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意志什么梗,人的努力可以有多可怕?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人要想做出一定的成绩,要想脱颖而出,努力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大部分人往往口头喊着要努力,现实生活中却是“假象努力”,这就像是“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他们忽视了人的努力究竟有多可怕!
01 努力让你做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绩
说做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绩,这是我感同身受的。
算起来,我硕士毕业三年,公众号粉丝已经有十万,已经出版了两本书,第三本书正在进行中,运营的头条号、知乎也有一定的知名度。除了书的版税,每个月做课程带学员也能挣不少钱。
除了钱之外,我还积累了很多优质的人脉资源。
话说回来,这些都是我通过努力获得的。我也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甚至比普通人家还普通。我的父母一辈子都是靠着农作为生,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我能够找一个稳定的工作,月入两三千就可以了。
而我是通过努力,收获了这些财富资源和人脉资源。从本科到硕士,我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和写作。
我每天坚持早起,拿着书在图书馆一坐,就是一天;中午饿了就啃块面包,继续读书。读完一本书,就写一写思考,做一些总结,晚上我一直学到将近十二点。四年的本科,我看了快1000本书、观看了将近1000部电影。我比周围的同龄人都要努力。
就是这日复一日的努力,我才能够在今天做出超越同龄人的成绩。反观我的一些同学,他们虽然也是硕士毕业,但日夜奔波,在一线城市的月薪上万就已经很不错了,大部分人都在这个水平线之下。
《5步让你超越同龄人》一书中讲到,“专心做事是克服浮躁心理最有效的方法。”这也是努力做事情的体现,只有专注于一件事本身,长期的自律与坚持,你的努力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02努力让你选择你想要的生活
说起选择生活,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的这句话是最出名的:“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这是一位母亲给孩子的肺腑之言,这句话很深刻地告诉了我们努力的意义,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迫谋生,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在二八法则之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被迫谋生,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是选择想要的生活。以前觉得这句话只是普通家长的焦虑罢了,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才发现这是生活中最朴实的真理。
我现在的工作的定位就是自由职业者,每天早起读读书,去公园锻炼身体,和学员打电话沟通,打磨我的课程、做做饭......这些事情都是我主动选择的,也是我喜欢做的。这就是我的日常生活,简简单单,却丰富充实。
如果没有前几年的积累,没有坚持读书、写作、思考,没有强大的行动力,我不可能从一个农村娃变成自由职业者,更不可能有把握自己时间的权利。
通过努力所获得的,才是我们真正想过的生活;也只有通过努力,我们才能够过上想要的生活。
03努力让你拥有底气和自信
生活中有很多人内心其实是非常自卑的,且不说那些一事无成的人,连那些小有成就的人,内心的自信度也不够。
就拿我一个学员来说,明明已经拥有了旁人羡慕的、稳定的工作,在做事情的时候依然是唯唯诺诺,不敢亮出自己的光芒。而我恰恰相反,做什么事情,恨不得自己是最耀眼的那个。
这都来源于我每天的努力。即使已经出了两本书,我依然每天坚持读书,从早上到晚上,从不停止前进的步伐。从每天的积累中获得成长,做任何事情都拥有一份自信。
越努力,越幸运;越幸运,越努力。在努力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潜力,内心就会产生一份巨大的底气和自信,做出一点点成绩,就会更加努力。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背后支撑自信的,是刻苦、是勤奋、是努力。人的努力能够让一个自卑的人,变成一个内心充满光亮、闪闪发光的人,让一个人经历脱胎换骨般的转变。
04结语
我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人的努力有多可怕”,可怕到你当初认识的“扶不起的阿斗”会变成充满智慧的“诸葛孔明”,可怕到你会在日后变成自己难以想象的模样。行动起来吧,你的努力终将照亮你前方的路,让别人看看你的努力有多可怕!
安安静静许某怎么做到的?
