受伤不轻,同时也让师徒二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1927年,张学良听说了韩慕侠的功夫,并且任命他为天津市武术团教官,负责教授大刀,便有了之后的“大刀队”。

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爆发。此时的张占魁决定关闭武馆与家人避祸,同时他也找到了韩慕侠,劝他也早早远离这些军阀,以免杀身之祸。看到师傅仍然在关心自己的安危,韩慕侠十分感动,两人终于在此时和好如初。

为了离开这里,躲避战火,韩慕侠想到了一个苦肉计:他找到一个房顶跳了下来,摔断了左臂和胯骨,又故意在接骨时将左臂接歪。这样外人看来他已然残废,再也无法教授武术了。

就这样他关了武馆,从此靠摆烟摊和给人针灸为生,生活再次陷入了穷苦。

1947年,韩慕侠染上了痢疾,因无钱医治,最后不幸离世,享年70岁。

教子有方,得以流芳百世

韩慕侠离世后,儿子韩少侠跟随已经出嫁的妹妹韩小侠生活了几年。25岁时他加入解放军,并且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战争胜利后,韩少侠转业来到吉林省磐石县供销社工作,由于当时环境的原因,韩少侠隐瞒了自己的一身武艺,也只字不提自己的身世,就连结婚几十年的妻子都不知道他会武术。

直到1981年,电视剧《霍元甲》在大陆热播,同时也在国内掀起了一场武术风,各大媒体都开始撰写“中国武师XXX曾打败俄国大力士康泰尔”的报道,可这些报道里的“中国武术宗师”,却都是些没听说过的名字。

看到父亲的事迹居然被别人给顶替了,韩少侠无法忍受。他当即给报社写信,要求为韩慕侠正名,同时他求同事们一齐写信帮助他,毕竟人多力量大。

同事看着眼前貌不惊人的韩少侠,都不相信他所说的话。可韩少侠当众打了一套形意五行拳,看得众人目瞪口呆,当即对韩少侠佩服的五体投地。

随后韩少侠带着妻子赶到北京,来找多年不见的妹妹韩小侠。韩小侠听到哥哥的来意,当即拿出当年韩慕侠打败康泰尔时的那块金牌。此时妻子才知道,相伴自己几十年的丈夫,居然有这等身份。

回到吉林后,韩少侠把父亲的金牌带到吉林省体委并且将其展览,有了实物证明,很快那些编造的假报道便不攻自破。之后以韩慕侠为原型创作的电影《武林志》和电视剧《十一块金牌》相继播映,终于让韩慕侠的名声被大众熟知。

韩少侠继承了父亲武术中的精髓,他认为: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明瑰宝,武术的目的是强身御敌,讲究实战,不图姿美,不耍花架,那种以表演代替武术的行为,势必把中国武术引入歧途。

而此后韩少侠也开始传授武艺,并且像父亲那样免费教授。1994年,韩少侠同他的父亲韩慕侠一起被列入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名人辞典》。

可能有的人觉得韩慕侠当年一掌拍翻俄国大力士的情节过于夸大,但我认为韩慕侠的功力绝非徒有虚名,虽然我们已经无法亲眼目睹他当年的风采,但从韩少侠留下来的八卦掌演示视频中,我们依然可以体会到中华传统武术的魅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