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怎么死的,武则天是四川人吗?
武则天的老家在哪?他的父亲是“龙”?真是将她神化了在当今这个娱乐圈中,无论是谁只要他有一点名气,那么他的背后的故事都会被狗仔队一点一点的给挖出来。当然对于古代那种有身份的人来说也不例外,如果是朝中的大臣或者是有名气的人物,更别说是身为一国之主的人了,他们都会成为人们所议论的对象。但是当时的人都害怕像皇帝这样有身份的人,所以说有不少的史官,或者是那种记者都不敢去对于皇家的人进行一番追查。就拿大唐来说,武则天在当时名气非常的大,对于她的身世对后人来说一直都是一个谜。
因为对于武则天在史册中的记载,她的出生之地有三个地方,然而这三个地方却是插不上一点关系的三个地方。对待一个记录史册的人来说,他们是不敢去记录皇帝这个人的。因为皇帝具有非常高的权力,他可以掌管一个人的命运,他让一个人死那么这个人就不可能活。更何况是历史上非常一个有名的武则天,她当年为了夺得皇帝这个位置,不仅将她两个儿子的地位给顶替了,而且当时对自己也是非常的狠心,将自己的两个胸都给减掉了。
在当时能够为皇家生出两代皇帝是非常少见的,有不少皇妃能够为皇家生出一个皇帝那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她们还可以因此而永远留在史册中。对于这个如此狠毒的女人,当时有很多史官都不敢对于他的言行进行一番记载,所以说我们后代对于她的出生一直都是一种以猜测的形式在进行。根据相关的资料证明,后来人的说法当数第一个最为靠谱,说她的祖籍是天元籍而且是并州人,也就是今天陕西省的文水县,也就是跟女英雄刘胡兰是同乡出来的。
还有第二种说法,就是武则天出生在当年的长安城,第三种说法就是她出生在如今的四川广元市。当然关于这三种说法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毕竟就像现在的娱乐圈一样,对于那些明星所干出的事都是非常炒作的。但是他们背后一定有相关的事情发生,只不过是没有那么严重罢了。
如果跟着证据推敲的话,说武则天她的祖籍在并州,然后出生在长安而且最后在四川长大的话,这也不是没有一定的原因的。因为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一直跟随着李渊在闯天下,等到天下太平的时候他以前的夫人却去世了,所以后来他就娶了武则天的母亲杨氏。而且当时他在长安城当官,也就是后来这个未来的女皇帝就生在首都长安。根据这种关系推测,那么他生在长安是没有错的。毕竟她的父亲当时是一个官员,对于官员升降这种事情是非常常见的。一旦搬迁的话那么她和她的母亲被迁到其他地方,这是很正常的这件事情,所以后来她就陪着她的父亲被带到了四川的利州。根据李世民父亲的祖籍以及曾经生活的地方,可以看出先前的那三种推测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就像前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一样,因为他获得了这个奖,所以当时他就名声就非常的大。而且当时有不少人都对她进行一番崇拜,然后说莫言的家乡是多么多么的不一般,就连她家的一块土都是非常珍贵的。当然,武则天也是一样,当她当上皇帝的那一刻,她的家乡也就是利州的人对她更是一番炒作。当时利州的人民对于她的家世进行了一番神一般的传说,利州有一个水比较清澈的龙潭,当时就有这么一个传说,说她的母亲曾经在这里洗澡。又因为武则天是长相比较像她的母亲,所以她妈妈也是非常招人喜爱的。
然后因为在这个水潭里面洗澡被一条龙给惊喜地发现了,按照现代人我们的理解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就不说就可以明白了,然后就有了接下来武则天这个龙种。根据上面她所生活的那个故乡的一个神话传说,我们不得不说当今人们的思想是非常的超乎人们的想象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她这个父亲真的是在当时比较厉害的,毕竟也是朝中的一个大官员,后来生了一个将来处理整个国家大事的继承人。关于武则天的一切,后来人对她记载的也是非常的多的,比如像她做功绩将大唐带到了盛世,而且以及她的无字碑等等一些说法都是非常的多。那么对于武则天这个人,你有什么样的了解呢?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参考资料:二十四史之旧唐书参考资料:二十四史之新唐书
武则天为何杀掉章怀太子?
