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幸运草演员表,李国毅的详细资料?
姓名:李国毅(但最好叫我李国或是Lego) 英文名:LEGO 身高:178cm 体重:61kg 生日:1986年1月22日 星座:水瓶座 Aquarius 血型:B型 学历:国立台湾体育学院休闲运动系 专长:吉他、游泳、田径、跳高、足球、冲浪 所属公司:星势力娱乐股份有限公司 鞋号:us 10 T-shirt的size: m 喜欢的颜色:ORANGE 李国毅 喜欢的女生类型:有自己的专长和目标,并且能努力工作,是一个能让我尊敬的人 喜欢的歌手:JUSTIN TIMBERLAKE,BOA,NAMIE 喜欢的漫画:蜂蜜幸运草 最想去的国家: japan 喜欢的音乐类型:原创的都喜欢 喜欢什么动物:狗 喜欢的食物:鲑鱼寿司 喜欢的牌子:visvim ape STUSSY UNIQLO headporter 害怕什麼事物:睡帐篷,任何四只脚以上或是没有脚的生物 平常的穿衣style:relax style 希望能和所有的Fans共同做什麼事:一起长大 当艺人前从事过什麼工作:米虫 (以上问题答案来自Lego本人)
蜂蜜幸运草中真山陪理花去日本是哪一集阿?
山田和野宫在一起.真山和理花在一起.
阿久没有选择森田和竹本,而是选择了修
孙权的儿子都有着什么样的结局?
三国撑得最久的当属东吴,从222年孙权称吴王起算到280年孙皓投降,东吴立国共59年,其中孙权在位30年(包含称王时间),活了71岁,在那个时代实属高寿了。
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不过七子中多不得良死,下面一一来讲孙权七个儿子的结局。
1、贤德却不得寿的长子——孙登孙登(209~241),孙权的长子,其生母由于地位卑贱而不得其名,从小由孙权正室徐夫人抚养。
221年孙权被曹丕封为吴,他就被立为太子,孙权称帝后自然就转为皇太子了。孙登此人不仅孝友恭悌,还礼贤下士,宽厚待人,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孙登比丸”,不冤枉人。
另外还能规劝孙权,在处理政事上也有两把刷子,只可惜天不假年,年仅33岁就英年早逝。临死前还劝谏孙权选用贤才,孙权对他的感情也是极深的,没当提及孙登就会流泪不止。
2、早死的次子——孙虑孙虑(213~232年),作为孙权的次子其生母不详,可见他和其大哥孙登的母亲出生都比较微贱。孙虑只活了20岁,史书记载他从小聪慧多才艺,得到孙权的器重和喜爱,但是孙权却只封他为建昌侯,却不愿意封他为王,很是奇怪。
孙虑在孙权称帝初年(229年),留守武昌喜欢斗鸭,此举被陆逊所责备,认为他应该勤读经典,不能玩物丧志,孙虑还是能够从善如流的,当时就拆毁了斗鸭栏。孙虑早逝无子,其封国被除,他是孙权儿子中死的最早的,未见到晚年父皇的昏聩和诸兄弟间的王位之争,也算是幸运的。
3、因党争被废的太子——孙和孙和(224~253年),是孙权的三子,其母是吴大帝孙权的宠妃王夫人。
孙休子贫母贵,在242年被立为皇太子。他起初是孙权最宠爱的儿子,当上太子之后就陷入与亲弟鲁王孙霸的党政之中,孙霸不服他被立为皇太子,就勾结大臣培植势力想扳倒孙和。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与孙权的长女孙鲁班(全公主)矛盾极深,孙鲁班是个心机和权欲极深的女人,就害怕孙和登基之后对自己不利,自然想找机会除掉孙和。
孙和也活该倒霉,250年在孙权病重时被派去祭祀孙策,祭祀完后他被自己的老丈人叫去府中喝酒。孙鲁班以此诬陷孙和阴谋篡位,并在孙权耳边说王夫人在其病重期间面露喜色。晚年昏聩的孙权则不由分说地赐死了王夫人,幽禁了孙和并废为南阳王。
三年后(253年)孙峻因有传言诸葛恪欲迎立孙和为帝将其赐死,年仅30岁,其子孙皓继位后追封为文皇帝。
