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比中国大吗,海南和夏威夷的差距有哪些

天美资源网

美国比中国大吗,海南和夏威夷的差距有哪些?

从海南岛往太平洋中间约7000多公里,孤零零的几座岛屿便是夏威夷群岛,在世界各国游客心目中声名显赫,作为与同属热带岛屿的中国海南岛,到底与其相差在哪里?

游客质量与单客消费,海南不如夏威夷

从洛杉矶到火奴鲁鲁约3700多公里,在疫情发生之前,每年约1000多万游客来到这个群岛上,这其中美国本土游客约300多万,日本接近200万,中国约20万人次,其余为澳洲欧洲游客;每日在夏威夷人均消费约290美金(1900多元人民币),全年旅游收入约160亿美金(1070亿元人民币),旅游贡献为夏威夷州总GDP的21%左右,这其中州府火奴鲁鲁所在的瓦胡岛与夏威夷本岛约占75%左右。

美国比中国大吗,海南和夏威夷的差距有哪些

海南岛在疫情之前,年接待游客7000多万人,绝大部分为国内游客,外国游客约45万人,全年旅游收入约1000亿元人民币,人均消费约是夏威夷的1/5左右,贡献海南岛总GDP的约28%左右,旅游依存度极高,尤其是三亚,达到65%左右。

这方面的差距是,国际游客差距太大,游客人均消费水平差距太大。

夏威夷瓦胡岛海滩

意识、设施、城市建设,差距太大

夏威夷没有经过太多的战略规划波动,从一开始便是以军事工业,农业和旅游业来打造的这个群岛,各岛各有侧重,其宗旨可以总结为两个,一个是自然的持续发展,一个是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

这个自然可持续发展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公路,码头,人居与自然,城市建设与热带结合得很好,城市化比重高。另外夏威夷并没有大规模的开发房地产(特朗普在这里有),没有破坏森林,湿地,红树林,挖断河道,搬迁原住民,去瓦胡鲁最著名的沙滩怀基基海滩,那里集中了夏威夷77%以上的游客和近110家5星级酒店和3万间客房,但是却并没有堵住沙滩,因为沙滩是公共的,房子也没有特别高。有些自然景观并没有圈起来,有些徒步路是游人自己踩出来的,而且有些地方也不收费。

夏威夷毛依岛

公共设施,我在三亚游泳主要是去大东海,4A景区,私人承包的冲凉与更衣室,20元/人次,价格倒不是问题,主要是里面,一个小屋子,几圈喷头,换衣服就在塑料椅子上,还有味道,问题是从2010年到现在,一直是这样的。夏威夷是公共设施,沙滩上有竖起来的喷头淋浴下面矮一点的是冲脚的,更衣室在沙滩马路另一边的树下,虽然很旧,但很干净,而且都是免费的。

另外一个是直饮水和公交系统,大东海以前也搞了,但可能有人经常去打水,有人洗水果,有人扔茶叶,后来就废弃了,我想说,素质的提高需要时间,但不能因噎废食,免费的东西就不搞了?就不提供了?免费的东西虽然会引来贪便宜的人,但不能因为有贪便宜的人就放弃免费给游客使用的设施。

夏威夷的公共交通系统四通八达,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到达,而且车辆与热带风情很符合,司机极其开朗明快(海南这一点差距很大,司机有脾气),车厢内也干净,没有贴各种广告,也没有电视广告。

夏威夷的叮当车

另外一个就是标识系统。这个从火奴鲁鲁国际机场,从夏威夷本岛的科纳国际机场就可以看出,机场都不高大上,甚至可以用清凉来形容,但是非常大,它有个显著特征,就是不会让你找不到,比如说租车,出机场就在旁边,的士也是,公交车也是,一目了然。它是以一个初来乍到的游客能顺利舒服的感觉来设计通道,标识,指引的。而不只是设计了,就照样干,只求外表好看,不求软性的东西是否让人舒服。

路上的标识系统从色彩,大小高矮都与周边的建筑(如道路,灌木丛)等协调融合,不是标识是标识,市政是市政,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比如海南的公交车站(好多广告牌没有人做,便拆下来扔在那里),路边的警示标志,在路口好几个,你一块我一块,杆杆竖在那里,在人行道上;还有就是餐厅里,一个使用公筷,不要浪费的标识贴有三个部门,一样的口号,然后贴在餐厅的墙上,等等。在这方面,海南岛确实与夏威夷在旅游环境的打造上有差距。

