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妇什么意思,究竟在争论什么?
争论的大概就是文化信仰有没有崩塌,心里道德有没有丧失,历史耻辱悲痛有没有忘记。
这几年国家对于杜绝亲日文化有果断的决心,不然不会让那么多正当红的流量明星和一些娱乐大花被封杀。你们好好想想那些言论有问题的明星,有哪个现在还能出来的?
即使吸过毒的明星,私生活混乱的明星,时不时还能看到在网络里出现
但是那些国家立场有问题,亲日的明星,哪个不是斩草除根、销声匿迹了?
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他们把这些文化影响众多粉丝,影响下一代的价值观,国家观。
说没有问题的人,是觉得如今社会穿衣自由,人们有自主选择权利。
但是反对的人看到的是,今天穿着拍照,拍视频,网络人人都可看到,三观没有成型的年轻人,人人效仿怎么办?日后在国家的问题上,他们还会不会严词厉色,还会不会像老一辈的人一样痛恨那个让中国尸横遍野的国家?
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这和平我们祖父辈用生命、鲜血换来的,纵使今天我们不声讨,也不该喜欢。
有的人会说,日本动漫这么出名,这么多国人看,为什么不制止他们看呢?我自己的角度觉得,大家喜欢动漫首先是喜欢动漫的作者,或者制作人,并且这个他们确实做的好,我们可以学习,以后还能超越。
但是和服不同,和服代表的就是日本,这就像我们国家的汉服和成龙。在意义上是大不同的。
这也是这么多人对于国人穿和服会这么大的反应的原因。
日军常给女性注射606药剂?
在19世纪的时候,有一种困扰着全世界的传染病,他叫做“梅毒”。这种疾病主要是通过性交传染,在所谓“世纪之交”,“追求自由”的欧洲,那就是"梅毒"的温床。
而英法这种疾病的,是一种白色的螺旋形细菌,叫做梅毒螺旋体。这种疾病的病程漫长,早期仅是侵蚀生殖器一起皮肤而已。但随着病程的渐渐发展,它便会开始侵犯全身的各个器官,并伴生各种各样的症状以及体征。
最后,它会开始损害骨骼、眼睛、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等等全身系统,引起组织以及器官破坏,劳动力丧失等等重要后果。而在黑暗的战争时期,患上这种病几乎就等于死亡,即使不是,那也是社会性死亡。
1909年,来自德国的著名有机化学家,免疫学家以及组织学家保罗·埃尔利希组件了化学实验室,研究砷化合物对梅毒的治疗作用。来自日本东京的细菌学家秦佐八郎随后也加入了他的实验室,探索梅毒的治疗办法。
他们探索出一种可以使得兔子感染梅毒的试验方法,然后开始使用砷化合物尝试小妹梅毒螺旋体。在日复一日的实验之中,这二位科学家深耕于实验室之中,埋头苦干。
他们不停的合成不同的砷化合物,然后逐一在兔子身上做实验,验证其到底能不能够杀死梅毒螺旋体。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他们合成的第606号砷化合物在注入到家兔的体内之后。
兔子身上的梅毒斑开始又显著性的变化,实验的第二天,兔子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就消失了,实验的第三天,兔子上的梅毒斑就已经干燥,并逐渐愈合。在世界上延续了近千年,在各种红灯区大面积爆发的梅毒病菌,终于被人类征服了。
这第606号砷化合物,就是几百梅毒螺旋体的枪支弹药!很快,606号药剂取得了专利,并被命名为砷凡纳明,也就是“砷救星”的意思。而后,在青霉素诞生出来之前,这个砷凡纳明,就是治疗梅毒唯一的有效药物。
而主攻砷凡纳明的埃尔利希,更是获得了19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个奖项是因为,他为人类开创了一个新的疾病治疗思路——化学疗法。如今,化学药物的治疗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人类攻克疾病最常用的一种办法。当时的报端评论他是:
“他打开了通往未知之门。在他辞世之际,整个世界都在缅怀他的恩惠。”
1915年的8月,这位开创性的科学家,在一次中风之后,不幸病逝,享年仅61岁。但同时,全世界都认可了他的研究,这是一样伟大的科学研究,也是一样伟大的发明,而主攻砷化合物研究科学家埃尔利希更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但是这位伟大科学家却不知道,他的助手森佐八郎将这个药物带回日本之后都做了什么。1931年的时候,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此后的中华大地就此沦入了销烟与战火之中,日军在我国的土地上犯下了种种的不可原谅的暴行。