谢谢邀请!
唐章怀太子李贤(655年1月-684年3月),字明允,唐高宗李治第六子,武则天第二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三位太子,后遭废杀。著有《君臣相起发事》、《春宫要录》、《修身要览》等书,今已佚失。
永徽五年十二月(655年1月),李贤出生于父母祭拜昭陵途中,不久封王,自幼得到良好教育,“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做其侍读。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端庄,才思敏捷,深得父皇喜爱。
上元二年(675年),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为太子期间多次监国,得到朝野内外称赞。 李贤曾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史称“章怀注”,具有较高史学价值。
调露二年(680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武则天废帝主政,遣酷吏丘神勣赴巴州校检李贤居所。丘神勣至巴州拘禁李贤,逼令自尽,终年二十九岁。
太子时期
上元二年(675年),皇太子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不久,高宗命李贤留守京城监国。李贤处理政务明确公允,为朝廷内外所颂扬。李贤又招集当时的学者张大安、刘纳言、格希元、许叔牙、成玄一、史藏诘和周宝宁等人注释范晔的《后汉书》,书成之后呈奏给高宗,被收藏在皇宫内阁。
仪凤元年(676年),唐高宗亲笔下诏表扬李贤:“皇太子自留守监国以来时间不长,但留心政务,抚爱百姓,非常尽心,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加之政务之余,能够专心精研圣人经典,领会深意。先王所藏书册都能研讨精华。好善正直,是国家的希望,深副我所怀。命赏赐绢帛五百段。”
李贤为太子期间与武后关系紧张。当时有个术士明崇俨深得高宗和武后信赖,曾对武后说“太子不堪承继,英王(武后第三子)貌类太宗”,又言“相王(武后幼子)相最贵”,李贤听闻后深感厌恶。当时皇宫中有流言说李贤不是武后亲生,而是武后的姐姐韩国夫人与高宗的儿子。李贤顿生疑虑,感到恐惧。武后又送《少阳政范》和《孝子传》给李贤,以责备他不懂得为人子、为太子,还曾亲手书信斥责,李贤越发感到不安。
废为庶人
调露二年(680年),明崇俨被强盗杀害,武后怀疑是太子所为,于是派人揭发李贤阴谋,在东宫马房里找到数百具铠甲,命令薛元超、裴炎、高智周办理此案。高宗一向喜爱李贤,想要宽恕他,但武后却说:“为人子心怀谋逆,应该大义灭亲,不能赦免罪行。”于是李贤未能洗清罪责,被废为庶人,幽禁在长安。收缴的铠甲在天津桥焚毁,以昭告天下。太子的近臣张大安、刘讷言等人遭到贬职流放,连坐者十多人。
《资治通鉴》对太子事发记载了另段插曲:李贤平日颇好声色,养户奴赵道生为男宠,多赐之金帛,曾有东宫官员上书劝谏不听。太子事发后,赵道生供认是太子命他刺杀明崇俨。
永淳二年(683年),李贤被流放到偏僻的巴州。走时妻儿仆从衣缕单薄,十分凄凉。皇太子李哲(即李显)为此上书恳请帝后怜悯,稍赐春冬衣物。
被迫自尽
文明元年(684年),高宗驾崩,中宗李显继位,但仅一个多月就被武后废黜而改立睿宗李旦,武后由此把持朝政。不久后命令左金吾卫大将军丘神勣前往巴州检查庶人李贤的住宅,以防备谋反隐患。丘神勣到巴州后将李贤囚禁于他室,逼令自杀,年仅二十九岁。武则天得知李贤死讯后曾在洛阳显福门举哀。
身后追封
垂拱元年(685年),武则天诏令恢复李贤雍王爵位。神龙初年(705年),唐中宗李显复位,追赠李贤司徒官爵,并遣使者到巴州迎回李贤灵柩,以亲王身份陪葬乾陵。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追加李贤皇太子身份,谥号“章怀”,与太子妃房氏合葬于章怀太子墓。
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是悬梁自尽而死?