另外就是本土文化,夏威夷王国以前的波西尼亚文化(有艺术中心,博物馆),夸爱岛的灯塔,火奴鲁鲁的伊欧拉尼皇宫,夏威夷的各种节日,活动,它是与生活旅游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夏威夷的草裙舞,它既是表演也是生活,夏威夷的各种文化活动,美食节,跳蚤市场,甚至还有中国的舞狮,很好的把传统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它不再是类似海南黎族村寨那样的纯表演性质,而是生活本质如此,游客来了助把兴。

夏威夷舞蹈

从服务这方面来说,只要是旅游地都有宰客现象,而且不告知是否收费,待享受完项目之后才告知收费,在夏威夷和海南都有,比如绕路,比如酒店叫出租(出租费用从它来的地方开始打表),比如在基拉韦厄火山坐交通车等等。但夏威夷的旅游是崇尚阿罗哈文化(简单点说就是笑迎天下客,这个阿罗哈被某个三亚地产公司借用了),夏威夷人相对于海南人是比较热情的,海南人感觉与游客尤其大陆游客有隔阂。从旅游服务体验上看,海南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城市规划建设方面,海南这个没法比了,夏威夷的城市规划与旅游区与乡村田野结合得很好,建筑即使是旧的(比如木头房子,老的冲水喷头,旧的标志牌等等),也与周围的环境融合,海南岛因为历经建省,旅游岛,自贸岛的多重建设与规划,在海口,三亚仍然有许多的城中村,在总体的城市观感方面,海南岛差距比较大,而这一点,却又是无法解决,或绝不是一个短时间能解决的问题。

物价,这个有得说了

以下单位为人民币,好理解一些。夏威夷的旺季和海南岛差不多,大概要晚一点,12月到第二年的4月,这个时候酒店的价格也会翻番。从今年7月份来看,怀基基海滩的酒店,特朗普酒店4700多元,丽思卡尔顿4600多元,三亚丽思卡尔顿2900,费尔蒙4200,三亚的2700元左右。但是怀基基附近便宜的酒店也都在450-800元之间,这一点,海南在住宿上还是相对有优势的,高端的,低端的也有,除了春节期间的疯狂涨价之外,如果选淡季来旅游,海南岛的住宿还是有优势的。

夏威夷著名的咖啡馆

餐饮费用,我吃过的说一下。一个是中餐海鲜馆,波士顿龙虾约280多元,野生夏威夷石斑鱼1.5斤290元;海鲜市场的煎金枪鱼约128元/盘;炸鱼薯条约112元,烤巴哈鱼约120多元等等;日本快餐牛骨担担面(夏威夷日本人多,餐馆也多),大约105元;美国餐,牛肉汉堡(配薯条约130多元),墨西哥牛肉玉米饼大约90元;墨西哥炸鱼塔克90多元(这种鱼每个季节不一样),墨西哥海陆双拼塔克105元左右;全脂牛奶24元;热可可24元,T骨牛排150多元等等。

夏威夷岛上,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汉堡王这样的快餐店都有,牛肉汉堡套餐约70-80元左右,可乐8元可续杯;晚上户外酒吧里,夏威夷本岛生产的科纳啤酒约60元/升。所有这些,大概都要超过海南消费的40-50%左右,只有星巴克差不多,30多元一杯。

从这方面来说,海南岛普通餐饮消费还是有竞争力的。

夏威夷街头卖果汁的

语言与交通的差距

夏威夷对于说英语的国家的游客有天然的亲近感(全球约有40多个国家说英语,人口接近20亿左右),而且英语是所有语言不通的人群相互交流的首选语言,而海南的英语还不太普及,服务人员,标识指引的英文除了五星级酒店做得还不错之外,其它公共场合和设施都做得很一般,这对于吸引国际游客有很大的差距,而把这个差距缩短需要的时间会很长。