而其中一项,就是他们会以各种招聘护士,招聘女工,招聘清洁队员等名义,诱骗女性成为“慰安妇”。据统计,二战期间日军强征的“慰安妇”人数多达41万人,其中有一半的女性来自中国。
而剩下的则是朝鲜,南洋,等东亚国家的女性。这些女性在进入军队之中,每日面对的就是那些如豺狼一般的日军的折磨,反抗的结果就是毒打。而这时候,日军将领为了防止梅毒性病等在军中传播,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森佐八郎带回日本的“606药剂”,就成为了最好的预防针。他们强制性的将这个药剂注射到每个本来就十分健康的女子身体里,这个药剂本是治疗梅毒的药剂。本是为了患上梅毒的患者使用的,所以副作用患者们也没有那么的在乎。
而这个药物的除了能够杀死梅毒螺旋体之外,最大的副作用是让女性永远的丧失生育能力,即使是怀孕了,也会堕胎。也许当初发明出这个药物的埃尔利希,本意是为这个世界带来光明,但日军却将其,变成了一个悲剧。
看完二十二?
电影欣赏是一件很主观、很私人的事情,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直接向读者安利过哪部片子,从没有直接对大家说,希望你们能去看、能去支持某部电影。
但是这一次,为了这部片子,我们决定站出来,为它呼喊。
8月13号,冯小刚导演发了一条微博,为即将上映的纪录片《二十二》做推广。而不管是他,还是拜托他的张歆艺,都不是这部电影的受益者。
随即,又有很多微博大V,甚至是普通用户站出来,主动宣传《二十二》。还有不少人自掏腰包,买票请观众们去看。
截止到14号上午,该片在豆瓣上的评分已经达到了8.7,各大票务网站上的评分也达到了9以上。
可即便如此,由于题材等原因,这部电影的受关注度依然很低。上映首日,不管是票房还是排片率,都不尽如人意。
在暑期档这样的黄金档期,这样的数据意味着用不了多久它就要离开院线了。
我们不希望用“道德”、“情感”来绑架各位,只是希望你在读完接下来的文字后,若对《二十二》多了一些兴趣,那么能到附近的电影院里去支持一下它。
导演本人也承诺,如果有盈利,那么盈利部分会全部捐赠给相关的慰安妇公益组织。再小的一丝贡献,都有可能给他人带来巨大的帮助
从“三十二”到“二十二”
这部讲述慰安妇的纪录片之所以叫“二十二”,是因为在影片开拍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慰安妇”幸存者了。
而这一数字,在《二十二》公映前夕,变成了“九”。
有关这部电影的故事,要从五年前说起。
2012年12月,80后导演郭柯用时两年,完成了以“慰安妇”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在这期间,他用镜头,记录了生活在广西桂林的“慰安妇”韦绍兰与她的中日混血儿子生活中的点滴,想借此来呼吁人们关注到“慰安妇”这一特殊群体。
(韦绍兰老人)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大量被侵略国家的女性被日军诱骗、强迫,沦为日军发泄性欲、任意摧残的“慰安妇”。她们中大多数人因饱受摧残、被折磨致死,少数人坚持到了抗战后并回到了家乡,却又要面临同胞们的歧视,在被羞辱中度过余生。
据统计,二战期间,亚洲“慰安妇”数量达40万,其中中国就占了20万。
因为缺少关注和帮助,大多数“慰安妇”幸存者战后生活十分凄凉,在贫穷和疾病的摧残下黯然离世。
当郭柯的片子拍完时,全国仅剩下32位“慰安妇”幸存者,故他将片名取为《三十二》。
自2013年底,《三十二》陆续在国内外电影节中展映,接连在美国纪录片电影节、伦敦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知名电影节上获得展映的机会,并收获了不少奖项和提名。在国内也收获了不少好评,豆瓣评分更是高达9.2。
同时它也帮助带动了国内外更多的爱心人士对韦绍兰母子及二战时期“慰安妇”幸存者这个群体的关注,包括央视在内的诸多媒体也因此加入到了关注、帮助“慰安妇”的行列中。
(影片截图)
然而受题材、审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部纪录短片没能被更多人所看到。
2014年,在原片的基础上,郭柯又开始了新的拍摄行动。
从1月至7月,他和他的团队陆续在中国五个省、二十九个不同的地区纪录全国各地的“慰安妇”幸存者,与她们交流,纪录这群幸存老人当下的生活状态。
拍摄这样题材的片子,最难的在于受访者的心理,如何在不对她们造成二次伤害的情况下,挖掘历史的真相,是主创团队必须考虑的。
