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架望远镜,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的原因

天美资源网

第一架望远镜,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的原因?

1609年,意大利人伽利略第一次把望远镜指向星空前,人类一直是用肉眼来直接观测星空的。

17世纪的一天,荷兰的眼镜商利珀希像往常一样在他的工作室里制作眼镜,这时他的3个孩子从外面跑了进来,拿起父亲磨制好的眼镜片玩了起来。利珀希担心孩子们打破镜片,忙放下手M的活,想要制止淘气的孩子们。 没等利珀希开口,孩子们便兴奋地对他说爸爸,2块眼镜片能把远处的房子搬到眼前来。”利珀希拿过孩子手中的镜片一看,孩子们的话果真没错。他感到这是一个新奇的发现,于是又用各种镜片反复做实验,发现:只有远视镜片在前近视镜片在后才能将远处的景物搬到眼前。 利珀希的新发现引起了伽利略的极大兴趣。

第一架望远镜,伽利略发明望远镜的原因

1609年5月,在意大利大学任教授的伽利略凭借自己扎实的光学知识和勤于动脑思考的习惯,在推导出其中的原理之后,就亲自动手研制探索太空的天文望远镜了。1609年,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在伽利略的手中诞生了。 伽利略的望远镜是一种有效直径只有4.4厘米的折射望远镜。当来自天体的光线射到镜筒前的玻璃透镜上时,被折射的光线都集中于一个点上,即焦点。该天体的像则形成于此焦点上,这个像在镜筒的另一端被称为“目镜”的透镜放大,物镜和焦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焦距”。 望远镜的放大倍数是望远镜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比。

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到月球是一个崎岖多山的星球,不是我们肉眼所见的洁白无瑕的外形。在月球分别处于白昼和黑夜的两个半球之间的边界伽利略看到了灰斑。他认为这些灰斑是受阳光照射的山顶,由于光照,产生明暗两面,于是明暗界限成为凹凸不平的形状。 通过望远镜,伽利略看到了处于低洼区域的灰色平原,伽利略不相信那里有水,但这些灰色平原还是被称为“海”。伽利略注意到,与行星相比,恒星在望远镜里只是一个光点,而不呈现出明显的圆面,不管怎样放大,这些恒星在望远镜中仍然是一个微小的光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恒星都距离我们非常遥远。

伽利略于1610年1月7日夜里在观测木星时,发现有3颗小星在其淡黄色的圆面附近,其中1颗在木星右边,2颗在左边。接连观察了多日,伽利略发现木星旁边的小星星数目不定,时而3颗,时而2颗,有时4颗。经过几个星期的观测,他断定木星有4颗卫星。到目前为止,人们共发现了16颗木星卫星。 人们把伽利略发现的那4颗木星卫星称为“伽利略卫星”。用望远镜观测太空,使哥白尼的日心说成为“眼见为实”,于是伽利略公开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出版了《星际使者》这本被欧洲理论界称为“火山爆发”的书来宣传自己的见解。当时许多人对伽利略的言论持怀疑态度,更有甚者指控他是一个会施魔法的巫师。

1615年,哥白尼日心说被天主教会说成是“错误和荒谬的异端邪说,是公然违背圣经的”。教会局正式警告伽利略,要他端正自己的科学观点。面对种种压力,伽利略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于1632年又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的伟大著作。 第2年,伽利略被罗马教堂判处终身监禁。9年之后,伽利略不幸病逝。这一冤案直到1979年梵蒂冈教皇保罗二世上任后才予以平反。伽利略的伟大发明不仅让人类具有了观测宇宙星空的“千里眼”,而且他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更值得后人学习和推崇。

第一个利用望远镜观测星空的天文学家是谁?

伽利略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望眼镜观察星空的科学家 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他先观测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环形山投下的阴影,接着又发现了太阳黑子,此外还发现了木星的4个最大的卫星。自那以后,科学技术已经获得了长足进步,光学技术的腾飞促使科学仪器不断更新。当今最先进的地面望远镜具有庞大的结构,直径达10米的灵活转动镜片。然而,现代高级的天文望远镜都是在前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望远镜50x22什么意思?

望远镜50x22的意思是:50是物镜的口径,单位是毫米。22是望远镜的倍率。

望远镜(telescope)是一种利用透镜或反射镜以及其他光学器件观测遥远物体的光学仪器。其利用通过透镜的光线折射或光线被凹镜反射使之进入小孔并会聚成像,再经过一个放大目镜而被看到,又称“千里镜”。

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商汉斯·利伯希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望远镜。160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伽利略·伽利雷发明了40倍双镜望远镜,这是第一部投入科学应用的实用望远镜。

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望远镜的科学家是谁?

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伽利略将镜头首次对准了月球,这是人类首次对月面进行科学观测。

为什么望远镜物镜焦距长于目镜焦距?

因为这样能把远物很小的张角按一定倍率放大,使之在像空间具有较大的张角,使本来无法用肉眼看清或分辨的物体变清晰可辨。

望远镜的第一个作用是放大远处物体的张角,使人眼能看清角距更小的细节。

望远镜第二个作用是把物镜收集到的比瞳孔直径(最大8毫米)粗得多的光束,送入人眼,使观测者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暗弱物体。

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商汉斯·利伯希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望远镜。

160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伽利略·伽利雷发明了40倍双镜望远镜,这是第一部投入科学应用的实用望远镜。扩展资料:它是一种通过物镜和目镜使入射的平行光束仍保持平行射出的光学系统。

根据望远镜原理一般分为三种。

一种通过收集电磁波来观察遥远物体的电磁辐射的仪器,称之为射电望远镜。

在日常生活中,望远镜主要指光学望远镜,但是在现代天文学中,天文望远镜包括了射电望远镜,红外望远镜,X射线和伽马射线望远镜。

天文望远镜的概念又进一步地延伸到了引力波,宇宙射线和暗物质的领域。二、常见参数1、放大倍数一般用目镜视角与物镜入射角之比作为望远镜放大倍数的标示,通常用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比计算,表示望远镜视角的放大程度。

例如,放大倍数为10倍的望远镜,指的是能将1度视角的目标放大为10度。【注意:放大倍率放大的是视场,并不能将物体拉进而观察到更多细节,望远镜的分辨率由口径决定】

2、视场角(视场范围)用1000米处产品可视景物范围标示,如126M/1000M,表示距观察者1000米处,望远镜可观察到126米范围的视场。

3、出瞳直径是粗略描述成像亮度的参数。

在弱光环境下,越大的出瞳直径,可以带来更清晰的图像。

人类的瞳孔,在正常生理情况下,最大不会超过7mm,所以大于7mm的出瞳直径,无意就是一种光线上的浪费。

这一参数,不能完全反应望远镜的好坏,因为这个参数,只要符合制造规格,即可达到数值上的要求。

出瞳直径越大却有另一番好处:越大的出瞳直径,越适宜在颠簸地环境下使用,观测画面会比较稳定,所以像7X50这类规格的望远镜,多适用于海上使用。

该数值可以用物镜直径除以放大倍率得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