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是指佛教中的什么,天龙八部写的有西游记好吗

天美资源网

天龙八部是指佛教中的什么,天龙八部写的有西游记好吗?

没有

天龙八部出自佛经,是指天、龙等八个群体,不是八位个体。金庸小说《天龙八部》据说除三位主演外另有阿朱、慕容复等人大略可以对应天、龙等八部,题主有兴趣可以推演。不过,金庸的用意,或许不在于具体对应,而是借佛教术语彰显本书中所透露的人世悲悯。

天龙八部是指佛教中的什么,天龙八部写的有西游记好吗

段誉和王语嫣的结局怎么样?

段誉与王语嫣成婚后,琴瑟和鸣,莫不静好。不想慕容复修炼成慕容家族上古武功玄学《摘星补录》,意欲夺取大理兵权,再兴复燕之志。当慕容复正欲取段誉、虚竹之性命之时,天孤之星萧峰在参毕《菩提观止》领悟出天地奥秘之后,出手相助,后随扫地僧虚空而去。

大理天龙寺内,枯荣大师讲经之所。段誉为便日后能将六脉神剑传承下去,与枯荣大师将剑法详加演解后录做秘本。

此时的段誉已将六脉神剑练至大成,内力也已达到震古烁今之地步,加之爱妻王语嫣对天下武学多知尽解的指点,段誉已是五百年来武林中罕见奇才。

当初二人大婚之日,王语嫣曾言到,段誉与其二哥虚竹日后定能纵横宇内,无对无双,恍惚间,段誉竟然想到了少林寺的扫地僧。

段誉与枯荣大师正在演练之时,不知何时大厅之中竟出现了一个黑衣蒙面人。黑衣蒙面人怒斥六脉神剑,不过尔尔,欺世盗名,言语入耳激荡,段誉险些把持不住,枯荣大师却被这无形杀气震破内脏,七窍流血而亡。

段誉大骇大怒,将平生所学尽数施展,然而那蒙面之人却分别用轻功、内功、指法三种武功轻松破去段誉的六脉神剑。

段誉心知自己绝非敌手,但悲怒之中,弹指而进,反手扣住那人脉门,催动北冥神功吸其内力,那知便如干河取水,徒然无功。

蒙面人冷笑一声,忽然一股大力瞬间涌到段誉身上,将其弹出丈外跌倒在地,随即弹指虚空一点,满室剑气纵横汇至一处向段誉涌来,直如大浪汹涌、万剑齐发。

段誉此时亦知武功实在和他相差甚远,无可匹敌,其武功已然超出想象,自知无法抵御,于是凝立不动,那人似乎并无伤其之意,虚发实收。段誉心头涌起一种微妙感觉,再次想到了少林扫地僧,但那人身形及其声音年纪与自己相仿,断然不是。

就在段誉暗自思讨之时,那人满眼一副踌躇满志之神态,言出大理这边陲小国,历代国君不求上进,只贪图安逸,如将兵马大权交出,近可安国、远可开疆,大理可造历代不能之辉煌,如若不然,十日后必有大灾大忧。

言罢,蒙面黑衣人飘然而去。

段誉从天龙寺而归,一丝愁绪写在眉梢。身怀六甲的王语嫣斜挽段誉,让其将当时情景详细描述,看是否能获点滴线索。

段誉素知王语嫣之才,但此时爱妻身怀六甲,唯恐其心思过度,心力交瘁,耗费心力,故而一直未有细言。但此时毫无头绪,心中烦闷,不经意间,便将天龙寺内之事和盘托出。

王语嫣也觉此事匪夷所思,脑中飞快转动多种猜度,之后心中似有所思,印证出她的猜度,蒙面黑衣人应是她的表哥慕容复。

段誉大惊,难道慕容复心智失常是假,复燕之志仍未遗忘,但在这短短一年之间,慕容复武功大进,又是如何学得这可惊可怖的武功?

