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安康的意思,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

天美资源网

端午节安康的意思,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久远的历史文化

1.

端午节安康的意思,端午节的端是什么意思

端午节的端古汉语意思是开头、初始,称为端五,也叫初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从字面上来讲,端午还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称

2.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书中曰:‘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从字面上端午还有端五、重午、重五等名

3.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叫重午

4.

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五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天长节,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月初五叫做端午

5.

五月是毒月,五月初五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以端午节也叫五月端

6.

因唐太宗生日是八月初五,为了避讳改五为午,从此,端午之称更加普遍,又因月、日数相同都是五,故又称为重五节或重午节

我写了两首顺口溜?

万水千山“粽”是情

给朕点赞“行”不行

头条祝愿“天”下友

多创优质“下”联来

端午节几号?

农历五月初五,叫作“端午节”,也叫“端阳节”。这个节日的起源,有很悠久的历史。

端午节相传是纪念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国人,生于公元前340年。他不仅是一位诗人,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活的时代,正当一度很强大的楚国开始走向没落和败亡的时期。他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在政治上有远见,主张革新,希望楚国能够重新强盛起来。然而他的进步的主张,始终得不到楚王和其他贵族的支持。公元前278年,楚国的郢都被秦国攻破,他感到无比地痛苦,就在这年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在今湖南省)而死。

端午节为什么要洗澡?

端午节用洗澡这一独特的方式,寄托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思念。

投水而亡的屈原,在人民心中是正义的化身,因为垂爱屈原,这一天的水也变成了吉祥之水,可以祛邪祛晦。也有人认为,屈原投江之后,化身为龙,在每年端午节正午12时前洗澡,便是与龙神同浴。

随着时间的推移,洗澡的习俗也发生了一定变化。现在人们认为只要在端午节洗澡,都算。

可以洗去身上的病魔和晦气,强身健体。经过洗浴的孩子,一年之中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正因如此,这一过节方式已经成为海南人民过端午节最有特色、经久不衰的民间习俗。

农村老人常说?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今天是端午节,恰逢高考,在此祝愿所有学子取得好成绩。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是要举办各种活动,最为熟知就是端午节吃粽子,挂五彩绳,挂艾叶等,我们仅限于对端午节习俗的了解,却不知端午节还有什么禁忌,对于一些传统节日,在农村里确实有很多的讲究,关于端午节有什么禁忌?我也是从我奶奶口中所得知的。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跟大家分享如下:

第一,在人们在端午忌恶日。

五月往往被人们称之为不吉利的月份,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为“重五”,是恶上加恶,是五月中最不吉利的一天。所以,端午节这天有“躲午”的习俗,没有满周岁的小孩必须送到外婆家驱凶避祸。 当然这是人们的传说而已,也是过去医疗设施比较落后,人们对事物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而采取的自我心理疗法,不足为信, 这也是不存在,大家也看看热闹就对。

第二,人们在端午忌五毒。

什么是五毒?五毒是指是指蛇、蝎子、壁虎、蛤蟆和蜈蚣。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白娘子”的桥段吧,在过去农村人们当日饮雄黄酒来去避灾,话说随着五月气温长高,天气炎热,“五毒”纷纷出动会祸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这一天老农们多会用买一些五毒的图案,用针来刺破,来驱赶毒害!“忌五毒”主要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预防害虫和疾病。

第三,人们在端午忌游泳。

我们知道,端午节是祭祀屈原投江而流传下来的节日!现在虽然没有过去“祭祀”那么隆重了,但是在农村,老人总是教导孩子,这一日不可去河边、池塘等地游泳嬉戏。按照老人们的说法“小心水怪把你们抓去!”其实,这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是,此时天气转热,农村小孩子安全意思薄弱,老农这样说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这在农村有很多惨痛的例子,时常在耳边回荡,也是警惕小孩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第四,忌丢失儿童的香包。

一些地方,端午这一天,小孩子会佩戴香包来辟邪。端午节过后,必须要把小孩子戴过的香包烧掉,代表把晦气清除。如果把佩戴的香包丢失了,小孩子这一年都有可能不消停。当然这也是人们一面说辞,我们不足信以为真,听听也就罢了。

第五,忌吃娘家的粽子。

很多地方的农村,端午节有出门的闺女会拿些礼品回娘家,尽尽孝道,但很少在端午节当日去,一般都会提前买些东西回娘家,这是因为在一些地方有种说法“端午吃了娘家粽,家人一个都不剩”,这句话也纯属民间说法,因为到五月端午前后,过去人们的粮食青黄不接,这时去娘家以为来讨要粮食度日的,所以民间就用这个邪恶的语言教育过了门的女儿。

第六, 端午节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

端午节是祭祀屈原的节日,是对先人缅怀的意思,所以我们说快乐是不合适的,说安康是对于先人的尊敬,同时也祝愿我们平安健康。其实这种说法也是民间说辞,因为过去人称端午为“毒五月”,这也是过去的健康节,当然见面问候只能说安康了,这不是显得很更加合理吗?

总之,农村习俗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这一天应该必须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不管是该做的还是不该做的,其最终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亲人吉祥安康,幸福快乐!!对于一些民间俗语,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提升,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其滞后性越来越明显,我们不能受这样的思想困扰,而理应抛弃。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分享。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