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约为什么没有中国,国产榴弹发射器为什么是35?
西方40mm的太重,毛子30mm的反装甲能力太差,所以就选择了35mm,现在来看当初的选择有一定争议我国的榴弹发射器是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研发的,榴弹发射器本身并不复杂,但是其发射的低膛压榴弹技术相对较高。其原理是二战末期德国科学家在无意中发现的,二战后美国根据德国的研究资料进行研发设计,一直到50年代末才研发成功。
我国第一款自动榴弹发射器,87式自动榴弹发射器美军在1961年装备的M79式榴弹发射器,这种低膛压榴弹较好弥补了手榴弹与迫击炮之间的火力支援空白,被称为“排长的大炮”。
当年我国是充分借鉴和比较世界各国所装备发射器,主要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缴获的美制M79和M18榴弹发射器,以及苏联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被游击队缴获的AGS-17自动榴弹发射器。当时美国所选择的榴弹口径是40mm,而苏联选择的口径是30mm。我们在对比研究中发现,美国的40mm榴弹发射器太重太复杂,不便于步兵装备携带,同时美国的榴弹所选择的引火结构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可靠性存在问题。而苏联的30mm榴弹弹头空间太小,无法安装高爆反装甲弹头,所以最终选择35mm作为自己的榴弹发射器口径。
俄罗斯AGS-17型自动榴弹发射器,我国的QLZ-87式设计时充分借鉴这款武器美军的M19系列自动榴弹发射器太重了,枪身重量就达到35公斤,加上三角架和48发弹链后总重量超过70公斤。最终我国研发出第一代的QLZ-87式自动榴弹发射器,该武器最大特点就是重量轻,火力猛。空枪重量仅12公斤,带弹鼓也只有20公斤,不到同时期国外同类型装备的一半。射速达到480发/分钟,有效射程600米。QLZ-87式枪身重量只有12公斤,所以也可以用两脚架形式单兵携带使用。
这主要归功于我国在80年代步兵装备研发上,走了个历史极端,就是极轻主义、极简主义。因为当时我国主要军事威胁是北方的红色帝国—苏联,在百万苏军铁甲洪流压境下,我国不可能做到阻敌于国门之外。所以就有个想法,让连级支援武器轻简化,可以让步兵班带着满山跑,这样开战后,就可以让这些部队化整为零,运动到敌军后方进行打游击。这样碰到小股敌军可以直接火力压制消灭,碰到大股部队进行骚扰进攻也够对方喝一壶。当时除了87式自动榴弹发射器外,还有个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89式重机枪。
所以87式自动榴弹发射器问题与89式重机枪相近,减重太厉害,导致连续开火时稳定性不足,上跳比较严重,精度不足。所以87式自动榴弹发射器三角架上设计了打桩孔,射手带个小铁锤把固定钉敲进这个打桩孔里面,帮助稳定三脚架。
演习中出现固定桩钉用的铁锤
打桩孔特写,此外87式的侧面扳机以及只能适用弹鼓的设计也相当值得商榷
从现在“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当初这个选择有待商榷。自动榴弹发射器国外都是属于连级及以上装备,平时移动多以摩托化和机械化运送,连以下单位战斗时,是使用半自动榴弹发射器,这样的选择装备更适合实际作战情况。美国海军陆战队装备的M32式半自动榴弹发射器,采用左轮式结构,可以在3秒钟内发射6发,重量只有5公斤,显然这种更适合步兵携带。
所以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也对步兵榴弹发射器进行全面升级换代,用QLZ-04式取代,04式改用自由枪机式结构,弹链供弹为主,重量增加到26公斤,比国外同类型要稍微略轻。
而在半自动榴弹发射器上,居然搞出了QLU-11式狙击榴弹发射器……
此外87式自动榴弹发射器并没有输!这玩意现在是国际军火市场的热销品种!因为重量轻、火力猛,是游击战和纯步兵战斗的神器,两三个士兵就可以抬着满山跑,架好后就是横扫一大片。所以在叙利亚战场口碑极佳,叙利亚政府军、库尔德武装和叙利亚自由军都不知道从那里搞到不少。在叙利亚的QLZ-87式
华约组织都包括哪些国家?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全称《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又称苏东条约)。
该条约由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在亚洲方面,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华约组织观察员国。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
为了推行遏制苏联的战略,1949年4月4日,美国与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北约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丹麦、挪威、冰岛、匈牙利、希腊、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加拿大、克罗地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土耳其等共计30个国家。

华约解散原因
这很好理解,因为社会主义老大苏联不行了,已经无力控制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局势,甚至国内局势都岌岌可危,这叫树倒猢狲散。1989~1990年,东欧发生剧变后,东欧国家很多社会主义政党失去政权,所以东欧国家这些新政府基本上和苏联分道扬镳,纷纷大幅度调整军事战略,华约的根基发生的动摇。
华约各成员国普遍要求解散该组织,简单说就是不再受你苏联压榨和控制,不和你玩了。1991年2月25日,华约组织政治协商委员会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召开特别会议,参与会议的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和苏联等国的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和华约联合国武装部队负责人等签署了一项协议书,正式宣布从1991年3月31日起,华约所有的军事组织和机构解散,停止一切军事活动,4月1日,华约正式解体。
世界上哪些国家有少先队员?
