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怎么死的,杜甫的五古长篇

天美资源网

杜甫怎么死的,杜甫的五古长篇?

杜甫五古《北征》读记

(小河西)

杜甫怎么死的,杜甫的五古长篇

北征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

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诏许归蓬荜。

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

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

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踰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

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屡得饮马窟。

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

菊垂今秋花,石带古车辙。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

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

鸱鸟鸣黄桑,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

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

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

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

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能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仰观天色改,坐觉祅气豁。

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纥。其王愿助顺,其俗善驰突。

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

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

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

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碣。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

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奸臣竟菹醢,同恶随荡析。

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宣光果明哲。

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

凄凉大同殿,寂寞白兽闼。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本诗是一篇70韵的五古长篇。作于至德二载(757)闰八月。这年五月,杜甫任左拾遗后即为房琯罢相事向皇帝上疏。此事惹皇上震怒。虽由于张镐出手相救暂未失官职,但皇帝终以“墨制”诏杜甫探亲。在“朝野少暇日”时,杜甫不情愿地离开凤翔,赴鄜州探亲。开始是徒步,后来在邠州向李嗣业借了马。中间还参观了九成宫和玉华宫。这就是杜甫所谓的“北征”。“征”本意是远行。但也有追究之意。

杜甫晚年为何却穷困潦倒呢?

与杜甫父亲去世有关

公元741年,杜甫的父亲杜闲去世。 老爸死了,无法再啃老了,当时29岁的杜甫也就只能自力更生了。 为此,他跑到长安长住,参加科举,试图效仿父祖那样,谋个一官半职,踏入仕途。 可是,杜甫的运气很不好。他在长安多次参加科举,却屡第不中。 不过,杜甫的不受重用,与其才华高低无关。当时腐败的朝政,以及杜甫的性格,才是他屡第不中的原因。 比如天宝六年(747年),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以杜甫的才华,当时混个小官应该没问题。 但由于宰相李林甫嫉贤妒能,担心自己被新人后浪拍死在沙滩上,非说“野无遗贤”,竟让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结果满怀希望的杜甫就这么悲催地落榜了。 此后多年,由于不愿意巴结李林甫之流,杜甫虽然被唐玄宗选为储备干部,但在奸臣的阻挠下,一直没能混个一官半职

杜甫一生的最后一首诗是什么?

是五古《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全诗如下:

轩辕休制律,虞舜罢弹琴。尚错雄鸣管,犹伤半死心。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舟泊常依震,湖平早见参。如闻马融笛,若倚仲宣襟。故国悲寒望,群云惨岁阴。水乡霾白屋,枫岸叠青岑。郁郁冬炎瘴,蒙蒙雨滞淫。鼓迎非祭鬼,弹落似鸮禽。兴尽才无闷,愁来遽不禁。生涯相汩没,时物自萧森。疑惑尊中弩,淹留冠上簪。牵裾惊魏帝,投阁为刘歆。狂走终奚适,微才谢所钦。吾安藜不糁,汝贵玉为琛。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十暑岷山葛,三霜楚户砧。叨陪锦帐座,久放白头吟。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沈。应过数粒食,得近四知金。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瘗夭追潘岳,持危觅邓林。蹉跎翻学步,感激在知音。却假苏张舌,高夸周宋镡。纳流迷浩汗,峻址得嶔崟。城府开清旭,松筠起碧浔。披颜争倩倩,逸足竞駸駸。朗鉴存愚直,皇天实照临。公孙仍恃险,侯景未生擒。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畏人千里井,问俗九州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葛洪尸定解,许靖力还任。家事丹砂诀,

此诗从远古的轩辕虞舜说起,联想到自己一生流离颠沛,深感自己时日渐短,颇多怆然。于是联想到众多名士并作了点评,足见其功力不愧诗圣之誉。

杜甫的故事三年级?

杜甫的故事

杜甫虽然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是个官二代,但无奈家道中落,一生仕途不顺,屡受打击。如长安十年,杜甫为谋官历尽艰辛,受尽屈辱。大到受骗上当被权相耍弄,小到残杯冷炙,蔬食不饱。杜甫36岁那年,参加了玄宗的特科考试。但这次考试被权相李林甫操纵,竟一个不取,反倒上表祝贺玄宗,称“野无遗贤”,似乎天下的能人都已被朝廷延揽,剩下的都是些扶不起教不出的'草莽之辈。杜甫兴冲冲而来,心悬悬而去,受到了无情的愚弄。

杜甫原本雄心勃勃、理想远大,但造化弄人,年过而立却仍无立身之处,经常为了吃饱肚子而四处奔波。754年诗人家居长安城南的少陵,由于长安发生特大的雨灾,米价飞涨,诗人在长安无法生活,只好把妻儿迁到长安城北的奉先县去谋生。而更为可悲的是759年诗人一年就迁移了四次。从洛阳到华州、秦州、同谷,直到四川的成都。杜甫在同谷县出发时在诗中写道:“奈何迫物累,一岁四行役!”可见诗人奔波之苦。这种奔波,除避安史之乱外,主要就是为生活所迫。

杜甫当初决定去同谷时,就是因为得到同谷县令的信,说此地盛产一种薯类,吃饭问题好解决。可杜甫去后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他在《同谷七歌》中写道:“有客有客字子美,白头乱发垂过耳。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手脚冻僵的杜甫苦苦寻找的“橡栗”,是一种不好吃的苦栗子,在庄子“齐物论”里养猴子的“狙公”就拿这个给猴子选择要“朝三”还是“暮四”。可见诗人的生活是饥寒交迫、狼狈不堪的。所以杜甫住了一个多月就只好离开,继续“流动”了。

李白与杜甫都经历过漂泊迁移的生活,但杜甫的情况更加困难。李白漂泊时,常常是一条光棍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有多少,花多少,穷点富点,日子都好对付,何况自己账户上还有“五花马,千金裘”,手里有钱,心里不慌。而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到了哪里都是老婆孩子一大帮。经常瓮中无米,灶头无烟。连饿死孩子的惨剧都发生过。

杜甫有几个孩子?

杜甫有三儿三女。

长子杜宗文,大约生于750年,小名熊儿。

次子杜宗武,生于754年,小名骥子。关于杜宗文和杜宗武,杜甫有多首诗提到他们,如《得家书》、《熟食日示宗文宗武》、《又示两儿》、《遣兴》、《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宗武生日》、《元日示宗武》、《又示宗武》等。

杜甫的第三个儿子,于755年饿死。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记述:“入门闻嚎啕,幼子饿已卒。”这个孩子饿死时应该还在幼年。

除三个儿子外,杜甫还有三个女儿。长女和幼女为前妻杨氏所生,幼女为续弦“山妻”所生。杜甫去世那年,幼女尚未断奶。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