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日食时间,中国古人和西方古人是怎么不约而同地把一年都化成365天

天美资源网

621日食时间,中国古人和西方古人是怎么不约而同地把一年都化成365天?

中国古人和西方古人是怎么不约而同地把一年都化成365天,并且把一年的年初都定在冬季末?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人类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621日食时间,中国古人和西方古人是怎么不约而同地把一年都化成365天

而历法都是通过观测太阳、月亮和其他恒星的运行规律,即所谓天象现象而制定的。

在中国古代,《三皇本纪》就记载“(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可见,观天是古代圣人或者统治者首先需要干的第一件事,而且,在中国古代也是统治者的专利,个人观天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容易泄露“天机”。

我们今天说的农历,1970年前叫夏历,据说沿用夏代历法为基础。

农历,很多人也称阴历。

所谓阴是指月亮,相对于太阳为阴,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为基础制定历法。

实际上,农历是阴阳历,以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个月,而年是以太阳的回归周期确定。

至于岁首,就是题主说的“年初”,中国古代的几种历法虽然大都设定在冬季末,却并不完全一致,夏历(夏代历法)以正月为岁首,商历、周历和秦历则分别将十二月、十一月、十月确定为岁首。

至于西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历法,当然都是以太阳回归周期来确定年的划分。

比如,古埃及使用的就是太阳历,通过观测太阳和天狼星的运行所指定的历法,将一年定为365天,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同时,把一年分为3个季节,每季4个月。

古埃及人还发明了水钟及日晷(即以太阳的倒影来计时)这两种计时器,把每天分为24小时。

古埃及人通过对天狼星精确的观测,已经把1年的长度精确到365.25天,与现在的计算长度相当接近。

而古苏美尔人使用的太阴历几乎就是夏历的翻版,以月亮运行周期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也是通过设置闰月来校准年的误差。他们还把一个月分为4周,每周7天,一周中的7天分别由太阳神、月神和五大行星的神主管,这也是所谓“星期”的来历——这也几乎就是阳阳五行的翻版。

到后期,苏美尔人使用的太阳年历,每年时间长度误差精确到与现在计算的仅有4分32.65秒。

由此可见,世界上所有历法都是通过对“天象”精确地观测确定的,既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所观察的自然是相同的几种现象,所谓“不约而同”才是正常的,不约而不同的则不是基于基本事实,而是脑袋中凭空想象2出来的东西,即所谓文化。

历史上有哪些比较著名的乐极生悲的案例?

历史上乐极生悲的事情,我要说的是“本能寺之变”,在这场事件之前,织田信长经过多年的经营终于成为了天下第一大势力,眼看着天下就要统一,自己也将成为“天下人”,在这个时候却被一场政变断送了性命,还断送了织田家族的事业,是一个典型的乐极生悲的事件。

由于日本人最为喜爱的两段历史,一个是中国的三国时代,另一个是日本的战国时代,因此人们也经常拿织田信长对比三国时代的人物,织田信长如果与三国时代的人物做对比的话,则对比的是曹操。

织田信长的崛起也和曹操比较类似,都是从一个小势力开始逐步做成了大势力。1551年织田信长接任了当时还是小诸侯的尾张国的家督,实际上刚开始的时候他并不被人看好,因为行为乖张 ,性格古怪,被时人称为“尾张国大傻瓜”。也正因为不被看好,引起了本族的内乱,一些尾张国家臣拥立他的弟弟织田信行为家督,这场叛乱很快就被织田信长平息了下来。

▲桶狭间会战,织田信长一举击杀对方主将,可以看做是一次大型的暗杀活动

真正让织田信长名扬天下的是“桶狭间会战”,发生在公元1560年。当时关东的大诸侯,被誉为“东海第一弓取”的今川义元举兵4万“上洛“(进军京城),要路过尾张国。当时织田信长手上只有4000兵马,正面对抗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乘着今川义元的大意,得知今川义元到达桶狭间后,连夜带着1500人赶到了今川义元本阵所在地发动了突袭,一举击杀了主将今川义元,获得了桶狭间会战的胜利。从此以后整个日本也不再小看织田信长了。此战之后一直处于今川家从属地位的松平元康,也就是日后的德川家康家族脱离了今川家的控制独立了出来,织田信长与之结成了同盟,从此织田和德川的同盟成为了日后最为坚固的同盟,帮助织田信长成为了日本最大的势力。

