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发源地,昆曲和昆剧是不是一回事?
京剧出现在清代,京剧的发源地实际在北京宫廷,四大徽班进京为清朝宫廷表演。柔和了包括昆曲、秦腔的曲式和唱法受到皇帝的赞赏。昆曲出现在明代,发源自江苏昆山一带。京剧是国粹,具有声腔价值;昆曲是国学,具有文学价值。
1.戏曲语言上来说
京剧以现代汉语为主,有一些湖广音,像现代顺口溜、白话打油诗。昆曲的语言是中州音韵的文言文带有苏州方言。
2.文学性上来说
京剧是俚俗的剧本,多杂剧、传统剧作者多为社会中下层,昆曲的剧本多为“传奇”,少数是“杂剧”,是正统的中国戏曲剧本构成的形式,作者多为文学家。
3.音乐结构
京剧是板腔体,没有严格按照古代宫调理论来创作,昆曲的音乐结构是曲牌体,由长短不规则的句子构成,完全遵循传统。昆曲是中国古典歌剧,是唱歌。京剧不是歌剧,是来自说唱曲艺的“说唱剧”,所以京剧也可以说是中国早期的说唱。在清代,称京剧为“花部”;文人称昆曲为“雅部”,也就是一俗一雅。 “花雅之争”以昆曲的衰落,京剧的胜利而结束。
4.表演艺术方面
京剧的主奏乐器是京胡,昆曲的主奏乐器是曲笛。在舞台上京剧演员有动作的时候是不唱的,比如武打时是纯武打,开口唱时不会有动作;昆曲基本上是边舞边唱,舞(打)得越热烈,唱得也越激烈,昆曲演员的肺活量一定杠杠的。
昆曲是高度完美的艺术,但影响力已不及京剧,京剧凭着对昆曲精华的借鉴成功逆袭于昆曲之上,被大众熟知、接受、喜爱。京剧还根据时代发展进行多方面的改良,现代样板京剧的出现也奠定了其国粹的地位。
中国的符号?
中国符号——是指能够代表中国并且足够影响世界的意象,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组合,也不妨是声音信号、建筑造型,甚至可以是一种思想文化、一个时事人物。
文房四宝
中国古代的“文房四宝”一般是指:笔、墨、纸、砚这四种用具。文房,也就是书房。笔、墨、纸、砚这四种基本用具是文人书房中必备的四件宝贝,人们通常把它们称之为“文房四宝”。中国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人的创造发明。中国的文房四宝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传播、保存中,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中国建筑
武术、太极拳、气功
昆剧
昆剧,又名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昆剧诞生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
许多地方剧种,如:京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晋剧、蒲剧、上党戏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因此,昆剧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同时,昆剧还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昆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一般是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中医也称为汉医。“中医学”之中包涵“中药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因此,中药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药的鼻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
中华服饰
中华衣装,也称华夏衣冠,也就是“汉服”。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汉服是中国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丝绸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做出发明丝绸(养蚕缫丝织绸)这一伟大贡献的发明家,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
在5000多年以前,勤劳、智慧、聪明的嫘祖就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嫘祖作为中华第一夫人,与黄帝并列为“人文初祖”。嫘祖被誉为“人文女祖”。嫘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后世尊为“先蚕”,享誉海内外。嫘祖教民养蚕缫丝,建立了光照千秋的功业,被称为“蚕母娘娘”。
茶文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是世界茶叶的祖国,这是世界公认的。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饮茶、种茶、制茶都起源于我国。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说明,在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代,中国就发现了茶叶,并且知道了茶叶具有神奇的药用作用。
瓷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发明,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国发明的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中国号称“瓷之国”,中国所制造的精美的瓷器,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中国被誉为是“瓷器之国”。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国画
国画,是中国汉族传统绘画形式。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国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其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书法
中国的文字(汉字)起源,历史非常悠久。在距今约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文字开始出现。传说轩辕黄帝命令大臣仓颉造字,仓颉就发明创造了文字。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被后人尊为文字始祖。中国的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发展、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古琴
古琴,也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代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琴的创制者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等说,可以看出,古琴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围棋
围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围棋是中国“五帝”之一的尧帝发明的,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围棋最早被称为“弈”或“棋”。后来,有人根据下棋时黑白双方总是互相攻击,互相包围的特点,称“下棋”是“围棋”。这样,“围棋”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就固定下来。
鞭炮
中国菜
针灸
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传的一种游戏。夏历的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得即兴赋诗并取杯饮酒。曲水流觞这种游戏非常古老,有数千年的历史。晋代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书的流传千古的书法作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记录的就是在浙江绍兴兰亭一带进行曲水流觞游戏的过程。
中国结、剪纸、刺绣、黎锦
剪纸: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剪纸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剪纸艺术这一中国民间艺术瑰宝,至今仍然绽放着绚丽的光芒。
刺绣:刺绣是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术,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的历史。刺绣织物主要是丝绸和丝线。中国四大名绣: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在中国的传统刺绣工艺品当中,常常将产于江苏省的“苏绣”、湖南省的“湘绣”,广东省的“粤绣”、四川省的“蜀绣”,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绣”。
黎族织锦(黎锦):黎族织锦,也称为“黎锦”,是海南岛黎族的民间织锦。黎族织锦(黎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有着3000年悠久的历史。黎锦在春秋时期就享有盛名,黎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上被称为“吉贝布”,“吉贝”在黎语中就是木棉的意思。
竹简
青铜刻字版
中药柜
古代司南
剪纸
筷枕
龙头风筝
织布机
油纸伞
铸币
纸灯笼
绣花鞋
戏曲
虎枕
月饼
粽子
陶塑
泥塑
花轿
狮子门环
佛祖像
鸟笼
算盘
麻将
木质隔断墙
木雕茶壶
青铜器
古书
木雕
青铜鼎
铜兽
(来源:最美文房,仅限于非商业性信息传递之用。如有侵犯您正当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删除,并致以歉意。)
最早的昆曲?
