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为什么叫泉城,济南泉城广场的标志是什么意思?
在泉城广场上,矗立着这座高将近四十米的泉标,成为济南的标志和象征。整个泉标的造型流畅别致,立体感强,如水翻腾,而后一泻而下,采用天蓝色为主调,中间的明珠镶嵌其中,构成了一个“泉”字。当然,是隶书的“泉”。上面三个尖,刺破青天。那是趵突泉独有的三股水,平地冒出一米还多,如同三朵巨大的花朵,镶嵌在方型水池的表面上。中间的明珠,象人的眼睛一样,比喻泉水乃是济南市的珍珠。凑巧,济南还有著名的四大名泉群之一——珍珠泉。泉标位于泉城广场东西中轴线上,往东正对下沉广场、荷花喷泉和名人长廊的中心,往西正对趵突泉东大门和门前的牌坊,是名副其实的中心点。泉标位于广场南北双线的西线,往北正对省府前街,可以遥看省府南大门。
山东省济南市这几年发展如何?
济南被戏称为山东最大的县城,可见城市建设有很多落后的地方。还有说山东失去了十年,传统产业升级迟缓,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东北。
所以,2018年立足山东济南,青岛,烟台为三大切入点的新旧动能转换,就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而三十多年迟迟不来的地铁,也在近年来以上了议程,超过北京五环17公里的1954公里的济南大三环,也成为新的媒体热点。
那么,济南城建有哪些不足?
一,四面楚歌。东有丘陵,南有泰山,北有黄河,西有荒坡。所以,北京规划是摊大饼,摊不动了,终于开始发展雄安新区。青岛的规划是跳房子,先向东,又向西,再向北,最终确定拥湾发展。
而济南的城市规划一直不温不火,老是转圈圈,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
二,交通瓶颈。济南的交通瓶颈,不是一般的落后,十年前由于北京被称作世界首堵,济南还不为人瞩目,可是近年来不行了,济南取而代之,成为最堵的城市。
地铁,跨河大桥,三环路,仅仅是被动应付的扬汤止沸,所以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规划是釜底抽薪。
三,城区定位。济南的槐荫区,历城区,历下区,等老城区,由于老城道路狭窄,拓宽困难。奥体中心以东的东区,黄河以北的新区,长清大学城区域,章丘的制造业区域,定位不清,妨碍了济南的城市融合程度。
四,规划滞后。济南城建的落伍,说到底是规划的滞后,1993年济南火车站的拆除,是眼光不够的体现。而高铁西站周边的道路规划,自然不够前卫,目前仅仅数年已经出现拥堵。城际铁路济南到泰安,莱芜,淄博,滨州,德州,聊城,等地,进展非常缓慢。
综上,济南的城市首位度低,在27个省会城市中倒数第一,不到10%。所以,未来城市规划决定着济南能否弯道超车,后来居上!
2018年,济南兼并莱芜,GDP增长一千亿。2019年,济南泰安一体化,GDP增长四千亿,直接赶超大青岛。
为什么头条里的济南人特别喜欢黑青岛?
说句实话,我感觉正好相反,我反而觉得青岛人更喜欢黑济南。从“中国青岛 山东济南”就可以看出青岛人天生的优越感
青岛人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定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根据国家政策,我国对外开放首先选择的是沿海城市,青岛作为山东省的沿海城市,直接对接日韩,也是全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前沿,山东省基本上是举全省之力,在政策和财政上优先支持青岛发展,后来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青岛成为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正是因为这些,青岛人的优越感也不断提升,认为济南虽然是省会,但是我们青岛也是副省级城市,而且是计划单列市,比济南强多了,经济上力压济南,在青岛人心目中,济南各方面都比青岛差远了。
青岛很多大企业,驰名中外,济南不能与其比肩青岛有海尔、海信、青啤、青岛港等大企业,在青岛人眼中,没有青岛,山东省就什么也不是。青岛人在外省,当别人问他们是哪的人的时候,他们大部分都会说是青岛人,很少说是山东人,在他们心目中,作为青岛人是自豪的,而作为山东人可能就有点掉价。
济南也是自己不争气,经济方面发展一直不温不火,甚至在没有合并莱芜之前都被烟台反超,一直处于被碾压的地位,也难怪被其他兄弟城市看不起,被称作“大县城”。
作为省会理应是省内的老大哥,但是济南在经济方面一直处于落后地位,城市首位度也一度在全国最低,所以被山东省经济发展最好的青岛看不起,认为不配作为省会,不能引领全省经济发展。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希望青岛、济南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济南历史上出过皇帝吗?
