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哥特式建筑,中世纪的罗马式哥特式和拜占庭建筑各自的代表教堂是哪三个?
罗马式:法国康奎斯的圣弗伊修道院是现存的最早的罗马式教堂德国的施派尔大教堂目前世界上存留最大的罗马式教堂建筑德国的亚琛大教堂中的“帕拉丁礼拜堂”是早期罗马式建筑的代表哥特式:德国科隆大教堂巴黎圣母院法国沙特尔大教堂拜占庭建筑:位于伊斯坦布尔(即古代拜占庭)的圣索非亚大教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俄罗斯的华西里·柏拉仁诺教堂
西方四大建筑风格分别是?
西方四大建筑风格是:
1、古罗马建筑: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2、罗曼建筑:其典型特征是墙体巨大而厚实;
3、哥特式建筑:其特点是尖形拱门、尖塔高耸、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
4、巴洛克建筑:外形自由,追求动感,喜好使用富丽的装饰和强烈的色彩。
拜占庭风格和哥特风格的区别?
一、特色不同
1、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2、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
二、起源不同
1、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
2、拜占庭式建筑
公元395年,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史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其统治延续到15世纪,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东罗马帝国的版图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和北非、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
三、发展不同
1、哥特式建筑
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2、拜占庭式建筑
(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个时期的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的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了。
哥特式建筑的外部特点?
1、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 。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哥特式风格建筑的拱顶重量是比较轻的,并且交线分明,简化了施工,但是安全性也是有保障的。
2、哥特式的建筑最典型的特征是细高塔尖和拱形尖顶的门窗 ,从外面看给人一种高从入云之感,里面的尖顶拱形线条十字交叉,使人的视线不由而然往上仰视,从而制造和烘托一种的气氛,形式上使人感到自己的渺小和上帝的威严,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3、法国哥特式教堂平面虽然是拉丁十字形,但横翼突出很少 。西面是正门入口,东头环殿内有环廊,许多小礼拜室成放射状排列。教堂内部特别是中厅高耸,有大片彩色玻璃宙。其外观上的显著特点是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尖塔和尖顶。
4、西立面是建筑的重点 ,典型构图是:两边一对高高的钟楼,下面由横向券廊水平联系,三座大门由层层后退的尖券组成透视门,券面满布雕像。正门上面有一个大圆宙,称为玫瑰窗,雕刻精巧华丽。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
5、十字架 :这与宗教信仰有关,哥特文化推崇死亡的美丽,追求自杀,而在基督教中,自杀被视为叛教。这种联系使得十字架成为哥特的一大象征。
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有什么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哥特式建筑(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