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歌会,3月3的由来?
3月3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上巳节”的日期,据历史记载,“上巳节”最早可追溯到周朝时期,当时人们在这一天要进行祓禊活动,祈求消灾祈福。此后,这一节日逐渐流传于民间,并演变出不同的庆祝方式,如踏青、祭祀、吃上巳饼等。至今,“上巳节”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直在中国流传至今。在历史上,“上巳节”在各地庆祝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在南方地区,人们会挂花灯,点燃香火,拜祭祖先,而在北方地区,则有踏青、打秧歌等活动,形式多样。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代社会的“上巳节”也有了新的表现形式,如组织文化活动、举办民俗展览等,让这一节日更加丰富多彩。
赶歌圩的介绍?
农历三月三,壮族一般都要去赶歌圩,“歌圩节”是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婆节”。 节日活动及意义 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谈恋爱相亲的日子
贵州黔东南生活条件怎样?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邻湖南,南接广西,境内居住着苗、侗、汉、布依、水等20多个民族,民族风情非常浓郁。
有世界上最大的苗寨和最大的侗寨,有独特的吊脚楼、风雨桥、鼓楼,这里有如天籁般的侗族大歌,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刺绣、银饰、蜡染……这里有着自成一派的文化体系,人们平静地生活,与世无争。财政收入主要靠林木矿产。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10万左右,农民收入主要还是靠外出就业。总体生活水平还是一般吧。
黔东南因少数民族众多,从而拥有上百个民族节日,有“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的说法,著名的民族节日有苗族的芦笙会、苗年、姊妹节,侗族的三月三歌会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怎么评价电视剧版刘三姐?
《刘三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摄制的故事片,根据广西僮族民间传说改编。由苏里执导,黄婉秋等人主演,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影片主要讲述了刘三姐用山歌反抗财主莫怀仁的故事。
在《文汇报》2005年统计出来的《中国电影百年百名经典银幕形象》中,1960年长影厂出品、黄婉秋饰演的刘三姐名列其中:黄婉秋扮相俊美,表演纯朴自然,使“刘三姐”成为电影中影响最大最久远的银幕形象之一。
刘三姐
刘三姐
黄婉秋主演的《刘三姐》曾经有多火?
影片在全国公映之后,立即引起轰动,被称为是一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成为当时拷贝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电影。在新加坡,《刘三姐》曾经创造了连续两次各上映120天的电影放映纪录,马来西亚还将这部影片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
黄婉秋回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
1、一人为看《刘三姐》坐15年牢不后悔
“记得1980年的时候,我们到东南亚去演出,人还没有到,票早已经卖完了,几乎每天都有数百名观众排着队请我签名。由于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和马来西亚建交,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因为鼓动很多国内华人到新加坡看《刘三姐》,惨遭15年牢狱,1998年我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客家人联谊会上才听到了这个故事,我问那位先生后悔不后悔?他说,为了看《刘三姐》不后悔,坐15年牢也值得!
刘三姐
刘三姐
2、票房打破美国本土票房纪录
让黄婉秋特别感到骄傲的是电影《刘三姐》在美国的演出,竟然打败了《飘》的纪录。即便是在欧洲,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只要有华人他们都肯定看过《刘三姐》,会唱《刘三姐》。
3、一人一共看了99场
在一个华人最悲惨的年代,电影《刘三姐》成为全世界华人联系的纽带。那个年代也有“追星族”,这些影迷们追起自己喜爱的明星来好像更执着。有一位香港观众,每看一次电影《刘三姐》就给黄婉秋写一封观看心得,“他一共看了99场电影,我也收到了99封心得,有这么厚一沓子!他说,要看满100场,我也在等他的第一百封心得。可是“文革”开始了,从此我们就失去了联系。”
刘三姐
刘三姐
黄婉秋还出演过哪些经典影视作品:
电影《刘三姐》出名之后,为了爱戴她的观众们,黄婉秋继续奉献着自己的艺术才华。除了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歌舞团副团长(1983)、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1991)外,还陆续拍了电影《春兰秋菊》(84年)、《长城大决战》;电视剧《爸爸,妈妈和孩子》(82年)、《黄山情》(黄梅戏,90年)、《戏迷盛老乐》(98年)等。其中《黄山情》荣获“金鹰奖”、“飞天奖”、“飞鹰奖”及华东六省市最佳戏曲片奖。她于1995年导演的曲艺《漓江行》获中国第二届曲艺节“牡丹奖”导演奖及自治区优秀奖;1997年导演的《春兰吟》获全国“文华新节目奖”、自治区“铜鼓奖”。她主演的歌舞剧《百鸟衣》获广西首届戏剧节优秀演员奖;她录制的《歌仙刘三姐》盒带获1987年广电部“通美杯”奖。
黄婉秋
黄婉秋
黄婉秋如今在做什么:
为了培养山歌的传人,2002年,黄婉秋辞去了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的职务,和大连的一家公司合资在桂林修建了一座“刘三姐景观园”。这一景观坐落于风景宜人的桃花江畔,以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几年来她在此培养了30多位演员,其中两名演“刘三姐”的演员已具备一定的表演素养,很有发展前途。黄婉秋每天都要到景观园去与观众见面,并亲自登台演唱,有时候更是全家上阵共同为到桂林来旅游的朋友献歌。
对这样一位曾经出演过经典,德艺双馨,不忘提拔后辈,推广民族文化的老艺术家,我们只能在心中致以深深的敬意。对此,你怎么看呢?
哈尼族三月三习俗?
壮族、黎族、苗族、瑶族、侗族、土家族、土族、布依族、汉族等。农历三月三又叫上巳节,其中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为典。
“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据记载,三月三歌节已有上千年历史。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在古代男女青年聚集街头或江边饮宴欢歌。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圩"。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三月三日起源于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