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什么地方,圆明园到底是谁烧毁的?
结论在前: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英法联军在第二次战争中对圆明园进行了巨大的破坏,放火行为也发生在那个时候。
在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财政压力大,无力修缮,保护不力,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狩,一些落魄的旗人、土匪、当地群众趁机进入园内进行二度大规模洗劫,造成残存建筑和名贵木材损失,这便是流传的第二个版本:中国人自己烧毁了圆明园。
宣统退位以后,中国陷入长期的军阀混战中,由北洋政府、军阀为主大肆拆毁圆明园内石料,导致圆明园成为废墟,直至新中国成立开始有效保护,才成为今天这个模样。
在此仅讨论圆明园的火是谁放的这个问题,从上述时间来看,毫无疑问罪魁祸首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的英法联军。
1.火烧圆明园的由来
1860年8月,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进行了四年,广州、天津接连失陷,但是占据城市并不是英法联军的主要目的,其意图仍然是逼迫清政府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便将中国的殖民化进一步加深,服务英法的资本主义体系。因此派出使团39人到北京与清政府进行交涉。
此时的清政府仍然秉持夷狄之分的观念,外交上连“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都不遵循,更别提近现代平等的外交礼节。清政府不仅将外交使团扣下,给了英法联军解救使团的口实。
同年10月6日,经过简单战斗,英法联军击溃了北京城北的清军僧格林沁、瑞麟残部,闯入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外的圆明园。咸丰帝早已以北狩的名义仓皇逃到热河避暑山庄,英法联军除了洗劫圆明园外,同时洗劫了京郊的其他皇家园林,如清漪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畅春园等,抢劫行动持续了两天,英法联军于10月13日攻入北京城,发现使团39人仅剩18人,有11人被清政府碎尸和折磨至死,抢劫行动随即转化成毁灭行动。
用英军统帅格兰特的话来说就是“烧毁他(皇帝)的行宫,给他一个教训”。 10月18日,英法联军派出三千五百余人的骑兵团进入皇家“三山五园”(即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进行放火,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烟雾笼罩京城久久不散。
此时正值十月份,秋风萧瑟,北京的干燥天气,加之古代园林以木制结构建筑为主,加速了火速的蔓延。圆明园只是这次人为破坏的其中一个受害者。
2.火灾的始作俑者
毫无疑问,此次火灾是英法联军有组织、有预谋的放火导致的,因为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非人为的有组织的放火不足以造成全园被毁的大火灾。
有旗人、土匪、当地群众参与洗劫圆明园的说法,在上述圆明园的毁灭过程中有提及,这更多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当时北京城秩序大乱,是趁机而为。
考虑到鸦片战争中民众对清政府与外敌的军事冲突冷眼旁观(英法联军攻打广州有大量民众“隔岸观火”与己无关的态度),那个写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龚自珍之子龚半伦,为英法联军进圆明园带路,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时给联军当苦力、帮助联军越过城墙的行为,但这种无组织无纪律的抢劫只是小规模的,即便放火,也只会烧毁园内部分建筑,不至于造成这么大的损害。
事后清朝官员查核损失,发现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与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英军随军牧师罗伯特·麦吉记录:“一个也不留,一栋房屋也不剩,让这里再无宫殿的痕迹吧。现在,咱们回北京去,大功已告成。”
民间谚语:“筛土,筛土,一辈子不受苦”。
雨果1861年那段著名的话:“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洗劫,另一个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着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无论是侵略者自己,民间谚语,还是咸丰皇帝的批示,亦或是千里之外大文豪,无不把放火的罪魁祸首指向英法联军。
3.毁园之后的丧权辱国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以焚毁紫禁城相逼,要求清政府尽快签订割地赔款条约。吓破了胆的咸丰皇帝指示奉命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訢,全部承诺英法联军的一切条件,签订《北京条约》,开天津、大连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将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财产发还,法国传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买田地,建造教堂;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承认1858年的《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割让了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此中国失去了东北地区对日本海的出海口。
不但发动战争的英法,甚至俄罗斯、美国都从这场战争中捞得大量好处,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进一步加深。
4.人类文明瑰宝的浩劫
古有项羽烧阿房宫、李自成烧紫禁城,近有英法联军烧圆明园、日军洗劫故宫文物,再到最近的巴黎圣母院的大火,人类流传下来的文明瑰宝,经历了无数天灾人祸,到我们手中完好无缺的所剩无几。
无比敬佩《我在故宫修文物》的那种工匠精神,也感叹二战中东京的古建筑未被的幸运,我们不能过于自私,将这些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明遗产据为己有、不知怜惜,正所谓“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们将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些什么,如何不让千百年的文明瑰宝在我们手中断送,如何将我们的文明传承下去,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引用圆明园遗址公园官方微博《文明 不能承受之殇》对巴黎圣母院火灾的话,“衷心祈愿文物都能够远离灾难,代代传承”。
大英博物馆的介绍?