夏威夷看似离大陆很远,但它利用了太平洋十字中心的位置,把它打造成优势,其中一个是邮轮,第二是游艇与帆船,第三是航线。瓦胡岛的火奴鲁鲁邮轮母港是美国仅次于迈阿密的邮轮母港,每天停靠过夜的邮轮约2-4艘,同期海南全年仅为140多艘,且过夜的少,还有许多是邀请来考察航线的。火奴鲁鲁邮轮母港的便利之处是经过太平洋的邮轮都会在这里停靠,这是它的天然优势,在这一点上,海南岛的差距比较大(我写过三亚的凤凰岛邮轮母港,还有新建的海口邮轮母港)。

美国骄傲号邮轮在夏威夷

第二是游艇和帆船,这些游客是豪客,自己驾着帆船从上一个码头港出发,然后停靠在夏威夷,度假,去俱乐部,参加比赛,补充补充之后再去旅行,而这样一些客人,海南岛是极少极少的。

第三个是航线,夏威夷的机场多,三大国际机场,分别位于瓦胡岛的火奴鲁鲁国际机场,夏威夷本岛的科纳和希洛国际机场(在毛伊岛,夸爱岛还有支线机场),火奴鲁鲁国际机场是4F机场(海南岛还没有4F),一个火奴鲁鲁机场的起架近30万架次,是海口与三亚的总和,这里除了离欧洲远之外,离哪里的距离都比较近。

火奴鲁鲁机场的夏威夷航空

从直观上来看,似乎海南岛的国际化程度是个重要的差距(每年夏威夷举行各种国际赛事和活动),但以我这个游客的感觉来说,我认为小细节反而差距更大,硬性的东西几乎短时间无法解决或者根本解决不了(语言问题,交通地位,邮轮,国际游客,客单价,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城市化等等),但是从一些小细节上(前文提到的),海南要看到与夏威夷的差距,并且弥补之(甚至可以先学学泰国的旅游服务)。当然,海南岛也不能妄自菲薄,海南和夏威夷一样,有山有海有森林有水果,而且是一块整体,交通四通八达,高铁高速连接南北东西,未来还会建更发达的铁路与公路网,而且离大陆近,国内游客仍然是海南的最重要来源,海南岛要勤于补拙,不要做算盘珠子,国家拔一下动一下,多多自我奋发,自我警醒,自我激励,才能对标夏威夷啊!

毁我塑我 原创

美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世界强国?

首先第一强国的概念需要从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各个方面去考量。美国真正主导世界的地位是从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开始的。

首先经济上,美国从1894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工业大国。电灯电力的运用使美国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样。加上信息化也是从美国开始的。从而使美国的经济领先世界124年,一直到现在。

而在一站和二战期间 欧洲因为战争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美国对欧洲的援助使得美国成为欧洲最大的债权国。从而通过经济控制了欧洲。

军事上,美国从一战开始,大规模研发出售武器,导致美国装备可以说非常先进。1945年二战结束后欧洲已经是一片狼藉。而美国已经是第一大军事强国。而苏联军事力量也非常强大。欧洲已经没有能力和苏联对抗了。允许美国在欧洲驻军使得美国又在军事上控制了欧洲。经过冷战后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而后组建北约,并且布局全球。目前美国海外军事基地有374处,分布在140个国家和地区驻军30万。而我国目前海外只有两处。

海湾战争,美国通过攻打萨达姆政权,以不到42天400人的伤亡推翻了当时中东军事力量第一的伊拉克军队,造成伊拉克10万的伤亡。重新定义了战争,也让世界知道了和美国的差距。

政治上,在二战后的雅尔塔会议,重新划分了世界。发起并先后组建了联合国(UN)、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等国际性组织。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外交、贸易、货币体系控制着世界上绝大多数事务的话语权。雅尔塔三巨头

可以看出在各个领域美国成为第一的时间段都不一样,而使美国真正成为第一强国。就是在二战后的雅尔塔会议上

不知有多少业内人士赞同我的观点?

中国和美国分别有多少家企业上榜?