4、因党争被杀的四子——孙霸孙霸,作为孙和的亲弟弟,却与孙和一点都不对付,他自认为能力远超过兄长,孙和能被立为皇太子主要是因为早生了几年罢了。
孙权此时又来捣糨糊,他对孙霸超级宠爱,封孙霸为鲁王,其受到的礼仪和规格与太子无异,二子在同一宫殿起居饮食。这种无差别待遇引起了群臣的反对,孙权只好为他们两人各设宫殿和幕僚。
这样一来,孙霸自然会气急败坏,于是他暗中结交各色大臣,拉拢大臣与太子孙和分庭抗礼。于是东吴的群臣分成两派,孙权当权的晚年就引起了厉害的“二王之争”。孙权刚开始认为事态还可以控制,禁止他们与大臣往来,在各自的宫内好好学习。
但是孙霸仍旧暗结大臣,此时孙和也因为孙鲁班的诬陷太子地位岌岌可危,孙霸此时与大臣谋求太子之位就更加心切,恶意中伤孙和。
最终孙和太子之位被废,孙霸也因危害皇储被赐死,其党羽多被被诛杀。
5、行事乖张,因传闻被侄子所杀的第五子——孙奋孙奋,孙权第五子,孙权在世时就受封为齐王,驻守武昌重地。孙亮继位后,由于权臣诸葛恪不想让孙氏诸王把守长江沿岸的战略要地,就将其豫章郡。孙奋特别气愤,经常不服从命令,还多次越轨法度行事。
诸葛恪对其进行了规劝,但是其仍是游玩狩猎无度。孙峻诛杀诸葛恪后,他曾打算去建业(今南京)观察事态变化,还杀死劝谏他的诸人,因此被废为平民,流放章安县。
孙亮后来复封他为章安侯,孙皓在位时,由于孙皓左夫人王氏去世一连几个月不出门,坊间传闻孙奋与上虞侯孙奉必有一人会成为皇帝。此时豫章太守张俊以为此事或许为真,就祭扫了孙奋母亲仲姬的坟茔,马屁拍在马腿上了。孙皓听说此事后,将张俊车裂并夷灭三族,将孙奋和他的五个儿子全部诛死,取消他的封爵。
6、运气极好的第六子——孙休孙休是孙权的第六子,其母王氏并不得宠,孙权在位时被封为琅琊王。本来皇位与孙休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不过其弟孙亮在公元258年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后,孙休被迎立为帝。
孙休登基,封孙綝为丞相,孙休与张布、丁奉合谋,逐渐除去了孙綝,夺回了吴国的政权。孙休当皇帝还是有两把刷子的,除了重新掌握了政权外,他还改善政策法制,嘉惠百姓,改善人民民生,促进了东吴的经济繁荣,同时创建国学,设太学博士制度,诏立五经博士,促进了东吴文化的繁荣。
然而天妒英才,公元262年,孙休才稳定吴国的内乱没多久就去世了,去世时将年仅10岁的太子托付给濮阳兴。然而濮阳兴和张布鉴于蜀国灭亡,吴国应立长君,于是改立其侄孙皓为帝,孙皓继位后将将孙休的朱皇后和两位年长的儿子赐死。
7.以皇太子身份继位却被权臣所废的小儿子——孙亮(243~260年)孙亮是孙权的小儿子,老来得子自然欢喜,孙亮也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就曾劈开老鼠屎辩出了奸佞。其实孙亮能胜出少不了全公主孙鲁班的功劳,孙鲁班以孙亮母子对抗孙和母子,揣摩孙权疼爱小儿子的心意,时常称赞孙亮的好处,孙亮成为太子之后,孙鲁班又劝其娶了全氏家族全尚之女为妃。
不过孙亮立为太子时年纪7岁,252年孙权病逝后,9岁的他登基为帝。即位初期由权臣诸葛恪独断专权,孙亮不满当傀儡,与孙峻密谋除掉了诸葛恪,此时他才满10岁。
其实孙亮此举是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孙峻当政后,孙亮依旧是傀儡,二者矛盾极深,不过好在孙峻病死了,不然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孙峻死后由其从弟孙綝(chēn)接掌权力,258年年亲政的孙亮则联合全公主、全尚等谋划诛杀孙綝,事泄被废为会稽王,260年传言其将回建业复辟被降为候官侯,后被孙休派人赐死。
可见孙权七子结局多数比较惨。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其他的文章也精彩,我们将以轻松有趣的方法,带你畅读历史!