博物馆是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像我们国家因为地大物博,所以每个省份当地都有博物馆,可以很好的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是快速了解这个地方的途径之一,今天要介绍的世界上著名的大英博物馆。
英国国家博物馆(俗称:大英博物馆)于1759年起对公众开放。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四大博物馆。目前,大英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的藏品大约有5万件。
据馆方介绍这里有56000平方米,连地上带地下共有8层,100多个展厅被分为了古近东馆、埃及馆、希腊罗马等10个展馆,绝大多数展厅位于主层和上层。
1、镇馆之宝——埃及木乃伊
62号和63号展厅是许多游客进入博物馆后的参观首选,因为这里展出着来自埃及的木乃伊,而且据说数量远超过埃及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的木乃伊种类丰富,绝大部分被包裹完整并施以彩绘,但也有的被打开了包裹,完全暴露在空气之中。除了成人的木乃伊外,这里还藏有儿童和猫的木乃伊。
2、中国文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位列33号厅的中国馆是参观大英博物馆必到之地。
最不能错过的是瓷器,上自汉唐,下至明清,青花、钧瓷、唐三彩、景泰蓝按年代与产地排列,应有尽有,大概是中国以外最大的中国陶瓷馆。展厅内有超过1700件陶瓷器物,既有实用器,也有供人赏玩之物,它们的美丽令人惊叹。
宁晋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啊?
宁晋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好玩的地方:
1. 忻州古城:宁晋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内古建筑众多,城门、宫殿、寺院颇具特色。城内小巷迂回,饮食文化也很发达。
2. 五台山:佛教名山,海拔1545米。风景秀美,殿宇众多,是古朝鲜半岛三大佛教名山之一。最著名的地方是大雄宝殿和五台geo景。
3. 靖宇千佛石刻:位于宁城县,是我国东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石刻艺术群落。共有佛像1300余尊,内容丰富,艺术水准很高,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
4. 银川峡:宁晋两地界峡谷,峡长10余公里。峰峦叠嶂,悬崖峭壁,溪水激流,景色秀美。峡内有古银川桥,可步行穿越峡谷,颇具挑战。
5. 水西关麦地里文化旅游区:保留了宁古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有明清建筑。每年举办麦地里文化节,可以欣赏到民间艺术表演等。
6. 兴隆山:海拔721米,山峰秀美,林木郁郁葱葱。山上有兴隆山神庙和兴隆山佛院,都是古建筑群,并保存了大量石刻和壁画艺术品。
7. 玉皇顶:海拔1434米,是东北地区著名的道教名山。有玉皇顶宫、抱经楼、三清殿等建筑。山上风景优美,祈福踏青胜地。
除此之外,还有构林古寺、宁江源头、宁安古城、喀喇沁古城等景点,宁晋地区自然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是东北佛道文化的发源地,是理想的度假旅游目的地。
蜂腊可以保养景泰蓝吗?
当然不可以,保养景泰蓝按一以下方法一、景泰蓝需要保养的地方分为两种,分别是金属和釉面,如果保养得当,景泰蓝可以保持五十年的光鲜亮丽。
二、景泰蓝裸露的金属部分大多数采用镀金工艺,清洁时应采用较柔软的布料或鸡毛掸子进行擦拭,不可用硬性布料,以免留下划痕。
三、不可以用水清洗,也不可以用湿布擦拭,不然铜丝会生锈。
四、不可用具有酸碱性质的清洁剂或高温处理。
五、在移动工艺品时,尽量不要直接用手去触碰,带上白手套,以免留下汗水。
六、擦拭完成后,可以喷洒蜡质的光亮剂,能长期保持它的靓丽感。
七、瓶器内部如果是裸露的铜胎,要及时予以喷蜡处理,铜较易生锈,以防止锈蚀。
什么是特色礼品?
