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是什么星座,520有哪些含义?
醒醒吧!越来越多的520情人节,正在毁掉你的一生幸福
在刚刚过去的那一天,无论是朋友圈还是各种广告,都充斥着“520”气息。
关于520是什么意思,大家心知肚明,总之又是一个中国本土化的情人节。
近年来,类似的情人节真是越来越多了。
曾经的情人节+圣诞节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于是白色情人节、七夕、520、双十一……
基本上除了清明节,什么日子都可以当情人节来过。
所幸一年只有12个月,否则13月14日肯定又是情人节了。
很多的自媒体大V们,也会给大家介绍如何过好这样那样的情人节,如何拥有仪式感。
但当我坐在厕所思考了5分钟之后,突然感觉哪里不太对。
越来越多520,难道不是正在毁掉中国人的婚姻幸福吗?
谁会成为情人节的受益者:妹子?不,是商家
从表象来看,无论是任何一种情人节,最终受益的似乎都是女孩子们。
毕竟当某个节日到来,女孩子可能睁开眼就会发现男友给自己发的红包,亦或者上班的时候收到恋人送来的礼物。
当然了,这几年也有很多妹子意识到,情人节不是自己单方面享受的时期,所以她们也会精心挑选礼物,亦或者跟对方享受浪漫的晚餐,于是大老爷们也都成为了情人节的受益者。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妹子们收到红包之后,这笔钱显然是不太可能长期存下来的。
而在各类“情人节”,只要出去约会,必然少不了各种各样的花钱。
这一天,买花的价格要翻倍,晚餐的费用要暴增,甚至酒店都会借机开出天价套房……
不仅如此,很多商家还要利用这些情人节,铺天盖地推出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
总之,不准备好一大笔钱的话,估计想要顺利度过情人节都很难了。
所以说,情人节真正的受益者,自然就是广大的商家了。
只要打出各种仪式感、相爱一生、浪漫永恒的标语,就能有无数人过来抢着送钱……
这种好事儿,当然是多多益善了。
因此,每当出现一个新的情人节时,我们都会发现商家绝对是第一时间响应的群体。
甚至于,如果没有足够的情人节……那么就多去打造几个情人节便完事儿了。
情人节泛滥,究竟会造成这样的危害?
本来嘛,商家做营销并不是什么坏事,我本身对品牌推广也很感兴趣。
但是凡事都该有个度,一旦变得过火了,那么就会出现诸多的隐患。
1.形成攀比心理,背离了爱情的本质
什么是爱情呢?
至少从性质而言,这应该是属于两个人之间的私密事儿,容不得第三者介入。
但正因为现在各类的情人节变多了,爱情反而看起来更像是一场“真人秀”。
例如,520这天到来之后,我们打开朋友圈看到的就是各种截图。
截图的内容基本千篇一律,都是价值520甚至1314元红包,然后双方说几句甜言蜜语。
至于这一天后面的时间,估计也少不了你的好友分享自己跟恋人的各种吃吃喝喝买买。
当然,酒店直播是不会有的。
这样的结果就是,一对情侣整整一天的虐狗行为,仿佛只是为了炫耀。
两人的爱情,也变成让朋友圈里的人点赞、评论祝福、羡慕嫉妒恨的“工具”。
更重要的是,如果大家都只是发发红包也就罢了。
但如果我们这一天发完红包之后,发现XX好友带着女朋友开豪车兜风,XX好友和男朋友说走就走,去国外旅行……
会不会让大家有种不平衡的感觉?
人嘛,都是喜欢攀比的,很正常。
马克思曾经说过,当大家都在住破旧的小房子时,没人会抱怨。
可当大家都在住漂亮的小房子,而旁边有人有了座大房子——那么矛盾就要出现了。
再加上,商家往往会故意利用情人节,打造各种各样需要花费甚多的“仪式感”活动。
不去某某地方打卡,就是不忠实于爱情;不在某某地方吃晚饭,就是伤了对方的心。
这样一来,其实对情侣而言也很累。
每到类似的节日时,就要考虑怎么给对方惊喜,怎么用最巧妙的方式展现朋友圈的存在感。
一旦做的不如别人好,可能接下来好几天都要闷闷不乐,两人发生争吵。
唯一获利的商家,倒是可以大赚一笔,至于你们情侣间的矛盾……
关我屁事?