世界上有少先队的国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巴、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朝鲜等等国家。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源自俄罗斯的东正教。1917年列宁领导人民在俄罗斯取得革命胜利,那时候东正教会在俄罗斯势力很大,小孩子每个星期天上主日课时都会戴着红领巾当作一个识别标志。红领巾目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巴、白俄罗斯、塔吉克斯坦、朝鲜仍在使用。
俄罗斯为什么不允许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合并?
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属于同文同种,在历史上两国也是分分合合,他们之间的关系比俄罗斯与白罗斯、乌克兰的关系还要亲近。近年来,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合并的呼声也很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导致两国合并一事搁浅。
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同属达契亚人后裔,大约在公元前70年第一个统一的达契亚国建立,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征服,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由此,达契亚人和罗马人混居融合,形成了罗马尼亚民族。在罗马帝国灭亡以后,罗马尼亚地区被匈人、西哥特人、日耳曼人、阿瓦尔人、斯拉夫人等多个外来势力占领,直到14世纪,罗马尼亚地区形成了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3个公国。
(摩尔多瓦人)
15世纪中叶后,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成为奥斯曼帝国辖下的自治公国,特兰西瓦尼亚则长期处于匈牙利和奥地利统治之下。16世纪后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17世纪时瓦拉几亚、摩尔多瓦和特兰西瓦尼亚三个公国曾短暂统一过。
19世纪初,随着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同奥斯曼帝国爆发了数次战争,这也导致摩尔多瓦的比萨拉比亚地区数度易手。1812年5月沙皇俄国战胜奥斯曼帝国,迫使奥斯曼帝国签署《布加勒斯特和约》,将摩尔多瓦的比萨拉比亚地区(普鲁特河与德涅斯特河之间的领土)划入俄国版图。1856年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战败,被迫将比萨拉比亚南部三县归还摩尔多瓦。1859年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合并,称罗马尼亚,作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1878年沙皇俄国战胜奥斯曼帝国,迫使奥斯曼帝国签订《圣斯特凡诺条约》,再次将比萨拉比亚南部三县划给俄国。
1918年1月,摩尔多瓦趁着俄国爆发革命之际宣布独立,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与罗马尼亚合并。而原来长期处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特兰西瓦尼亚在奥匈帝国解体以后宣布加入罗马尼亚,由此分离了数个多世纪的达契亚人终于统一到罗马尼亚名下。
1940年,苏联为了应对德国的威胁,借建立东方战线的机会,强行将摩尔多瓦从罗马尼亚划入苏联版图。其中,将摩尔多瓦大部分领土与德涅斯特河左岸的摩尔达维亚自治共和国合并,建立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将摩尔多瓦南、北部的部分地区被划入乌克兰。
二战中,罗马尼亚为了报苏联强占摩尔多瓦之仇,加入德国、意大利轴心国。德国入侵苏联以后,将摩尔多瓦领土重新划归罗马尼亚。但是在德国战败以后,苏联攻入罗马尼亚,根据苏罗停战协定又恢复了1940年的苏罗边界。也就是说,摩尔多瓦重新回到苏联手中。在苏联解体以后,摩尔多瓦宣布独立。
摩尔多瓦跟罗马尼亚可谓是同文同种,历史上也曾为一个国家,因此两国存在天然的亲近关系。近年来,经常有摩尔多瓦的民众集会游行,呼吁摩尔多瓦再次加入罗马尼亚,但是摩尔多瓦试图加入罗马尼亚遭到了俄罗斯的反对。
