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秦国灭的吗,这样算背叛自己祖国吗?
可算可不算!
其实,我国战国时期跟现实生活中各个公司之间相互挖角挖人才没有二比,只不过公司之间为的是商业机密与利益,战国时期打的是战争,为的是土地城池而已,所以站在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的国度说楚国人李斯投靠了秦国,帮助其发展壮大,甚至灭了包括楚国在内的六国,算不得是背叛,正所谓“人往高处走”,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才都是这样“谋划”和选择自己人生的;但是,如果只是局限地站在楚国或楚国人的立场,李斯的行为又确确实实可以算是一种背叛。
看到这儿,或许你会说:什么叫算又不算!这不是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嘴巴么?
那么,就让丝语给你慢慢捋捋,仔细分析分析吧。
首先、为什么说楚国人李斯投靠了秦国,帮助其发展壮大,甚至灭了包括楚国在内的六国,算不得是背叛。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的春秋战国不是“无中生有,突然冒出来”的春秋战国,而是东周历史发展的两个时期。
这个历史的过程是这样的,公元前771年,犬戎杀幽王灭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姬宜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由此到前256年(周赧王59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的这段时间称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共传25王,历时515年;在此期间,东周从不同观点、思想的争鸣(春秋时期)一步步发展到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战争(战国时期)。
由此可见,无论是春秋时期不同观点、思想的百家争鸣,还是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战争都是一个国家(东周)的基础上演变与发生的,都是国内不同“派系”和诸侯国之间的事。到了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特别是那些相对更强大的诸侯国都想要发展壮大自身,成为霸主或一统天下。
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那个绝大多数人才都试图通过游走天下,寻找欣赏自己的明主,推销自己的“强国”主张和观念,“谋划”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时代背景之下,李斯离开楚国开始游走、寻找和推销自我,最后投靠在欣赏和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秦国,帮助秦国不断发展壮大,灭六国而一统天下,这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人之常情,而且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所以从历史的实际情况及发展的角度,李斯的出走楚国算不得背叛。
其次,为什么局限地站在楚国或楚国人的立场,李斯的行为又确确实实可以算是一种背叛。其实,单纯从楚国利益出发或纯粹站在楚国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李斯从楚国出走,开始游走、寻找和推销自我,最后投靠在欣赏和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秦国,帮助秦国不断发展壮大,灭掉了包括楚国在内的六国而一统天下,确实伤害的楚国的利益与感情,算是一种背叛“背叛”似乎也搭得上“边”。
但是,无论怎么说都很有点“小肚鸡肠”的味道。“我们常常说没有国,能来家?”;舍不了“小家”,就顾不了“大家”。一个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楚国是东周之下的楚“国”,我们在这里说:“没有东周,哪来的楚国”道理是一样的。
所以说,李斯离开楚国开始游走、寻找和推销自我,最后投靠在欣赏和可以实现自己梦想的秦国,帮助秦国不断发展壮大,灭六国而一统天下,可以“算”而又不算背叛,但真正从国家的发展战略上看,不算背叛才更符合那个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潮流。
楚国和秦国是一个朝代吗?
秦国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秦人是华夏族的一支,传说周武王因秦的祖先善养马,因此将他们封在秦。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秦国在雍建都近300年。雍城有宫殿区、居住区、士大夫与国人墓葬区和秦公陵园。
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一直到战国初期秦一直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也许正因为它地处偏僻,因此它一直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重视。在春秋时代它是一个比较不显眼的国家。就科学技术,文化等等而言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这个形势一直到前361年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从此秦国开始不断强大。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37年嬴政登基,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请参看秦统一中国之战。
自前221年起中国历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秦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楚国
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鬻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继位后,有图南之意,楚人觉察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至睢山与荆山之间,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周成王时,周公避祸于楚,楚人敬之如上宾,周公大感其德,周公回朝后诉说此事,感动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封熊丽之孙熊绎为楚君。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楚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至熊渠时初露峥嵘。熊渠是熊绎第四代孙,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精神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三苗早已归顺荆楚,熊渠把征伐重点放在西部和东部。在西征中,攻打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境内),拉开了拓疆序幕。在东讨中,楚人攻打了位于今湖北中部的扬越,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接着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鄂州境内的鄂国。
征战既后,楚国逐渐兴盛起来,真正立于诸侯之林,熊渠离经叛道,分封3个儿子为王,镇守长江中游的3个要地:虽然在周王朝的压力之下,熊渠取消了3个儿子的王号,但楚国仍然在江汉平原扎稳了根基。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熊通为楚地之王,继续了熊渠的开篇拓土历程,公元前706年,楚国攻打姬姓诸候国随,并逼周天子晋升其爵位。遭拒绝后,熊通亲率大军再次征讨随国,大获全胜后,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国的大国声威真正建立起来了。
成王两传至庄王。楚庄王励精图治,终成霸业。庄王曾率领楚军,浩浩荡荡开赴伊水与洛水之间,对周天子耀武扬威。庄王武功之时,选拔孙叔敖实行文冶,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局面。
吴楚大战后,楚国经过8年的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了元气。楚惠王时,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其间,楚国和诸侯列国战战和和,并无大的建树,一直延续到楚简王、楚声王。公元前400年,韩、赵、魏合兵数次攻楚,向楚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并取得了成效,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归中原,初露称雄之势。
楚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安徽省北部,幅员空前广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即位,随即开始统一全国的进程,诸侯国纷纷割地事秦,但仍不能挽救灭亡的命运。在攻灭韩、赵、魏后,秦军于公元前224年大举伐楚,楚国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力。公元前223年、秦军席卷淮北淮南,攻陷寿郢,俘获负刍,绵延800的楚国就此灭亡。
周朝怎么灭亡的后到春秋战国吗?
周朝怎么灭亡的是有两种说法西周末期,周幽王为了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之后外敌入侵,周幽王点燃烽火,诸侯按兵不动,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还有就是是周幽王废除太子跟王后,导致太子外公勾结外敌,使得西周灭亡。西周灭亡后,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最后被秦国灭了东周
周王室什么时候被秦朝吞并?
公元前256年秦灭西周,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
秦国灭周后周王室的下场?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周朝的衰败是从西周的周幽王烽火台戏诸侯开始的,他为博褒妃一笑,几次点燃保护周君主的烽火台,各路诸侯屡次被骗,后来“狼真的来了”,周幽王被杀,褒妃被虏!
到后来的东周,秦昭襄王讨伐东周各国,周只剩下洛阳一城苟且偷生,早已名存实亡,周赧(拼音:nǎn)王抑郁而死,但此时秦昭襄王只是将周王室后裔软禁起来。
到秦统一六国,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及封建王朝,再无周王室的任何消息,据后人推测,秦始皇嬴政应该是授意或暗示将周王室后裔全部斩草除根了,但此时周王室早已黯然失色大势已去,再无人关注他们的去与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