王语嫣神思长考,说出了慕容世家不为人所知的秘密。原来,天下人皆以为慕容世家历代相传的武功是斗转星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但是,慕容家族还有一本上古时代至高无上的武功玄学《摘星补录》。

《摘星补录》本是一本标注星体运行,研究天象之书。五代末年的武学奇才,姑苏慕容氏先祖慕容龙城通过此书观星云而悟出武学至理,并将其中的绝世神功藏于书中。

段誉对皇权王土本就懵懂,如有高明之士,莫说是兵马大权,就算是江山王位送与他都未尝不可。但这慕容复一旦手握兵马,天下苍生百姓不知要有多少生灵涂炭,又要不知兴起怎样的杀戮,如若不答应,十日后,慕容复必来血洗大理,如此两难,一时间段誉尽是愁虑之容。

王语嫣沉思而后道,天地造化,看似奇妙之极,却有它必然之规,慕容复武功看似神鬼莫测,只是从未见过此种招式而已,况且,他志在复国,而不是江湖杀戮。乾坤之奇妙,段誉完全不必太过于忧虑,如今只要飞鸽传书求援于灵鹫宫虚竹便可。

段誉深情凝望王语嫣,忽然间豪气填胸,精神顿振,纵是成败难测,折难不卜,有娇妻相伴,又有何妨?

转眼便是十日之后,蒙面黑衣人扬言血洗大理的时日。

虚竹接到段誉飞鸽传书,带领梅兰竹菊四剑侍星夜赶来已和段誉长谈参研了五日。虚竹较之段誉天下武学涉猎更广、机缘更多,加之近年精研灵鹫宫的医学之道,对天下玄幻武学略窥端倪,随即起身掌影飘飘般的演练起来。

段誉在旁观之,大为惊讶。但见虚竹飘来闪去,倏忽不见,竟有蒙面黑衣人二分的样子,所不同的是,黑衣人形如鬼魅,虚竹却态似神仙。

段誉大喜之下,却又十分不解。虚竹娓娓而道:此身法不过是料敌先机,提前施为罢了。当对对方武学身法相当熟悉之时,便有足够的时间和速度来预判。天下武功的基本道理不过就是闪避、攻击,有些闪避不开,攻击不到,只是人力所限而已。

天下与你交过手的人寥寥无几,对你武功身法熟悉的更是屈指可数,如此这般看来,语嫣妹子定然说得不错,那蒙面黑衣人必定是慕容公子。

蒙面黑衣人负手立于厅中,见王语嫣肚腹微微隆起,眉头不禁微微一皱,神情颇为复杂。虚竹闪身而前,

执手叫出其名。黑衣人微微一顿,知道有王语嫣在场,自是瞒不过大家,抬手取下面巾,面如冠玉,眉清目朗,正是号称"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慕容复。

王语嫣轻声问完表哥一向可好,随即转言,为何重拾杀戮。慕容复析辩诡辞,竟言枯荣之死实乃其修为极差,受不了他的天音罡气,才有此无心插柳之功,否则枯荣定会对自己执掌兵马大权之事从中多加拦阻。况且这大理边陲小国,历代国君眼浅志短,如此下去,终有一日,大理必亡。

段誉想到慕容复欲以天下为祭品、以杀伐为利器、以民众的流离和鲜血为代价,来换取其复燕之志,即便是其自幼读经阅道,性淡冲和,此时却也禁不住激荡起来。

慕容复一声拿命来,虚空一点,倏忽不见。段誉反身一转,运转凌波微步,挥掌凝神,险些和慕容复撞了个满怀。

慕容复嘿嘿一笑,屈指一弹,赫然竟是那招北冥有鱼,指影重叠、真气汹涌,直卷而来。远处凝神观望的虚竹、王语嫣只见四周树木受到激荡,落叶纷纷。

虚竹在旁暗叫不好,慕容复之武功远比最初设想的那样神奇,现在看来,远在自己与段誉之上,身随念转,挥掌斜身飘上,飞身助攻段誉。

此时的段誉未行吸功之法,只是将毕生功力溶入六脉神剑最雄浑的那招少商剑中缓缓发出,但一遇慕容复掌风,不由大吃一惊,只觉对方如挥掌拍浪,击之虽散,却又四面八方的涌来,忽又一股大力涌到,便如微波之后的滔天大浪,只听“啊”的一声,胸间已是鲜红一片,如纸鸢般飞出数丈。

