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踢多少分钟,如果加时赛还是平局怎么办

天美资源网

足球踢多少分钟,如果加时赛还是平局怎么办?

加时赛还是平局要点球。

1、国际足联宣布,决定比赛胜负的金球制和银球制都将被取消。区分比赛胜负回归传统做法,即如果比赛在90分钟内战平,双方球队将进行加时赛。加时赛分两部分,每部分时间最多不超过15分钟;如果加时赛内还不分高低,就采取点球大战决出胜负。

足球踢多少分钟,如果加时赛还是平局怎么办

2、足球比赛规定的时间是九十分钟,所有球队每场球都只有这么多时间来取得某个结果,可能是分出胜负,也可能无法分出胜负,但这就是九十分钟内发生的事实。但更关键的是,如果一定要强调胜负导向,就势必有球队比其他球队获得了更多的比赛时间和比赛机会。

3、按照比赛的公平公正的原则来看,加时赛应该都是增加一定的时间重新打,在有限的时间里看谁的进球多

世界杯什么情况下会加时?

世界杯在进入淘汰赛以后才会有加时赛的可能,假如双方在常规赛90分钟内无法分出胜负,那么就会进行30分钟的加时赛,如果还没有分出胜负,就会进行点球大赛。

谁还记得中国足协的十二分钟跑?

90年代甲A的12分钟跑曾经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但是对于目前的中国足球来说,设置12分钟跑的准入门槛,也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举措。

90年代甲A12分钟跑的背景

上世纪的80、90年代,国足和国奥队屡次冲击世界杯和奥运会,除了靠着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在客场击败日本进军88年奥运会外,几乎是以一种相同的方式遭遇“黑色X分钟”、“只差一步到XX”。这其中有一定的运气和偶然因素,但是比赛的最后时刻体能不支、技术变形也是原因之一。

当时在联赛中表现出来的球员们普遍体能状况不佳、对抗能力一般,比赛质量不高,导致球员代表国家队后在对抗日韩时不占优势。在当时足协顾问年维泗、时任副主席王俊生的力推下,1992年在甲A球队中就开始了12分钟跑测试,但是真正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还是在1994年足球职业化元年。

虽然业内人士都知道,12分钟跑只是一种匀速的跑动,和足球运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相差甚远,但这也是在没有更好办法下的无奈之举,至少可以让球员提高球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国球员的体能问题。

12分钟跑的具体标准

当年甲A球队的春训基本上都会安排在昆明海埂训练基地,这里海拔近2000米,所以比平原地区的要求要高一些。12分钟跑的几个标准如下:

3400米免测线

12分钟跑达到3400米后可以免测后面的折返跑,直接具备甲A参赛资格;

3100米及格线

12分钟跑达到3200米后,进行后面的折返跑,合格后才具备甲A参赛资格,1998年将标准提高到3200米;

2900米淘汰线

12分钟跑不到2900米的直接淘汰,不再具备当年甲A联赛的参赛资格。达到2900米后才具备补测一次的机会,补测还是要到3200米才具备参赛资格。

客观地说,12分钟跑3200米的及格线对于绝大多数职业足球运动员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足球运动的90分钟主要还是跑动,而且在现代足球的战术体系中,在技术能力差别不大的情况下,球队跑动距离越多、越容易形成局部区域的人数优势,越容易占据主动。

当年曾引发巨大争议

1994年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职业化代表着球员的收入更高利益更大,如果未能通过12分钟跑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一年内无法踢比赛没有收入。这种情况对于当下年收入过千万的中超球员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果然,在1994年的12分钟跑中,就有翟飙、蔡晟、李红军、高洪波等名将因为没有达到2900米的生死线无缘参加甲A联赛,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这几位都是国字号的球员而且特点鲜明,翟飙蔡晟是对付东南亚球队的空霸,高洪波是极具灵气的抢点型射手。不少球迷抨击足协把足球当成田径,只注重体能而忽略技术意识,甚至拿罗马里奥、巴乔等人举例,这些巨星在场上都不是以跑动能力而见长,而且国外从未有过因为12分钟跑测试不过关而淘汰职业球员。