济南确实是出过皇帝的,但是这个皇帝没有被人承认过,因为他是篡权得来的,不是大家所谓的正统皇帝,这个人就是王莽。
王莽篡汉都知道,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王莽会是济南人!
王莽为济北王田安的六世孙,田失国后,很多人都把田家当做“王家”王姓由此而来,所以王姓是由田姓而来的。他虽然生在河北,但祖籍是济南的。
他生于公元前45年,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王莽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跟着叔父生活,他从小就跟懂事,很爱学习,生活简朴,就是素质非常高,为人很谦逊。
汉成帝刘骜即位后,王莽开始做官,表现很出色,深得汉成帝和姑母王政君的赞赏。王莽三十岁的时候官居皇帝近臣,渐渐身居高位,但是王莽总不摆官架子,为人依旧谦逊,即使有人让他当大司马,甚至更高的官位,他避而不接受。
在王莽的叔叔伯伯相继去世之后,他出任大司马,他仍旧为人谦逊,生活简朴,公私分明。汉成帝去世之后,王家就失势,汉哀帝外戚得势,王莽只是在自己的封地,在百官的要求之下,他才得以回京。
汉哀帝去世以后,王家继续得势,王政君收回玉玺。王莽继续当大司马,九岁的汉平帝登基,王莽摄政,野心渐渐暴露,培养自己在朝中的势力。后来有人在王太后跟前建议给王莽安汉公的名号。真是有多大的贡献,以后就有多大的罪过。
后来王莽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汉平帝当皇后,第二年王莽就升官为宰衡,就差不多和皇帝平起平坐了。又过了一年平帝病死,为操纵政局,他扶只有两岁的刘婴为帝,王莽代天子执政。
他有了篡汉之心,拍姑母的马屁,让她交出传国玉玺,但是王政君始终是认为汉是正统,一怒之下把玉玺摔了一个角。后刘婴禅让,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
然后经历改政,采取了一些惠民政策,但是老百姓似乎并不买账,只能说是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思想太超前,现实太落后导致改制失败。另外,没有处理好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遭到不少人反对。
从居摄元年开始就不断有人起义,以刘姓人为正统(但并不是刘邦的后代)。反正从王莽登位之后就不断有人进行起义,像赤眉,绿林军,公元23年,王莽举行哭天答典,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商人杜吴所杀,被官兵纷纷分尸去请功了。还是很惨的。
王莽虽然篡汉,但是他篡的确实汉朝的烂摊子,即使有再多的政策,恐怕也是回天乏力了。加上有的措施不当,损害了很多地主王公贵族的利益,结下了很多的敌人,篡位而不认为正统等。
经济总量超越烟台上升至山东第二?
莱芜并入济南的好处有很多:
一,壮大省会济南经济体量,山东正在实施“强省会战略”开始实施,借助“新旧动能转换济南先行区”的东风,近两年济南呈现出二十年来最快的发展速度。随着莱芜并入,2019年,济南将会有9000亿经济体量,其实即便没有莱芜的并入,济南也会在今年反超了烟台,莱芜的并入为济南再次添上了翅膀。济南9000亿的体量,将在2019年或2020年突破万亿元,成为山东的第二个万亿城市,将具备跟青岛掰手腕的资格。
二,莱芜撤市划区,济南地域面积壮大,之前济南地域面积只有8000平方公里,莱芜的并入,济南达到10000多平方公里,施展的空间变大。这对济南房价的影响不小,大家都知道现在全国所有的城市地产行业都不乐观,莱芜的加入,济南的房产刚需族会有更多的购买空间,对买房者来说是福音。
三,莱芜撤市划区,能精简莱芜行政机构,节约大量行政成本。
四。济南的壮大发展,更有利于发挥省会经济圈的带头辐射作用,对周边的聊城、德州、淄博、泰安、滨州都将起到巨大拉动作用。
五,济南在山东和全国的影响力更大,济南一直拥有全省最好的教育、医疗,上世纪90年代的济南一直笑傲八方,康巴斯、小鸭电器、轻骑等品牌闻名全国,济南的再度崛起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山东的需要。早已实施强省会战略的湖北的武汉、河南的郑州,已比济南走得靠前的多。
总而言之,莱芜撤市划区对济南来说有利无害,对莱芜来说,虽说行政级别降了一级,但着眼长远,还是好处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