你知道哪几种中国古代的酷刑?
这个问题有点瘆人,但又真的很吸引人,很能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行刑的方法也算得上有点“文化”的味道——就是有点血腥!
我试着来说说,尽量把这问题说得轻松点、温和点,不让大家感到恐怖。
醢 (hǎi),又名菹醢(zū hǎi)——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如果我说这种残酷的刑罚,很多成年人是不知道或者完全不了解的,估计会得到很多赞成;
如果我说这种残酷的刑罚,很多少年儿童是不陌生的或者是知道一点的,大家应该会很吃惊吧?
为什么?
因为现在的小孩子们,十有八九都会接受国学启蒙教育,在他们摇头晃脑背诵的《笠翁对韵.四支》中,就有:
菹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璠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沽酒价,买山资。国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菹在这里当“酸菜、腌菜”的意思来用,醢在这里当“肉酱”的意思来用。但是这两个字不是常用字啊,很少有人会一眼认出,那就查字典呗,一查可不就看到了,原来这两个字不仅仅是指肉菜的意思,还是古代的酷刑啊!
所以,无须讳言这些“血腥的文化”,大可以作为一种业余知识了解一下。
我最先看到遭受这种酷刑的人,是在我小时候偷看爷爷的藏书《封神演义》中看到的。这个人是商周交替之际的伯邑考——周文王姬昌的大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哥哥。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这其中的“西伯拘而演《周易》”,背后的故事就有“伯邑考被剁成肉酱”。不止于此,剁成肉酱后还被做成“肉羹”,逼着西伯(就是周文王姬昌)吃下去。
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周文王因为把自己的国家治理得很好,声望非常高,“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威胁到了商汤的统治,这引起了商纣王的警觉,于是就把周文王拘禁在羑(yǒu)里。
文王在被拘禁的这段时间里,自己并没有闲着,而是把上古伏羲氏开创的“八卦先天易”,悉心研究,最终演绎成六十四卦,并且流传下来,被人们称为《周易》。这就是“西伯拘而演周易”。
文王被拘禁,西周国内也不能就这么等下去呀,要想方设法把文王接回国,于是文王的大儿子伯邑考就带着“宝物(贿赂品)”,来到成汤的都城朝哥(今天的河南淇县),希望能贿赂纣王,进而把自己的父亲救回去。
但是这次朝哥之行,虽然救回了父亲文王,却也丢了自己的性命,被“醢”了!
当时伯邑考应该属于“小鲜肉”,非常水灵,这就吸引了纣王的老婆妲己的春心萌动。但是伯邑考是正人君子,没有理会妲己的勾引,这让妲己恼羞成怒,用诡计让纣王把伯邑考杀了。
仅仅杀了伯邑考还不解恨,纣王还把伯邑考剁成肉酱,做成肉羹,让人送给文王吃,用以试探文王是不是真的“圣人”。其背后的逻辑是“圣人一定不会吃自己的孩子”——好笑不好笑?
