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如何看孔子孟子思想的局限性

天美资源网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如何看孔子孟子思想的局限性?

不要提这种反智的问题。比如钱穆先生,晚年每日要读几页论语,而每天的理解其实都不一样。

比如费孝通生前讲过:“盼望中国能培养出21世纪的孔夫子来。中国人一定要实现‘文化自觉’——看清自己,认识世界,把握未来,自主前行,最好,还能引领世界之和睦;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如何看孔子孟子思想的局限性

我的意思是说,真正能领悟孔子、孟子思想精髓的人,世界上原本就不多。而人云亦云者,造谣撞骗者,却太多太多了。

真正领悟到了,可能就有了非凡的视野和智慧,最起码会有大爱之心、天下情怀和乐以忘忧的修炼。

谁也不是上帝。开口就说什么局限性什么历史意义的人,其实多半是个鹦鹉学舌的骗子和半调子,因为至少他把自己当成了上帝。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存在,而且仍在发展而从未中断的古老文明。我们总说夏商周、尧舜禹、商汤盘庚、周文周武周公,这些民族记忆、圣人情怀、大同追求,早已融入炎黄子孙的血液,塑造着我们的精神世界。

这些从何而来?当然是由孔夫子和他的七十弟子代代传承下来的。周室典藏、诸国图籍,都烧了。而读书人屡屡犯禁,护书藏书的故事,可歌可泣,史不绝书。

把孔夫子归为儒家思想的创立者,本身就是对中华文明薪火传播者的自我矮化。儒家观念,恐怕在我们祖先的集体记忆中就存在了,她本身就与祭祀密切相关,并不断总结我们对天地和自身的认知。周以方国代商,殷鉴不远,“天命靡常”“惟德是辅”,周人把这种忧患意识转化成为礼乐规范。

而孔子通过诗经、尚书、春秋、易理、谈吐、礼仪、音乐等,把它们记录、整理、升华、传播开来。我从不认为孔子是个政治家、思想家,但他是无人能及的历史学者、文学艺术大师,一个学而不厌的思考者和诲人不倦的老师。

我更认为他们是构建中国和谐秩序的理想主义者。他们以自己的思考,使中国成为世俗社会,服理不服霸,讲礼不讲力。中国人的融合能力、务实精神、集体意识,都拜他们所赐;有了孔子,任何异域思想和宗教,在中国都不可能取得支配地位,并最终被中国人所融合,改造成中华思想。中国有孔孟,是中国人的福气!

司马迁说:“孔子布衣,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衷於夫子!”

事君?是君“事”孔夫子好不好?!

我不懂什么“政治哲学”,只想说:烧他书、杀他弟子的,都会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诸子百家,即使庄子,也不诋毁孔子;那些抹黑孔子的始作俑者,多半是政治小丑;连刘邦都知道,要以太牢祭孔;弱小的东魏、北周祭孔,也能统一天下。衣冠数度弃旧邦南渡,而是谁让五胡之地成了中国?

我只记得,子曰:“名不正者言不顺,言不顺者事不成。”孟子曰“君视臣如土芥,臣视君为寇仇”,气得朱元璋差点儿要把孟老夫子赶出孔庙!“虽千万人,吾往矣”,读书人是惹不得的。

孔孟没有错,错的是那些利用他们的政治骗子。可以不读书,也可以人云亦云,但不要得罪读书人。得罪了读书人,“祖坟冒不了青烟”,说得确实夸张;但三代以内,出不了什么读书人,是可想而知的。

请记住:前479年,孔子卒于鲁,三年后战国开始。二千五百年后,世界各地,不同肤色,还记得这个伟大的东方巨子!

中国五百年而圣人出,周公、孔子、孟子,都是天选之子,天佑中华。

谢阅!

和美与共什么意思?

一、完整的句子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大家和睦共处,互相包容、互相学习,可以展现一个多彩的世界,多元的文化,建立一个大同的社会。

二、释义

1、和而不同:指有德行有志向的人,能与大家和睦共处,但是人家有自己不同大众的理想和智慧。出自儒家经典中的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美美与共: 指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互相包容、互相学习。

原句: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什么是多文化共生?

所谓多文化共生就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基础上,兼收并蓄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形成以本国或民族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社会氛围。用费孝通先生的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讲得更简单一点,也可以用《论语·子路》所载孔子的一句名言:“和而不同”。

能推荐三本您看过的最好的哲学书吗?

中西方的,就三本的话,一是推荐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学哲学必须学习西方哲学,学西方哲学首先要读西方哲学史。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我读过了之后还想读。二是推荐《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在读西方哲学史时,最好同时读这本巜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以便在较短的时间内,接触更多的哲学名著,在基础上再读自己喜欢的西方哲学原著。三是推荐《中囯哲学史新编》。冯友兰是中国现当代著名哲学家,《中国哲学史新编》是冯友兰的代表作。

关于正义与国力的事例?

据新华社消息,经中国政府不懈努力,当地时间9月24日,孟晚舟女士已经乘坐中国政府包机离开加拿大,即将回到祖国,并与家人团聚。

“我想感谢我的祖国,还有我祖国的人民,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孟晚舟源自肺腑的鸣谢,令人感动也激荡人心。我们无法想象,孟晚舟3年来的经历和波折,以及回国心切的那种情愫和期盼。中国有句古话,“好饭不怕晚,大难有后福”。孟晚舟案的背后,最后的结局,让我们再次相信了“正义不会缺席”,何况心怀天下、秉持世界大同的伟大且强大的祖国,始终坚守在人类道义的制高点,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念同世界和平共处,岂能为“霸凌主义”和“不讲道理”所屈服。孟晚舟回国之旅,让我们看到了“正义伸张的力量”,这种力量始终同国家的综合实力串联在一起。

回望百年历史,我们看到了近代中国的一片“灰和黄”,国家蒙羞、文明蒙尘、人民蒙难,社会黑暗腐朽、帝国列强纵横,国家和民族濒临为难,普通百姓更是生活水深火热。百年风雨、斗转星移、时空冉劲,我们生逢在中华民族矢志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国家一派繁荣昌盛、祥和安宁。我们同孟晚舟一样,感受到了中国人独有的尊严和自豪。可以说,孟晚舟回国“不晚”,正是强大祖国复兴盛起的微观折射,我们能够从中捕捉到伟大民族、伟大祖国、伟大人民的复兴气息和强盛轨迹。

无论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中华民族复兴前行的脚步,任由任何势力使绊子、作幺蛾子,都不可能,这是历史进程的必然、时代前行的方向。孟晚舟案,让我们认清了西方反华势力的丑陋嘴脸和险恶用心,也知道了我们所处的世界进入百年未有之变局,保持头脑清醒、目标笃定、干劲不减、奋斗进取,永远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事最重要;也让我们懂得,祖国强大,人民才有尊严、才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可言;更加读懂了“家与国”“国与个人”之间的生存相依关系。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百年前与百年后的时空对比,让我们惊叹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更感恩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处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究竟是什么不可战胜的力量,在指引14亿人民铿锵前行?答案正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贯通于中华民族近代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中国改革开放史,成为一条熠熠生辉、名载史册、可歌可泣的鲜明主题主线;百年大党,风雨无阻、披荆斩棘、一心为民、激荡前行,从一叶红船到巍巍巨轮,成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风雨来袭时最坚强的主心骨、顶梁柱、擎天柱。

我们每个人都是“孟晚舟”,面对共同的邪恶势力和敌对势力,我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我们有着同一个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有个共同的家园——“华夏神州大地”,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一心向前进,风雨无阻向未来,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强大。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