死也很活该不是吗(゚O゚),一个姐姐都是寡妇了,还绿了妹妹上了妹夫的床。人家还是打败了长孙无忌等一干门阀大家族拉下王皇后萧淑妃当上皇后的武则天。
也不想想┐(─__─)┌很是活该,人家没光明正大弄死她让天下人嘲笑就不错了。
李显已是太子而武则天却风烛残年?
很多时候,若你担惊受怕一辈子,可能让你在关键时刻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
李显母亲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唯一女皇帝,权谋和手段均天下第一,所以她才能在男权至上社会中成为皇帝。
李显作为她的儿子自然遗传了她的谋略和手段,所以他才会选择在武则天最衰落的时候造反,这辈子活在武则天阴影下,让他有些害怕,觉得如果在不变的话有可能让自己一辈子无法翻身,因而他才会选择发动神龙政变。
李显大唐王朝第四位君主,李治七子、武则天三子,曾经两度在位,是一位波折万分皇帝,那么他的人生到底是怎么样,为何十分害怕自己母亲武则天。
656年,李显出生于长安,开始适合被封为周王,后改为英王,在太子李贤被废除后,李显被封为太子。李治在世的时候,对李显给予厚望,在其长子李重润出生后,将在襁褓中的李重润封为皇太孙,在唐朝历史上十分罕见。683年,李治去世后,李显成为大唐帝国下任君主,史称“唐中宗”。
李显继位后,因其性格偏软,很多事情上被母亲武则天掌控,李显有些不满,所以他打算提拔韦皇后的亲戚,试图增加自己集团力量。所以他提拔了皇后父亲韦玄贞为侍中(宰相之一),希望能以此对抗武则天。可他做法遭到母亲武则天激烈反对,盛怒之下继位55天李显被废改为庐陵王,李显弟弟李旦在其被废不久继承皇位,史称“唐睿宗”
李显被废后软禁在均州、房州十四年,身边除了妻子韦氏外,没有其他人,两人相濡以沫过了十多年清贫的生活。李旦继承皇位不久,立马被武则天软禁在宫中,不能随意在内宫走动,李旦看情况不对,觉得自己若不能马上让出皇位有可能让自己陷入死局,因而他很快让出皇位给武则天。
武则天登基为帝后,迅速开启对李唐宗室子弟的杀戮,并重视武三思为首的武氏族人,将他们全部封为王爵。如此一来,武则天地位变得越发稳固,由于李氏家族成员被打击,这让武氏家族成员开始窥探皇位,一直在劝武则天立武氏家族成员为太子。
武则天内心很纠结,两边都是自己至亲之人,立谁都难以安抚一旁,因而武则天在这个问题上,一等就是十年,这期间李旦虽然是太子,可他压根就是空气,根本没啥机会当皇帝。
武三思看李旦无作为,便积极买通武则天身边一些大臣,还极力巴结武则天男宠张宗昌兄弟,希望能以此获得更多支持,让自己可以顺利成为皇帝。
这期间,武则天比较看重武三思,但因这家伙才能不可以,同时喜欢搞小帮派,而且又干了很多违法事情,这让武则天内心有些犹豫,认为将自己辛苦创建江山交给武三思是否正确。
一天,武则天找了宰相狄仁杰,询问是立李氏宗室成员为太子还是武家人为太子。
表面上,狄仁杰是武周臣子,实际上他内心依旧支持李唐,所以他和武则天说:“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刀枪箭镞,平定天下;高宗将二子托付陛下,陛下今乃欲让位他族,有违天意。且姑侄与母子谁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庙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狄仁杰希望立李唐王朝后裔为太子,这样你不仅可以享受后世人员膜拜,假设你立侄子为太子,他可能会让你被后世之人供奉吗。
狄仁杰的话,直接动摇了立侄子为太子的想法,可她依旧没下定决心是否立自己儿子为太子。