2020年8月10日,《财富》公布了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我们国家上榜企业数为124,位列第一,紧随的是美国121家企业,位列第二。500强中国与美国共占了二分之一。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内地有史以来第一次在美国500强企业中名列前茅。

从1995的3家企业到现在的124家,我们用了15年的时间(榜单开始于1990年),在这份名单中我们的总收入仍然落后,但是我们入围的公司数量仍然在增长,打破了所谓的美国世纪学说。

这张图片比较长,只截取了前一百的数据,大家可以看下。这里就不再重述了。笔者发现分析500强榜单可以发现很多经济规律。

1990年全球500强发布

在所有国家中,美国以167家公司名列所有国家之首,超过日本、西德和加拿大的总和。

1995日本崛起

经过多年的美国统治,日本的企业集团在全球500强中的总收入首次超过美国和其他国家。(从头开始, 同样如此:三菱位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三井,伊藤忠和住友。)尽管如此,日本的胜利是昙花一现的,该国的份额很快就紧随美国,仅次于美国。它持续了15年,直到2012年跌至第3位。

2001年迈入全球化

在千年之交发生了两个重大的结构变化。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在2002年虚拟发行欧元3年后,欧元纸币和钞票被广泛采用。到2000年代中期,以公司收入和全球500强公司的数量来衡量, 中国和欧洲在美国方面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2009年经济大衰退,中国崛起

随着美国和欧洲从2008年大萧条和2009年开始的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中恢复过来,中国在日益增长的经济开放和GDP飙升的推动下,在全球500强中均排名第二公司数量和总收入超过日本。

2016英国脱欧

英国公民于2016年6月投票决定离开欧盟(英国退出,即"英国脱欧”)。这种变化的经济影响是立竿见影的:股市波动,企业重新考虑投资以及全国各地的不确定性席卷全球。很难找到因果关系,但是在随后的几年中,由于法国,德国,荷兰和瑞士的同行保持稳定,英国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公司。

2020年,中国觉醒

拿破仑.波拿巴警告说:“让她入睡,因为当她醒来时,她会动摇世界。”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14亿人口,是头号巨人,而且非常清醒。在此过程中做出明智的政策决策很有帮助。该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改善贸易并分散其经济。大规模的资本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生产力的快速增长保持了这种增长。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近四十年来,中国的GDP年均增长近10%,是“历史上主要经济体最快的持续增长”。

最后加油中国。

那么,今年的全球商业前景如何?在行业层面,金融和能源行业领先,占全球500强公司近41%。在行业一级,商业银行,石油精炼和汽车制造商处于领先地位,占据了全球500强收入的近28%。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高水平大学指哪几所?

相信大家都曾有一个上重点大学的梦,就读名校对于一个人影响深远。首先就是人才汇聚的交际圈,这是你将来人生的宝贵财富。然后是名校优质的师资力量,能带给你更多的外在条件,最后就是毕业后的文凭,很多企业“明码标价”非名校生不招,这就是门槛的重要性了!可见,上一所重点大学的重要性了吧!

那么,中国重点大学到底如何划分,怎么样的学校才算得上重点大学?其实在2017年以前,我国高水平大学的区分方式大可以用普通本科院校和重点本科院校这个标准来区分!

什么意思呢?普通本科院校就是一般的本一、本二、本三院校!而重点本科院校则是冠以211工程大学这样头衔的高校来区分!

那么既然将中国重点大学定义为211工程大学,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了,何为211工程大学?其实211工程大学是1995年提出的建设100所左右国内一流学科高校,时至今日共有116所!

这里提到了211大学,大家肯定又要诧异了,好像还听说过一个985工程大学!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其实985大学是这116所211工程大学中挑选出来的精华,其目的是为了契合中国高校往世界一流大学方向发展而建设的,目前一共39所!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凡是985大学,既都是211大学,而且是重点大学中的重点大学!

前面说到了2017年以前,那么2017年以后我国重点大学的高校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其实在2017年以后,教育部又出台了一个如211、985级别般的双一流大学!也就是说如今的双一流大学就是中国重点大学了!

那么什么叫做双一流大学?其实“双一流大学”也分为两块,第一块是一流大学,目前一共是42所高校,说的简单点就是原39所985高校,再加上3所211大学(分别是: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这就是目前一流大学的构成!

另外“双一流大学”的第二块就是一流学科大学了!因为42所一流大学都拥有一流学科,另外再加上只拥有一流学科的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就共计组成了137所一流学科高校!