文王已经从卦象上推断出自己的儿子被纣王杀了,纣王派人送来的肉羹就是自己儿子的肉做的。但是文王含泪把这肉羹吃下去,骗过了纣王,再加上其它方面的工作,纣王终于放了文王。
文王在回到自己的国土界后,一下子就承受不住了,失子的心痛、吃子的悔恨交织在一起,让他连吐三口, 吐出三只小白兔,这三只小白兔就是伯邑考三魂所化,它们跑向文王的住处,拜见文王的夫人和母亲。之后,它们被清福神柏鉴接引到封神台。
姜子牙代玉虚元始天尊封神时,念伯邑考的忠孝之心,封他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命为尊贵之神。
中天北极紫薇大帝“醢”这种刑,是非常残酷的,它不是仅把人弄死这么简单,还要让人“死无全尸”!
而在中国人的传统理念中,对身体的完整性是非常看重的,即使是死了也追求“全尸”。
“醢”就有在人死后也得追加刑罚的意味,也就是“死了也不让他安生”!所以说它够残酷。
历史上有记载的受到“醢”刑的“名人”:
孔门七十二贤人中的子路,他是因为参与了卫国的政变,被当做乱臣,砍成肉泥。孔子听闻后极为悲痛,于是就将家中的肉酱倒掉,不再食用。子路汉初三大名将(韩信、英布、彭越)之一的梁王彭越。这个事情在《史记.黥布列传》中有记载:“夏,汉诛粱王彭越,醢之,盛其醢遍赐诸侯。”看到没有,刘邦也是个狠人,他学着商纣的做法,不仅把彭越剁成肉酱,还把这肉酱当作赏赐品,送给其他的王侯。这哪里是赏赐,这分明是恐吓——这就是和我作对的下场。彭越范疆、张达,这两人是三国蜀汉佞臣,他们曾被张飞鞭笞羞辱,怀恨在心,合谋杀害了张飞。后来被张飞的儿子张苞抓到,处以醢刑磔(zhé )——把肢体分裂“磔”字本来不是用于人的,古代人们在祭祀的时候,会肢解牺牲,分裂祭神,以除不祥,这叫磔禳,杀牲以祭神就叫“磔”。
后来,取“肢解”这个意思,把“磔”引申为一种对人的最为惨烈的酷刑,也就是分尸。
所以说“磔”这种刑罚脱胎于祭祀。
人们习惯把砍头、腰斩、枭首、弃市这类杀死犯人的刑罚称为“磔刑”,再后来,又渐渐演化出“磔裂(车裂人体)”、“磔诛(凌迟处死)”。
车裂,就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车上,套上马匹或者牛,分别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这样把人的身体硬撕裂为五块,所以名为车裂。有时,执行这种刑罚时不用车,而直接用五条牛或马来拉,所以车裂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被处车裂刑罚的人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商鞅。不过商鞅幸运的是,他不是活着被车裂的,他是战败身死之后,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的,避免了被活生生撕碎的痛苦。
商鞅还有很多被“车裂”的名人,比如:吴起、苏秦、嫪毐(lào ǎi)等等。
吴起的“被车裂”同商鞅一样,也是在身死之后。吴起是大军事家,一生“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曾先后辅佐魏国、楚国。在楚国的时候,因为他的“变法”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权贵们必欲除之而后快。楚悼王去世时,吴起前去吊丧,被心怀不满的楚国贵族们用箭射伤。他用楚王的尸体作掩护,也没能逃脱被射杀的后果。要知道,按照楚国法律的规定,“丽兵于王尸者”,将被诛灭三族。但就这样也没有阻止这些人射杀吴起,可见弄死吴起的决心有多坚决。 吴起被射杀后,他的尸身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吴起苏秦的“被车裂”应该说是他自己主动要求的,他当时被人刺杀了,虽重伤但未死。苏秦主动要求齐王以“苏秦是奸细”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齐王照计行事,捉到了刺杀苏秦的凶手,并杀了凶手为苏秦报了仇。吴起和苏秦都是有才、有能、有胆、有识,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大神。他们被“车裂”,可以说是这种刑罚的“光荣”。