虚竹恰此时赶到,眼见危急,使出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中的一招“混沌初开”,将段誉托起,推出三丈。

慕容复用气于背,但听“噗”地一声,声如裂帛,食指正中虚竹,自肩后而入,透胸而出,只听虚竹一声轻哼,重伤不动。

慕容复心中暗道,只因自己神功从未显露江湖,而自己又对他二人武功熟知于胸,这才击败。今日不除,假以时日,待到他二日参研出应对之法,一旦联手必可胜我,定然是复燕之路上的一大阻碍。

心念转处,又见肚腹鼓起的王语嫣双手揽于段誉肋下,双目隐有晶莹,一副甘愿共死的神态,往事种种如烟飘转。一瞬过后,旋即恢复杀念,挥掌击出。

但听啪的一声,慕容复胸口中掌,多处穴道瞬间被点,委顿在地。

萧峰负手立于三尺之外。

原来,天下人皆以为萧峰乃八部之天龙上首,实则萧峰为天孤星之相,与八部之造化、相法皆大不同。八部天龙重视佛学理论、文字般若,天孤之象则以般若为主,重视各种佛门神通修持。那日雁门关外,军马对峙,铁箭穿胸为真,身亡却是为假。

萧峰坠崖昏迷后,缓缓睁开眼来,于悬壁而出的一座石梁之上,见一清瘦老者正抚琴清歌,恍如隔世,惊诧忘言,万般迷茫不解。

老者停琴驻歌,慢慢道出萧峰实乃上界天孤星之本元,出尘之士。萧峰听得一脸茫然,似入梦中,满眼不解,如闻天书。

老者娓娓而出,天孤一宗,始于六朝,至唐代进入鼎盛,成为主流,其后又渐渐分成两道,一道成为八部天龙,一道成为天孤之象。

前日,老者夜观天象,金星灿然,得知其三世之友萧峰即将本元出世,遂于这壁立千仞之下等候,助萧峰在三日之内回本归元。

萧峰本心胸坦荡之人,心无一物,自身世风波之后,便开始了天涯奔波,江湖杀戮。雁门关外铁箭穿胸那一刻,心中便隐隐悟出了些什么,此刻虽然不能完全领悟老者之意,但隐隐然,似乎心门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逐渐清晰起来。

老者继续,天孤一宗所修乃罗汉神通,皆为玄门正宗,其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神通,便是千眼通与千手通。所谓千眼通就是开天目,天目一开,任何迅雷闪电、疾风暴雨等武功招式,在眼中如同蜗牛一般缓慢,如若辅以千手通,敌慢我快,无坚不破。

五十年前,老者幻相出游,缘遇一人,助其开了天目,修成了天眼通,入世修行,然其资质欠佳,尚未习得千手通,此人便是隐居于少林藏经阁内的扫地僧。萧峰闻之大异。

三日之后,老者飘然而去,留与萧峰一纸一册。纸曰:灵台清净自生晖,扫尽六尘照翠微。枉入禅门谈观止,由来菩提任花飞,谁言释伽便是祖,莫道三经不可违,一笑罢休闲处坐,肥出瘦中瘦亦肥。汝本具菩提大相,有震古烁今之造化,留下一册《菩提观止》,勤修三年之功,必有大成。

一时间,萧峰怅然若失,眼望山间云雾缭绕,不由神游相外。

萧峰见老者有惊人神通,不得不信,于是开始专心参研老者所留《菩提观止》,按书中所言逐次参练起来。

转眼三年,萧峰已参毕《菩提观止》,不仅武学一道,更兼人生大道,将儒释道、天地人融汇一体,此时的萧峰从死到生之后,胸清不盈一物,不但武学到了一个全新境界,而且对江湖、武林也有了全新认识,对于自己是汉人还是契丹以及往日恩怨种种早已释怀。

此番出谷,萧峰首先祭拜了阿朱、阿紫,其次暗中看望了身在少林修行的父亲。诸事之后,萧峰意欲再拜访下段誉、虚竹,然后另寻一地,开宗立派,将自己所学传承下去,开辟武林新风,让天下习武之人知道,武学的终极应当是术,而非争强杀戮。