2.掏空钱包,破坏稳定的爱情生活
对很多父母辈的人来说,他们并没有被消费文化所洗脑,所以生活都比较节约。
可如今的年轻人更加喜欢月光生活,没什么储蓄习惯,花呗白条才是好朋友。
这种不给自己留后路的结局,不妨参考一下目前的美利坚。
老美的国民一个个都不愿意存钱,结果疫情爆发没办法工作,傻眼了吧?
所以现在就出现宁可不要命,都要出门上班的场面,你说看着吓不吓人。
咱们国内倒是没必要太担心疫情的问题,可摆在情侣面前的考验是:
除了情人节浓情蜜意,两人在一起更多还是需要生活上的磨合。
生活嘛,不花钱怎么行,柴米油盐酱醋(奶)茶哪一个不要用银子买?
既然前面提到,大多数人都无法逃离攀比的心态, 那么就会存在进一步矛盾:
520这天发个大红包很爽,再出去浪一圈也很过瘾……
然后呢?这个月接下来是吃土呢,还是吃土呢,还是吃土呢?
你说学生时期,还可以靠着父母来兜底,浪就浪一把。
等到真的谈婚论嫁,必须考虑婚后生活问题了……
得,两人本来花钱就大手大脚,又被各种情人节掏空了钱包和身体。
这下子,不发生大量的矛盾才怪呢。
钱不是万能的,但有钱能解决大多数的问题。
古人都说贫贱夫妻百事衰了,但老祖宗好歹还知道存钱呢。
在情人节的时候跑朋友圈虐一天的狗,结果没过多久分手了,离婚了?
这不是黑色幽默了嘛!
3.过多的仪式感,将导致中国人不敢结婚,结了也要离
中国的离婚率正在逐年攀升,而结婚率也在以惊人速度下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自然很多,比如说高房价,或者是天价彩礼。
但与此同时,年轻人的生活被商家的消费文化左右,同样导致他们不敢结婚。
各种各样的情人节,都在鼓吹“新生活方式/姿态/姿势/法则/花样”。
但无论名词怎么新颖,听上去怎么诱人,本质上还是一个词:掏钱。
为了短暂的仪式感和朋友圈点赞,就大手大脚地花钱,花钱,花钱……
而且,商家可不仅仅只是针对恋人,就连婚后夫妻们也都一样不放过。
根据我的观察,除非家里开矿,否则大多数人结婚之后,生活都会有压力。
毕竟要考虑房贷车贷,养儿育女,生活上各种开销成本的问题,再像年轻时候那么浪……
不开玩笑,真要吃土的。
可是没有办法啊,攀比的心理让我们始终没办法放下面子问题,就是要追求仪式感。
那么,当大家发现自己花光了钱,每个月再被贷款弄得喘不过气之后……
能不产生矛盾吗?
举个例子:
本来如果能少把钱用在这些虚头巴脑的仪式感上,那么也许夫妻俩可以做到每天早饭跟中饭在外面吃,晚饭甚至也可以叫外卖。
但是在各种情人节花光了钱之后,就只有自己买了菜在家做饭,然后还要洗碗,洗碗,洗碗。
很多夫妻就是因为洗碗问题离婚,真的。
有数据显示,感情不和是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出轨跟家暴。
什么叫做感情不和呢?难道大多数夫妻不是因为爱情才决定结婚的吗?
就因为,婚后生活不可能再和婚前那么讲究“仪式感”,没有那个经济条件了。
一旦没有钱,就要去自己做很多的事情,就会觉得累,会烦躁,会失望。
反过来说,如果一对情侣在恋爱的时候就足够理智,不被商家洗脑,不去追求虚无的仪式感。
那么至少他们比起那些整天朋友圈虐狗的人来说,要更有底气面对婚姻生活。
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愿意追求仪式感,宁可剁手,也要花光每一分钱。
长此以往,中国自然不会有人再愿意结婚,就算结婚了也要矛盾重重。
我当然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结婚,一辈子以单身贵族形式不断尝试和不同的人恋爱,也没啥。
但单身贵族的前提,是你有资本在20岁的时候浪,50岁的时候一样能浪。
可商家已经用仪式感拿走了所有的钱,当你在中老年时期突遭大病或者意外时……
父母已经不在,身边又没有一个长期相濡以沫的伴侣,甚至养的狗都要因为挨饿而跑路。
到了那个时候,几十年前朋友圈里的点赞又有什么用呢?
和异性出差时有过什么难忘的经历?
