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驾,别驾是什么官职?
佐吏
别驾,官职名,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也叫别驾从事。汉代设置,为州刺史的佐吏
别驾因其地位较高,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魏、晋、南北朝,诸州置别驾如汉制,职权甚重。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高宗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后废置不常。宋改置诸州通判,职守相同,因亦称通判别为别驾。
三国曹操的别驾都有谁?
三国曹操的别驾有蒋济蒋济(188年—249年5月18日),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孔岗)人。三国后期曹魏名臣,历仕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四朝。蒋济在汉末出任九江郡吏、扬州别驾。后被曹操聘为丹杨太守,不久升任丞相府主薄,西曹属,成为曹操的心腹谋士。魏文帝继位之后出任右中郎将。魏明帝继位之后出任中护军,封侯关内。景初年间担任护军将军、散骑常侍等职。
曹芳继位之后,转任领军将军,封昌陵亭侯,又代司马懿为太尉。正始十年(249年),蒋济随司马懿推翻曹爽势力之后,晋封都乡侯,同年卒(一说为蒋济觉得失信于曹爽,不久后自责忧愤而死),谥曰景侯。
蒋济年轻时与胡质及朱绩在江淮一带名闻遐迩,曾任楚国计吏,后转任扬州别驾。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于赤壁之战中受挫,兵力大耗。孙权围合肥,曹操无力派大军前去救援。只派张喜带千骑,领汝南部队来解围。
等候个多月后仍不见援军至,蒋济秘密告诉扬州刺史,诈称得到张喜的书信,步骑四万已经到达雩娄,应派遣主簿迎接张喜援军。即写书信遣三部使让他们把这消息告诉城中守将,一部入城,另外两部被敌军捉去,孙权信以为真,急忙放火退走,合肥得以保全。
三国志贸易官委任谁?
三国志贸易官委任糜竺
三国志战略版糜竺可以任贸易官,糜竺有经商特性,任贸易官可以有资源加成。
麋竺又读作糜竺,字子仲,东海朐县人。麋竺原为徐州富商,后被徐州牧陶谦辟为别驾从事。陶谦病死后,麋竺奉其遗命迎接刘备;与其弟麋芳拒绝曹操的任命而跟随刘备,在刘备最潦倒之时给予刘备很大的帮助,使他重新振作。
唐朝有哪些李承乾的子孙?
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曾经的皇太子,后来因为“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黔州。贞观十八年,李承乾在黔州郁郁而终……是年,李世民下令以国公之礼下葬,但没有给李承乾任何爵位,也没有给予任何谥号。直到很多年之后,李承乾的孙子李适之拜相,唐玄宗李隆基才给自己这位伯祖父追赠了荆州大都督、恒山王(郡王),谥“愍”并迁葬昭陵。故后世史家除“废太子”之外,也会称李承乾为恒山愍王。
李承乾虽然被废了,但李世民并没有因此而迁怒自己的孙子们,李承乾的后代在李承乾死后依然拥有宗室身份、而且都活得好好的……加之李承乾是因为“谋逆罪”被废的,他这一脉在法理上已经彻底失去了皇位继承权。所以,后来无论唐高宗李治还是武则天,都没有加害李承乾的后代,李承乾一脉反而因祸得福,变得“枝繁叶茂”。
时过境迁,废太子之孙封公拜相武周末年的“神龙政变”发生之后,皇位由武姓重新变为了李姓。但是,经过武则天的大肆屠戮,近支宗室凋零,已经所剩无几。这反倒是让远支宗室沾了大光,李承乾的孙子李适之就是在“神龙政变”之后一步步走上权力巅峰的。当然,也包括他的政敌李林甫!李林甫同样是李唐的宗室,只不过比李适之相对大宗血缘更加疏远而已。说白了,李林甫与李适之其实是一家人,按照辈分李适之还得管李林甫叫声“叔叔”(堂叔),因为李林甫的曾祖父李叔良是李适之的高祖父唐高祖李渊的叔伯兄弟。
天宝元年,李适之取代牛仙客出任左相并兼任兵部尚书、受封渭源县开国公,成为了唐王朝的正牌宰相兼县公!作古多年的李承乾也跟着孙子沾光,被堂孙子李隆基追封为了恒山王,甚至连李适之已故的父亲李象也被追封为了郇国公!在这里有必要说一说,唐玄宗李隆基和李适之其实是一对正儿八经的堂兄弟,二人的祖父李治和李承乾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
然而,皇家的兄弟关系面对政治利益历来都不堪一击,亲兄弟尚且骨肉相残,就更别说是堂兄弟、堂叔侄了。天宝五年,因为与堂叔李林甫政治斗争失势,李适之被罢相,贬为宜春太守,淡出了权力中枢。然而,李林甫并没有因为堂叔侄关系而就此放过李适之,依旧对他穷追猛打!天宝六年,李适之在听闻与自己关系亲密的韦坚被杀之后惶惶不可终日。不久之后,李适之饮鸩自尽……
李承乾一脉枝繁叶茂除了李适之的父亲李象之外,李承乾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夭折,但另外一个却活了下来,他叫做李憠,曾经担任过鄂州别驾,赠使持节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宗正卿。
二人在史籍中有记载的儿子总共五个,李象三个、李憠两个。除李适之外,李象还有两个儿子,李玭曾担任太子詹事,赠秘书监、右武卫大将军;李璥曾为齐州都督(是否为追赠,本人没有查到相关史料)。但不知道为什么,李适之的这两位兄弟居然与唐玄宗李隆基的两个儿子重名了。本人没能查到相关史料,盼望知道的兄台能够给予指点,拜谢!这里有必要说一说,李适之名李琩,适之是字,所以他和他的兄弟名字一样、也是王字旁。李憠的两个儿子中,李昶曾经担任过汉州刺史、李旭曾经担任过扶风郡守。总而言之,李承乾的儿子、孙子们混得都还算不错,虽然跟他如果没有被废、当上皇帝之后没法比,但最起码比普通人强多了!
李承乾的曾孙辈人数更多,史籍有记载的就有十几个之多!这些人虽然早已远离了权力中枢,但基本都还担任着中层官职,享受着唐王朝的宗室待遇,也算是衣食无忧了。再往后,因为远离权力中枢,史籍对李承乾后代的记载也越来越少,史籍中曾经提到的李承乾的玄孙辈大概只有五六个,而且大多是尚在官场之中的,之后的记载便少之又少了……不管怎么说吧,至少李承乾的玄孙中还有在朝为官的。
综上所述,李承乾虽然被废、没能成为皇帝,但却因祸得福,让后世子孙们逃过了后来武则天对李唐宗室的大肆屠戮。其实也好理解,没有威胁,武则天为什么要找他们的麻烦?在唐太宗李世民的所有儿子中,李承乾一脉算是比较“枝繁叶茂”的,后代人数也还是相当多的。而且,最起码兴盛了三代以上,这其中甚至不乏封公拜相者、如李适之。
李山乔读什么?
李山乔读李峤
李峤,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更被尊为“文章宿老”。
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
峤,有两种读音[ jiào ]和[ qiáo ]。(名词)泛指高而陡峭的山峰;例:出为碧峤。《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鼻准高隆如峤耸。(名词)特指五岳组词: 峤岳。(形容词)同“乔”。(形容山)高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