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钱是多少文,古代银子和铜钱怎么换算?
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
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
民以食为天,所以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白面(斤) 九文,
根据1石=100斤(按现在的重量约6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3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1两白银:约值180元 。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5元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诸多因素并凑整数,便于换算和建立感性认识,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18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18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27000贯等于多少两?
27000贯等于27000两。
解析:一贯钱等于一两银子,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
古代货币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是常常变动的,大约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吊)铜钱=10000文铜钱。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但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明朝的一贯等于多少两?
明朝是禁止用金银货币直接交易的,而是参照了元朝货币制度——用钞不用钱,钞就是纸币,是朱元璋洪武八年发行的,名称叫大明通行宝钞。面额分六种: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每贯等于铜钱一千文,或白银一两;四贯铜钱合黄金一两。金银只可以用来领用钞票,不许流通。持有金银者,不许私下交易,只能卖给政府。洪武十年规定,一百文以下的交易可以用铜钱支付。洪武二十二年,由于流通的需要,加印发行小钞,分别是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共五种!多说了几句,希望可以帮到你ml
256000纹银是多少两银子?
1两白银为1贯铜钱;一贯铜钱为1000文铜钱;
所以256000纹银等于256两白银
一贯和一吊区别?
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所以只能因时而定。
康熙所记,“银每两换钱一千文”,这一千,俗称一吊。按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八》:“是日十三位道长,每一个马上人要钱一吊。一吊者千钱也”,说明,吊是以千计数。但各个地方,各个时期,多少钱为吊,并不一致。旧时北京,就以一百个制钱或十个铜元为一吊。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