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桶理论,如何观察发现七八岁孩子的天赋禀性

天美资源网

水桶理论,如何观察发现七八岁孩子的天赋禀性?

天才1:

如果你看过2016年俄罗斯的真人秀,一定会对这个4岁小女孩印象深刻,4岁的小贝拉是个语言天才,在节目中,她现场与7个国家的留学生自由对话,7国语言随意切换,全程无尿点!不知道电视机前多少父母看得牙根痒痒,恨不得自己也能生出一个这样的天才。小贝拉因此登上了国际新闻的头条,因为语言天赋远近闻名。

水桶理论,如何观察发现七八岁孩子的天赋禀性

一年后,作为最小入选者,小贝拉成功当选2017年度百大杰出女性,成为“识字率”最高的天才,而这一年,小贝拉并没有放慢自己学习的脚步,又掌握了第8种外语。

天才2:

2011年,欧洲议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会议现场的同声翻译区,有一个10岁的英国小女孩,头戴耳机紧张忙碌着,进行同声翻译的她,主要负责西班牙语、法语与英语的翻译工作,这是欧盟会议有史以来最小的同声翻译。

你想象不到,这个10岁的小女孩在2岁那年患恶性脑肿瘤,双目失明。然而父母总觉得孩子还是有一些学习天赋的,尤其是听觉能力超强,于是培养她学习外语,

6岁那年,除了母语英语外,小索洛尼同时开始学习汉语、西班牙语、法语三门外语,同时还要修习盲文。目前已经掌握了阿拉伯语,德语,俄语等10门语言,是同声传译不可多得的人才。

如果你认为这些外国的天才,离我们很远,似乎不那么真实?

那就找个咱们身边的案例吧,好像是抖音还是西瓜视频上,央视新闻报道过,有一个名叫言言的4岁小男孩,每天在视频里教大家学英语,迅速走红网络,4岁孩子加上一口纯正的英语,看的很多同龄人羡慕不已,也惹得很多年轻妈妈眼红嫉妒。

言言妈妈讲,在孩子三岁的时候,已经能记住1000个英语单词,现在已经4岁半了,目前掌握2000个左右的单词。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英国《卫报》估算,英国的儿童,人均2岁时的单词量为300个,5岁时为3000-5000个。

即使根据我们国内的普通教育水平估算,英语词汇量在2000以上,基本可以完成全部初中课本的需求量,掌握4000-5000个单词以上,基本上与大学生四级水平相当。

搜索一下“孩子天赋潜能”,会有1亿多相关内容。比如“如何成为天才,这些测试会让孩子领先一步”、“孩子的天赋在哪里?如何发掘天才要趁早!”、“从这些细节观察天才的诞生,父母不能错过”、

很多父母一定看到过这样的天赋自查表:

但是仅凭这些就能断定孩子的一生的天赋吗?1983年,哈佛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就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人的天赋不可能仅凭观察来判断,更不能靠几道问答题或者想当然的逻辑题来确定,这些方式是片面不科学的。

世界上的确有一些孩子出生后就显得天赋异禀,但是很多人看不到这些孩子背后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付出。

我们的孩子能不能够成为这种天才呢?这种看得更多,看得更深入的能力,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我认为这才是父母真正关心的问题。

木桶理论的反义词?

没有反义词。

木桶理论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12]也可称为短板效应。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说谈对象要三观一致的人?

1.不治已病治未病。

2.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多易必多难的翻译有歧义,我个人的理解是 经常改变自己的想法必会带来更多的难题,所以我事先认定了计划后,不需要改变就不要变,从此生活就简单了很多,深有受益。

3.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吾命有所制矣!

我的命自有用处。

4.贵其所长,望其所短。

水桶理论已经不适用这个时代了,认知并强化自身优点,取得核心竞争力才是晋升的关键。

5.面厚心黑。

很多难题都是脸皮不够厚产生的,记得之前哪个回答说自从当了泼妇生活就变美了,突然想笑。学厚黑学前要先学儒、道、佛,不然学不到真谛,倒成奸恶小人。

6.子曰:“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僻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曰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此,则不免于君子之诛。”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与天斗,其乐无穷。不能胜天半子,但却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仪式感。

(我是表哥,一个酷酷而不落俗的宝藏男孩,谢谢你看到这里,你也可以在我主页翻看我以往的回答或文章了解我。随手点个关注吧,让我们结伴而行,寻找自己的星辰。)

世界上著名的十大效应?

1.蝴蝶效应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Lorenz)认定他发现了新的现象:“对初始值的极端不稳定性”。又称“蝴蝶效应”,亚洲蝴蝶拍拍翅膀,将使美洲几个月后出现比狂风还厉害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说的就是“一件事”对结果的影响,就象只改动了一点数据计算的结果都会相差十万八千里。

2.木桶效应

一只木桶,里面可以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根木板。这就是著名的"木桶效应"

3.羊群效应

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

4.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原因就是他的鱼槽里有一只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5.晕轮效应

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

6.第一印象效应

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题,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然后让一些被试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都认为学生A更聪明。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

7.近因效应

在多种刺激一次出现的时候,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来出现的刺激,即交往过程中,我们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了主体地位,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因此,也称为“新颖效应”。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一个朋友总是让你生气,可是谈起生气的原因,大概只能说上两、三条,这也是一种近因效应的表现。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8.皮格马利翁效应(自验预言)

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9.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10.仰巴脚效应

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喜欢精明又有小缺点的人,心理学上称此现象为“仰巴脚效应”。意思是指精明的人不经心犯点小错误,不仅不影响他的优点,反而使人觉得他也和常人一样,会犯错误,有平凡的一面,使人感到好接受

木桶原理之长板理论?

“木桶原理” 也称“短板理论”,说的是:“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 经常被人们用来说明需要弥补自己的短板和缺点。

“斜木桶理论”是说木桶可以斜过来,从而装下更多的水,此时装的水由最长的那根木板决定。所以,又称“长板理论”。经常被用来说明在当今的社会中,一定要发挥优势,而不要努力弥补短处。听起来也颇有一番道理。

于是乎,在困惑中,一个经典理论顿时就因为自相矛盾而失去了对人生对企业的指导价值。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