许某某怎么做到安安静静,不惊动邻居,把来女士送走的呢?根据我的分析,他大摇大摆的从摄像头下有过,都不会有人知道他是在干什么。
杭州警方在7月25日上午10时,直播通报中回应网友热线话题,前期网传“许某某是侦察兵退役”、“许某某在小区物业工作”、“许某某熟悉小区和楼道的监控死角,刻意躲避监控”和“许某某利用隔壁空置房进行分尸”等等说法,均与所查证事实不符。
警方通报经过审讯,7月23日10时,突破了许某某的口供。许某某初步的交代,因为家庭生活矛盾对来某某产生不满,于7月5日凌晨在家中趁来某某熟睡时,将她杀害后并分尸扔至化粪池内。杭州警方在直播中还通报道,自1987年开始许某某先后在省内外多地从事鱼粉和养殖生意,然后2018年才来到杭州工作。
得到以上这些消息,要分析许某某怎么做到不惊动邻居就把来女士送走,这就不难了。警方通报中报道,经过审讯许某某交代他因为家庭生活矛盾对来某某产生不满,于7月5日凌晨在家中趁来某某熟睡的时候,将她杀害并分尸扔至化粪池内。
而许某某1987年开始先后在省内外多地从事鱼粉和养殖生意,2018年才来杭州工作,按时间推算,有31年的从事养殖和鱼粉工作,这方面就难以避免会有杀鸡鸭,杀鱼之类的了,这充分说明对处理尸体他是有一定的经验的。
充分的准备,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加有一定的处理尸体经验,对于一具100来斤的尸体进行处理花不了多少时间,根据本人查看了杭州近一个月的天气预报情况,杭州7月5日是有中雨,他可能就利用了下雨的雨声做为掩护,无声无响的杀害了来女士,再进行分尸,而且动作比较轻,所以女儿和邻居没有察觉。
据说60平米的房子主卧是没有卫生间的,他杀害来女士以后可能就是在房间内进行分尸,因为他可能担心女儿突然醒来发现,要对尸体进行分尸前找用彩条布铺垫地板,防止留下痕迹。之后可能将部分软小部位冲入卫生间,彩条布也剪碎冲入,其余骨头硬物,拿到小区化粪池去扔,在警方通报他的口供中也是说拿去化粪池扔的。
那么问题来了,他是怎么把剩余的尸体无声无息的运出去呢?这尸体怎么运出去警方并没有做详细的介绍,好奇的我们只能我们自己推论了,总之规避摄像头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认为他是利用外出买菜,和送孩子上学的时间把这剩下的尸体部分,分批次,分量的利用透明胶绑定自己大腿以及小腿之上,然后穿长着裤子,利用裤子的遮挡,正常的走出去处理丢弃的。
因此他暂时的瞒过了邻居瞒过了大家伙,把来女士杀害并分尸处理,但在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一个好猎手,胜利永远属于正义的一方,最终他还是难逃法网。
可怜的还是他们的小女儿,成为了孤儿,一辈子都有爸爸杀妈妈的阴影,据说7月5日那天正好是她12岁生日,还是未成年人,监护人该是谁?
跟姐姐?在姐姐眼里她爸爸害死了妈妈。跟哥哥?
在哥哥眼里,都是因为她妈妈,爸爸才犯罪。
可怜的孩子,难啊。
以上内容纯属本人个人观点,准确消息以官方通报公布为准。
认同内容观点的朋友帮忙点个赞,转发一下,谢谢。你觉得有多累?
