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怎么活,你认为我们该怎样度过这一生?
我们这一生该如何过?
我想起来《大鱼海棠》里一句话:
"我们这一生,其实是短暂的一生,这短暂的一生,最终都要失去。
不妨大胆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第一,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大胆去追求吧。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不容易,能遇到让自己怦然心动的那个他/她其实很难。
有人倾其一生也不曾体验过真爱的感觉,所以,好好爱一场,即便你追求了,付出了,最后失败了,回想起来,也是一种幸福。
所以,好好爱一场,下辈子不一定再遇上了。
第二,大胆去追梦吧。
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人有了梦想,不去追梦,待人终老矣,回想起来,都是无尽的悔恨,悔当初没有再坚持一下,悔当初的自己没有更努力一把。
所以有梦想就去实现吧。路程漫漫,追梦的路中,一路艰辛一路奔跑,何尝不是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第三,乐观的面对一切。
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在逆流中更应该杨帆远航。
多少人都希望自己平平淡淡一生,坦途一路,可是,谁又能真的一帆风顺呢?
没有完美,只有现实。
乐观的面对一切,《卫报》报道:在跟踪研究了一千多人后,得出一个结论,那些能乐观向上的人,不困男人还是女人,更长寿。平均年龄都在80多岁以上。
那些乐观的人,比那些悲观厌世的人,平均年龄多了10%—15%。
所以,乐观的去生活,不论年轻的时候,还是年老的时候。
一生不长,珍惜!
35岁以上的人该怎样活着?
强烈建议读一下稻盛和夫的《活法》
强烈建议读一下稻盛和夫的《活法》
强烈建议读一下稻盛和夫的《活法》
重要的话讲三遍!!!!!
关于作者稻盛和夫,日本经营界的传奇人物。他是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京瓷(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和KDDI(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的创立者,还是令日本航空公司起死回生的奇迹缔造者。他与松下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一并被誉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
关于本书
本书由稻盛和夫现身说法,用朴素的语言言简意赅地介绍他独特的人生哲学,让无数人在迷茫时代找到活着的意义。企业人会从中领会真正的企业发展之路,而普通人也将感受到最高境界的“为人之道”。
核心内容
稻盛和夫独特人生哲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三个观点:一、从简单的原则出发考虑问题;二、设定超出现有能力的高目标;三、努力到连老天爷都出手相助。
前言《活法》,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有150页,我会用24分钟的时间和你讲解这本书的精髓:稻盛和夫关于人应该如何活着的独特人生哲学。
《活法》的作者是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他27岁开始创业,白手起家创建了京瓷公司,52岁创办的 KDDI 第二电信,在日本是第二大通讯公司,而这两家公司都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任何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能创办一家世界500强,也不枉此生了,何况是两家不同领域的企业。而他更传奇的经历是,在2010年以78岁高龄接受日本政府的邀请,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集团会长。当时日本舆论圈流传着“日航必将二次破产”的言论,但是已经7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仅花了一年时间,就让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创造了日航60年历史上,也是世界航空公司的最高利润。