这时候,一个叫吉顼的人出现,当时他的职务是由肃政台御史中丞、控鹤监内供奉,是武则天的心腹。吉顼虽没什么才能,可他是李唐王朝绝对拥护者,他看到武则天对武三思有所松动,便劝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建立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说服后,多次劝说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可武则天没能下定决定,后来武则天亲自询问吉顼,吉顼将自己建议告诉武则天,武则天一听觉得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对国家十分有利,所以立自己儿子为太子决心越来越强烈。
虽然,武则天有心立李显为太子,可她没有盲目做决定,派出不少人到各地走访,同时询问大臣建议,终于得知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李唐家族依旧拥有很高人心,只有将江山归还给李唐家族,才能确保国家无忧。
武则天做好决定后,便开始做好相关准备迎接李显,自己先以养病理由来到洛阳,接着派人来到房县将李显一家人接回洛阳,然后废除太子李旦,将李显立为太子。
李显回到中央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神采,他知道只有韬光养晦才能让自己活下去,因而他放低姿态,让武则天和她家族成员觉得自己没有威胁,从而确保自己的安全,并采取联姻的方式,确保自己和武氏家族关系更加亲密,武则天一看李显如此识大体,内心放心不少,觉得自己选择十分正确。
确定好继承人后,武则天觉得自己人生没遗憾,便开始享受生活,和自己男宠二张过起了快乐似神仙的日子。但由于武则天身体衰落,精力也无法处理繁忙朝务,这让其有些心有余力不足,因而她让二张担任自己耳目,武则天放权让二张瞬间感受到了权势迷人,因而他们野心越来越大,为了能让自己更好把控朝局,将曾经弹劾自己魏元忠驱逐,这让朝中大臣十分不满,支持李唐决心越发强烈。
后来,李显儿子李重润和女儿永泰公主不满武则天宠幸二张,二张得知后便在武则天面前添油加醋,说他们诽谤朝廷,结果武则天逼李重润、永泰公主和丈夫武延基自杀。
二张行为明显恃宠而骄,他们仅凭三言两语便将曾经皇太孙,现太子李显儿子李重润弄死,这让不少人觉得武家天下不可能长久,重回李唐天下就是时间问题。
二张见武则天如此偏袒自己,开始变本加厉贪污敛财,卖官鬻爵,把控朝政,将整体国家乌烟瘴气。武则天不可能不知道这一切,但他在这时候选择什么也不理会,这让大臣们觉得李显太子之位有可能不保。
如此危局下,武三思看准了机会,希望她能在武则天身边美言几句,让自己有机会成为太子。二张因和李显有矛盾,因而他们在武则天面前说了很多武三思好话,但武则天没听信两人之言废除李显。
长安四年(704年),一代女皇武则天病重,居住在迎仙宫,仅留二张在身边照顾自己,旁边人根本没办法靠近。就在这时候,朝中以张柬之、崔玄暐、敬晖、桓彦范、袁恕已等支持李唐王朝大臣,他们很担心武则天因二张胡言乱语将李显废除改立武三思为太子。
李显本就害怕武则天,没什么任何办法,只能希望老天开眼给予他一个活的机会。可让他想不到是,宰相张柬之等人早已看不惯二张胡作非为因而他们打算谋反,让天下重新回到李唐之手。
早年,张柬之官场一直不得志,只能担任一些地方官职,后因宰相狄仁杰去世前推荐,才让他有机会进入中央成为宰相。
张柬之表面上是武周官员,可实际上他是李唐支持者,在武则天称帝的时候,曾经和荆州长史杨元琰一同泛舟,谈起武周的乱象,两人相互约定:“他日你我得志,当彼此相助,同图匡复。”
武则天病重的时候,张柬之等人便开始谋划,先是利用职务之便将桓彦范、敬晖担任御林军将领,又策反了李多祚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准备发动政变。
神龙元年(705年)以张柬之、崔玄暐、敬晖等人率领御林军来到玄武门,让李多祚、李湛、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李显,自己则带领大部队去武则天居住迎仙宫。
