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是哪个民族的民歌,敕勒歌是汉乐府民歌吗?
不是。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一直受到历代文论家和文学史论著的一致好评。对它的学术研究,时至今日也经久不衰。
用自己的话写出敕勒歌所写的景色?
气势雄伟的阴山,无限广阔的大川,这就是北方民族的发祥地,这就是他们生息繁衍的家园。诗的字里行间浸透着北方民族的自信自豪。他们拥有着这片土地,拥有着这块生养的故土,他们感到何等的慷慨,何等的豪迈!
草原上的牛羊像动态的雪海,草原上的毡帐像无边无际的天穹,丰茂的水草遮住了羊群,淹没了马队,而有时又狂风突起,牛羊马匹时隐时现。
好象诗人在那里伫立良久,默默沉思,家乡是那么美,家园是何等的亲,故土是何等的恋!
这草原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思恋之情。
敕勒歌是一首描绘什么的诗歌?
敕勒歌是一首南北朝时期民歌,描绘了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原文: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翻译: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像个巨大的帐篷,笼盖着整个原野。
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
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露出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

扩展资料:
《敕勒歌》的历史背景:
《敕勒歌》是牧人的歌唱,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又据史书记载,这首歌辞原是鲜卑语,很早就译成了汉语。但斛律金是敕勒族人,他应该用敕勒语唱。因为东魏贵族多为鲜卑人,他才用鲜卑语演唱。也就是说,这首古老的歌辞,是经过了两重翻译的。
敕勒歌表现什么?
《敕勒歌》是南北朝的乐府民歌,全诗描绘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草原无遮无拦、高远辽阔的特点,表现出极其阔大恢宏的意境,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敕勒川算红歌嘛?
不是红歌,是南北朝游牧民族的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