这简直是神一般的奇迹。稻盛和夫为什么能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可能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不仅是一个企业家,还是一个哲学家。季羡林先生曾说:“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我们知道,一个人事业的高度,往往取决于其人生哲学的高度。那取得如此惊人成绩的稻盛和夫,他的人生哲学又是怎样的?今天这本《活法》就是稻盛和夫现身说法,用朴素的语言,言简意赅地介绍他一生的人生经验和处世哲学。
这本书的书名,“活法”,意思就是活着的方法。在稻盛和夫的活法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个观点:第一,从简单的原则出发考虑问题;第二,设定超出现有能力的高目标;第三,努力到老天爷出手相助。这三句话分别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一来看。
第一部分
先看第一句话,从简单的原则出发考虑问题。稻盛和夫形容现在是“乱世”,这是一个有趣的形容。乱世,并非指战乱,而是思绪的茫然。现在这个时代,科技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阶段,网络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物质前所未有的丰富。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很多人的为人处世方的背后,也就是所谓的人生哲学,却都是从金钱作为第一出发点考虑的,但是这样的人生处世原则并不一定带来快乐和幸福。
那“身居乱世”的我们,应该如何而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处世哲学呢?稻盛和夫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追求做人做事的正确准则。他认为在复杂事情的背后你只需要坚持什么是对的,然后去做就可以了。无论人生或经营,都应该秉持同样的原则去行事。
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听起来已经是一个哲学问题,这些正确的准则是什么呢?稻盛和夫说,正确的准则其实很简单,就像家长、幼儿园老师给小孩子言传身教的那些简单而朴素的教导,那些人类自古培养起来的伦理、道德,比如正直、感恩、勤奋、坚强、努力、利他等人世间那些美好的品质。连小孩都知道应该做的事,你更应该坚持去做,按这样正确的准则过人生,这就是稻盛和夫认为的活法,特别简单。用他的原话说,就是遵循“作为人,何谓正确”的原则做事。回归到做人最基本的原则,所有的事情都拿这一个原则来做判断,甚至,稻盛和夫认为,其实这样的活法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企业、国家,甚至整个人类的。因为企业、国家和人类也都是个人的集合体,在追求如何活着的方法上,没有任何差别。
比如,稻盛和夫刚创业的时候,对于如何经营企业一窍不通,所以他就把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和良知作为决策判断的理由,结果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在他看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良知,而这个良知引导你判断事情对与错。有一次稻盛和夫被邀请去参加一个座谈会,会上讨论到日本要不要向中国谢罪这件事情。稻盛和夫旗帜鲜明地说,当然要谢罪,日本一定要谢罪。为什么?日本侵略别国,这是历史事实,就好比你伤害了别人就应该赔礼道歉,这是作为人应有的基本正义感。可在场的很多嘉宾却对稻盛和夫的观点很不认同,他们说不能道歉,你一旦道歉,就会让国家损失权威,在国际上也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会对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影响的。可是稻盛和夫说,难道因为在国际上的地位会受影响就能违背良知吗?因为对自己有损失就能不做正确的事吗?
我们太多人明明知道什么是正确,但就是不去做,就是因为我们让私心杂念蒙蔽了良知,才让我们把很多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所以,稻盛和夫说,哪怕是处理国际事件也一样,凭借最基本的原则来做正确的事。
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稻盛和夫好不容易把京瓷集团逐步经营壮大,凭借多年的辛苦积累,京瓷拥有了巨额的现金存款。这个时候正好赶上了日本的房地产快速升值的时期,只要买一块土地再转手卖出去,很快就能让资产升值。结果,很多企业家不仅放弃实业去炒各种地皮,而且还从银行贷款把巨额资金投入不动产,结果很快就赚得盆满钵满。而这个时候,稻盛和夫的工厂却只能辛苦地赚着少得多的利润。当时好多人都劝他说,你手上这么多现金,你随便买几块土地,倒手就有大笔的利润了。一些银行的人甚至觉得这老爷子不开窍,怪可怜的,还主动教他买卖土地赚钱的奥秘。