早期,李多祚等人深受武则天恩惠,并不愿意杀掉武则天,只想杀死祸国殃民二张,顺带逼武则天还权给李唐,张柬之为了争取他们便同意了他们建议。
张柬之等人不敢杀武则天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杀武则天没办法争取李多祚等人兵权,这让他们造反失去根基,所以必然不能杀武则天,另方面武则天是李显的母亲,一旦杀了她可能会引起大麻烦,因而她们只能留下武则天,才能让自己造反夺权顺理成章。
政变发生后,王同皎等人带兵来到了李显居住东宫,让他一起去迎仙宫参与政变,李显知道发生政变,但他不知道政变原因,还有能否成功,这让其不敢轻易跟随叛军。
王同皎说:“先帝把皇位传给殿下,殿下无故遭到幽禁废黜,皇天后土、士民百姓无不义愤填膺,已经有二十三年了。
现在上天诱导人心。北门的羽林诸将与南衙朝臣得以同心协力,立志诛灭凶恶的小人,恢复李氏的江山社稷,希望殿下暂时到玄武门去以满足大家的期望。”
李显回答说:“凶恶的小人的确应该翦除,但是天子身体欠安,你们这样做能不使天子受惊吗!请诸位日后再图此事。”
李谌说:“诸位将帅宰相为了国家不顾身家性命,殿下为什么非要让他们面临鼎镬的酷刑呢!请殿下亲自去制止他们好了。”李显这才出来。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政变目的就是为了让李显称帝,所以让李显不要害怕,除了这点外,就是参与政变兵马有不少,现已经基本控制宫内局势,准备赶往武则天所居住迎仙宫,因而政变成功率非常大。
李显听了大家所说后,紧张神经放松了不少,因而他又提出担心母亲安危,并将杀害母亲坏名声她可不愿承担。除了这点外,就是武则天辛苦经营多年,其背后势力庞大,如果政变万一失败的话,李显处境十分困难,因而他在没法确定武则天安危前不愿贸然行动。
所以,他和王同皎等人说如果是皇帝身边有小人我们可以去处理,如果是皇帝身体欠安,我们就不要去吵她了,政变的事情以后再说。
从中可以看出,李显在武则天身边久了,心思已经十分成熟,不愿轻易发表自己意见,所以他先是表达了保护自己母亲武则天安危态度,接着又试探了大家政变决心。
王同皎见状直接对他说,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就是为了维护江山社稷,没有其他想法。李显见王同皎这样说,也没有多想什么,直接从宫中出来,一起去武则天所在迎仙宫。
李显抵达迎仙宫后,张柬之等人刚好将二张处死,众人便一同走进武则天居住集仙殿,武则天看到众人进来后吃惊地坐起来,问道:“是谁作乱?”张柬之回答说:“张易之、张昌宗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您禀告。在皇宫禁地举兵诛杀逆贼,惊动天子,臣等罪该万死!”
武则天看情况不对,觉得自己如果还不把大权交出去,有可能危及自己生命,因而他将大权交给太子李显,把江山还给李唐。政变后第三天,李显登基为帝,武则天退位迁入上阳宫。
神龙政变不是李显主意,主要是张柬之等人因自己利益受损决定发动政变,李显之所以加入,一方面在于他想夺权,结束担惊受怕日子,另方面是政变成率很高,同时大家没打算杀死武则天,这让他内心不用背负杀死母亲骂名。
除了以上两点外,李显没有任何选择,如果自己不去的话,张柬之等人有可能拥立其他人,这样一来自己十多年努力化作一场空,因而他在确定母亲武则天无忧,政变成功率极高好,便跟随大家前往迎仙宫逼迫武则天下台。
那时候,武则天早就武三思失去了信心,已决定将皇位传给李显,只不过二张胡作非为让大臣们觉得这件事情会发生转变,因而他们才会贸然发动政变。
从中可以看出,神龙政变就是张柬之等人一场冒险行动,他们表面上忠于大唐,可实际上都是在为自己利益考量,他们知道武则天病重已难以掌控大权,只有在这时候夺取大权,才能确保自己荣华富贵无忧,所以他们必须拉拢李显,让自己政变更加合法性。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