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是哪个国家的将领,庞涓妹妹与孙膑是什么关系

天美资源网

庞涓是哪个国家的将领,庞涓妹妹与孙膑是什么关系?

庞涓和孙膑他们本来是同窗,后来学成之后庞涓来到魏国谋生活,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就请人把他请到魏国,方便自己监视孙膑,孙膑就这样到达魏国,并且庞涓还捏造各种罪名使孙膑受刑,不但看去孙膑的双膝,还在他的脸上刻字,这样就使孙膑的才能被埋没。

但是齐国的使者认为孙膑并不是非等闲之辈,于是就派人把孙膑悄悄地接到齐国,并且加以重用,不仅封他为军师,还让他辅佐田忌,为此孙膑得到了用武之地,并且协助田忌两次打败庞涓,得到了马陵战役和桂陵战役的胜利,为齐国的霸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然而死对头庞涓也在马陵之战中被杀死。

庞涓是哪个国家的将领,庞涓妹妹与孙膑是什么关系

孙膑正史记载?

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华夏族,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中国古代有哪些处罚方式特别残忍的酷刑?

1510年8月,北京城东牌楼下的刑场内,曾经权势滔天的大宦官刘瑾被绑在柱子上,正被一位手持小刀的刽子手一片一片的割下血肉。

图|刘瑾被判凌迟(影视剧照)

刽子手每落下一刀,刘瑾的身体就会颤栗一下,其额头上更是青筋暴起、汗水不断,显然正承受着超出人类想象的痛苦。

然而,因为嘴中被塞入了核桃,刘瑾无法说出话来,只能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声,围观的百姓见刘瑾如此痛苦,却没有生出丝毫怜悯之心。

刘瑾一生坏事做绝,百姓深受其害,早就恨不得生啖其肉,如今刘瑾承受这等残酷刑罚,也是他罪有应得,百姓们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会可怜他。

刘瑾正在承受的刑罚名叫凌迟,被称为古代最残忍的刑罚之一,凌迟最早叫“醢刑”,是将犯人杀死后剁成肉酱,传说醢刑是商纣王发明的,西伯侯之子伯邑考就是死于醢刑。

随着时间演变,封建王朝的当权者为了让犯人承受更大的痛苦,好以此来警告世人,就将醢刑应用到了活人身上,并从剁肉酱变成了切肉片,这就是凌迟的由来。

图|正在被凌迟的犯人

在五代时期,凌迟还只是在活人身上割8刀至120刀,但到了明、清时期,凌迟已经演变成了要在犯人身上割上千刀,甚至最高时要割3000多刀。

并且,明、清时期的凌迟还要求受刑者必须在被割完全部刀数后才允许死亡,就算少割一刀,行刑者也要跟着受罚,因此不仅被凌迟的犯人受尽折磨,就连行刑者也要承受莫大的心理压力。

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酷刑非常多,除了上述所讲的凌迟,还有诸如夏商时期的五大刑、满清时期的十大酷刑,以及只对女子使用的六大妇刑等专门折磨犯人的残忍刑罚。

接下来,我就挑选一些比较知名的刑罚,来为大家介绍下古代刑罚的严厉和残酷:

1、车裂

车裂之刑最早出现于周代,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盛行,例如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在死后就被秦惠王用车裂之刑分解了尸体。

图|车裂(影视剧照)

不过,车裂更多是对活人使用的,被判车裂的犯人在受刑时,头和四肢会被分别绑在五辆车上,然后用马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拉车,直到犯人被活生生撕裂成五块为止。

当然,古代车裂很少用到车辆,一般都是直接将犯人绑在牛或者马的身上,然后拉扯致死,所以车裂又被称为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

人类的身体看起来非常脆弱,但其实非常坚硬,以古代的锻刀技术,想将人类的四肢和头砍下来都要费好大力气,更别说拉断。

所以,被施行车裂的犯人在死亡前,皆要承受长时间的撕扯之痛,因此受刑人最痛苦的就是被拉扯的时候,等身体真的被撕开时,反倒感受不到多少痛苦了。

2、梳洗

梳洗从字面看去是梳头洗脸或者梳妆打扮,但它既然会被放到酷刑里,自然不会那么简单,古代刑罚里的梳洗是指用刷子梳洗犯人身上的血肉。

图|梳洗(影视剧照)

就像民间在宰杀完牲畜后,会用开水进行烫毛,被判梳洗的犯人,也会在受刑时被滚烫的开水连浇几遍,此时受刑人已经被烫得皮开肉绽。

然后,行刑人会拿着特制的铁刷子,在受刑人的身体上来回刷,每刷一次都会有血肉被带下来,直到受刑人被刷得露出白骨,刑罚才算终止,可以想象受刑人在受刑期间将有多痛苦。

大部分被梳洗之刑摧残过的犯人,皆会因为流血过多当场死亡,就算当时撑过了梳洗之刑,不久后也会因为伤重去世。

3、剥皮

剥皮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有多残忍,它是活生生从人的身上将皮肤剥下来,其血腥残忍程度不下于凌迟之刑,在满清时期被列为十大酷刑之一。

剥皮之刑最早起始于西汉时期,汉景帝时期的广川王刘去就曾生剥过人皮,而最喜欢剥皮刑罚的则是明太祖朱元璋。

图|剥皮

明太祖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农民出身的帝王,非常仇恨贪官污吏,所以那些被他抓到贪污的官员,往往都会被剥掉人皮。