看看你的备注,需要这个需要那个,有些你不需要或者说本不是你应该有的,你也在需要,你需要的太多了,这就直接导致了,你的期望和你的需要之间的落差,与其说你心理累,不如说你是在你不应该得到的东西面前没有得到而产生的不满,你看一个孩子天天玩的很嗨,满头大汗,一天他很少能够停下来,但是你很少听到他说他累了,我想他不累的原因就是他没有什么欲望,他没有什么需求。
别和我说你需要养家糊口,你需要房子车子,这应该另当别论,人永远不会满足,即使我现在满足你的这些所谓的需求,你也很快找到你的需求,你还是会累,所以说,心态不变,你是永远累下去了,直到死,也许才恍然。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是不应该放弃追逐的脚步,那是我们生命的意义,但是如果把这个当成了你的心理负担,就有点不值了,何必那么累,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却不容易。但是我们还有活着的意义,我们还有很多朋友,有家人。
欲望是前进的动力,但是无欲则刚,权衡好两者的关系,去争取属于你的世界,不属于你的与我无关,你可能会感觉轻松一些。
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是怎么失踪的?
1980年6月17日13时,水和汽油即将耗尽的罗布泊科考团队,突然发现彭加木失踪了,彭加木在失踪前只留下了一张字条:
“我往东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分。”
看到这张字条后,众人大惊失色,因为当时沙漠的温度高达50摄氏度以上,彭加木顶着如此酷热,独自在无人区中找水,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队员们焦急地在原地等待了3个小时后,依旧没有看到彭加木返回,就组成了搜救团队,开始了搜寻,可几个小时过去了,队员们依旧没有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发现彭加木的踪影。
无奈之下,队员们只能给部队发出紧急求援电报,虽然先后历经了四次声势浩大的搜寻,将这1011平方公里的地方都翻了一个遍,但每一次都无功而返。
自此,彭加木的失踪,就成了世界闻名的未解之谜,关于彭加木和罗布泊的传说也越来越多,那彭加木为什么要来神秘的罗布泊呢?他又为什么要独自外出找水呢?
罗布泊位于新疆东南部,曾经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但由于气候干热、周边沙漠化严重,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就完全干涸了,只留下一望无际的盐碱地。
在古代,罗布泊附近诞生了包括楼兰古国在内的诸多西域小国,更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加上从天空俯视罗布泊,它的形状跟人的耳朵非常相似。
所以,人们把罗布泊称为“地球之耳”,还有人称其为“死亡之海”,认为这里是无数平行宇宙的交错点,也因此,千百年来,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探险家,来这里考察探险。
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出生于1925年的彭加木,虽然在1957年就查出身患恶性肿瘤,但他依旧顽强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他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副院长,曾十五次进入新疆考察,三次来到罗布泊探险,全力调查研究边疆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我国植物病毒的研究做了大量贡献。
1964年3月5日,彭加木第一次来到罗布泊,这一次他虽然没有深入罗布泊腹地,但也带领团队环绕罗布泊一周,采集到了大量水样、矿物标本。
彭加木当时推测,罗布泊可能有制造核武器的重水等物质,此次考察在3月30日结束,一共进行了26天,他也因为这种不顾患癌病痛忘我工作的精神,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1979年11月15日,彭加木第二次进入罗布泊,当时中日两国电视台到罗布泊拍摄《丝绸之路》,彭加木被聘请为顾问。
