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是什么诗,离骚这首诗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天美资源网

离骚是什么诗,离骚这首诗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 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尤罹忧也。

”;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 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离骚是什么诗,离骚这首诗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 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

《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 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 诗。

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 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 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离骚和诗经并称什么?

离骚和诗经并称风骚。“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后比喻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后风骚用为诗歌的总代称。它们同被视为中国诗歌发展的源流。对后世中国文学影响深远。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

《诗经》《离骚》并称:风骚

“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后比喻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后风骚用为诗歌的总代称。注意的是诗经里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

离骚三段附文的区别和用法解释?

外部结构言之,全诗分三大部分和一个礼辞。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自叙生平,并回顾了诗人在为现实崇高的政治理想不断自我完善、不断同环境斗争的心灵历程,以及惨遭失败后的情绪变化。这是他的思想处于最激烈的动荡之时的真实流露。从“女媭之婵嫒兮,申申其詈予”至“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为第二部分。其中写女媭对他的指责说明连亲人也不理解他,他的孤独是无与伦比的。由此引发出向重华陈辞的情节。这是由现实社会向幻想世界的一个过渡(重华为已死一千余年的古圣贤,故向他陈辞便显得“虚”;但诗人又设想是在其葬处苍梧之地,故又有些“实”)。然后是巡行天上。入天宫而不能,便上下求女,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努力挣扎与不断追求的顽强精神。

离骚中兰芷荃蕙本来指什么?

离骚中的兰芷荃蕙本来是指各种香草,在诗中用来比喻人的高尚情操。

离骚和楚辞比兴手法的异同?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离骚》的发展与成熟,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说是受到了《诗经》的影响.

《诗经》首先是展现了我国黄河流域的文化特征,原始注解中应该是宗教意义大于文学意义.至于赋比兴手法的运用,则是后人对其的一种创造性阐释.是现实主义的源头.

《离骚》则是楚国政治家屈原所作.在理解《离骚》的时候,同《诗经》一样,其原始意义更多是政治性的.《离骚》是浪板注意文学的源头.

综上,比兴手法最先在阐释《诗经》时运用,其运用篇幅相对较小,含义较单纯,如同乐咏,为数较多较真挚的是下层人民的生活乐歌,维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并使赋比兴告别了原始迷狂,成为纯粹的文学手法.《离骚》在继承《诗经》的同时,在篇幅上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在这首抒情诗中,表现的是作者对理想的之火和热爱楚国的强烈精神.一系列比兴手法的运用,则是充分利用了神话题材,通过丰富的想象,形成了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岁后世文学同样起到了深刻的影响.(注意现实和浪漫的区别)

一句话:离骚的比兴更多的是侧重于用世间高贵的事物来比喻人的品德!

而诗经中的比兴更多的来说明这一样事物,相当于现在的比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