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藏去西天取什么经文,唐僧师徒取完真经以后去哪里了

天美资源网

唐三藏去西天取什么经文,唐僧师徒取完真经以后去哪里了?

唐僧回大唐翻译经书并且传经授道,沙僧肯定是跟在身边作一些辅助工作。经取回来了不能放那里不管不是。小白和小猪两个一个是八部天龙一个是净坛使者肯定是呆在西天啦,这是两个职务决定的。至于猴子嘛,他就自由多了,上天可回家团聚一下,闲得没事东游游西逛逛,到处拜访拉拉关系等等。到凡间可回花果山在自己的道场讲讲道授授经,再收两个徒弟。实在闷的慌去东海找龙王拉拉家常,喝喝小酒。闲的无聊时去地府去帮帮忙,看看哪个恶鬼不顺眼收拾一顿。你说是不是?

为什么唐僧在取经时就念了金刚经还要把金刚经取回去?

唐僧取经是因为当时的佛教经文多有错漏,所以前往天竺的目的是亲自翻译佛经。

唐三藏去西天取什么经文,唐僧师徒取完真经以后去哪里了

佛教传入中国时,天竺还没有纸张可以记录佛经(唐僧去的时候也没有,佛教是写在贝叶树叶上的,所以叫贝叶禅经)。佛教传教人宣扬佛教教义,经过口口相传,因口音等原因,多有错漏。所以唐僧取经前诵读的金刚经要么有错误,要么残缺不全。

历史上鉴真东渡日本?

谈及对日本的深远影响,除了徐福之外,还有鉴真。

鉴真被日本人奉为医药始祖、日本律宗初祖,此外,鉴真还传授了日本人大量关于饮食、酿造等方面的技艺,对日本的影响极其深远,就算当下,日本人的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充斥着“鉴真”的身影,下面一起来看看,鉴真东渡日本,到底从我国带去了什么?

鉴真从小沙弥成长到佛教著名僧人

公元688年,扬州佛教盛行,寺庙有30多座,是各地僧人交流佛学的主要城市,而鉴真就出生于扬州。

正因为佛学气息浓厚,鉴真在父亲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公元701年,此时年仅14岁的鉴真,就已经决定在大云寺剃度出家,师傅赐其法号为鉴真。

公元705年,著名弘法传戒僧人道岸来到扬州,在大云寺交流过程中,注意到了跟随智满禅师修行的小沙弥鉴真。

没过多久,鉴真便去光州大苏山拜访道岸,道岸愈发觉得鉴真身具慧根,于是给他授戒。

公元707年,道岸受朝廷相邀,需前去长安弘扬佛法,于是鉴真也跟着道岸一同前去。

公元708年,鉴真在佛教鼎盛的洛阳,真正开始学习佛法,后来到了长安之后,鉴真在道岸的引荐下,更是有幸拜入弘景门下。

佛教派别众多,有天台、法相、华严、密、禅等等,而弘景和道岸都是德高望重的律宗传人,这一脉讲究“内心巩固、止恶兴善”。

鉴真在长安期间,不仅佛学方面的造诣不断提高,他还遍访名僧、博览群书,以至于鉴真还懂得很多医学、建筑、雕塑、绘画等各门类知识。

公元713年,鉴真在学习数年后便回到了扬州,并且开始真正从事宗教社会活动,后来又融合相部宗、东塔宗两派知识,短短几年光景,他就成了江淮一带的有名僧人。

鉴真的日常活动包括宣佛教戒律、建立寺舍、造佛塑像、缝纳袈裟、救济贫病、抄写经卷、度人授戒等,在此过程中,鉴真广收门徒,很快,鉴真在江淮一代的佛学地位越来越高。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

日本的佛教起源大概在6世纪中期,在接受佛学熏陶后,日本对佛学尤为推崇,奈良时期,日本更是以佛学为基础,制定了一系列政治体系,但在众多佛学派系中,律宗显得十分薄弱,不仅律学戒师没几个人,就连受戒制度都很混乱,所以日本佛教决定派僧人前去大唐,希望有律宗名僧前来日本。

