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间站能洗澡吗,女宇航员如何在离开地球后保护自己的隐私呢?
自2012年我国第一位女航天员搭载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太空后,这次首位飞天的“80后”王亚平,再为神舟十号添一抹柔情。她将同另外两名男航天员一起在轨飞行15天。 女性如何在太空生活?怎么保护隐私?航天器又有着怎样特殊的巧思设计?欧洲空间局国际事务部负责人博奎斯特说,根据男女生理需求的不同,空间站也做出了不同的技术处理。 而据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介绍,中国女航天员首次飞天,就带来了一系列产品以及相关保障的改变。为保护女航天员的隐私,天宫中设了两个“单间”,拉上厚实的军绿色帘子后,可隔绝大部分噪音,还可在里面擦澡。 怎么如厕?独立空间两种“排尿器” 在空间站上,男女航天员一般是共用一个厕所。如果航天员需要排尿的话,使用的是一种连接在厕所底部的大型试管容器。而厕所中,准备了适用于男女航天员的两种不同的“排尿器”。而对于厕所,同样也是用一道门来保护隐私。 天宫一号中的厕所是男女有别的,并且是各自有独立的空间。专家称,太空中航天员大小便也很特殊。马桶是特制的。为了迎接女航天员入住,还专门进行了改进,加装了帘子,以保护航天员的隐私。 如何睡觉?各有各的“私人睡眠站” 据介绍,在国际空间站,每个航天员有一个独立的“私人睡眠站”,类似于地面上的寝室。 而“睡眠站”的一面墙体上竖立有一个大抽屉。将抽屉拉开,展示在面前的就是一个大型的“墙体床”。而不睡觉时,大抽屉就能收回去,日常保存航天员的私人用品。此外,“睡眠站”还包括阅读台灯、一个书桌、衣服抽屉,以及一个睡袋。 天宫一号可活动空间约有15立方米,不过虽然同住一个航天器,但在天宫一号里,男女航天员不是“混住”的,他们不但有2个独立的睡眠区,而且睡袋也是各自单独使用的。据专家介绍,每个男女航天员都有专用的睡袋,只是由于失重,在太空睡觉就无所谓站着,还是躺着了。 如何洗澡?独立睡眠区用毛巾擦拭 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没有淋浴间和浴盆,没有机会洗澡,他们的个人清洁主要以已经过消毒的毛巾擦拭为主。上天前,免洗洗发液已经抹到了毛巾上。而像擦拭之类的事情,一般在天宫一号中设的两个独立睡眠区中进行,这样也可以保护女航天员的隐私。 资料来源:华西都市报《王亚平住“单间”拉帘子保护隐私》 http://tech.ifeng.com/discovery/special/outer-space-life/detail_2013_06/13/26361974_0.shtml
万有引力存在吗?
前天,我整理杂物时,发现一本年代久远的书——八四年版的小学第五册《自然》课本。我翻了一下,内容丰富多彩,让人意味悠长,不得不敬佩编辑老师们的渊博的知识,感受到他们的独具匠心的选材。教材的第三十九页第十二节的《地球的引力》令我颇感有趣。
本节的内容从两个普普通通的例子入手:
一,熟透的苹果会落到地面上。
二,不管跳高运动员跳得多高,都会落回地面。
接着,作者顺势提出疑问: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接着细读,在后面的思考题1第二题中找到答案:地球上和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到一个把它拉向地面的力,这个力叫做地球引力。
为什么地球周围的物体会受到地球的引力呢?地球的引力是什么样子呢?能不能用一个模型来表达呢?我当时是充满疑惑的,因为我想不出有这样的模型。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力都是看的见摸得着的,例如,用手推桌子,桌子在力的方向上产生移动,我们可以看见手给于桌子一个力;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地表给汽车轮子以向前的力;牛耕地时,牛给犁以向前的力。这些,都可以理解,唯独地球引力让人不得其解,刀砍不断,实物不能遮,真让人无法想象。这和幼时玩的吸铁石的磁力有点相似,但磁铁只对铁,镍等元素起作用,地球可是对万事万物都起作用。