但是稻盛和夫说,“所有人都来找到我的时候,我心中就一个想法,只有靠自己努力流汗赚来的钱,才是真正的利润。把土地左手倒右手赚这样的钱,先不说天下有没有这样的好事,就算是能赚钱,那也是不义之财”。所以,即使在这么大的暴利诱惑下,稻盛和夫始终告诫自己,要不贪心,不起贪念,继续在实业中流汗赚钱。后来日本不动产泡沫破裂,很多企业破产倒闭,而稻盛和夫的京瓷集团却在这次风暴中毫发未损。所以,做决定难吗?需要了解金融知识吗?需要研究不动产倒卖的秘密吗?稻盛和夫说,“不一定,我只需要坚持做人正确的准则就行,哪怕自己会蒙受损失,明知要吃苦,也要坚持”。
再举个例子,当年日本通讯费用居高不下,日本政府就引入了自由竞争机制,希望把日本的通讯费降下来。可是,好多企业不敢和当时的通讯巨头竞争,而稻盛和夫认为,别人不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但这件事如果能够帮助国民把通讯费用降下来的话,那我们就应当做,因为这是正确的事情。所以,稻盛和夫毅然加入到日本通信业的竞争中。
你可能会想,这稻盛和夫表面上说得挺好,给自己戴高帽,其实是知道通信领域利润高,所以他才这么说的。是的,有这样的担忧非常正常。因为稻盛和夫对自己也有这样的担忧。他按照自己坚持的活法审视内心,问自己是不是真的为了要降下日本国民的通讯费用才去加入这件事情,还是说想通过这次通信业的竞争来博取名誉和利益。他经过半年的思考之后,在正确活法的指导下做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在做这个企业的过程中,他不要一份股份,而是把所有的股份分给自己的员工。他唯一不断激励员工的就是,为了国民我们一定要把长途费降下去,我们有机会让国民过的生活更幸福,这是我们的荣誉。
结果,正是稻盛和夫不为自己利益,全心为国民做贡献的利他精神,让这个完全没有行业背景,没有代理商,没有基础设施,大家都不看好的新通讯公司, KDDI 第二电信快速地发展起来,成为世界500强的公司。所以,你看,稻盛和夫做的很多看似荒诞,不可理解的决定,却是在那些正确的事情上坚持地做下来了。
除了追求正确的人生准则以外,人生怎么样才能活得更美好更幸福呢?稻盛和夫总结他一生的经验后,提炼出了一个人生成就的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能力主要指遗传基因以及后天学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热情是指从事一项工作时所有的激情和渴望成功等因素;思维方式说的是对待工作的心态、精神状态和价值偏好。稻盛和夫认为,一个人和一个企业能够取得多大成就,就看三个因素的乘积。
在这个公式当中,稻盛和夫认为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因为能力和热情只有0分到100分,但是思维方式可以从负100分到正100分。因为是乘法公式,所以即使有能力而缺乏工作热情,也不会有好结果;而知道自己缺乏能力,却能以燃烧的激情对待人生和工作,最终就能够取得比拥有先天资质的人更好的成果。思维方式是有正负的,这说明改变思维方式,改变一个人的心智,人生和事业就会有180度大转弯。有能力,有热情,但是思维方式是负面的,就会导致人生得到相反的结果。用正面的思维方式,即使能力差一点,也能过上幸福的人生。那什么是正面的思维方式呢?稻盛和夫认为其实很简单,就是那些正确的人生准则,比如充满善意、勤奋、不贪心、不自私等等。
这就是稻盛和夫在这本书给我们传递的第一个启发:面对复杂的世界只要用简单的原则去处理就可以。
第二部分稻盛和夫给我们的第二个启发是:要设定超出现有能力的高目标。你看,我们通常在生活中做决策的方式是这样的:家里有5万块钱的闲钱,那想买车就肯定是买一辆5万块钱的车嘛;如果一个月平常能读完两本书,那我们就会按照一个月能读完两本书的效率做计划嘛。这些都很正常的。如果你的公司的产量是一个月一万台部件,而且只能生产出中等和优等品,那你谈客户的时候就应当按你能完成的能力给客户承诺,对吧?这些都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应当要去做的事情。
可是稻盛和夫却不会这样做。有一次, IBM 给各家企业派了一个订单的任务,生产一种陶瓷零件。当时这个订单极其苛刻,有多苛刻呢?举两个例子你就知道了?第一,通常的订单规格要求有一张图纸就够了,工厂就能照着规格做出来。而 IBM 的规格要求却有整整一个大本子那么厚,内容极其周密严格。第二,你知道吗,京瓷公司好歹也是一个专门生产陶瓷的专业公司,可IBM对零件规格精度的要求高到什么程度呢?高到稻盛和夫他们公司都没有能够测量出这个精度的仪器。可见,这个任务的难度已经到了专业人士都不了解的程度。像这种任务很多大公司都不敢接,可稻盛和夫这个时候却在客户面前拍胸脯,说“行,我们能做”。他旁边的那个部下听到后,眼睛都直了,什么?什么状况,这种完全搞不定的项目你居然和客户说一定能做到?你不是说要做正确的事情?你不是说要诚实,不去骗人,你这不是在骗人吗?
