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国山东哪里人,但却活到了蜀国灭亡?
时间在很多时候,对于不太了解历史的人来讲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比如很多人会觉得三国时代很长,还有很多人会觉得南北朝一定很短,又或者人们觉得五代十国跨度应该挺大,而事实上,这些认知是错误的。
历史上的三国,时间跨度并不是很长;而南北朝,却真的长达100余年;至于五代十国,满打满算不到80年。
分析民间有一句俗语,“蜀国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很多人觉得这句话是在贬低廖化,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如果真的了解三国历史就会发现,这句话的原意是:蜀国人才凋零没有年轻大将了,连廖化这种老将都要做先锋了。
确实,如果给三国众将中找几个长寿的,廖化是一定能名列其中的。以至于,他在年纪很大以后,还要为蜀汉出征。
三国的跨度如果就《三国演义》来看,这部书开篇《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讲的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故事。
此时还没有进入三国时代,可就是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过于深远,以至于有很多“三国爱好者”想当然地把这本书的开端,就当做了三国的开始,这当然是不对的。
黄巾起义后,东汉王朝虽然岌岌可危,统治力也大不如从前,但这并不代表东汉灭亡,甚至说,此时的东汉,对地方政府还是有一定约束力的。
那什么时候才算进入三国时代呢?对于这一点,一般有两种认知。一种是格局认知,一种是政治认知。
如果从魏、蜀、吴,三方的势力格局来看,赤壁之战就已经奠定了三国的基础,不过最终形成三方格局的,还是刘备占领益州之后。
而政治认知则是在曹丕篡汉之后,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这也标志着,东汉王朝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同时,也意味着“三国”的正式开始。
廖化的年龄如果从《三国演义》出发,廖化是于黄巾起义时候登场的。黄巾起义爆发于公元184年,彼时的廖化应该在二十岁左右。
可事实上,黄巾起义跟廖化毫无关系,廖化没有参加过黄巾起义,他所处的地方,基本没有受到过黄巾起义的波及:
廖化,本名淳,中卢人也。世为沔南冠族。研究过黄巾起义的人都知道一点,黄巾起义不是一个简单的农民起义。在这支起义队伍中,还包含了大量的豪族。
如果从身份出发,廖化这个豪族,参加到黄巾起义中是有可能的。但我们还要从另一个角度去想,那就是参加黄巾起义的豪族,都是起义波及范围内的豪族。
很显然,身处荆州的廖化家族,并没有怎么受到起义波及。他参加过起义的可能不大,甚至说还有可能镇压过起义。
说完了廖化从哪里出来的,咱们再说一下廖化是什么时候结束的:
咸熙元年春,化、预俱内徙洛阳,道病卒。廖化病亡的时间,是公元264年。如果就黄巾起义开始的284年,到蜀汉灭亡,廖化病故的264年,这个时间起码跨度80年。再给廖化加一些年龄,他怎么也应该在90岁以上。
而这,不过是演义上的时间。事实上,廖化登场的时间是公元218年。从218年到284年,一下子就短了很多。起码,廖化在史料上出现的时间是66年。
而他一出场就是主簿,根据这个,再加上廖化的家族地位,我们可以估计一下,廖化登场时的年龄最小也将近20了。这么说来,廖化在死的时候,虽然没有过百,但怎么也要70多岁了。
结语70多岁的老将,在蜀汉灭亡时还要上战场,看来蜀汉也确实没什么人才了。
而且,廖化的具体年龄,是还可以找到其他佐证的:
时都护诸葛瞻初统朝事,廖化过预,欲与预共诣瞻许。预曰:“吾等年逾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遂不往。这是《三国志•邓张宗杨传》中的一句话,有宗预的这句话,基本上可以确定,廖化的受命之上在七十岁以上。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不学武术了?
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使武术在孩子们业余兴趣选择中的顺位一再后退。
现在的孩子们都有很重的学习任务。从小学开始,孩子们放学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有的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哪里还有时间去练武术呢!
就算有的孩子愿意在学业之外发展特长和兴趣,也多数会选择科技或艺术。这些是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用到的,而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武术就被忽视了。
有很多对于练武感兴趣的孩子都去学了跆拳道或者空手道,因为后两种运动在电视上露面的机会比较多,跆拳道高高踢腿的姿势看着比较潇洒,因此很多人认为练跆拳道比较酷,而练武术则是一件很土的事。没有几个人明白跆拳道那炫酷的招式其实大多是花拳绣腿。
古树和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在线的社会面临着冲击,需要国家拿出有效措施来进行维护和挽救,保证中国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武松能打过现代搏击选手么?
武松所精通的那些武功,可是中国古代武术中的实打实的招式,和现在那些所谓的中国武术里面的花拳绣腿完全是两码事。要知道,武松一个人最后把老虎都打死了,现在的那些搏击选手面对老虎估计早就吓得腿软了。
要知道当时武松上景阳冈的时候,可没有带刀,弓箭之类的武器,只有一个木棒,所以和老虎打基本上是赤手空拳,把老虎打死的。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武松的武功是非常的高的。在水浒里面有一说法,叫做马上林冲,马下武松,在马下的单人搏击之中,武松从来就没有输过。
当时武松所面对的对手都是亡命之徒,穷凶极恶之辈,这些人可谓是从众多黑道选手中一步一步脱颖出来的。武松和这些人进行打斗,从来就没有言败过,之后面对着宋朝的官府军队,武松也是越打越勇。宋朝的正规军,单人搏斗实力肯定不弱,只要看看现在的军人就知道了。武松在面对他们的时候都从来不落下风,就可见武松的武功水平之高,并不是空喊出来的。
当然如果纯粹的比武打的招式的话,武松事实上还不如很多人。但是在真正的战场上进行搏斗,并不完全靠招式,有时候还看一个人的凶狠程度,武松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凶狠程度旁别人无法相比。正是因为这样,武松才能够在一次次与敌人进行生死搏斗中胜出。
总之武松的武术水平在水浒里面都是非常高的,拿到现代社会来讲,那些搏斗高手比起他来简直是不值一提。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花拳绣腿为何成了中国功夫最后的遮羞布?
練武不練功,到頭一場空!
福建傳統詠春拳理事會(宣)
你见过最厉害的练中国武术的人达到了什么程度?
我自幼喜欢武术,练过少林,练过陈氏太极拳。2008年,我在山东省惠民县光远学校当武术老师,在此期间认识了泰山神功弟子武校校长卞祥明,他在少林习武5年,在武当山习武9年,他个子不高,精瘦,有一次我们俩喝完酒,他一时兴起,说我试试你怎么样,你随便进攻,我一听,试试就试试,当时就扑了上去,谁知我还没来得及出手,他己经转到我身后,把右掌往我脑后一放,说了一句:“别动”,我当时惊出一身冷汗,这身法也太诡异了,太快了,他接着说道:“这是八卦掌”。
我还有点不服,我说我从背后抱起你,你怎么办,当时想:只要让一个人脱离地面他就不好办了。抱起他,我就后悔了,他用右脚勾住我的右小腿,屁股一动,脱离了我的肚子,他要用屁股弹我肚子,我吓得感紧松手,放下了他,他说这叫:“丹田内转”,事后他专门让我摸摸他的肚子,他的肚子里好像有东西能够上下左右前后动,我当时真服了。
他一时兴起,把徒弟们都叫到院子里,拿出一根三角铁,左手拿着,右掌横着挥出,直的三角铁被打成了“L”形,我看的眼睛都直了,这也太厉害!真是开了眼,传统武术里真有高人。
这些是我的真实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