这种疑惑伴我成长,直至到了初中。我学了物理后才知道,地球的引力只是属于万有引力的一种。到了高中,物理课上对万有引力讲解得更为详细。在《高一物理》必修第二册,第七章第二节的万有引力定律讲道: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F=G·m1·m2/r^2
式中质量的单位用千克(kg),距离的单位用米(m),力的单位用牛(N)。G是比例系数,叫做引力常量(gravitational contant),G=6.67×10^-11N·m^2/kg^2。
该定律被牛顿发表于1687年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一书中。至此,我的疑惑是解开了少许,但又有了新的不解。那就是:物质间为什么会产生万有引力呢?它的本质是什么呢?高中物理课本没有讲,我虽然查阅了大量的书籍,但没找到答案,其中就有《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
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的总释中,记载了关于万有引力本质的大论战。主要参与人员有牛顿,贝克莱大主教和莱布尼茨。
批评者主要指责牛顿的体系中没有上帝的位置,莱布尼茨认为万有引力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隐秘的质”,连上帝也说不清楚。
牛顿则回应曰:“上帝以一种完全不属于人类的方式,一种完全不属于物质的方式,一种我们绝对不可知的方式行事。就像盲人对颜色毫无概念一样,我们对全能的上帝感知和理解一切事物的方式一无所知……我们能知道他的属性,但对任何事物的本质却一无所知,……我们无法运用感官或思维反映作用获知它们的内在本质,而对上帝的本质更是一无所知。”
纸间浓重的争吵只能增加了我的疑惑,我变得更加彷徨,我该向谁问?我该向谁诉求?
在一个彩霞满天的晚上,我坐在憩园的藤椅上,看着徐徐下落的夕阳,“日之夕矣,羊牛下括”,我慵懒地翻看着《简书》,发现简书举办的《简书群星闪耀时》星周刊第二期,收录了豫言谈科普的《引力子的密度在时空结构中的作用》写的非常有趣,比较合理地解释万有引力形成的原因。
该作者认为:
一,宇宙间充满了以光速沿任意方向运动的引力子,引力子形成引力场。
二,引力子和物质的基本单位撞击会产生力的作用。
三,单位体积内一个方向上引力子的数量,称为引力子的矢量密度。
运用以上的定义,万有引力的形成原因是:两个物质之间和内切线所包括的区域内的引力子的密度在两者连线方向上与外界的差值造成的,就像马德堡半球所形成的原因一样。
我们简单地看一下作者的推理过程。
我们假定宇宙的任意空间有一个大质量的物体O1,质量为M,半径为r,我们假定它的密度无限大,即物质的基元之间的距离为零,这样可以完全过滤掉通过其正截面的引力子。在和物体O1的距离为R的位置有一个质点O2,通过质点做物体O1的切线,相交于点E,F.如图:
我们可以对质点O2做受力分析:
在O1O2的连线方向,质点受到两个方向的引力子的撞击,即指向物体O1的F1和指向质点O2的F2。其它方向受到引力子的撞击的概率相同而互相抵消,可以忽略不计,所以质点O2与物体O1的万有引力的值可以表达为:
F=F1-F2
而F2是沿物体O1的切线射下来的撞击力在两者连线方向上的分力,即F2=F1*sinθ,θ是物体O2在质点O1的切线与两者重心连线O1O2的夹角。
因为我们已经假定宇宙空间的任意方向上的引力子的矢量密度是恒定值,假设为N.
则质点O2在距离R处的引力场强度我们可以表达为:
E=N(1-sinθ)
=N(1-r/R)
因为质点的位置是任意的,当两者的位置改变了ΔR时,则物体O1的引力场强度的改变量为:
ΔE=N[1-r/(R+ΔR)-N[1-r/R]
=N*r*ΔR/[R^2+ΔR*R]
当ΔR→0时,ΔE的变化率为:
ΔE/ΔR=Nr[ΔR/[R^2+ΔR*R]/ΔR
=N*r/R^2
其中N是宇宙中任意方向的引力子密度,我们可以用G来代替,其值为宇宙常数。r是大质量物体的半径。因为大质量物体我们假设的是密度无限大的,所以我们可以用物体的质量M来代替.