▲1561年日本势力分布图,当时的织田还只是一个不大的势力

在桶狭间会战之后,织田信长就开始了美浓国攻略。美浓国是织田信长所在尾张国北部的一个地区,其家督斋藤道三的位置为其儿子斋藤义龙所夺取,由此娶了斋藤道三女儿的织田信长便有了讨伐美浓国的口实。织田信长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浅井长政用以牵制斋藤,随后对美浓国开展了挖角战术,先后挖走了斋藤义龙手下众多大将,包括最著名的武士“美浓三人众“和“天下第一军师“竹中半兵卫等人。在他的不断调略下,美浓国也逐步为织田信长所蚕食,最终在1567年获得了整个美浓国。

在获得了美浓国后,织田信长也开始了“上洛“的行动,他拥立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一路上击败了盘踞在京城附近的六角义贤、六角义治父子,灭亡了六角家势力,又打败了三好长庆、北畠具教等大名,从而成功“上洛“,成为了当时天下最大的势力。

▲1570年左右的日本战国势力分布

此后,畏忌织田信长的势力开始组织了三次“信长包围网“,第一次包围网对织田信长威胁较大的是浅井与朝仓家的联盟。织田信长打算进攻朝仓家,浅井长政所在的浅井家族与朝仓为世交,于是两家联合起来反对织田信长,经过几场大战,织田信长最终消灭了浅井和朝仓的联合势力。

而第二次信长包围网对织田信长威胁最大的就是武田信玄了。当时的整个日本来说,作战能力最强的是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这两家互掐了十多年,最终谁也没有打败谁,这个时候也没有打了,因为织田信长做大了。当时织田信长的主力在对付朝仓、浅井以及以佛教势力为主的寺院势力,武田信玄从甲斐起兵,一路在三方原击败了德川家康的主力部队,眼看就要进入到织田信长的领地的时候,武田信玄病死。

▲长篠之战,织田信长以火枪兵大败武田家骑兵

之后织田信长于公元1575年与武田家大战于长篠,一战消灭了自武田信玄时代攒下来的武田军精锐,从此武田家一蹶不振,并于1582年为织田信长所灭。

第三次信长包围网中,织田信长的主要对手有上杉谦信、毛利辉元、石山本愿寺、波多野秀治、纪州杂贺众等。为对付毛利家,他派出了羽柴秀吉(也就是日后的丰臣秀吉)驻军姬路与之对抗。他派出自己手下第一战将柴田胜家驻军越前,对战上杉谦信。同时自己带领主力人马不断地对战除此之外的其他反对势力。在这次包围网的作战中,上杉谦信是其最大的威胁,他是当时日本作战能力最强的武将。在1576年,上杉谦信在越前大败织田军,并打算于1578年再次举兵进攻织田信长,不幸的是这个时候上杉谦信也病死了。

当时最能打的两位武将,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在与织田信长的对战中先后病死,都没有直接和织田信长有过真正的交手,这也是织田信长的运气了。

后来在1582年消灭了武田家势力之后,当时的整个日本已经没有能够和织田信长抗衡的势力了。

▲1582年织田信长鼎盛时期势力图,已经初步统一了日本

可以说,在1582年的时候织田信长已经初步统一了日本,当时剩下的大名当中,已经没有了他的对手,即便是西部最大的毛利家族,其最为能干的家督毛利元就也在1575年去世(毛利元就是战国第一谋略家),天下最能打的两个人和最懂谋略的人都走在了他的前面,而剩下的基本都不是他的对手,可以说天下已经唾手可得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因为一场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命丧黄泉,从几乎得到天下的天堂,一下子堕入了地狱的无底深渊。

关于这件事情的起因众说纷纭,经过就是当时与毛利交战的羽柴秀吉有些吃紧,于是织田信长就给了部下明智光秀13000兵马令其去援助羽柴秀吉。当他带领少数随从入住在本能寺的时候,明智光秀突然反叛,带领着织田信长给他的13000多人包围了织田信长所在地,本能寺。当时织田信长身边只有侍卫100多人,在一番奋战之后,织田信长眼见逃生无望,便自焚而死。

▲一代霸主织田信长命丧本能寺

关于事情的起因有很多种说法,说法之一是明智光秀内心孤傲,不肯成为羽柴秀吉的部下;说法之二是明智光秀受到过织田信长的侮辱而怀恨在心从而发动叛乱;说法之三是明智光秀本身就野心很大,这次抓住了机会;说法之四是明智光秀和京城的贵族来往密切,而织田信长是那些贵族最为嫉恨的人,明智光秀受他们的鼓动发动了叛乱。等等,到现在为止日本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至于为什么叛乱也就是千古之谜了。

天下霸主一夜之间灰飞烟灭,也算是乐极生悲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