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的名臣名将都是谁?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他的名号可不是吹嘘出来,也不是篡改历史伪造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历史上很多帝王一边抹黑秦始皇,一边模仿秦始皇,一直在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秦始皇没有杀过有功大臣,这一点是后世绝大数帝王无法比拟的,因此秦始皇手下名臣武将济济一堂,可谓精英人物皆被秦皇收入囊中。
王绾是秦王政的第一任丞相,原本是丞相吕不韦的书客,后来被吕不韦派去教习秦王政的学业,结果王绾一去不复返,他死命效忠于秦王政。王绾的执政理想明显跟吕不韦属于一脉,《吕氏春秋》他多有执笔,因此他在为政理念上跟秦始皇不一样。统一天下后,王绾提议郡国并行制度,也就是燕、齐、楚三国的偏远地区派秦始皇诸子或者兄弟去当诸侯王。这个建议秦始皇没有采纳,最终刘邦采纳了王绾的遗策;由此可见王绾是温和改革派,秦始皇是激进改革派。
王绾丞相退休后,丞相一分为二,右丞相是冯去疾、左丞相是李斯,右丞相名义上高于左丞相。御史大夫冯劫是右丞相冯去疾的儿子,他们是韩国上党郡守冯亭的后代,是冯唐的祖先。前208年,大将军冯劫、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联合向秦二世进谏,请求停建阿房宫及减省戍役以减轻民困。二世不从,命人把三人治罪,冯去疾与冯劫不愿受辱,皆自杀而死。
兵家名士尉缭是魏国人,他在魏国不受用,于是西入秦游说秦王政,嬴政看了他的兵书《尉缭子》后拜他为秦国国尉。水家名士郑国是韩国人,他受韩王安之命入秦行施水工疲秦计,后来嬴政重用他,修成了关中大渠,命名为“郑国渠”,秦王政拜他为秦国大田令。儒家名士淳于越是齐国人,秦国统一天下后,招贤纳士,他成为72博士之一,任仆射,公子扶苏的老师。淳于越要求分封秦国皇族诸子,遭到李斯打击。
秦始皇著名的文臣有李斯、武将有王翦,王贲,蒙毅,蒙恬、李信;李斯后来全族被杀,王翦的孙子王离被项羽击杀、蒙氏被二世族灭。陇西侯李信善终,汉朝李广、李陵皆是李信之后。
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他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为不平凡的一页,两千多年过去了,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客观的评价始皇帝,有褒有贬,有对有错,让人难以做出总结!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来客观的评价这位“千古第一帝”呢? 要想了解一个人,我们首先来了解始皇嬴政的经历,其实纵观始皇嬴政的一生,都是充满着不幸的,即使最终他兼并六国成为千古一帝,他依旧不幸福 始皇帝姓嬴,名政,赵氏,所以又称赵政,但是按照咱们现代人的称呼方式,始皇帝应该叫做嬴政。 嬴政出生在赵国,当时他的父亲异人是秦国在赵国的人质,生活在赵国邯郸。异人并不被自己的亲爷爷(秦昭襄王,在位56年,差点熬死嬴政的爷爷,嬴政的爷爷在位仅3天就驾崩了)喜欢,而且当时秦国还有事没事时不时的欺负欺负赵国,可以想象在赵国出生的嬴政童年到底有多么不幸了,《史记》记载,秦灭赵后,嬴政亲自回到赵国都城邯郸,将童年的仇人一个个活埋,这得是多大的仇恨才能让嬴政亲到邯郸将仇人活埋啊,由此可见嬴政的童年到底有多么的不幸! 嬴政十岁那年,自己的父亲终于当上了秦国国君,嬴政和亲妈终于回到了秦国,终于有爹有妈过正常的日子了。可惜好日子只有三年,就在嬴政13岁的那年,他爹死了,他成了秦国国君,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可在那个时代没爸的孩子连根草都不如啊! 13岁就当上国君的嬴政,朝政大权被丞相吕不韦把持,幼年国君在丞相的阴影下活了七八年,终于嬴政快要成年了,马上就要举行成人礼了,他却迎来了人生历史上最大的不幸,先是知道自己的亲娘红杏出墙了,还不是一枝,甚至还和一个叫嫪毐的给自己生了两个弟弟,更有亲娘和嫪毐给自己送了一份轰动天下的成人礼——造反!这还不是全部,原来自己的爹也不是自己的亲爹,自己的亲爹是丞相吕不韦! 嬴政怒了,怒气值饱满!嬴政先是伏兵打败了叛军,车裂了嫪毐,然后当着亲娘的面摔死了两个便宜弟弟,软禁了亲娘,再然后一份份恐吓信吓死了亲爹!