嫪毐,这哥们被车裂,可以说是这种刑罚的“耻辱”。只因为这哥们走的是旁门左道,凭“异能”被人称为“轮哥”。大家都戏称,别人的车裂是“五马分尸”,而这哥们得用“六马分尸”才行。哈哈哈哈……嫪毐扯远了,回到主题上来。
再来看看凌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的处刑方式很残忍,大致是将人身上的肉一块块割下来,让犯人在极度疼痛中,慢慢死去。中国古代各种残酷的刑罚中,最惨无人道的莫过于凌迟。
凌迟是以很慢的速度把人处死。而要体现这种“慢”的意图,就是一刀一刀地割人身上的肉,可能是割十六刀,也可能是割三十二刀、六十四刀、三百六十刀,还有可能是数千刀,总之是“力气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直到差不多把肉割尽,才剖腹断首,使犯人毙命。因为过于残忍,所以不是罪大恶极,一般都不会被凌迟。
哪些罪是罪大恶极呢?以《大明律》作参考,大约可以表达为:
谋逆君主之罪:重大暴动、叛国、谋取皇位。伦常之罪:子女谋害父母、弟幼谋害兄长,妻子谋害丈夫、奴仆谋害主人。凶残与不人道之罪:活生生斩断他人四肢(施以巫术);杀害同一家族三人以上;组织帮派以制造恐怖。而实际上,遭受凌迟之刑的人,也并不全是大奸大恶之辈,有很多人或多或少是因为触碰了统治者的利益,而被当成了牺牲品,成了帝王立威震慑的工具。
历史上被处以凌迟的名人非常多,其中以宋、元、明、清之际为最。
《水浒传》里的王婆,被凌迟120刀;《感天动地窦娥冤》中张驴儿“毒杀亲爷,奸占寡妇,凌迟120刀处死;明初名臣方孝孺,因为拒不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被朱棣下令“磔诸市”并被诛十族,此处的“磔”便是凌迟;明正德年间的宦官刘瑾、崇祯时进士郑鄤两人均被“寸磔”,也就是凌迟,据传刘瑾被割了3357刀,郑鄤被割了3600刀。明末名将袁崇焕,袁崇焕被整整割了3543刀,大约有近万人抢到了崇焕之肉而生食之,并以此炫耀为能事。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兵败大渡河,为救部下性命,坦然引颈受戮(凌迟)。行刑之际,石达开大义凛然,毫无惧色,身受千刀万剐而不吭一声。围观百姓无不落泪,连清军士兵也为之折服,可谓一时人杰。方孝孺袁崇焕石达开新中国成立之后唯一受凌迟之刑的是汉奸张百奎,此事在《巨鹿县志》1993版上有记载:
张百奎先是投靠日本人,抗战胜利后又投靠蒋介石,他亲手及亲自下令杀害共产党干部28人、党员7人、抗日战士27人、群众74人,被人们形容为“六亲不认,畜牲不如”。
解放后,潜逃隐藏在上海的一个杂货店里的张百奎被抓捕归案后,押回巨鹿县审判。
前往审判现场控告张百奎的群众成群结队,个个苦大仇深,他们一致要求要将张百奎千刀万剐,不能让其“好死”。
可是“千刀万剐”的刑罚早已废止,我党更是严令禁止使用——不管犯人的罪恶多大,执行死刑只能枪毙,不许使用刀砍、绞架、凌迟等酷刑。
经过审判,张百奎被判处极刑,立即执行死刑。
枪决张百奎的行刑人员枪打偏了(故意的?),子弹从张百奎的裤裆处穿过,政府人员一撤离,民兵将刑场围了起来,现场的大喇叭传出维持秩序的声音:
“大家不要挤,一个个站好队!现在宣布一条纪律:在拉张百奎时,一律先从下往上的拉,每人限拉一两肉!”