不想萧峰来到竟遇慕容复意图血洗大理。萧峰恶念慕容复昔日欲行复国之事,只是痴人狂佞,却未有大的恶行,此番如此作恶,自不容他,遂出手相击,重伤慕容复。

段誉夫妇、虚竹见萧峰死而复生,虎目含泪,声音哽咽,大喜过望。萧峰恐生后患,欲要了结慕容复之性命,忽听阿弥陀佛一声佛号从远处传来。众人纷纷回头,却见两灰衣僧排众而出。

萧峰一见那两人,不由心神巨荡,一个是那扫地僧一个是自己的父亲萧远山。

扫地僧口念乾坤奇妙,万物有根,啸骂阎罗渺去,挥棒冥王遁远,执手出三界,从此淡凡尘。

萧峰一脸惊愕,但见萧远山扶起萧峰,三人虚空而去。

天龙八部插曲?

一、82版《天龙八部》

1、片头曲:《两忘烟水里》(六脉神剑单元)、《万水千山纵横》(虚竹传奇单元)。

2、插曲:《情爱几多哀》、《湘女多情》、《付上千万倍》。

二、90版《天龙八部》

1、片头曲:《狂龙》,作词曾益,作曲董泰,演唱:曾益/罗晳。

2、片尾曲:《醉与梦》,作词曾益,作曲董泰,演唱:曾益。

天龙八部是哪八部?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从小就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对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仅从小说来看,我们很难理解什么是“天龙”什么又是“八部”。但是和佛教联系起来就有些道理了,比如说在《西游记》中白龙马最后就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所以说这个“八部天龙”可能就是佛教用语,代表佛教的八种护法神。

他们分别是“天,龙、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呼罗迦。”因为前面两个“天”和“龙”比较重要,因此这“八部”被冠为“天龙”这两个字,既然解释了名字的由来,那么金庸为什么用这个名字个小说起名呢?因为小说中的每个人都对应这一部。

首先是天:天也就是帝释天,帝释天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是众天神之领袖。而在《天龙八部》中只有乔峰能够担当起“天”这个称号。

龙:即指龙神,在《天龙八部》中能够称为龙的只有段誉,因为段誉后来成为了大理国的皇帝,皇帝不就被称为是“真龙天子”吗?

夜叉: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另外夜叉也有敏捷、勇健、轻灵的意思。在《天龙八部》中能够称得上夜叉的也就是虚竹了,因为虚竹让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诸魔甘心屈居其门下,并且让他们弃恶从善。再加上虚竹修炼的是逍遥派武学。

乾达婆: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的乐神之一,既然乔峰是帝释天了。那么阿朱就是这个乾达婆。

阿修罗:阿修罗王常常率领部和下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食物,帝释天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在《天龙八部》中于乔峰作对的也就是“慕容复”了。在加上慕容复身边总有美女相伴。所以这个阿修罗非慕容复莫属。迦楼罗;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记载的一种巨型神鸟,平时靠捕食龙为食,而且吃的非常多。最后一生所吃的龙的毒素一起发而死。在《天龙八部》中鸠摩智一生醉心于武功绝学,试图将少林七十二绝技融合在一起。差点而死。紧那罗:也被称为歌神、歌乐神、音乐天,有的人说这个是阿紫,也有的人说是暗示书中的游坦之。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所以这个蟒蛇是一个阴险狡诈的人。在小说中应该救属丁春秋了。因为丁春秋武功极高,心狠手辣,善于用毒。

以上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一般都认为天龙八部的武功水平高于笑傲江湖?

珍别江湖,金老千古,书魂还在,侠义永存!