所以,上式我们可以用:
ΔE/ΔR=GM/R^2
如果,质点O2的质量是m,根据大质量物体周围的引力场强度公式:
F=E*m=GMm/R^2
则两物体之间的引力的值为:
F=GMm/R^2
即两者的引力值与两者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者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这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一致的。
至此,我的疑惑已彻底的解决。
航天员在太空上一次厕所?
太空马桶有多贵?美国曾花2500万美元买一个厕所,而航天员每次上厕所的成本也高达上千元美金。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发射升空,陈冬、刘洋、蔡旭哲三位航天员参与执行此次太空任务,它们将要在太空中,完成中国空间站全面建造阶段的任务。
众所周知,太空距离地面约400公里左右,空间站里的微重力让航天员们生活起来非常困难,例如吃饭、喝水、洗澡甚至上厕所也很不方便。
并且刘洋作为此次执行任务中的唯一女性,不仅要克服生活上的困难,还需要解决隐私问题和生理期问题,可谓是难上加难。
那么航天员在空间站的生活与地面到底有何不同呢?他们又该如何上厕所呢?据说在太空上一次厕所需要几千美金,真的是这样吗?
航天员在轨生活会遇到哪些困难?由于空间站的环境是处于失重状态,所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在轨生活期间,无论干生命事情都比在地面时候困难得多。
首先是吃饭问题,航天员的每一餐都是被高度重视的,就在神舟十三号执行任务期间,地面的研究员就为航天员门准备了120多种太空餐,与此同时,这些食物还能被加热。
由于航天员们执行任务时间较长,所以每次所携带的太空餐都是一些保质期较长的食品,无法像我们在地面一样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
其次是睡觉问题。众所周知,太空处于失重状态,平常航天员在空间站里工作时,都是处于漂浮的状态,这也就意味着睡觉也会飘着。
我们的科学家,为了防止航天员睡觉时飘走,特地设计了一款太空睡袋,不仅可以保证航天员睡眠充足,还能让航天员们在失重的状态下固定位置睡觉。航天员只需要钻进固定的睡袋里,就可以睡觉了。
最后是洗澡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空间站的水是从地球运上去了,并且运一次水的成本非常高,这也就意味着在空间站水是非常珍贵的。
我们在地面,不管是泡澡还是淋浴都非常方便,而航天员们在太空,既不能泡澡,又不能淋雨。洗澡起来很不方便。
之前根据神舟十三号传回地面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王亚平在洗头时,会先用水将头发打湿,然后再戴上洗发水头套,进行揉搓。随后换上带有水的头套,最后一步是将头发用干头套擦干水分。
由此可见,在空间站洗头都如此复杂,更别说洗澡了,每次洗完澡,还需要将一些漂浮的水球收集起来。
其实,吃饭、睡觉、洗澡相比于上厕所,已经是比较简单的了。在空间站上厕所才是个技术活,因为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会发生一些尴尬的事情。
早期航天员上厕所的方式加加林作为认为最早进入太空的航天员,当年他穿好航天服准备升空时,却想上厕所,而当时的航天服无法脱下,最后迫不得已,工作人员用管子将他的尿液排出航天服外。
所以,不管是在地面,还是在空间站,人一旦有了三急,就会无法专心工作。为此各国的科学家用尽各种方式,就是为了让航天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能方便上厕所。就连美国也不惜花费2500万美元,采购太空厕所。
由于早期航天技术发展落后,没有发明出太空马桶,所以各国的航天员都会在腰间挂一个大便收集袋,这样在执行任务时,就不会将尿液排到空中了。
这个袋子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它的功能一点也不少,航天员使用完之后,只需轻轻捏爆袋子内部的杀菌液装置,袋子就可以进行内部消毒。在那个年代,能有这样处理大小便的方式,已经是比较先进的了。
在这之后,有一位华人发明了高吸水材料,并且用这种吸水材料制作了纸尿裤,这也使得有一段时间,航天员们在执行任务时,都是穿戴的纸尿裤,它的吸水量完全可以解决小便。但是对于大便的话,还是得换上大便袋子。因此,更换起来还是有些麻烦的。
太空马桶的诞生久而久之,人们发现不管大便袋还是纸尿裤,都无法很好地解决航天员上厕所的问题,科学家们为了使航天员们上厕所更舒适,不惜花费重金,研究出太空马桶。
早在2020年,美国就给空间站安装了昂贵的马桶,并且马桶的整体是由钛合金制作而成,也被称为“史上最贵”的马桶。
贵就贵在它的先进,这款马桶采用了垫圈和尿液漏斗设计,男女都可以使用,并且马桶的两侧还配备了扶手,避免航天员上厕所的时候飘走。
与此同时,马桶还能自动干湿分离,可以让航天员做到大小便同时使用,马桶的储存容量也高达20升,可以轻松满足三四个人上厕所使用。
航天员的小便还会通过空间站的循环系统转化成饮用水,大便则会在过滤后压缩在袋子里,等到返回地球时带回地面处理。
我国宇航员在太空如何上厕所?美国空间站的高价厕所,据说航天员上一次厕所的费用,比我们一个月工资还高。那么我国航天员在太空如何上厕所呢?上一次厕所又要花多少钱呢?