排队等着剐张百奎的队伍足足有一千米长,连张百奎的亲戚也在队伍之中,足见其民愤有多大。愤怒的群众纷纷用自带的刀子剐了他,张百奎每被拉一刀,身子就像麻花一样扭动,当他双腿的肉被拉去半截的时候,他就一命呜呼了。
上面讲的“醢”和“磔”都是把人弄死的刑法,也有虽不弄死人但也非常残酷的刑法。比如:墨、劓、剕、宫等等,这些刑法看似没把人的肉体直接弄死,但是对人进行了精神上的打击,或击垮人的意志,或让人“社死”,让这些受刑之人“生不如死”。
墨刑,也叫黥(qíng)刑,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以后再也擦洗不掉,以此表示犯罪的标志。汉初三大名将(韩信、英布、彭越)之一的英布,就是受过黥刑的,所以又被叫做黥布。劓(yì)刑,就是割鼻子,把鼻子割掉了,再美貌的容颜也毁了。这在没有整容技术的古代,可以说是判处了一个人在容貌上的“死刑”。受过这种刑的人,大家肯定都会想到同一个人“哈迷蚩”,对《说岳全传》里的人物。剕(fè)刑、刖[yuè]刑、膑刑。古时“剕”和“刖”的意思相同,就是断足(砍去双脚),而“膑”是挖去膝盖骨。和氏璧的发现者卞和即被施以刖刑,军事家孙膑受到的刑罚就是膑刑。孙膑宫刑,就是阉割,这个估计大家都知道。“欲练神功,挥刀自宫”,这是修炼《葵花宝典》的不二法门。但是作为一种刑罚,这真的是非常侮辱人格的处罚。“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司马迁就受到过“宫刑”的刑罚,好在司马迁的心理够强大,才给我们留下了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迁还有很多刑法,我们可以从文学作品中了解到:
比如“请君入瓮”,大约应该是准备把犯人活活煮了。来俊臣摆了同事周兴一道的同时,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典故;
比如“点天灯”,大约是把人当成“蜡烛”,活活烧死。《三国演义》中董卓被王允设计杀死之后就被点了天灯;
比如“梳洗”,这个可不是梳妆打扮,而是指用铁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来,直至肉尽骨露,最终咽气;
比如“金瓜击顶”、炮烙(páo luò)、虿盆(chài pén)、抽肠、骑木驴、剥皮……
有兴趣大家可以自行去了解,我就不再细述了。这种东西看多了,会影响心情的愉悦程度,建议大家不要沉迷其中。
你见识过最傻的女人是怎样的?
我小时候的邻居,他家刚娶来媳妇的时候,大家都说她很傻,因为她什么都不知道争,总是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怎么样都没有怨言。但我觉得她很不一般,她的所作所为看似很傻,也总是吃亏,可却是最值得尊重的。
我家邻居姓金,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儿子与我们村武家的女儿订了婚。因为结婚没房子,就在他家房子西面的空地上接了两间房,这样他家的房子就和我家的房子连上了。
那时候盖房子用不了多少钱,自己有力气用泥把房框垛起来,檩木就是自家房前屋后的杨树,不够的亲友们凑几颗也就够了,房盖就用高粱杆铺的,也不花钱。房子盖好干透了以后,用报纸糊了墙面,用花纸糊了棚顶,新房就弄好了。
她们是76年结婚的,我那时候上小学二年级。我记得她们结婚时屋里只有一对木箱子,一个碗柜,两把椅子。箱子上摆了两个小镜子,两盒雪花膏,最显眼的就是箱子上的一个座钟,据说是新媳妇自己掏钱买的。
她们结婚不久就分家了,因为她们盖房子和结婚也花了四五百块钱,有三百块钱的外债,这这些外债就分给她们,让她们自己还了。好在这小两口很能干,一年喂两口肥猪,两年就把外债还上了。
她们结婚第二年,一个妹妹出嫁了,第三年老二要结婚,因为原来的老房子太矮,屋里光线也不好,东西屋也不方便,新媳妇就不同意结到老房子里。公婆就和老大媳妇商量,让老大两口子带孩子先住到老房子里,把新房子借给老二结婚。老大媳妇二话不说,当即就同意了。
