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山指什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中兄弟是什么意思?
兄弟是指家乡的亲人朋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王维所作的一首思乡的古诗。原文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为什么要登高?
问题: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人为什么要登高?
前言《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盛唐诗人王维的作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据说,这是王维17岁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一、诗人为什么登高?诗人喜欢登临怀古赋诗,所以每每在诗词中可以看到登临和登高的词语。例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首句就是登临送目: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诗人登高揽胜,山川依旧,六朝如梦,不由得作今古之叹。
另外还常见的是登临望远思念故人,或者思念家乡。例如柳永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凄紧 一作:凄惨)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杆处,正恁凝愁!
柳永“登高临远”,是思念故乡。而“佳人妆楼颙望”,是思念恋人。
回头说到王维的登高,特指重阳节这一天,重阳节登高是我们传统节日的一种活动。
二、重阳节登高重阳节是华人的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又称为“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唐朝韩鄂《岁华纪丽》中,解释“重阳”:
魏文帝书曰: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与月并,应故曰重九。
韩鄂说的这封信,是三国时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
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到了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可知这一天很早就称为一个重要的日子,大家在这一天有各种习俗庆祝,如宴饮登高,插茱萸、簪菊花等 。
三、重九的诗篇最有名的登高诗,是被称为千古七律第一的杜甫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不过,这首诗是不是写于重阳节,学者们打了无数笔墨官司。
重九登高的习俗,其实在唐诗中很常见,例如唐中宗时期的宰相萧至忠,在《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中,记录了陪同皇帝在慈恩寺登高的情形:
天跸三乘启,星舆六辔行。登高凌宝塔,极目遍王城。神卫空中绕,仙歌云外清。重阳千万寿,率舞颂升平。
晚唐时期,杜牧的七律《九日登高》也是写重阳节,其中有登高,和簪菊花的描写。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霑衣
四、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的这首绝句中,写了登高和插茱萸两个习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传说王维自幼聪慧,写这首诗的时候才17岁,远离家乡恰逢佳节,自然起了思乡之情。不过诗人的角度独特,后两句不说自己思念家乡和亲人,而是从故乡亲人的角度写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不说自己登高思念家人,而写家人登高时,会发现自己不在。这种手法,和前面提到的柳永《八声甘州》的一段类似: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诗人站在自己思念的人物的视野,说佳人思念自己,反衬自己的思念。杜甫也有这种作品,如《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结束语不说王维,就是我们自己,每次登高望远的时候,视线不在被眼前的事物阻挡,总不免思绪万千。
诗人习惯登高赋诗,以抒心中所念。或思乡,或思人,或怀古,或念昔,触景生情,化为音韵文字,自然成诗。
@老街味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山东指的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当时家居山西省蒲州(今山西永济)。即华山以东一带。写这首诗时候他正离家在外,孑然一人。适逢重阳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知识扩展:这首诗是作者在重阳佳节这个特别的日子,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扩展资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句话里说的九月九指的是阴历还是阳历啊?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九月九日指的是农历的九月九日(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不是公历的九月九日。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一一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这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个诗句中可以看出。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的意思?
在这首诗中独的意思是诗人王维自己。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原诗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该诗充分的表达了诗人王维每到重阳佳节,自己身在他乡远离在外,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的相思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