其实,对于我国航天员上一次厕所花费多少钱,是无法估算的。因为目前为止,还没有公布过我国空间站厕所的造价,更别说算上一次厕所需要花多少钱了。
在我国空间站上,早已装上了自主研制的太空厕所,航天员们在上厕所的时候,只需要对准马桶口,马桶里面的抽气设备,就会将大小便收集到袋子里,然后再进一步净化处理。
最近,我国三名航天员搭载着神舟十四号飞船顺利升空,他们在空间站里的生活,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写在最后:虽然他们在太空没有我们在地面舒服,但空间站里也设计了卧室,以保证航天员们有足够的隐私。至于上厕所的费用我们也可想而知,造一个厕所就价格不菲,再平摊到每次上厕所的费用,自然也不少。
当然了,尽管厕所造价昂贵,但对于航天事业的发展却做出了巨大贡献,给航天员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是在提高航天员们工作的效率,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国家花重金采购太空马桶的原因。
最后,向正在太空出差的神舟十四号三位航天员致敬,希望他们能够凯旋归来!
有哪些早期电影中本来是调侃预言未来的台词结果后来竟成了真?
不少的电影中总是会出现预测未来的台词,不管是编剧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言,总有一些预测经过了时间的洗礼竟然成了现实,今天应题主的题目来说几个台词成真的电影。
1,《大腕》这部电影中有一段精神病人们互相吹牛X的场面,李成儒对于现在的房价进行了精准的判断,没想到啊,精神病才是知道真理的大师啊!
还有一个是张涵予对于互联网经济的预测,没想到竟然也成了现实,这哪是精神病啊,一个个的都是经济学家啊!
2,《2010》
在这部1984年的电影中疑似出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场景,画中的人物更是神似飞人刘翔......
3,《无极》
这部电影想必大家都知道吧,导演陈凯歌曾说个五年之内没有人能够看的懂这部电影,现在我终于明白了。陈导真是用心良苦啊。
首先,电影中一个情节是神对着倾城(张柏芝饰)说:“你永远都得不到真爱,就算得到也会马上失去!”
还有就是下面这段了:
结果大家真的都知道了也都看到了......
4,《股疯》
电影中有一段说要来上海做房地产生意,大有前途。没想到啊,真的是一语成谶啊!导演是怎么预测的20年后的房地产买卖的,这导演那是导演啊,都是神投资商啊!
5,《唐人街探案》
电影中有一段是讲述王宝强的过去,结婚时老婆就和别的男人偷欢的剧情,可宝宝是万万没想到啊这事真的能成真。宝宝不哭!在想想当时陈思成当时接受采访称是为宝强量身打造的人物......好可怕啊!!
6,《2001:太空漫游》
库布里克的伟大科幻电影,这部电影的深刻程度已经不是当时任何一个电影能够去匹敌的。而且电影中各种神级的预言大部分都已经实现:
电影上映的时间为1968年,而人类还没有登月,但电影中就已经将登月的画面给拍了出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据传,当时所有的阿波罗号宇航员都看过这部电影......