老大媳妇搬到了老房子里,新房留给老二结婚用了,连唯一的家当座钟都借给老二当摆设了。这一借就是两年,两年后,村里要分房基地,他们家给了两个指标,按理说应该是老大老二各一个,可是老三却和大哥大嫂商量,要把指标让给他,理由是盖了新房子,能好找对象。老大两口子无奈,只好同意了。
那一年,他们家一连盖了两所房子,老大两口子几乎帮着盖了一年的房子。老二家房子盖好后,就搬去了新房,搬家的时候,把老大媳妇的座钟也搬走了,老大打算去要回来,可被媳妇拦住了,媳妇说,既然她们给搬走了,就没打算还给我们,要是去要了,免不了会惹她生气,为了一个座钟,犯不上,还是别要了。
老二家因为盖房子,日子有些艰难,第二年粮就不够吃了,二媳妇经常拿着个盆到老大家借粮食,每次老大媳妇都痛痛快快的借给她,还不等秋粮下来,老大家也没粮吃了,老大媳妇就回娘家借粮吃,而且借回来后,依旧借粮给老二家。到了秋天,老二家打了粮食后,只还了一口袋谷子,这些谷子磨了米以后,根本不够还她娘家的,气得老大要去找老二理论,老大媳妇还是拦住了他,她说老二家刚盖了房子,生活困难,就不要计较了。
后来老三结婚,因为办酒席,老大媳妇把自己喂的猪给他杀了,当时说好以后有钱了就给她100块钱,可是过事了儿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提这个事儿了。那年老大媳妇也喂了两头猪,年底杀猪前,村里有人要用羊换肥猪,老大媳妇就把准备过年杀的猪,换了四只大绵羊。大家都说亏了,这头肥猪怎么也值150块钱,四只羊也就120块钱,这媳妇太傻,不会算账。可是过了年以后,还没出正月,这四只羊都陆续下了羊羔,有一只还下了双羔,四只羊变成九只了,也就没人再说她亏了。
然而,这几只羊却给她带来了启示,羊繁殖的太快了。她想办法又筹集了几百块钱,又买了十多只羊,秋天下来些钱又买了十几只,转年她家的羊就达到了六十多只,再转年,她家的羊就过百只了。她家每年卖羊毛的钱,就顶的上一般人家一年的收入了。
村里人见她养羊赚了钱,有几户也搞起养殖来。因为怕羊近亲繁殖,所以每隔两年必须更换种羊,养羊户就互相换羊羔留做种羊,来她家换羊的很多,只要拿来一只羊羔,不论什么样,都能换回去一只健壮的羊羔,因此,很多人都借机来换羊羔,她都来者不拒。后来老大见这样下去不行,就规定每户只能换一次,才逐渐杜绝了这种现象。
慢慢的两个老人也老了,赡养就落到她的头上了。她娘家的人都劝她让两个小叔子分担一些,可她说自己的能力足以养活老人了,就不用他们分担了。直到她为两个老人养老送终,也没有让别的弟弟妹妹出一分钱,有人说,老人有房产,也够养老的吧?那是你不了解情况,老人住的房子早就不行了,檩木都断了好几根了,老大条件稍微好些的时候,就都重新翻盖了,老人去世前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的。
她们有一儿一女,那时候我们村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初中毕业就辍学了。因为高中要去县城上学的,一般人家因为学杂费住宿费太高,就不供孩子上学了。她们家的两个孩子却一直供着上学,而且儿子上了大学,女儿读了大专,毕业以后都有了工作。大家说她是傻人有傻福,可我觉得她真不是傻,只是太善良了,应该是好人有好报才对。你们说,是不是呢?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女人,真诚善良,从不斤斤计较。在现在人的眼里,她就是个傻子,她做的那些事,现在的人是绝对不会做的。可就是因为她傻,她们家才能那样和谐,她才会得到弟弟妹妹的敬重,因为她傻,她才把日子过得在村里数一数二的。她的傻,是最让人敬重的傻,是现在的人,很难理解和认同的!
图片均采集于网络,侵权告知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