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的直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满天繁星

天美资源网

银河系的直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满天繁星?

这个平面是相对看的,不是绝对的平面,实际上,这个平面也是有厚度的。

我们知道银河系的直径约16万光年,这是最新的观测数据,以前确认是10万光年。但不管是10万还是16万,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数字,对比一下我们太阳系,核心的8大行星轨道直径也不过8个光时,而太阳系的最外侧奥尔特云的直径也就2光年。

银河系的直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满天繁星

所以,银河系是非常广阔的,而且银河系虽然整体呈盘状,但并非没有厚度啊。银河系中心位置的厚度约1.2万光年,而边缘的厚度也有3000~6000光年,我们所处的位置大概距离银河中心3万光年的位置,所以这里的厚度大概也有5000光年上下。

而你知道我们肉眼所见到的满天繁星都距离我们多远吗?我们所看到的6000多颗星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处于我们周围半径1000光年以内的。更远的星星到达我们这里的亮度较弱,肉眼是看不到的。

所以,虽然银河系呈盘状分布,但厚度上也绝对足以让我们看到的星星都包含在里面了。

那么这个球体至少能装下多少个银河系?

立体几何根本不适合用来求解像银河系这么超大规模的星体,在这么大的空间中有巨大引力场导致的时空扭曲,欧几里得几何得出的结论肯定是错误的。你这个问题是在没有太多意义,因为空间本来就是虚幻的。

如果我们垂直于银河系面飞行是不是更容易飞出银河系?

银河系是一个圆盘形状的,如果我们垂直于银河系面飞行是不是更容易飞出银河系?

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之所以是棒旋而不是螺旋,其实主要是中心区域恒星密集区组成的形态差别,棒旋星系的中心的明亮区域好像一根长条形的棍子,我们的银河系正好是这种状态。从有关银河系的图片可以看出,它是一个类似于圆盘的形态,系内所有星体都围绕着中心区域作周而复始的运动。从表面上看,如果垂直于这个盘面向外飞行,应该更容易飞出银河系,那么实际上的情况会是怎么样的呢?

目前我们所有的探测器都没有发射到银河系以外,即使是飞行了50年的旅行者1号和2号,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没有离开太阳系。而我们之所能能够看到银河系的整体外观,这得益于利用计算机模型进行拼接和模拟的结果。早在200多年前,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就通过长期对天空中的恒星进行观测,浓度绘制出了第一张银河系的地图,形状很不规则,这受制于人们观测恒星的不全面性。

而决定着天体地图的精准性的关键因素,在于明确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距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太空观测技术的持续进步,科学家们研制了更为精密的观测仪器,同时也研发了诸如光学、红外、X射线、射电等高端的观测技术,因此,银河系中观测到的恒星数量越来越多,它们的位置和相互距离都更加精确,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就展现出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银河系模样。

从观测的结果来看,银河系的直径大约在20万光年左右,拥有猎户臂、英仙臂、人马臂以及三千秒差距臂四条主要旋臂,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就处在其中的一条旋臂-猎户臂上,距离银心约2.6万光年。

银河系的恒星数量大约在1000-4000亿颗之间,但分布极不均衡,其中在银河系中心区域3.2光年的范围之内,大约分布着4000万颗以上的恒星,这里是银河系恒星数量最为集中的区域,当与银心的距离越远,则恒星的数量就越少,星际物质的密度也随之降低。因此,从银河系以外看银河系的中心,其亮度要比其它区域明亮的多。据科学家估测,在银河系核心有一个非常明亮的密集恒星组成的椭球体形状,其长轴长度约1.2-1.5万光年,短轴长度约1万光年,其它区域的星体,则基本上沿着长轴所在平面围绕着银心作周期性的公转。

除了银河系中心区域呈现椭球体之外,其它区域看上去就像一个圆盘,科学界称之为银盘,其实际厚度也能达到1万光年左右,银河系中90%以上的星际物质都集中在这个银盘之内。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银盘形的星系组成形态,其实和太阳系中行星围绕太阳运动所形成的黄道平面一样,都是在星系的诞生过程中,各个星体吸收大量的星际物质所继承的角动量所致,特别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星系中心,由于巨大的质量,形成占据主导地位的引力作用,使得一开始比较纷乱的星际物质旋转体系,逐渐在角动量守恒的原理下被拉伸为一个相对扁平的空间。在这个扁平的空间之内分布着密集的星际物质,而在空间之外,则星际物质密度非常稀薄,而且有逐渐被拉进这个体系的趋势。

按照万有引力定律,一个物体所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除了与引力源和自身的质量成正比以外,还与物体与引力源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除了这3个因素之外,再无影响万有引力大小的干扰来源。而在银河系内,一个物体不论是处在银盘之内,还是在银盘之外的上部,只要与银心的距离相同,那么它所受到的引力大小也完全一样。因此,垂直于银盘面发射飞行器,在初始状态下需要克服的引力也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如果垂直盘面向外运动,则在单位时间内所远离银心的距离,要比沿着盘面向外运动时远离的距离小,从这里可以看出,垂直于盘面发射,不但不会比沿着盘面发射容易,反而需要的时间更长。