而以上这些211、985还是“双一流大学”其实都称得上中国的重点大学,并且都是教育部官方的公布,虽有些小争议,但这就是权威!

外资在中国经济的比例有多大?

作为世界上最大新兴市场的中国,成为全球投资阴霾中少有的亮点之一,是国际直接投资流向变化中的主要受益者。在加入WTO后的第一年,中国利用外资保持了很高的增长势头。根据中国外经贸部统计,2002年1-8月,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44.4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2%。可以预计,2002年中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总规模将超过500亿美元,创下历年外资引进规模的最高记录。而且,随着中国整体实力的提高,流入中国的外资构成也在发生积极变化,资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234303065金和技术密集型投资比重在明显提高。从来自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投资构成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变化。仅根据台湾的统计,在1991-2000年间,台湾对大陆电子及电器制造业的投资仅占其对大陆投资总额的28%,而2001年则提高到45%,而相应地,纺织与食品饮料行业的投资则从12%下降到3%。中国日益成为影响国际直接投资格局的重要因素中国经济的崛起,标志着国际直接投资格局正在发生重要的转变。与两年来亚太地区外资流入的减少形成鲜明的反差,投资中国与外资在华并购的热潮正在升温。由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并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格局开始产生显著的影响。例如,2001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大东道国不是美国,而是中国。而且,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正在从东南亚迁往中国。造成这一状况的因素,并非如人们所想象的是中国劳动力廉价所致。实际上,一向被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的状况正在发生变化。资料显示,外资企业的中国职员的劳动力成本已高于泰国、马来西亚、越南。而且,随着外资大量流入和国内企业吸引力的提高,使得对合格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加上中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正在不断完善,这些都在加大外企的投资成本。因此,影响中国外资流入的劳动力价格优势开始下降。其实,真正影响和加快外资流入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的市场优势和制度优势(如投资政策及其透明度)正在上升。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和“入世”后鼓励外资进入的政策保障,都坚定了跨国公司投资信心。仅从中国的外资政策方面看,在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中国政府本着鼓励外商投资、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的原则,增加了鼓励类目录,由过去的186条增加到262条;减少了限制类,由112条减少到75条。同时,放宽了外商投资的持股比例限制,并将原禁止外商投资的电信和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络系统首次例外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开放银行、保险、商业等领域。正是在此背景下,大量的跨国公司却纷纷表示要加大对中国的投资规模。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它们的全球战略都将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投资对象。中国投资市场的国际竞争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小到钟表、眼镜,大到汽车、航空,竞争的硝烟都将达到空前激烈的程度。仅以汽车业为例,在大众、丰田等巨头南北割据的情况下,不甘落后的日产公司亮出大手笔,投资85.5亿元(10.3亿美元)与东风汽车公司组建一家新公司,双方各持50%股份,要在2006年实现55万辆汽车的年销售目标。在新的外资政策导引下,外商已不再满足于已往的合资等投资方式。2002年前8个月,外商独资企业占新批外资企业总数的65.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6.3个百分点,体现出日益明显的外商“独资倾向”。伴随着中国允许国有企业向外资出售股权政策的出台,外资在华并购必将呈现迅速升温的现象。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在将它们的地区总部迁入北京和上海。2002年上半年,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上海的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已超过70家,其中以信息技术产品公司以及物流、航运等行业的跨国公司居多。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台湾企业在外资流入大幅减少的同时,对大陆却显示了极大的投资热情,其中2002年上半年的新增投资有88%都投在长江三角洲。而且,台湾电子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投资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地区的并购活动有可能率先走出低谷,成为全球并购形势中最为活跃的地区。随着中国开始向外资出售国有企业股权和有关外资并购法规的完善,外资并购的可操作性将不断提高,外资并购热潮将从2003年继续升温。同时,作为经济总量和对外贸易已居世界第六位的经济大国,中国对外投资能力也必将迅速提高。尤其是随着民营经济的崛起,中国对世界直接投资增长的贡献度会越来越大。作为周边国家,其他亚太地区国家也纷纷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加上亚太新兴地区现已成为国际资本最重要的避险地区,因此,可以预计,整个亚太地区正在酝酿着以中国为核心的新一轮企业兼并高潮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