和异性同事一起出差时,我当着她的面上演男男相爱,吓得异性同事惊慌而逃,还差点毁了一段美好姻缘。事情要从那次培训说起。
那天回到宾馆,我把小刘一下子扔到床上,然后撕扯着脱掉他的外衣,正准备俯下身朝小刘做进一步动作的时候,这时候女同事进来了,她惊呼了一声,然后就跑出去了。
这极强的画面感,就发生在我和小蒋、小刘一起出差的时候。小蒋是女性,漂亮,性格开朗,小刘性别为男,豪爽仗义,喜欢喝酒。我们三个当年是同事也是生活中的朋友。
那时我们刚从学校毕业,几乎前后脚进到同一家单位,相同的岁数,相近的性格,慢慢就成了能玩到一起的朋友。刚入职没几天,就接到组织通知,让我们去上级党校参加入职后培训,为期一个月。
到学校后,自然我和小刘一个宿舍,朝夕相处,我和小刘关系越来越好了,每天都一起上课、一起吃饭,干什么两人几乎都在一起,惹得其他同学说我们两是不是恋爱了。
因为学校离家远,周六周日我们一般也不回去,那时候也没家庭拖累,放假了就出去到处玩。又一个周末来临,我们三个都约好了不回去,我和小刘要去看望他在当地的一位同学,小蒋和她在班里新认识的一位闺蜜约好了一起去逛超市。
那天小刘和同学相见,特别兴奋,不知不觉就喝多了,等我们从饭店出来时候,小刘脚底都开始打绊子了,走路也不稳当了,虽然我也喝了些酒,但还没醉到小刘那样,所以,我就搀扶着小刘往宿舍走。
一路搀扶着一个醉鬼,累的我也是够呛,一到宿舍,我赶紧就把小刘扶到了床上。小刘酒风还好,头一挨枕头,就呼呼睡去了,见他身上还穿着外衣,于是我又费劲巴力地给他把外套也脱了下来。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有些喝醉酒的人几乎就跟死人差不多,我这一番操作下来,累得我是直喘气,身上也出了好多汗,热得我特别难受,于是我干脆也把外套脱了,只留下内衣,想着等会冲个热水澡,也躺下来休息会。
就在我坐在床边休息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有人说过,喝醉酒的人要把他们的头侧着靠床沿摆放,这样方便他们呕吐,最主要的是呕吐时不会堵塞气管。于是我俯下身子,用双手扶起小刘的脸,正在我准备做进一步动作的时候,小蒋这时候突然进来了,看见我和小刘衣衫不整的样子,小蒋误以为我们在干不可描述的事,惊叫一声就跑了出去。
这事发生后,小蒋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和我们联系,小刘坐不住了,整天精神萎靡不振的,经常有事没事找借口要去小蒋的宿舍。直到这时,我才发现小刘对小蒋有那么点意思,可是每次小刘从小蒋那里回来后,都长吁短叹的,说小蒋变了,怎么对他不热情了,问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当然知道小蒋是误会了那天发生的事,但这事我也不好意思去解释,有可能越解释越说不清楚。还好,等到我们培训快结束的时候,小刘回请他的同学,让我和小蒋作陪,这次终于有机会了。
等到大家玩的最高兴的时候,我故意大声给小刘说,再喝醉我可不管了啊,上次你喝醉,哥们扶你回去,累的像狗,还差点让人误会我们两个是一对。我一说,大家都好奇地问到底怎么个情况,于是我绘声绘色地又描述了下当时的情景。
在我说这些的时候,偷偷瞄了下小蒋,发现她早已笑得合不拢嘴。结束培训后不到半年,小蒋和小刘就公布了两人关系,但两人都说是对方主动追求的自己,后来,他们两人就结婚了,现在还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和小刘两口子也成了多年的老朋友。
这事虽然过去了好多年了,如今想来还历历在目,如在眼前。青春岁月,留下了太多值得珍藏的美好回忆和友情。
有没有女生有过憋尿的经历?
大概是1988年吧,从烟台座客车回潍坊。那时长途客车很少,仅仅有两个班次,真是乘车难,难乘车。因人员暴满,中途仅停车一次,车速又慢,行程需七八钟头。
有个女孩也就20岁光景,车至莱州时她要方便,无奈人多还未挤下车,汽车就开动了。
等到潍坊站时,汽车停在广场,女孩好不容易下车,未走二三米远,脱下裤子就地解决,也不管别人怎么样了。
此刻才体会到了人有三急,到真急眼的时候,就什么都不顾了。
有哪些事情是非常缺德却不犯法的?