因而这支摄制组的构成和其他剧组不太一样,除了专业的电影人士外,还有社会各界的学者、爱心人士加入其中。
(摄制团队与被访老人)
“我们每天陪着她聊天,看看她扫地,去拍一些她的日常。对拍戏的来说,这些完全不可想象——这是在干嘛呢?但是,我们就放下来了。”即便拥有如此专业的团队,导演仍旧不敢“掉以轻心”,他没有上来就直接进入主题,而是通过进入老人生活的方式,从侧面去勾画这段历史。
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大段的说教,甚至没有太刺激人心的配乐,《二十二》用最简单最真实的方式,来讲述着这些老人的生活。
郭柯表示,拍《三十二》时他会刻意在镜头上下功夫,想拍出房子的美,山水的美,可到了《二十二》里,他把那些都丢弃了,只拍最真实的事情。
“不然老人就不在了”
《二十二》选在了2017年8月14日上映,这一天是世界第五个“慰安妇”纪念日。
而就在《二十二》公映前2天,一名叫做黄有良的老人在海南陵水家中去世,享年90岁。这位老人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她是中国大陆最后一位起诉日本政府的“慰安妇”幸存者。
自1995年起,中国大陆陆续有24位“慰安妇”幸存者发起了4个控告日本政府的起诉案。其中,黄有良老人等“慰安妇”幸存者于2001年向东京地方法院起诉日本政府,2010年三审结束。然而包括这期起诉案在内的四起,都以中国原告方败诉而告终。
(黄有良老人)
这些老人,不光无法向日本侵略者讨回公道,在国内也长期处在被忽视的状态。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对这一群体保持着偏见,在很多偏远地区,人们甚至仍旧觉得“慰安妇”是一种耻辱。很多身为受害者的女性,非但没有得到帮助,甚至因为这一身份而背上了沉重的枷锁。
纪录片《三十二》中的韦绍兰,直到片子拍摄时,仍旧只能领着极为微薄的补助金度日。她的儿子,在被日军强奸后生下的罗善学,则在人们的排挤、攻击下度过了大半生。
就连《三十二》这部片子,一开始也并不被人“待见”。尽管《三十二》在国外不少电影节上提名甚至拿奖,但报名国内电影节,却总是被拒之门外。
拍摄《二十二》时,郭柯遇到了不少资金麻烦,他甚至一度想过要卖了老家的房子。
拍摄期间他在朋友圈里发了这样一句话:“2014年5月,我一定会让《二十二》按我要求的配置组建好并准时开机,没有任何人和事能阻止我!”
演员张歆艺看到后,被郭柯的所做的事情感动了,立刻就打了100万给他,并告诉他:对他说:“快去拍吧,不然老人就不在了。”
然而电影好不容易杀青并在2015年就拿到了公映许可证,却没有宣发费用。直到今年,这部历经了千辛万苦的电影才依靠3万多人的众筹凑得宣发费用,定下上映档期。
为了不能忘却的
随着“慰安妇”幸存者一位位离去,这段历史也将渐渐被尘封,对很多人来说,也就真的随风而散了。实话实说,这仍旧在世的9人,也不会对主流的文化、社会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
但我们仍旧在这里,希望能用我们的一些影响力,来为这部片子呼喊,来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这部片子,从而选择是否去支持它。
这份支持,不仅仅是如前文所言,可以给在世的“慰安妇”带去一些物质上的帮助,带去更多的关注。更是为了那些已经离去了的,默默无闻的二十万人。
七十年前,她们和我们的先人一样,作为受害者被伤害着,作为抗争者而反抗着。
但七十年来,当我们可以渐渐享受到胜利、国家富强所带来的利好时,她们作为牺牲者,却仍要默默背负着骂名、羞辱,她们和她们的家人却仍要被当做异类而无法好好活着。
在《三十二》里,韦绍兰老人在聊到这些年的一些事时是这么说的:“眼泪都是往心里流的。”
我们希望大家能去支持这部片子,支持在做这些事的人(不光是去贡献票房,哪怕是向周围的人宣传它,哪怕是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这段历史),不仅仅是希望能改善她们的生活,同时也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人们、让历史记住她们。
更是在向她们说一声“抱歉”。
我们总在谴责外国侵略者不尊重历史,不尊重受害者,可在有的地方,我们同样没有做好。
希望这些老人,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与支持,以及收获她们应得的尊重。
支持《二十二》,为了那些不能被忘却的。
鬼乡最后人群里那日本兵是什么意思?