那么,俄罗斯为何会反对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再次合并呢?铭苏先生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摩尔多瓦是俄罗斯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缓冲区。摩尔多瓦位于罗马尼亚和乌克兰之间,随着欧盟和北约的不断扩容,目前罗马尼亚已经加入欧盟和北约。如果摩尔多瓦再与罗马尼亚合并,那么北约的东部边界将继续向俄罗斯推进,俄罗斯西部就只剩下白罗斯和乌克兰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将被大大压缩。而目前摩尔多瓦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存在,至少在乌克兰和欧洲之间做一个缓冲,这有利于阻止北约继续东扩。
摩尔多瓦从苏联独立以后,也把融入欧洲作为国家的政策的重要方向,国家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围绕这个目标推进。2014年摩尔多瓦同欧盟正式签署包含深度广泛的自由贸易协定在内的联系国协定,向着加入欧盟迈出重要一步,该协议被摩尔多瓦议会批准以后,引起了摩尔多瓦与俄罗斯关系的恶化。
俄罗斯于是对摩尔多瓦采取制裁措施,限制摩尔多瓦的农产品出口俄罗斯。而摩尔多瓦的能源供应严重依赖俄罗斯,如果俄罗斯对其采取停止供应天然气,摩尔多瓦将会陷入能源危机,所以摩尔多瓦也无法像乌克兰那样彻底跟俄罗斯闹翻。
第二、摩尔多瓦存在德左问题,俄罗斯不允许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合并。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简称德左,德左问题的产生与俄罗斯(苏联)脱不了关系。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位于德涅斯特河的东岸,这里有大量的俄罗斯人,在苏联解体以后,这一地区的人并不认可加入摩尔多瓦,而是想加入俄罗斯,所以他们建立了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
那么为何摩尔多瓦会出现大量的俄罗斯人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苏联时期为了惩罚当地人连同罗马尼亚一起进攻苏联,苏联将当地大量的居民迁往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然后将一些俄罗斯人迁往这一地区,导致当地的俄罗斯人增多。
二是由于该地区气候温和适宜,不像俄罗斯那么寒冷,很适合生活疗养,所以苏联时期在此地建了很多的疗养院。所以很多俄罗斯退休人员及那些被苏联优待的人前来该地进行疗养,长期下去,这一地区的俄罗斯也大大增加。
(摩尔多瓦人)
苏联时期迁入的俄罗斯人对苏联比较认同,在苏联解体以后,这些人并不认可摩尔多瓦,希望加入俄罗斯。于是他们一直谋求独立,为此建立了德涅斯特河左岸共和国。在苏联解体以后,摩尔多瓦和德左民众爆发了内战,后来在摩尔多瓦民众的抗议下和苏联第14集团军的帮助下内战才得以平息。苏联第14集团军之所以会出现在这一地区,就是苏联当初用来防止摩尔多瓦和罗马尼亚合并的,苏联解体以后第14集团军被俄罗斯接管。摩尔多瓦内战以后,德左地区成立了维和部队,俄罗斯虽然将第14集团军大部分都撤走了,但是保留了500人参与当地的维和部队,直到今天都没有撤出。
虽然该地区名义上属于摩尔多瓦,但是实际上摩尔多瓦并没有实际控制这一地区,这就有点类似于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地区。如果摩尔多瓦跟罗马尼亚合并了,那么这一些将会成为罗马尼亚的一部分,很显然这些人不会同意加入罗马尼亚,俄罗斯也不会允许将这一地区并入罗马尼亚。
苏联巅峰时期为什么不吞并欧洲?
苏联,有能力占领欧洲,最终都没有占领整个欧洲,一方面是两个国家在战争结束以后都希望和平,这种和平不仅仅是领导人的想法,更是普通民众的想法,好不容易一场残酷的战争打完了,谁都不想引发和参与紧随其后的所谓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当时的两大超级大国在国际上都有自己的野心,但是这种野心是以霸权为主体的,而并不是以吞并其他国家占领整个大陆为基本诉求,因为这是霸权,霸权并不以灭国为基础,而是以其他国家的服从和自己力量蔓延的迅速扩张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