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防护,x射线的主要防护对象是哪三方面?
X射线的主要防护对象是放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公众。
关于X射线的防护可以从三个方向去做,第一个 是时间防护,第二个是距离防护,第三个是屏蔽防护。
首先是时间防护,时间防护主要是针对医疗方面,人们在拍片的时候,不会一直暴露在射线中,如果要射线剂量少,那就必须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取数据,不让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非常强的X射线底下。所以人们在医院拍片的时候都采取的时间防护。时间防护就是在辐射场内照射的剂量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所以医院拍胸片的时间是300毫秒至500毫秒左右,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一秒。
距离防护是因为射线与平方成反比,随着距离的增大,根据平方成反比的定律,只要距离拉远,剂量会快速的衰减,探测员平时在野外进行探伤作业都是把射线管放在探测物上,然后收接装置装在旁边,人撤到50米之外,通过遥控的方式快速拍片。
第三个就是现在最常用的屏蔽防护,比如各类工业X射线设备上做的屏蔽房、铅房、铅玻璃,它们都是有一定的铅含量,能遮挡住射线不让他溢散,铅的厚度都是根据射线的剂量来选择的。高密度的物质都可以作为防护的材料,有些工厂还会建一些混凝土刷硫酸钡来做防护,这些都是屏蔽防护。
如何防御伽玛射线?
在野战条件下,遭遇核袭击之后,对于持久性的放射性沾染,可采用:屏蔽式防护——伽玛射线为直线传播,凡是阻挡射线直线传播的物体,都有很好的防御效果。
卫生法消除——如有放射性灰尘,落在身上,可用拍打、抖拂等方法,首先把放射性灰尘去掉,并尽快离开放射性污染区。
射线辐射地下两米能防护吗?
射线辐射地下两米不能防护。
防辐射深度最少要在50m以下才可以防核辐射。一般防空洞在修建的时候可以多加混凝土层,这样的话也可以有效的防止辐射,一般防空洞都是加3m后以上的混凝土层的话,就可以防止辐射了,并且如果是想要效果好的话,还可以在混凝土层中间再加一个铅层。
x射线距离防护公式?
这个是公式I=Io*e^(-ux)的变形,x(1/2)指HVL,光线强度衰减到半值时穿过的厚度。这个公式通常用于未知衰减系数u,但是易知HVL而计算衰减度
防辐射铅衣服能防护x射线吗?
在许多人眼中,医生是一个高薪、光鲜的职业。从<欢乐颂>这部火热电视剧赵医生这个角色中使我们更加的了解做为一名医生手术一台接着一台身不由己随叫随到连谈恋爱的时间都没有,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医生他们在帮助患者重塑健康的同时,也在拿自己的生命做“筹码”。
医院带辐射机房主要设备:X光机(有常规X光扫描机和牙片X光机等)、DR机(用于拍片,有常规拍片机和乳腺拍片机等)、CT机(人身体断层扫描设备)和手术室DSA机(血管扫描仪,用于血管病的诊断和辅助手术,如心血管的搭桥手术等)等等。
那该如何有效地防护呢?我们知道,对于射线辐射的防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X射线机的自身防护、屏蔽防护、时间防护和距离防护。根据中国的卫生防疫机构标准,必须按防疫部门规定的防辐射要求,通过国家第三方职防院检测合格方能营业。为了更好的防护人们的健康,放射科室除了墙面、门、窗必须做防辐射处理外,部分科室还需要进一步防护射线,如大家最常见的,防辐射铅衣、铅帽、铅围脖、铅围裙、铅手套、铅眼镜或铅头盔等。
现在开展介入治疗的科室比较多,介入科、心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管科、肿瘤科等等,影像相关专业毕业的医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对射线防护应该更熟悉一些,而大部分临床科室从事介入治疗的医生,放射防护意识普遍比较薄弱,很多时候都是上级医生带下级医生做手术,如果上级医生防护意识不强,那下级医生则更加忽略了。
现代研究表明,X线辐射对人体的损伤效应较好地遵循着“剂量-效应关系”的准则:即辐射效应的发生与否或发生概率高低与人体受照剂量密切相关。当吸收剂量达到0.25Gy为亚临床剂量,超过2Gy可致各种损伤。其中眼晶状体、甲状腺和性腺的辐射敏感性最强,也最易受辐射损伤。
同时,长期从事介入放射工作对血液系统危害较大,可因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导致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而长期受辐射者患癌症的风险也高于一般人。此外,长期电离辐射可导致慢性放射性皮炎、肺炎、视神经病变、放射性脑病、肠道损伤等。可见,X线对人体的损害有累积效应,与人体受照射剂量密切相关,长期从事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遭受的辐射损伤不容忽视。
射线和同位素等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放射科和核医学科的诊断治疗设备更新得越来越快。但是这些放射性的诊断和治疗是一种损伤性的手段,为了减少对环境和他人的危害,必须对这些科室根据设备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那么小编说了这么多,医生没穿防辐射铅衣的后果有多严重你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