最后人群里那日本兵是意味着战争虽然过去了,这些日本兵也已经死了,但是所有人心里对他们的仇恨依然没有忘记。
《鬼乡》是由赵廷来执导,姜荷娜、崔莉主演的历史电影,于2016年2月24日在韩国上映。该片以日本慰安妇受害者姜日出为原型,讲述了1943年日本侵占朝鲜时期,14岁少女正敏以及一群女孩们被日军强行带走后成为慰安妇的悲惨故事。这是一部慰安妇题材的电影。我每次看到这样的片子心情都会很沉重,但是我们无法忘记,因为历史就是历史,它曾真实地存在过。我们只能从历史的惨痛中吸取教训,期待这样的事情不再上演。影片中故事发生在1943年,日军的屡屡侵犯打破了朝鲜国民的宁静生活。居昌郡的一个小小村落里,十四岁天真烂漫的花季少女正敏,被掠走送上了开往日本的火车。车上一堆和她差不多岁数的懵懂少女包括一个身穿旗袍的中国女孩,她们不知道等待她们的是兽欲大发的日本军官。看着一个个花季少女被蹂躏被虐待被屠杀真的很绝望。坚强的正敏和同伴英熙正要逃离魔鬼的恶爪之时,正敏却为了救英熙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幸存的英熙一直身怀内疚,终于在几十年之后通过一个有阴阳眼的少女,然后把四处飘荡的正敏的灵魂接回了家。这也就是片名《鬼乡》的由来。中国历史上最大耻辱事件是哪次?
个人认为,最大的耻辱当属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
图为马关条约的签订
当时清政府的北洋舰队号称世界第七、亚洲第一,是洋务派推行洋务运动30年的最大成果,代表着当时中国海防的最强大力量。
然而,就是这支被清政府以及中国民众寄予厚望的北洋舰队,却不及日本海军,最后在日本海陆夹击之下全军覆没。
至此,晚清政府的“门面”担当以及非常弱小的海防被列强一窥到底,外强中干的清政府成了西方列强眼中的待宰羔羊,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除了积攒多年的家底一战灰飞烟灭后,更重要的是清军战败后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及产生的恶劣影响。
首先,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晖条约》等之后赔款金额最多、开放港口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更是首次将开放口岸深入到长江中上游地区,而且割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大大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
其次,清政府的战败再次让西方列强看到了大清帝国的外强中干,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的晚清帝国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主导的洋务运动中国力大增,特别是军事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况且大清朝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面对小日本的挑衅,即便是不能速胜也应该险胜、缓胜,但甲午海战,清军战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不得不说,这场海战让列强看到了清政府的“虚胖”,从而有了侵略并战胜大清帝国的自信,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第三,2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让日本有了足够的工业发展的资本,为后来的全面侵华战争奠定了基础。庞大的战争赔款充实了日本的国库,日本利用这笔“不义之财”大力发展本国的工业,包括军事工业,并在短期内成为和美英法德等老牌工业强国并驾齐驱的“新列强”。
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快速膨胀,日本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也开始膨胀,终于在大清灭亡20年后,也就是1931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其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3500万的民族伤亡,物质财富损失近6000亿美元,大半个中国沦丧,日本从沦陷区掠走了包括煤炭、木材,粮食等大量战略物资,严重摧残了当时的中国国力。
综上,我个人认为,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清军战败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是最大的。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感谢大家的评论、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