在明太祖即位之初,就有一对贪污的父子,被震怒的明太祖剥掉了人皮,然后用人皮制成两面鼓,放在衙门门口,用以震慑贪官污吏。

4、骑木驴

骑木驴传说是专门针对女子的刑罚,常被用来惩治那些勾连奸夫杀害丈夫的女犯所用,行刑时女犯会被强制坐到一个由木头打造的木驴上。

这个木驴背上有一个二寸粗、一尺长的木棍,女犯人坐上去后,木棍就会进入犯人下体,然后行刑人员会一直摇晃木驴,让木棍不断撕裂女犯下体。

一般承受过木驴之刑的女犯皆会流血过多而死,就算有人挺过了刑罚,后半生也基本上废了,因此骑木驴又被称为女子刑罚之首,是古代女子最害怕的一种刑罚。

图|骑木驴(影视剧照)

当然,这只是野史和古代小说中杜撰出来的刑罚,在正史中骑木驴不分男女,木驴的后背也没有木棍,行刑人只是将犯人的手脚钉在木驴上,将木驴当做刑车来使用。

5、膑刑

膑刑又被称为刖刑,是夏商时期最为著名的刑罚之一,在古代膑刑有两种行刑方法,一种是直接砍去犯人膝盖以下的位置,还有一种是活生生挖出犯人的膝盖骨。

其中以后一种最为残忍,因为古代的刀具锋利度不够,行刑人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挖出犯人的膝盖骨,期间犯人要一直承受钝刀子割肉的痛苦,可以想象有多残忍。

战国著名军事家孙膑就是受害者之一,孙膑本名孙伯灵,在被庞涓陷害后,孙伯灵被实施了膑刑,两个膝盖的膝盖骨皆被剔除,为了记住这份仇恨,孙伯灵才改名孙膑。

图|被剔除膝盖骨的孙膑(影视剧照)

除了以上这些酷刑外,古代还有腰斩、阉割、插针、活埋等诸多残忍的酷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随着人类建立了社会制度开始,刑罚就一直存在,它是古代律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有些刑罚过度残忍,但却能更好的震慑那些抱有不轨之心的人。

孙膑事件?

1、孙膑小时候聪明厚道,再加上学习勤奋刻苦,老师鬼谷子十分器重他。一天,鬼谷子对众弟子说:“我夜间讨厌听到老鼠的声音,你们轮流值班,替我驱赶老鼠。”时间一长,徒弟们都开始偷懒,唯有孙膑始终一丝不苟地为老师值夜。鬼谷子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一天夜里,又轮到孙膑值班了,鬼谷子将他叫到跟前,从枕下取出一卷文书,对他说:“这是你的祖先孙武留下的《孙子兵法》十三篇,都交给你了。”于是,孙膑日夜研习,三日之后就能背诵无误、对答如流。鬼谷子又惊又喜,感叹道:“你能如此用心,你的祖先孙武先生后继有人了!”

2、孙膑初到魏国时,魏王想考察一下他和庞涓谁本事大。一次,魏王坐在宝座上,对孙膑和庞涓说:“你们有什么办法让我从宝座上下来吗?”

庞涓说:“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来?”魏王说:“不行。”孙膑说:“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没有办法让大王下来的。不过,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却有办法让大王坐上去。”

魏王听了,就从座位上走了下来说:“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让我坐上去。”周围的大臣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也都嘲笑孙膑不自量力,等着看他的洋相呢。这时候,孙膑却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虽然无法让大王坐上去,却已经让大王从座位上下来了。”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对孙膑的智慧连连称赞,可庞涓却更加嫉妒孙膑了。

3、公元前343年,魏惠王派兵大举进攻韩国。韩哀侯异常恐慌,派人星夜求救于齐。于是,齐宣王任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统兵数万去救韩国。孙膑决定改变战术,以计胜之。第二天,他让军士把为10万人做饭用的锅灶减为5万人的,第三天减为3万人的,以此迷惑魏军。

魏军果然上当,将军庞涓亲率精锐骑兵,昼夜兼程地沿着齐军的方向猛追不舍。齐军在马陵设伏,果然,魏军在黄昏时分赶到了马陵道。齐军万箭齐发,魏军大败。庞涓也死于乱军之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马陵之战。

4、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庞涓后来出仕魏国,他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派人将孙膑请到魏国加以监视。

孙膑到魏国后,庞涓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砍去了孙膑的双足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齐国使者觉得孙膑不同凡响,于是偷偷地用车将他载回齐国。

5、公元前354年,赵国进攻魏国的盟国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均在今河南省长垣县), 此举招致了魏国的干涉,魏国派兵包围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次年,赵国派使者向齐、楚两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们商议,邹忌反对救援,而段干朋则建议齐威王分兵一路向南攻打襄陵(今河南省睢县)来疲劳魏军,然后趁魏军攻破邯郸后救援赵国,这样既救援了赵国,又同时削弱了魏、赵两国。

齐威王采纳段干朋的建议,兵分两路,一路齐军围攻魏国的襄陵,一路由田忌、孙膑率领救援赵国。

庞涓姓什么?

庞涓姓庞。庞涓(?—公元前341年),战国初期魏国名将。相传与孙膑同拜于隐士鬼谷子门下,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因而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

魏惠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次年齐救韩,采用孙膑策略,直趋魏都大梁,旋即退兵,诱使庞涓兼程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涓智穷,大叹“遂叫竖子成名”,自刎而死(一说被乱箭射死),史称“马陵之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