非常缺德却不犯法?这事还真的有,但有些缺德事做多了是会遭报应的!你可能不知道,在农村有着一些说法,这些事情做了就会被认为是缺德事,但你也拿别人没办法。
一、踹寡妇的门
在以前农村,由于思想的影响与束缚,很多女性在丈夫死亡之后是不会轻易改嫁的,这是忠贞不渝的表现,但家里没有了顶梁柱,这孤儿寡母的,其实生活是非常困难的,家里没有了收入,如果没有父母的接济,那更是困难,在那个年代,种地需要劳动力,没有劳动力就意味着种地收入会减少,直接影响了家里的口粮。
那个时代没有现在这样开明,家里没有了顶梁柱,很多人会瞧不起!即使这孤儿寡母的平平静静的过日子,但有些人还是会欺负她们,都说“寡妇门前是非多”,这句话也不假,家里没有说话的人,去踹寡妇家的门,这不是欺负她家没有顶梁柱吗?如此行为不是缺德是什么?
而且还是非常缺德的事情,别人已经很难了,你还去落井下石,在村里,这种情况多出现于那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或者村里的无赖小混混,但你又拿他们没办法。
二、吃绝户
这个说法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什么叫吃绝户?就是在农村有些人家由于特殊原因,一直到老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最后始终都是两个老人孤苦无依,如果遇到过世的情况,这种吃绝户就产生了,这家人留下的财产、土地会被亲戚朋友吃光用光,到最后不复存在,一点财产都没有了。
这种情况存在于封建社会的陋习,现在大多数已经没有这种情况发生了,我也是听老人说的,在农村,一些人家还是非常不屑于这种事情的,这种事情也是一种非常缺德的表现。
三、打骂瞎哑
这种事情是最可恶的,很多朋友在小时候应该都被大人们叮嘱教育过,如果遇到这种天生聋瞎哑的人,要尊重别人,不要嘲笑别人,更不要欺负别人。
你去嘲笑一个不能说话、看不见、听不见的人,这无疑就是缺德了,这种情况是与生俱来的,谁也不希望自己身上有缺陷,但如果你对这些人尊重,甚至以取笑为乐,那这种行为不是缺德是什么?
这些都是以前的说法,到现在,也有新的说法!这些事也是非常缺德的表现!
比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环卫工人辛辛苦苦把地面打扫干净却被破坏,这不是缺德是什么?高声喧哗影响别人、挑拨离间、欺凌弱小、破坏别人家庭,破坏公共场所物品,高空坠物等到都是非常缺德的表现。
这些事情你别看只是“小事”,平时很多人都不注意,但这些事影响的范围可不小。
积德行善、乐于助人、和谐有爱、关爱老人、小孩、邻里和睦才是正确的相处之道。
这些缺德的事情还是不要去做,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自己,做到和善,那这些缺德事就会离开我们,日行一善,世界会更加美好。
图:均来自网络
五座面包车和五座小轿车同时上高速?
题主您好,首先,常见的面包车没有5座的,一般的面包车都是7座/8座车型,另外,7座以下收费标准都是一样的,您所说的同一收费站上高速,同一收费站下高速,和轿车收费不同,只有一种原因,那就是收费员误认为您的车型是8座车型,这种情况可以出示您的车辆行驶证。
这也不难理解,我们常见的面包车,不少车型同时拥有7座/8座版本,(个别车型有5座),但是销量还是以7/8座为主,比如之前的长安之星、五零之光等,只是第二排多一个座椅的区别,按照我国交通法规定,7座以下(含7座)为一型车,也就是我们收费单子上常见的1客,8-19座为二型车,20-39座为三型车,40座(含40座)以上为四型车,不同的车型对应不同的收费标准,这种情况,如果您对收费有质疑,可以出示车辆行驶证,有的收费员会根据系统提示,直接按照2客收费。
这里有一个误区,好多人认为后排座椅拆了不用,收费时就不能按照8座标准收费,这是不对的,收费站只根据行驶证上的核定人数收费,这也是高速免费期间,部分高速出口查面包车的原因,因为有的确实是7座,符合免费标准,而有的车型则是8座,需要缴费通行。
国内最大新能源汽车车友会,分享驾驶技巧、分享新能源汽车维保知识,欢迎威马汽车及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车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