此次科学考察在12月20日结束,在这36天时间里,他不但带着摄制组,重走了楼兰环绕罗布泊到达若羌的丝绸之路中段,还找到了一些古墓、古道,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
1980年5月8日,彭加木率队第三次进入罗布泊,这一次他们完成了首次穿越罗布泊湖盆的壮举,因为1972年之前这里还有水,所以这是人类第一次,由北向南纵贯全长450公里的罗布泊湖底。
整个过程持续了28天,直到6月5日才到达终点米兰农场,这次行动采集了大量生物、土壤、化石标本,收集了很多前所未有的资料,为我国下一步开发罗布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彭加木带领团队在米兰农场原地调整了几天,并于6月11日再次出发,打算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南线,再一次横贯罗布泊,然后通过敦煌,转道乌鲁木齐,完成本次科考任务。
此时,刚刚经历过成功喜悦的队员们异常兴奋,因为他们开创了历史先河,并正在继续创造历史,可谁也没想到,接下来他们将迎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
科考团队在6月11日出发不久,就遇到了沙尘暴,随后汽车多次陷入流沙之中,整个队伍的行进速度非常缓慢。
并且走了一段时间之后,众人发现指南针也失灵了,这直接导致众人偏离了既定路线,紧接着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
6月16日下午2时,由于几天来大量的消耗,车上的汽油和水即将消耗殆尽,而此时他们距离终点还有400余公里的路程。
在这种情况下,想顺利完成任务是不可能的,为了保住性命,众人只能原地找水,虽然团队里有很多科研工作者,可他们身处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水,怎么可能找到。
就这样,一下午的找水行动失败后,所有队员都异常疲惫,甚至有部分队员已经陷入绝望之中,当天晚上,彭加木组织众人开会,讨论如何应对眼前的危机。
大多数队员,都建议向当地驻军求助,而彭加木却不同意给驻军发电报,因为在当时请求驻军送水的话,至少要浪费7000元资金,所以彭加木还是提出要自己找水。
但面对大多数队员的坚持,以及眼前的困境(据传,彭加木与其他队员,因此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彭加木只能同意给驻军发电求援,并亲自起草了电文:
“我们缺水和油,剩下的水和油只能维持到明天。”
这个信息的主要内容并不是求助,而是如实汇报了科考团队所处的危急情况,可以说直到此时,彭加木依旧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找到水源。
6月17日上午9时许,当地驻军回电称,同意为科考团队提供援助,会派直升机先送过去500公斤水,以及必要的生存物资,同时让科考团队将具体位置发过去,并要求科考团队原地等待。
众人接到回电后,异常兴奋,连忙向驻军回电,描述了自己所处的大概位置是库鲁库多克,驻军经过分析,认为那里应该是库木库都克,再次给科考团队发电:
“飞机18日到库木库都克。你们不要动,待命。”
后来证实,那里确实处于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可就在所有人都万分庆幸的时候,彭加木却紧皱眉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因为通过直升机送水,会浪费更多的钱,彭加木想给国家节约资金,所以依旧希望众人能齐心协力,一起找水,彭加木认为库鲁库多克的意思是“沙井”,他坚信附近一定有水。
可由于有驻军的回电,众人都劝彭加木原地等待,没有人愿意出去冒险找水,无奈的彭加木只能作罢,不过令众人没想到的是,彭加木竟然自己悄悄的去找水了。
当天下午1时许,科考团队司机王万轩,在回到车里取衣服时,无意间在一本地图册上,发现了彭加木留下的纸条,众人这才知道彭加木在上午10时30分,就独自出去往东找水了。
当天下午4时许,距离彭加木离开已经长达五六个小时,见彭加木依旧没有回来,众人经过研究决定,利用仅有的汽油,驱车往东寻找彭加木。
可是一直找到半夜2点,也没有找到彭加木,只通过找到的彭加木脚印,确认了彭加木确实往东找水了,随后队员们只能返回原地,并向驻军进行了报告。
6月18日,直升机到达救援地点,为众人补齐了物资后,直升机又在附近搜寻了半个多小时,可依旧没有发现彭加木的踪影。