稻盛和夫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一定能做好。他说,只有坚信自己能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人,才能开创新事业。如果一个人永远只按照自己现在的能力做判断,怎么能进步?人之所以进步,国家之所以发展,是因为他们挑战了现在做不到了事情,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而且所谓的不可能,只是对现在的自己而言是不可能,如果你倾注全力,对将来的自己来说就是可能的。我们必须用这种“将来进行时”的思维方式来思考,把我们的能力目标定在连我们自己都吃惊的高度上。
稻盛和夫说,我们需要用更高的要求倒逼自己成长和进步,不要被现有的能力所束缚,必须用未来的能力来做现在的决定。所以,稻盛和夫不仅会答应一些客户提出的极端要求,他甚至自己就主动给员工提出一些过去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倒逼大家思考改进流程,降低成本,提高品质。
也正是在这样的要求下,稻盛和夫的京瓷集团,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每做一个项目他们的技术能力就往前提升一节,最终将京瓷打造成了世界500强公司。他凭借的就是设定超出现有能力的高目标,把最初的吹牛,一个个不可能,最终变成了可能。这就是稻盛和夫让我们在《活法》中得到的第二个启示。那你可能会担心,是,我可以有这样的信心、决心,我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高目标。可是以这个超出目前能力的高目标去承诺了客户,而未来是不确定的,如果到时候实现不了,兑现不了给客户的承诺,又该怎么办?
第三部分答案就在这本书中给我们的第三个启发里:努力到让老天爷出手相助。我们通常认为努力就是辛苦加班、熬夜。可是稻盛和夫说的努力,并不只是这些,他说的努力是指你要全身心地投入,努力到绝望,绝望到再努力,绝望到无望的时候再回到现场,回到问题发生的地方再去努力,努力到连老天爷都感动到忍不住出手帮助。在他看来,任何事情都有答案,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极度渴望去找到这个答案,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真正地砥砺心志,取得成功。
在稻盛和夫的京瓷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特别艰难,好不容易接了一个业务,制作一款精度极其高的陶瓷产品,虽然看起来和普通的陶瓷器件差不多,但是要求极其严苛,尺寸不允许有任何偏差,也不能变形,不能有不均匀的颜色。这几个要求一提,整个制作难度非常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既然接了这个任务,总得想办法把它做出来呀。可是,在试制的过程中,当把陶瓷模具放到炉具中,不论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这个陶瓷在温度加到需要的高度之后,它就像活了一样不是这边翘,就是那边翘,就像烤鱿鱼一样,怎么都弄不平。失败了很多次,它总是达不到那个精度的要求,公司团队都非常灰心丧气,觉得他们根本做不出那么高要求的产品了。
这个时候,只有稻盛和夫不放弃,他说,“不行,我就不相信这个问题解决不了,我一定要弄明白为什么这个陶瓷会翘起来”。于是,他把锅碗瓢盆,床褥被单全都搬到实验室里,每天住在这个高温炉旁边,试验各种各样的方法。可是即便是这样,每次烧出来的东西仍然是不合格。
怎么办?当你绝望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回到现场再努力,去亲眼去看,去观察。稻盛和夫想,我就一定要亲眼看一看这个陶瓷平平整整放进去,怎么最后就变形了?那个高温炉上有一个观察孔,他打开那个观察孔不分昼夜地观察陶瓷的整个加温的过程。他一次一次地看到,当温度高到一定环节的时候,陶瓷片就开始起翘,他心里这个着急啊,他说,“我恨不得用手把它给压平了”。可是他没法压,里面是1400多摄氏度的高温,手进去啥都没有了。可是正是观察的这个时候,这个想要用手把它压平的想法,让他灵光乍现,他突然想明白,我的手不能进去压,我拿一个耐高温的材料,能耐住1400多摄氏度的材料压上去可不可以呢?结果他找到了一种耐高温的材料,将它小心翼翼地压到这个陶瓷的模具上,这一次烧出了合格的产品。事后,稻盛和夫用一句话形容这种状态,叫工作现场有神灵。什么意思呢?工作现场怎么会有神灵?