按照金庸先生小说中的设定,《易筋经》乃是少林禅宗始祖达摩祖师所创。在《笑傲江湖》中,曾通过少林方丈方证大师对令狐冲的讲述还原出这部典籍的一段传承。在这个传承中,第一个受传这部典籍的是禅宗的二祖慧可大师。《易筋经》在少林的传承之路

当年达摩祖师圆寂后,慧可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他座下的蒲团中得到一卷经文,这就是达摩祖师用梵文所写的最原始版的《易筋经》。

那《易筋经》神功,乃东土禅宗初祖达摩老祖所创,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得之于老祖。慧可大师本来法名神光,是洛阳人氏,幼通孔老之学,尤精玄理。达摩老祖驻锡本寺之时,神光大师来寺请益。达摩老祖见他所学驳杂,先入之见甚深,自恃聪明,难悟禅理,当下拒不收纳。神光大师苦求良久,始终未得其门而入,当即提起剑来,将自己左臂砍断了。…达摩老祖见他这等诚心,这才将他收为弟子,改名慧可,终得承受达摩老祖的衣钵,传禅宗法统。《笑傲江湖》

慧可得到这部经文之后,因为他自己并不通武学之理,难以自晓,于是遍访名师求解其中奥妙。然而慧可大师在当时已经是得道的高僧,世上佛门智慧在他之上的大德就更加难寻,因此经历二十年,终是不得而解。

后来慧可大师在峨嵋山遇到来自天竺的梵僧般剌密谛,两位高僧在峨嵋金顶就《易筋经》相互启发,经七七四十九天,终于豁然贯通。但般剌密谛所启发的大抵是禅宗的佛学,于《易筋经》武功上的奥秘,两人尚不能完全通晓。十二年后,慧可大师在长安偶遇了一位精通武功之理的年轻人,两人谈论了三天三夜,终于将《易筋经》中的武学奥秘尽数领悟。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帮助大唐平定天下的李靖,从理论上来说,李靖应该是自达摩祖师之后第一个练成《易筋经》的人。方证大师就认为他之所以能建不世奇功是得益于《易筋经》。

自此《易筋经》的武学修炼法门终于得到汉译,由慧可大师整理后,成为少林的传世典籍。根据新修版《天龙八部》中的设定,少林寺中典藏的《易筋经》至少有三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达摩祖师所著的梵文原著版,第二个便是慧可大师和李靖整理而成的汉译版,第三个就是与《神足经》两经一书的梵文抄录版。第三版后来被阿朱偷出,交给萧峰送还少林却不慎遗失,游坦之因之练到隐藏在《易筋经》经文中的《神足经》,并与千年冰蚕相辅,以“冰蚕毒掌”成为绝世高手。

扫地僧对《易筋经》在少林传承的影响

《易筋经》虽得汉译,但这部秘笈的修炼却极其不易,从汉译之后少林中所练成此门绝学的僧人寥寥无几,《天龙八部》里曾对此有过描述。

这《易筋经》实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是修习的法门甚为不易,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但修习此上乘武学之僧侣,必定勇猛精进,以期有成,哪一个不想尽快从修习中得到好处?要“心无所住”,当真是千难万难。少林寺过去数百年来,修习《易筋经》的高僧着实不少,但穷年累月的用功,往往一无所得,于是众僧以为此经并无灵效。三联版《天龙八部•第29章》

按照三联版《天龙八部》中的设定,从对熟知鸠摩智在强练《易筋经》一事中可以看出,扫地僧应当是勘破“人相、我相”,也是参破“武学障”之后,练成《易筋经》,并对《易筋经》的修炼行要做了总结的第一人。在他的一百多年前,少林寺有个和尚,自幼出家,心智鲁钝,疯疯颠颠。他师父苦习《易筋经》不成,怒而坐化。这疯僧在师父遗体旁拾起经书,嘻嘻哈哈的练了起来,居然成为一代高手。但他武功何以如此高强,直到圆寂归西,始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旁人也均不知是《易筋经》之功。

(注:在新修版中,扫地僧疑似练成《易筋经》的这一设定又删去了,改成鸠摩智内伤加重是想将七十二绝技强行合并为一,并不是强炼《易筋经》,扫地僧至始至终也并未提及《易筋经》,这相当于是《天龙八部》中,并没有人练成《易筋经》,不过本文观点就三联版)