什么是特色礼品?所谓特色礼品,也就是一个地方的特产,能让收礼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哪个地方的人送的。像山东的周村烧饼、北京的全聚德烤鸭、天津的大麻花等有像山东潍坊的风筝,重庆的荣昌折扇等等这些具有地域性的工艺品。
河南的特色礼品也很多:
工艺品:
1、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泥咕咕
泥咕咕是历史悠久的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作为浚县民间对泥塑小玩具的俗称。因为能用嘴吹出不同的声音,所以形象地称之为“咕咕”。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河南省浚县的王学锋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3、洛阳牡丹瓷
洛阳牡丹瓷是一种将悠久的洛阳牡丹文化与中国古老的陶瓷工艺有机融合后诞生的新派艺术陶瓷,它以优质高岭土为原料,以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为原型,以具有牡丹纹饰的瓷器为样本,继承以唐代白瓷烧制技艺为基础、兼具唐三彩等唐代陶瓷生产传统技艺,汲取雕塑造型、镂空捏花、装饰刻印、颜料釉色等众家陶瓷传统技艺之所长,采用全手工制作而成。
4、汴绣
汴绣,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它以绣工精致、针法细密、图案严谨、格调高雅、色彩秀丽而著称,早在宋代就已驰名全国。2006年,汴绣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8年,汴绣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钧瓷
钧瓷,河南省禹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钧瓷始于唐、盛于宋,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瓷之一,并以其独特的釉料及烧成方法产生的窑变神奇而闻名于世。瓷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独特的窑变艺术,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艺术特点广受陶瓷爱好者喜爱。
6、洛阳宫灯
洛阳宫灯是一种特色传统工艺品,元宵佳节常见的装饰品。品种繁多,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红纱圆灯、六色龙头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罗汉灯等等。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
7、唐三彩
唐三彩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属于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饮食:
1、洛阳牡丹饼
洛阳牡丹饼是一道美味可口的地方名点,属于豫菜系。相传与武则天有关,以豆类为主料制作糕点,酥松绵软。
2、桶子鸡
开封特产名菜,以其色泽鲜黄,咸香嫩脆,肥而不腻,越嚼越香几大特点而出名。其主料是鸡,主要烹饪工艺是煮。老母鸡的补益之功效更高,许多久病、瘦弱之人用来补身,尤其是畏寒风重,虚不受补者,老母鸡不但能补气补血,还可祛风。
3、信阳毛尖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其成品紧密如尖故名毛尖。信阳市的天云、云阳等山区山高雾重,水质极佳,出产的茶叶颜色深绿,叶片肥厚,品质上乘,再经过后期的精工细做,成品茶纯净清澈、香味持久,回味悠长,历史上曾被作为贡品献入宫中,有淮南第一茶之称。
4、沁阳花菇
菇中之皇,首先表现在独一无二的质量上。 目前,“泌阳花菇 ”已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河南省名牌产品。泌阳花菇朵圆、肉厚、质地细腻、色泽洁白、爆花自然、口感鲜嫩、菇香浓郁,经过国家有关科研部门的化验分析,所具营养,药用价值极高,含有17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30余种酶类和丰富的香菇多糖,维生素D的含量达120个国际单位,菇质远远优于外地同类产品。
5、新郑大枣
历史悠久,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枣核化石证明新郑枣栽培史已有8000多年,春秋时曾有“桃枣荫于街”一说。新郑堪称华枣的发源地。新郑大枣品质优良;驰名中外,出访日本时,曾专门将新郑鸡心枣馈赠日本天皇,在新疆举办的全国枣类评比中,新郑枣品质名列千枣类第一名。
药材:
1、商桔梗
商城县位于河南省东南边陲的大别山腹地,地处江淮之间,是著名的“药乡”。商城所产的中药材“桔梗”,因其所特有的“龙头凤尾菊花心”优良品质特征而久负盛名,并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商城桔梗根肥大肉质,切片断面纹理清晰,呈白色或淡黄色,宛若菊花,是谓“菊花心”。四年以上野生桔梗茎于块根的结合部向上生长出一种似角一样的不定根,形似龙头,故谓“龙头”。商城桔梗的主要特征就是龙头凤尾菊花心,堪称药中奇葩,在同类产品中独一无二,扬名海内外,被载入《中国药典》注释版本和越南《药志》。1986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列为第一批对外保密名种,被誉为“商桔梗”。
2、商茯苓
名贵中药珍品,也是治疗多种疾病的主要配伍药。史有中药材“白银”之冠名,对人体具有极高的抗癌、抗衰、固精、保肾等药食保健功能。《神农本草经》中把茯苓列为上品,是中药的“八珍”之一。商茯苓主要产于大别山区的原始森林,以体大、色亮、泽莹、质优、生产历史悠久而享誉全国,商城也因此一直享有茯苓之乡的美誉。
3、葛根粉
生长于长竹园乡属大别山深山区,一般海拔405―1352.6米,平均海拔716.3米,相对高度947.6米,最高峰九峰尖1352.6米,最低海拔150米,全生态、无污染、绝对天然。清凉下火,养胃解酒的特效,可降低血压,能显著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量,可明显减慢心猝,降低心肌缺氧耗量,能降低胆固醇和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焦,葛粉内含有人体需要的十多种氨基酸和十多种微量元素。
4、渑池丹参
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渑池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2.4℃,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在2257.4小时左右,无霜期为213天,10℃以上积温4046℃,年平均降水量656.9毫米适合中药材种植。渑池丹参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约20厘米(有的可达33厘米),直径0.3-1.5厘米。表面红棕色,粗糙,具纵横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黄色或紫褐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河南省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也是地大物博。好的东西一时半会也说不完,简单的介绍一些,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