这个说法其实来自于他认识的一位著名律师,这个律师处理过很多棘手的案子。有一次,稻盛和夫见到这个律师,就向他请教说,处理一起案件的关键要点是什么?律师说,关键全在现场,现场有神灵。律师的这句话,让稻盛和夫感同身受。他发现尽管彼此专业领域不同,但是他们的工作要点完全相同,都是要在现场尝试各种办法,直到努力到让老天爷感动,出手帮忙。
其实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无论怎样想办法、反复试验不断摸索,工作都没有办法顺利进展。而当你认为已经无能为力时,稻盛和夫认为事情才刚刚开始,这个时候,你应该先恢复冷静,然后面对现实再次重新审视周围,从努力到绝望,再从绝望到再努力。这就是“工作现场有神灵”的说法,只不过看你能不能感动它。
后来当京瓷集团已经做得很大的时候,就想要挑战打印机行业的一个尖端技术,那就是生产一个在打印机寿命周期内无需更换的硒鼓。要知道,一个打印机在生命周期里,可能要进行的印刷量高达几千万张,硒鼓要在这种情况下都能正常使用,对材料的要求就极其高。其实,要从原理上讲,这个硒鼓的技术并不复杂,就是在一个特殊的铝筒表面涂一层薄膜。可是,这个技术对薄膜涂抹的均匀度要求极高。有多高呢?最终厚度误差不能超过千分之一毫米。这个精度要求难度极大,当时全世界很多大公司都在攻克这个技术难题,但没有一家成功,京瓷集团有一个团队花了3年时间,也没攻克这个难题。
这时,就连稻盛和夫都有点想放弃这个任务了,但是这个时候稻盛和夫又想起这句话来,“工作现场有神灵,要努力到连老天爷都要出手相助”。所以他就把他的研究团队召集起来,给他们鼓劲,他说:“我需要你们回到现场,再努力,不论看到什么现象,都认真观察,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稻盛和夫很重视这件事,有一天半夜,他想看看事情进展得怎么样,也想到现场观察一下情况,结果,看到的场面是那个研究员在那儿打呼噜、睡觉。稻盛和夫气坏了,回来以后,他做了一个风险很大的决定,那就是临阵换将。他把研究了这个课题好多年的这个团队大幅调整,包括项目的负责人也换了,又起用了一批年轻的研究员,重新研究这个课题。结果,这帮刚刚上任的年轻人一年以后攻克了这项技术难题。京瓷成为全球第一家掌握了这项技术的公司。
这就是稻盛和夫给我们的第三个启发:工作现场有神灵,要努力到老天爷出手相助。
上面就是《活法》这本书中,稻盛和夫告诉我们他认为人活着的方法。说到这里,我们稍微补充一点稻盛和夫写这本书时的背景。稻盛和夫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已经离开经营一线,皈依佛门十多年了,因此,他对人生意义思考的一些内容,深受佛学思想的影响。这本书的内容,也因此有一些佛学思想的体现,像神灵、老天爷这样的观点,其实是稻盛和夫世界观里的组成部分。了解这些背景信息,或许更有助于大家加深对《活法》内容的理解。
总结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全书内容:稻盛和夫是如何白手起家打造了两家世界500强公司,复活了日航这样一个世界性的公司的呢?他的做法并不神秘,也不高深。可是,却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做法并不一样。他整个哲学思想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贯彻正确的人生准则。具体而言,包括三部分:
首先,正确的活法是追求正确的人生准则。也就是人应该做正确的事情,并彻底长期地贯彻下去,而正确的事情包括不说谎,不添乱,要正直,不贪心,不能只顾自己等这些简单而美好的品质。
其次,设定超出现有能力的高目标。我们现在的决定不能基于现在的能力,而是要基于未来的能力做决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最后,工作现场有神灵。只要你真的极度渴望并且全力以赴,最后努力到让老天爷都会感动,出手相助,那你一定能做成。
撰稿、讲述:成甲
脑图:摩西
分享经营便利店干货
公众号:YDlingshou
一个什么都没有的人该怎么活下去?
如果你此刻很悲伤,请你先躺倒床上,用手机里的音乐软件搜一个相声听听,睡一个好觉。
然后你来看我说的话。
我们生的时候,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我们逝去的时候亦是。那么这其实就是你本一无所有,也将一无所有。这一生该做什么呢?不是传宗接代,不是争名夺利。是你,你本身的感受,你来世上的一遭不是为了吃喝玩乐,也不是为了名扬天下。而是你要走完这一生,感受这一生的酸甜苦辣。这样,等你死的那一天,你会内心平静如婴儿。你会幸福的闭上眼睛。
想要钱可以赚,动不了脑子就去动力气。没有力气就用脑子。脑子和力气都没有。还可以找人救济。所以,不要想怎么过下去。去想怎么样更开心的过此刻。不要担忧,去做事情,大的小的都行。
该如何度过下半生?