嬴政果然残暴,只是想想嬴政的处境和经历,在加上嬴政一直学习的是法家的思想,法家的人个个都是心黑手狠的人物,嬴政的残暴是有根源的! 嬴政掌权了,他幸福了么?当然不幸,荆轲刺秦王都知道是吧,那秦王就是嬴政;张艺谋的《英雄》都看过是吧,嬴政要天天防备着被人刺杀,夜夜防备有人下毒,即使嬴政成了始皇帝,巡视天下还要担心张良的那块大石头,啥也不想安安稳稳的睡一觉?他没有这种幸福,他担心看不到明天的太阳。至于爱情,纵然六国妃嫔媵嫱,辇来于秦,纵然后宫三千佳丽无双,但是嬴政一生没有皇后,没有知己,至于死后,看过《神话》的都知道,丽妃给嬴政带了一个质量超级无敌棒的绿帽子,一戴就是两千多年,历史悠久! 好吧,生活、爱情都不如意的嬴政化悲愤为力量,并全部用在了工作上,在工作上迅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有不少事情可圈可点:第一、利用十年时间,兼并六国,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立下千古第一功,这个功劳谁也不能否认;第二、开创帝制,自称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和官僚制,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这种制度被历代王朝所效仿,沿用两千余年,谁也不能否认;第三、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度量衡,嬴政的统一不只是在国土上,更在经济、文化、社会上,这一桩桩都是功劳,让大家没有异议。那么有异议的是什么?是兴兵30万修建万里长城、强迫民夫修建阿房宫、是焚书坑儒! 首先说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而且直到清朝,万里长城依旧在起军事作用,更何况秦万里长城之前,各诸侯国也都修建过小范围的长城,所以长城的作用和修建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是有人问了,孟姜女哭长城你看过没有,那都是无数尸骨筑成,人民的血泪史!但是我想说的是,你不要被孟姜女哭长城给骗了,因为孟姜女的老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杞梁,和嬴政早着300年,她怎么可能哭到嬴政的长城,而且修建长城的30万士兵,不是民夫!!! 再说阿房宫,为了个人享乐,强征民夫修建阿房宫是嬴政的不对,一开始就说了,我们是客观的评价嬴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们不偏不倚,秦始皇以全国之力,修建万里长城、始皇陵、阿房宫、秦直道这四大工程,的确令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怪不得陈胜会说:“天下苦秦久矣!” 至于焚书坑儒,之前我回答过焚书坑儒的详细经过和原因,是焚诗书,坑术士,详细情况不在多说。不过我承认,纵然嬴政有太多的理由,但是焚书坑儒依旧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大灾难,更是嬴政一生的最大污点。 有人问我:你是不是在给嬴政洗白? 不是,我的确先把嬴政的不幸先说了个大概,但是嬴政的功过我没有混淆,功就是功,过就是过,现在很多人一说始皇嬴政,就两个字“暴君”!一棍子打死!我认为这样武断的评价不对,嬴政有很大的人生污点,但他的功劳更大,功大于过,“千古第一帝”毕竟是“千古第一帝”,我们没有站在这样的高度,评价这样的伟人,还是虚心客观的好。 再多问一句:假如你是嬴政,你能保证自己一定比始皇做的更好么?我不能!
如何评价孔子秦始皇汉武帝?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精神的家园。没有统一的文化,就不会有统一的国家。国家的认同就是文化的认同。缅北的人为什么还说汉语唱汉歌敬中国神,因为汉文化深入了他们每个人的灵魂。如果允许他们回归,分分钟可以完成。物以类聚,人以群居,相同文化的人才能聚在一起。汉武帝,秦始皇可以凭武力扩疆域,但民心要统一还得靠文化。民心不向,多大疆域早晚都会分裂。再说汉武帝打下的疆域早就分崩离析了多少遍了。秦始皇的文化统一有巨大意义。书同文,车同规,度量衡统一,奠定了统一的基础。因此,孔子比汉武帝秦始皇对中国贡献大。正所谓: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秦始皇和宋太祖的功绩哪个大?