6月19日,科考团队再次驱车寻找彭加木,因为有了充分的资源补充,所以这一次寻找的范围更大、时间更长。
不但再次找到了彭加木的脚印,还发现了彭加木坐过的沙丘,以及彭加木留下的椰子奶糖的糖纸,虽然获取的信息更多了,可还是没有发现彭加木。
最终,科考队员在请示上级后,只能无奈地先行撤出罗布泊。6月24日,彭加木失踪的新闻,通过中央广播电台向全国进行了播放,一时之间,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由于罗布泊的神秘色彩,加上彭加木的离奇失踪,社会上衍生出了无数个关于彭加木的传说,眼见流言蜚语越来越多,为了寻找彭加木,也为了平息流言,国家开始了第四次搜救彭加木行动。
那是五个月之后的11月10日,一支由包含科技人员、解放军等八个单位六十九人组成的队伍,对彭加木开始了搜寻,装备精良的他们,共搜寻了41天,直至12月20日撤出。
在这41天时间里,搜救团队先后出动1029人次,平均每人每天寻找近1平方公里,可以说已经把那里翻了个底朝天,所以这次搜救结束不久,就认定了彭加木已经光荣牺牲。
当然了这四次搜救之后,还有很多探险家、科技工作者,又重新回到那里搜寻,甚至在2005年、2007年,有人先后在彭加木失踪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两具干尸,但经过鉴定,都排除了是彭加木的可能。
这更让彭加木的失踪披上了神秘色彩,近年来不断有关于彭加木失踪传说的,各种影视剧、文学作品,包括对彭加木失踪的猜测也非常多。
比如,传说中的双鱼玉佩,说当时复制出了两个彭加木,因此只能宣布彭加木失踪,这明显是科幻小说中的臆想,根本无法令人信服,因为如果真的有两个彭加木,那不宣布他失踪就可以了。
还有说,彭加木在科考过程中,不小心感染了千年僵尸病毒,为了不让外人知道这件事情,才宣称彭加木失踪,这个说法也很离谱,因为如果真是未知病毒引起的,直接宣布彭加木因公殉职就可以了。
至于,外星人劫持说、叛逃说以及被队友谋杀说等,就更站不住脚了,因为实在太过天方夜谭,根本不符合当年的情况。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却相对靠谱一些,也就是流沙说,这种说法认为,彭加木在外出找水时,突然遇到流沙,越陷越深,以至于后来的人们根本无法找到他。
这种说法,符合当地的条件,因为人一旦陷入流沙中,除非现场有人看到并帮忙,否则单凭自己一个人,很难成功脱险,并且陷入流沙中后,人们很难在地表找到任何痕迹。
综上所述,彭加木的失踪,就是老一辈科学家,为了节约国家资源,主动担当,独自外出寻找水源,结果遇到意外,不幸光荣牺牲,我们应该向这些无私无畏的科技工作者致敬!
而彭加木到底遇到了什么危险,是否真的是传说中的流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历史上有哪些身残志坚的人?
我所知道历史上身残志坚的范例有:司马迁、孙膑。
司马迁遭腐刑著《史记》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县的一个小康之家,十岁时就能阅读背诵《左传》、《国语》等书。司马迁家族祖辈都是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在汉武帝时期在朝中担任太史令。在司马谈刚担任太史令后就开始搜集各种史料,准备编撰一部绝世罕见的史书。但是随着司马谈年事的增高,时间、精力和才学也都远远不够,所以司马谈便将这个愿望寄托在了儿子司马迁身上。
司马迁20多岁开始游学,去过湖南汨罗屈子投江处,去过山东曲阜,拜过孔子故里,所到之处都留有丰富的足迹。
回到京城后,司马迁便被汉武帝封为郎中。元丰元年,司马谈病危,临终之时司马谈将太史令之职传与司马迁并让他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心愿,编写出一部伟大的史书。
后因司马迁为李陵说话要处以死刑,司马迁想起父亲临终遗言,故自断男跟,奋而疾书。经过多年终于完成伟大的著作《史记》。
孙膑被截肢,著《孙子兵法》
庞涓做了将军,暗中派人请孙膑到了魏国,但是见了孙膑嫉妒他的才能在自己之上,故陷害孙膑,给他用了膑刑,即去掉膝盖骨的残忍肉刑,所以后来人叫他孙膑。
孙膑后离开魏国到了齐国,在田忌的帮助下射死了庞涓,并根据经验完成著述《孙子兵法》。
(说明:图一、二是司马迁,图三是孙膑)
我是@老道读书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