扫地僧虽然对《易筋经》的修炼行要做了总结,便是要具备有相匹配的高深佛法,但无形之中却束缚了这部典籍在少林的修炼传承。因为在他的引导之下,少林出现了一股侧重佛法之风,对于武学一道反而有所怠慢,这也是导致了几十年后,少林寺武学会因为“火工头陀事件”一下便出现断崖式衰落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扫地僧并没有将这门内功心法进行精简,对修炼的精要进行有效的释放,促进这套绝学在少林武学上的传承。而且自古以来少林能在佛法上有大修为的高僧本来就屈指可数,此后的寺中众僧,有了在佛法上有大修为才能修炼《易筋经》的思想束缚,无形之中就减弱了不少对武学有追求的僧人对修炼《易筋经》的欲望,进一步就影响了这部典籍在少林中的传承。在后来,有了无色禅师从觉远大师那里带回的《九阳真经》残篇,诞生了“少林九阳功”,有了这门内功为武学根基,寺中武学得以复兴,就更无人想要去修炼《易筋经》了。此后数百年间,少林中便再无僧人练成这门绝学,直至到方证大师的出现。

方证大师对《易筋经》最后传承的影响

在金庸先生的小说里,唯一练成《易筋经》的少林方丈应该就只有方证大师一人。方证大师能够练成《易筋经》,也是他堪破了“人相、我相”,他在令狐冲讲二祖慧可得承达摩衣钵一事时,着重讲述了二祖得以拜入禅宗门下的因缘,便是断臂铭志。此中深意就是方证大师认为无论是修学禅宗佛法还是修炼达摩祖师所传下的《易筋经》,都应该有所取舍,有舍才有得。

慧可正是自断左臂,明志摒弃自己本来所学,心归空杯才得到达摩祖师的法统。历代高僧在修炼《易筋经》时一味的只知进取之功,却没有勘破本相,摒弃修习武功之念,这是与出自禅宗的《易筋经》所提倡的修炼本意背道而驰的。很明显方证大师正是参透了其中的道理,才炼成了千百年来无人成功的此门绝学。他练成之后,内功深厚,连任我行的“吸星大法”都奈何不了他,吸不到他的内力。凭借此绝学,方证大师是当世一等一的高手,也是任我行最佩服的“三个半人”中的其中一个。

后来被逐出师门的令狐冲身中内伤,必须要有《易筋经》才能医救。但《易筋经》是少林的传世秘笈,少林历来有门规武功并不能外传。方证大师有意要收令狐冲为弟子,但令狐冲时刻想着有一天能回归师门,于是婉拒了方证大师的好意。方证为救令狐冲只得假借风清扬之名,说是桃谷六仙受风清扬之命托方证将《华山内功心法》传授给令狐冲,实则教他《易筋经》。令狐冲修炼之后,内伤日益好转,才发觉他所修炼的并不是什么《华山内功心法》,而就是少林的《易筋经》。

令狐冲能练成千百年来少有人练成的《易筋经》,在羽菱君看来,有两个可能。一是令狐冲当时修炼《易筋经》时,他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治疗内伤,并不是修炼武功,这就让他的心中是不存在修习武功之念的。二是方证大师传与令狐冲的《易筋经》,应当是经过方证精简,释放之其中精要之后的精易版《易筋经》。因而令狐冲所练成的,也并非是扫地僧与方证大师所练成的大成版“易筋经神功”,这点跟张无忌所练的大成版“九阳神功”与武当峨嵋少林三派的残篇“九阳功”相类似。

这两个可能性让令狐冲练成了《易筋经》,也让《易筋经》的传承出现了新的方向。本来按道理来说,假如《易筋经》是通过方证完成了精简的,那么在此后的少林中,应该会出现练成《易筋经》后继之人,但很明显应该是没有的。很大可能就是在方证之后,并未出现有如令狐冲那样天赋异禀的人,也有可能就是方证因为对令狐冲的喜爱已经把他当成自己唯一的传人,除了他并未将此精简功法的行要传与寺内僧人。

自此少林之中,再未出现练成《易筋经》的僧人,而令狐冲受传的一脉中,也没再出现后世传人,《易筋经》在武林中算是彻底失传。

然而金老的武侠世界本来就充满了可能性,其中是非,本也难断,所有对金庸先生武侠世界的理解也纯属是个人一厢情愿的看法罢了。因而以上个人观点,不求苟同,欢迎验证与吐槽!

【坚持原创,杜绝抄袭】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