这个问题我想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觉得那绝对是秦始皇,那我也不例外😄,秦始皇无疑比宋太祖的功绩还是大很多的。
首先这两个人都是结束了中原大地上战争纷乱,诸侯藩镇割据的情况。秦始皇一统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几百年的诸侯混战。宋太祖结束了唐末以来数十年的五代十国割据情况。所以从统一天下的这个情况来说也是不分上下的。
但是秦始皇一统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更是把大一统的思想深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理上,所以在后面的每一个朝代的最终目标就是要统一,可以说在这点上宋太祖是站在秦始皇的基础上的。
秦国从商鞅变法之后,就基本上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但是正是因为秦始皇的统一天下,才让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推行到中原大地上。而这种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更是影响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
秦始皇退匈奴修长城,征服百越,修灵渠联通了长江和珠江水域。秦始皇的大兴土木,从后人的角度出发,就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宋太祖呢,无疑也是一个伟大的君主。杯酒释兵权,也更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宋朝也成为了古代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华的,文化教育程度最高的,科学创新最多的朝代,宋朝的航海技术也是当时最发达的,创立百万禁卫军,但是这些都是从整个宋朝的历史上来说的,纵观整个宋朝文人统治军队,也是直接导致了宋朝三百余年一直被北方民族欺负的根本原因。至于宋太祖本人最主要的功绩就是统一中原,推进社会进步。开创了以文治国的理念,结束了唐末以来武人专权的局面。更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等等控制在中央。
所以从整个历史的角度来说,秦始皇的功绩无疑是比宋太祖要伟大很多的,但是秦始皇的残暴,功绩都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但是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肯定是选择宋太祖,就是说宋太祖对于老百姓是非常好的,减轻徭役,依法治国,奖励农桑等等这些政策无疑对老百姓来说是最大的好处。
秦始皇对中国的影响力有多大?
秦始皇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调侃历史告诉你。
其实,关于秦始皇的所作所为对中国的影响,早就被我们大家所熟知了。无非就是那一套书同文、车同轨等等。
我国封建王朝有很多,皇帝那就更多了,从秦始皇到溥仪,一共有494位皇帝,这还不算上我国少数民族政权与历代农民起义政权与封建割据称帝的。
然而,这几百位皇帝中,只有少数能够被大多数人记住,而秦始皇,在我国基本上没有不知道的。
秦始皇的名声之大,不仅仅是因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更重要的是他仅仅一人就影响了后世两千余年。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首创“皇帝”制度,并一直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余年。但,秦始皇登基之后,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不同国家、不同背景、不同语言的人真正的统一,让这个完整的帝国不再分裂,这也是秦始皇登基后首先要做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影响了中国两千余年,甚至至今都在影响。
文字最重要的,莫过于秦始皇统一文字。在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文字的重要性。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都有着各自的一套文字体系,而秦国武力统一六国后,这些不同只要不消除一天,那么国家就存在一天的危险。使用不同文字的人都会下意识的认为其他人与自己不是一个国家的,这就大大加剧了国家、民族之间的分裂。而秦始皇以秦国文字为官方文书,要求天下必须使用,这就让人们的思想开始逐渐统一,而思想统一后,最大的好处就是无论国家怎么分裂,人们的思想就会让这个国家再度统一。
反观西方的罗马帝国,虽然也将拉丁文当作官方语言,但并没有很好地实施文字统一的相关措施,导致几百年后,罗马帝国的实力不行,国家就会分裂成一个个小国家,而不是像我们一样只是政权更替。
郡县制我们如今的体制,包括中国封建历史两千多年各种的地方体制,根本就是战国时期的郡县制的延续。秦始皇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郡下设县,郡县的行政长官均有皇帝亲自任命,郡县制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使中央的权力更一步扩大。这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经济秦国统一后,秦始皇又统一了度量衡与货币。度量衡的统一改变了战国时期度量衡混乱不一的局面,使长度、重量、体积都有了标准,并定期派官员检查。秦始皇还废除了六国的旧币,统一采用秦国货币秦半两,让百姓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使用。
思想秦始皇被称为暴君的主要原因就是“焚书坑儒”事件。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过去,我们都明白,先进的思想总是会受到守旧派的阻挠,那么秦始皇想要保证国家统一,就必须要用铁血手段去捍卫他的统一过程。所以,那些六国书籍无一例外就是被焚毁的例子,但是,所有学派的书籍都在秦朝图书馆内藏有备份,就连骂秦始皇最狠的儒家,其书籍也没有被焚烧,换句话说,烧的只是六国文字的书籍。
而“坑儒”这个词是西汉晚期才出现的,当时的文献说的很清楚,那就是杀术士,并不是杀儒生。而关于秦朝的记录,基本上都是从汉朝传下来的,那么偏见肯定是少不了的。
秦始皇的这一套行动,让中国人民彻彻底底的在思想上得到了统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讲分久必合的原因,而这,也是秦始皇对我们国家,以及民族,做下的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