中国足球和国外情况不同,外国职业俱乐部本身训练水平较高,球员体能问题不大。在激烈的竞争中,体能不佳的球员只有在个人技术、竞技特点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才能脱颖而出。足协需要通过12分钟跑体测来解决的是中国球员普遍体能不佳和训练水平低的问题。

随着职业化联赛的进行,各队训练水平的提高、比赛竞争越来越激烈,就很少有球员倒在2900米生死线上了,即使是高洪波等人在第二年都通过了测试参加了职业联赛。

后来在参加2002年世界杯的国足中,除了个别人勉强能够过线外,其他的李铁、吴承瑛、李霄鹏、徐云龙、杨璞、杨晨、肇俊哲等都是以能跑而著称,可以说当年的国足技术水平有差距,但是在跑动、拼抢等方面完全可以在世界杯这样高水平的赛场上坚持到最后。

回过头来看,当年足协通过12分钟跑决定参赛资格的做法虽然极端,但也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后来用更科学的YOYO测试来取代了12分钟跑,再后来球员们的体能已经不再是主要问题了,也就取消了体能测试。

现在的中国足球是否需要12分钟跑?

中国足球自从2002年世界杯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就一路下滑,至今仍未掉到谷底,2019、2020年国字号球队更是全线溃败,从国少、国青、国奥直到国足无一幸免。

职业化带来的高收入并没有带来高水平的训练和充分的竞争,反而让中国球员们成为了养尊处优的“白斩鸡”。如前文所述,靠着12分钟跑的强制性准入,中国球员的体能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打进2002世界杯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取消了12分钟跑后的这近20年,不说技术意识退步明显,即使是最基本的体能方面目前的球员就不过关,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在比赛的最后20分钟,各种抽筋、叉腰、站着原地等球。

在这种情况下,12分钟跑准入门槛虽然简单粗暴,却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倒逼着球员提升体能,也是当前为数不多的可以短期内见效的无奈之举。

写在最后

中国足球的问题根源还是在于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无法形成有效的竞争,导致各种高薪低能的乱象。所以让踢球的孩子越来越多、青训球员越来越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有没有足球运动员在90分钟内摸不到?

理论上是可能出现的。但是在实际比赛中,应该不会出现。

人主动躲球,球都可能碰瓷人,例如,无意手球。

比赛中跑动不积极、在球场“散步”,教练还可以容忍90分钟?

如果真出现,那还是足球比赛么?

国足在短短两分钟获两点球?

中国对阵叙利亚,老对手之间的一场友谊赛,最终虽然国足赢下了比赛,但是受伤的球员也不少,希望他们无碍,确保可以参加联赛,因为由于国家队的比赛导致联赛踢不上,也希望足协可以就这个问题好好的研究一下,让球员可以放心为国出战。

这场比赛除了武磊的单刀让人可惜之外,也有争议的地方,两分钟内国足两获点球,这也激起了叙利亚球员的不满,但是两次判罚都没有问题,如果说是重要的比赛,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主裁判身上,唯一有争议的就是两粒点球间隔的时间太短。

63分钟,武磊突入禁区,在卡位时,对方放倒武磊,这是一次明显的点球,没有问题,叙利亚球员也没有做过多争议,郜林主罚点球,可惜被对方门将扑出,非常遗憾,郜林也指了指自己的脑子,这个动作也可能是郜林在指责自己。不过郜林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

65分钟,于汉超在进去底线内传球,本来不是一个很有威胁的传球,对方后卫由于比较紧张,所以在护球的时候,已经阻挡住皮球的线路,但是张开手臂,挡了一下球,所以这个点球也没有问题,武磊操刀主罚命中。

但是两分钟内,连续给国足两个点球,也不怪对方上去向裁判施压,如果是正式的比赛,也许只有一个点球,这要看主裁判的决定,但是这两粒点球判罚正确,无可争议。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