1、儿媳好不好那是她的事,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就行
2、生活都不容易,不止儿子,儿媳也一样,做不到一视同仁,但也别苛责她。
3、先爱自己,再爱别人,顺序不一样。
4、夫妻之事量力而为,不过度透支身体。
5、已经快退休的年纪了,再坚持坚持,就可以坐在家也有钱拿了。6、懂得未雨绸缪,在身体健康时给自己和家人买好保险,以防万一。7、坚持体检,及时发现,及时治疗。8、得体的退出子女的生活,往后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做生活的主人。9、把不合适的人从自己的圈子里“请”出去。10、对老伴“好色”一点,多牵手,多拥抱,让生活有滋有味。11、凡事想开点,很多事没必要生气,要明白生气就是在给自己找罪受。12、能吃是福,一定要保护好牙齿和肠胃。13、人生就是渐行渐远的过程,我们的一生中都在走走停停,人去人来,缘聚缘散,那些真正没有被时间“冲走”的人,一定要好好珍惜,留下来的才是Zui好的。14、有条件尽可能和小辈分开住,这样会减少很多矛盾,心里也舒畅。15、身体允许时可以带带孙子,虽然很累,但也很幸福,痛并快乐着。16、帮衬子女要有度,不要把自己所有的家当都搭进去,没有养老钱往后的生活真的很难。17、退休后不要回乡下养老。18、活在自己的生活里,不活在别人的嘴里,不和任何人做比较。19、靠近那些能带给你快乐的人和事,人活着就要快乐。20、与其如买保健品“续命”,不如好好去锻炼,健康疗法,关键对身体没伤害。21、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22、子女生活的好坏让他们自己去改变,不插手,毕竟没办法帮衬他们一辈子,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23、少吃反季水果,多吃应季蔬菜。24、50岁的年纪了就别学人家炒股了,小心养老钱“一扫而空”了。25、尽量别喝酒,这个年纪胃经不起折腾。26、身体不舒服自己去不了医院时,就告诉子女让他们带你去,别硬撑,你嫌他们方便但他们未必知道你不舒服。27、空闲时偶尔刷刷视频,畅快地笑一笑。28、这个岁数吵架就别说“离婚”了,真离了可能会孤独终老。29、保持情绪的稳定,少打麻将,不宜大喜大悲。30、婆媳之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要非得争个对错,论个输赢,这样为难的是同一个男人,何必呢!31、眼里要时刻装着老伴,如今她/他才是和你相依为命的人。32、不要为了找刺激去找小姑娘,小姑娘是好看,青春有活力,但未必比你家里的老婆更适合过日子。33、别跟别人吵架,甚至是动手,这个年纪筋骨伤着不好恢复,受苦的是自己。34、眼里有光,手里有活,不会过早地躺平让子女养老。35、保持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了自然也就长寿了。36、多在家里待,少聚会,特别是没有养分的聚会。
37、余生牵着老伴的手一起走完Zui后旅程。
为什么人活着这么累?
我是张晊嘉:关注张晊嘉,天天有钱花.转发加点赞,好运常相伴.
我们现实生活之中很多东西与我们理想的状态有很大的差别,我们总是把一些东西想象的很完美,但现实却不是那样,总是事与愿违,所以说我们感觉活着很累。
上学的时候成绩不如别人,没有考上所谓的北大清华。工作了没有别人找的工作好,总觉得别人找的工作好。
上班了,家里就要催着找对象,然后面对每天很多琐碎的事,工作生活觉得身心疲惫。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高峰时代,城市里的快节奏促使我们整天忙碌全然不顾沿途看到的风景,乡村的慢节奏促使我们享受生活,活得悠闲自在.
但是我们还是青年,还是喜欢都市的繁华快乐的生活,但是却影响着我们的内心,我们别无选择,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必须为自己,为长辈,为将来创造美好的条件,所以现在辛苦累却是换了璀璨的明天。
但是进入了大城市,看到车水马龙,别人开豪车住洋房,就会有现实生活中的攀比嫉妒,又或者是觉得自己的无能,所以我们感觉人活着很累,其实很多事情想开了就好过了,那都是别人创造的,与我们这些人无关,也许他们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又或许他们也是一步一步靠双手努力创造的财富。他们也是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辛勤的付出,才有了美好的生活。
想多了就累,看淡就释怀,所以想开了就好,还是得勇往直前,花压力为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