此外,沿着盘面发射飞行器,由于沿途会经过许多大质量的星体,可以借助这些星体的巨大引力,通过调整合适的轨道可以实现利用引力加速的功能,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引力弹弓效应”,从而使我们节省了大量的燃料,既节约了资金成本,也节约了时间成本。如果垂直发射,由于沿途的星际物质密度很低,基本上碰不到大质量的天体,想利用弹弓效应来加速也不可能,这就需要在发射时携带足够的燃料,无论是发射还是运行过程中都会大大增加能量的消耗。

要想离开银河系,必须要满足一定的逃逸条件,就像离开地球,需要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公里/秒),而离开太阳引力的束缚,需要达到第三宇宙速度(16.7公里/秒),而要脱离银河系,则必须要达到第四宇宙速度,即银河系的逃逸速度。从目前掌握的银河系质量、地球与银心的距离来看,由于这些数值都是估测值,因此第四宇宙速度也只能以现有数据进行估算,大约在110-120公里/秒,而依靠目前我们的多级火箭提供的推力,与这个数值还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因此,从飞行速度上看也离开不了银河系。

假如我们的技术水平突破了,可以达到银河系的逃逸速度120公里/秒,那么我们再看一下垂直于银盘面飞行,需要多久才能离开银河系。银河系的盘面厚度在1万光年,我们假设地球正好处于盘面的厚度中心,那么仅仅是离开银河系的银盘面,则需要1250万年,这个是以能够最低速度离开银河系盘面所需要的时间。假如我们掌握了可控核聚变技术,将飞行器的速度提高到光速的20%,那么离开银盘面也得需要1.25万年,那么离开银河系的有效引力半径范围(10万光年),减去地球和银心的距离2.6万光年,则至少还得需要18.5万年。大家试想一下,这么长的时间,发射飞行器还有何意义呢?在星际旅行中,如果飞行时间需要以几百上千年计,都是对研究的不负责,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何况是几万几十万年呢?

况且再者来说,垂直于银盘面飞行,沿途基本上没有什么星体,发射飞行器进行科学探测本身的意义也就失去了,我们何必这样去做呢?

太阳系大还是银河系大?

银河系大。因为银河系是由数百亿颗恒星、行星以及大量暗物质和星际介质组成的宏大星系,其直径达到约10万光年,相较于太阳系的直径约120个天文单位(约为约22亿公里),银河系的规模更为巨大。此外,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的一小部分,不能与整个银河系相提并论。因此,银河系大过太阳系。银河系是宇宙中最大的星系之一,其内部包含多

什么是银河系?

银河系如果看成是一个螺旋飞碟的话,那么太阳系在这个螺旋飞碟偏向外侧的某个位置。因此在地球上,我们只能看到银河系的一个侧面,永远也没法看到银河系的螺旋结构本身,我们在天空中看到的银白色光带就是银河系的侧面。

我们是因为看到了所有河外星系的具有螺旋结构的普遍规律,因而推测银河系也是类似这种螺旋结构的。

~~~~~~~~~~~~~~~~~~~~~~~~~~

科学家在河外星系发现了许多超新星的大爆发,但是在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发现的超新星却相对比较少。一个原因是,以我们的视角看到的银河系,恰好是银河系物质最稠密的角度,很多超新星的爆发被银河中的星体遮挡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一个星体要想成为超新星,其质量必须至少是太阳质量的8倍以上,一个这么一个超大质量的星体,其生命却仅仅只有几千万年。离地球最近的仙女座星系,其距离也有254万光年,一束光从那里发出来,并发射到地球上被我们接收到,那是254万年的事了。而其他的河外星系离地球只会更远,当我们在地球上看到河外星系的超新星爆发,那可能就是几千万年的事。几千万年前,如果宇宙中存在更多的超新星爆发,那么那时在银河系中的超新星爆发,我们已经错过了,但河外星系在那个时候或其他时候的超新星爆发,我们现在还可以赶上。

我们可以观察离地球不同距离的某些宇宙星体,来窥测宇宙中某些节点在过去某个时间段的景象。我们所观察到的在空间上离我们越遥远的星体,同样在时间上,也是更遥远的过去。

如果宇宙大爆炸是真实发生过的,宇宙在137亿面前的大爆炸中诞生。而现在人们认识的宇宙观的空间尺度是远远大于137亿光年的,意味着宇宙空间至少在过去某些时候膨胀的速度是超光速的(必须解释一下: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说的是在空间中的物体的运动极限速度是光速,这里指的是空间本身膨胀速度可以超过光速)。不仅如此,宇宙大爆炸理论如果正确,那么我们在地球上任意一个角度观察宇宙,只要观察到足够远的过去,如果技术可以做到,那么我们是可以看到宇宙大爆炸之初的一个共同画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