更不可思议的是登月舱的设计简直和阿波罗号一模一样
影片开头的航天飞机,也是后来才有的。而空间站,后来也梦想成真。
电影中的视频通话、平板电脑、微波炉的使用、iPod的出处等等数不胜数,就不一一列举了。总之,其预言的精准度和数量之多是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好了,今天就先说这些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哦!!!
太空是怎么生活的?
一、睡觉
宇航员在天上绕地球航行,太空日出日落由航天器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而定。有时24小时内日出日落交替许多次,宇航员无法遵循地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只好机械地按钟点安排工作和睡觉。
宇航员在太空失重环境中找不到“躺”的感觉。到了失重的环境里,人们失去了“上”“下”的参照坐标,脚踩不到地,四周全是天,根本分不清上、下,因此,睡觉也就没有了“平躺”一说。由于无论站着、躺着,还是趴着都可以入睡,所以宇航员睡觉可以飘在太空舱里睡,挂在墙上睡,绑在床上睡,也可以吊在梁上睡,靠在桌边睡。
二、进食
太空餐桌是特制的。它具有磁性,能吸住刀、叉、勺、碗、盘等餐具,桌上装有水冷却器和加热器。吃饭时,宇航员必须先把脚固定在地板上,把身体固定在座椅上,以免飘动。面对摆在餐桌上的饭菜,一定要注意端碗、夹饭、张嘴、咀嚼一连串动作的协调。端碗要轻柔,动作太猛,饭会从碗里飘出去,夹饭、夹菜要果断,夹就要夹准、夹住,最好不要在碗里乱拨拉,以免饭菜飘走,使用叉子效果最好。
饭菜夹住后,张嘴要快,闭嘴也要快,因为即使是放到嘴里的食物,不闭嘴它也会“飞”走;咀嚼时节奏要放慢,细嚼慢咽利于消化,还可以减少体内废气的产生和排泄,避免宇航员生活环境的污染。
三、洗脸和刷牙
最初美国人是用一种特殊的胶姆糖经过在嘴内充分咀嚼来代替刷牙的,苏联的航天员则是用手裹着毛巾在口腔内按摩擦洗来代替刷牙。这两种方法很简单,但口腔中的细菌不易清除。后来发明了密封式吸水法.航天员就可以在太空中较彻底清洁牙齿和口腔了。
航天员使用一种密封式刮胡刀,它可以通过一条密封管同吸尘器联起来,吸尘器能把胡碴吸进废物处理箱中。
太空理发也很不容易,因此无论男女宇航员在上天之前都要把头发理得短些再短些。但是长时间的飞行,头发又会长长,怎么办?宇航员必须发扬团结精神互相帮助,一人理发,一人拿着吸尘器吸走剪下的头发。
四、洗澡
美国的“天空实验室”和苏联/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都有“洗澡间”。早期的洗澡间实际上是一个不透水的强力尼龙布制成的圆柱型淋浴罩,上连天棚下接地板,顶部有水箱、喷头和加热器。洗澡前航天员要戴好呼吸器,耳塞和护目镜钻进这罩中,待密封后呼吸器与外界相连,就可打开水龙头洗澡了。由于没有重力,水是不会自动从喷头中流下来的,需要给水箱中的水加压,使水流通过喷头喷出来。洗完澡的水要被净化吸附装置收集到废水箱中,经净化后再重复使用。
后来美国科学家对太空浴室进行了改进。把浴室变作一个浴罩,罩内被施以0.8个大气压,浴罩下部装有抽风机,航天员洗澡时打开淋浴龙头和抽风机,上面洒水,下面抽水,这样便有身处地球一样的沐浴效果。虽然水能够净化回收,但太空舱内的储水终究有限,所以美国航天员平时也只是用浸透浴液的海棉擦擦身体。
五、洗手间
太空中的洗手间也是真空的。上厕所,必须坐在精心设计的马桶上。两脚先放进固定的脚套里,腰间用座带绑好,用手扶着手柄。
如果是大便,不是用水冲,而是用一个特别的抽气机,将粪便吸进塑料盒里。每解一次,就会更换一个盒,这些盛着粪便的塑料盒会被弹到太空。如果是小便,也是利用抽气机,将其吸进一个特别形状的杯子里,经过橡皮管灌进地板下的污水池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