公元742年,日本僧人荣叡和普照来到扬州大明寺,他们表达了来意,诚恳希望鉴真能去日本讲律授戒。

鉴真在思考一番后,决定同意前去日本,并且还有21名弟子一同前往,就这样,鉴真开始了坎坷的六次东渡。

第一次东渡

由于当时江浙一带海盗猖獗,朝廷禁止民间私自造船渡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鉴真只能秘密准备东渡事宜。

公元743年,本来一众弟子准备好了船只和食物,马上就要出发东渡了,结果如海被道航质疑佛学造诣不够,不让他去日本弘扬佛法,如海一气之下,将秘密东渡的计划上报给了衙门,并且还说鉴真等人勾结海盗,最后导致船只被官府没收,道航、荣叡、普照等人也被拘禁,第一次东渡计划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东渡

等到官府查清此事后,原先被拘禁的僧人被放了出来,后来经过约4个月的秘密准备,此时已是隆冬,鉴真等人在扬州登船,可惜当船只航行到长江口时,突遭巨浪袭击,船只被毁,各种随行物品散落四处,众人上岸后只能放弃第二次东渡。

第三次东渡

众人花了一个月修船,修理完之后,再次东渡起航,可结果这次遇到了大风,船只停靠在港口,经过一个月的等待,风力逐渐变小,众人扬帆起航,可结果还没几天,船只又触礁了。

不仅各种佛学经卷被海浪卷走,还有很多人因此失去了生命,其余活着的人只能游向附近的荒岛,幸亏被附近渔民所救,否则就只能全军覆没了。

第四次东渡

众人得知鉴真在阿育王寺修养后,便慕名而来,同时,鉴真打算第四次东渡的消息也传了出去,考虑到前三次的危险,众多虔诚的信徒,害怕鉴真不幸遇难,所以他们联合起来向官府申诉,后来官府出面软禁了鉴真。

第五次东渡

鉴真被软禁监视了整整3年,3年后,官府认为鉴真已经放弃了东渡计划,所以很多管控也逐渐松懈。

但鉴真东渡的恒心没有任何动摇,这次他们的船只航行到了海南岛,由于物资匮乏,他们下岛休整,结果荣叡和祥彦因劳累过度接连圆寂,这两人的离世,对鉴真来说是一次非常巨大的打击,再加上鉴真长期饱受暑热,身患眼疾的他,最终不幸双目失明,第五次东渡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第六次东渡

鉴真双目失明的11年后,他依然没有放弃东渡日本的想法,这次他选择乘坐日本遣唐使的船只东渡,结果途中不幸遭遇暴风,鉴真所乘坐的第二艘船只,幸运的漂到了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至此,鉴真历经无数坎坷后,终于抵达了日本。

鉴真东渡,给日本带去了什么?

实际上,鉴真东渡并非鉴真一人,而是一整个僧侣团队,例如其中有擅长烹饪、书法等人,整个团队给日本带去的是唐朝各种先进的文化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宝贵的中医药技术

鉴真从大唐带去了很多中草药,例如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等等,日本对于中草药的认识较为浅薄,当地基本没什么中药医师,所以失明的鉴真,亲自用手摸、用鼻嗅、用嘴尝等方式,来辨别草药的真伪与质量。

鉴真不仅将这些中医药技术全部传授给日本人,还将净制、切制、炮制、水飞、制霜等炮制学,中药制剂膏、丸、散等的炮制方法也一并传授给他们。

后来鉴真团队将所有关于中医药的知识,都写进《鉴上人秘方》中,鉴真也一举奠定了他在日本医药界的崇高地位,因为鉴真被称为汉方医药始祖,日本之神农。

2.豆腐

僧人长期不吃荤,身体很容易缺乏蛋白质,到了日本的鉴真发现,日本人别说是僧人,就连普通老百姓都缺乏蛋白质,因为当时的日本生产水平落后,老百姓基本都吃些素食,吃肉基本看不见。