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昆曲的成长代表了中国戏曲的成长,它对京剧和川剧、湘剧、越剧、黄梅戏等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这也就是人们常常把昆剧称为“百戏之祖”的原因。黄梅戏继严凤英大师后?
自从严凤英、王少舫的黄梅戏《天仙配》电影于1956年拍成放映,做为地方剧种的黄梅戏被全国广大观众所熟知和喜爱,1981年,安徽戏校培养的五位新秀在香港演出,很受欢迎,媒体上出现"黄梅戏五朵金花"的提法。这五位黄梅新秀就是马兰、吴琼、杨俊、吴亚玲、袁玫。
马兰《女驸马》
吴琼
杨俊
吴亚玲饰林黛玉
袁玫
当1981年"五朵金花"成名时,最小的袁玫17岁,最大的吴亚玲20岁,吴琼和马兰19岁,杨俊18岁,而当时韩再芬仅13岁,她是10岁时被安庆黄梅剧团录取,1984年16岁时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此后几十年全力投身于黄梅戏事业中,主演了50多部作品,为黄梅戏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获过梅花奖丶华表奖、白玉兰奖,获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任中国剧戏副主席。
韩再芬
网上常有争论,就是黄梅戏起源问题,也就是争论黄梅戏老家是湖北黄梅还是安徽安庆,其实黄梅戏从业人员并没有这个疑问,这个早有定论。
黄梅戏最早源于湖北黄梅。明清时期,湖北黄梅的采茶调和黄梅、广济交界处太白湖区的漁歌,融合成黄梅调,加上文人和民间艺人加工创作,逐渐能形成戏曲表演,这就是黄梅戏的源起。黄梅与安徽安庆两地毗邻,毛主席在武汉看黄梅戏时曾问黄梅戏怎么会到了安庆,当地回答是大水冲过去的,原来黄梅地区常受洪涝灾害,黄梅人到安庆卖唱讨米,就传到安庆,再吸收当地方言唱腔,得到发展。解放后,黄梅戏在安徽得到长足发展,关于黄梅戏的定名,曾征集安庆老一辈艺人意见,安庆人尊重黄梅戏的历史渊源,最后定名"黄梅戏",黄梅戏从一个地方剧种而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成为安徽一文化名片。
80年代,湖北提出让黄梅戏回娘家,安徽杨俊、张辉等人来湖北黄冈办了湖北黄梅戏剧团,杨俊后来到武汉任湖北省地方艺术剧院院长,湖北省的黄梅戏也得到很大发展。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庆,现在安庆、合肥、黄冈、武汉是黄梅戏四个重镇。
你认为秦腔经典传统戏对于秦腔来说?
董先生个人观点:
一,秦腔戏是一种古老的戏曲,粗犷豪迈韵味悠长,据说她是中国最古老的摇滚,很多70前的农村生活过的人都听过她的经典剧目《三滴血》,时至今日,走在大街上身旁的行人时不时就会来一句:“家住陕西韩城县,杏花村庄有家园……”
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飞速发展,秦腔这种地方艺术已经失去了很多成长的阵地,当前的年轻人娱乐生活方式已经开始空前丰富多彩,所以会唱秦腔戏能唱秦腔戏愿意唱秦腔戏的人已经不多了,所以保护秦腔艺术的重要性必要性已经要提到议程上来。
三,秦腔戏的经典剧目的广泛传播在当前尤其有必要,通过对秦腔经典剧目广泛宣传,让老年人捡起来继续唱,让年轻人愿意尝试学习唱。让更多对秦腔感兴趣的年轻人可以积极报考戏曲院校把我们的秦腔传承下去。
四、所以说经典秦腔剧目一定要得到广泛宣传,让它唤醒广大群众对秦腔的情对秦腔的爱,让更多的人把我们这个古老的艺术传承下去,创新发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