于是鉴真用日本黄豆制作出了豆腐,让日本不管老百姓还是僧人,都经常吃些豆腐,以此给身体补充些蛋白质。

时至今日,豆腐依旧是日本人的主要食物,除了豆腐之外,日本现在非常流行的味增(调味料),也是鉴真从大唐带过去的。

3.茶叶

当鉴真抵达日本后,仍然保留着每日饮茶的习惯,再加上日本皇室不断来拜访鉴真,导致这股饮茶的风气,很快由日本皇室,传遍了整个日本上下。

即便如今,日本人还保留着高度重视茶道的习惯。

4.佛学经书

鉴真带过去的佛学物品包括雕白旃檀千手观音像、药师像等大量佛、菩萨雕像绣像;《华严经》、《大佛名经》、《大品般若经》、《法华玄义》等各类佛经;《四分律》六十卷等各类戒律及注疏以及各类珍贵文物和工艺品。

如今鉴真备受争议的是,很多人认为,鉴真把王羲之真迹《丧乱帖》带去了日本,导致如此重要的文物流落海外。

目前王羲之的《丧乱帖》被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关于《丧乱帖》如何流入日本,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日本在公元630~894年,经常派遣使者到大唐来学习各种文化技能,总人数超过5000人,可能是日本的遣唐使将《丧乱帖》带去日本的。

第二种说法是鉴真在第六次东渡时,将《丧乱帖》给带了过去,不过目前这种说法,暂没有确凿证据,所以也不能肯定说是鉴真带过去的。

不管怎样,鉴真团队将先进的文化技术带到了日本,确实促进了日本的发展,对日本的后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

——END——

西天取经取了哪些经书?

《涅般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光明品经》五十卷,《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

《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祗经》一百一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

唐玄奘取经经过的国家有哪些?

谢邀!

从现在的地理位置上讲唐玄奘从唐朝古都长安即西安出发,穿越河西走廊,过星星峡、流沙河,进入新疆哈密,穿过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经过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最终进入印度,历经十四年!

西游记里所说的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女国、祭赛国、朱紫国、比丘国、灭法国、天竺国等基本上都有原型,我分国内和国外讲述一下:

一、国内部分

宝象国:今日新疆库车县

第二十九回,三打白骨精之后,悟空被贬回花果山,唐僧被黄袍怪捉走,八戒和沙僧不敌黄袍怪,随后请回悟空,黄袍怪夫人(宝象国的百花羞公主)和唐僧得以解救。宝象国都城龟兹古城遗迹仍能在新疆库车县找到,属阿克苏地区东段。

2.乌鸡国:今日新疆焉耆县

小说第三十六回至四十回,乌鸡国被假国王统治,真国王托魂魄向唐僧求救。于是孙悟空打败假国王,真国王重获王位。乌鸡国在《大唐西域记》中原型是阿耆尼国,这个“国家”则是新疆的焉耆县。

3.车迟国:新疆吐鲁番市

小说第四十五回中,唐僧师徒经过车迟国,国内有虎力、鹿力、羊力三位国师,他们不给唐僧换取通关文牒。孙悟空与三位国师斗法,结果三位国师都死了,现身为虎、鹿、羊。在《大唐西域记》中,车迟国被玄奘称为“车师”国,交河城是车师的都城,交河故城的遗址依然存在,位于新疆吐鲁番城区西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村。

4.西梁女国,历史上的东女国

小说第五十四回,女儿国繁衍后代都是靠喝子母河里的水。女儿国国王看上了唐僧,但其不为所动,执意西行,半路被女妖捉走,孙悟空火烧琵琶洞,就出唐僧。在《大唐西域记》中,有关于“女儿国”的记载,介绍这个国家女性为王,但也有男性王,但是男性不主政事。今日在川滇交界泸沽湖居住的摩梭人,其实也是母系家庭。有研究说,东女国在四川甘孜州县至道孚县一带。

二、国外部分

1.祭赛国:吉尔尼斯斯坦境内

小说第六十二回,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驸马九头虫偷走了祭赛国国宝,导致祭赛国混乱不堪,孙悟空在二郎真君和梅山六圣的帮助下,除掉了九头虫,多会国宝。在《大唐西域记》里提到“大清池”可能就是乱石山碧波潭的原型,大清池也就是现在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东北部天山山脉北麓,也就是说唐僧师徒进入了吉尔吉斯斯坦。

2.朱紫国:今日的斯里兰卡

小说第六十八回,唐僧一行来到朱紫国,在朱紫国孙悟空制药治好了国王的心病,并捉拿了妖怪赛太岁,救回王后金圣娘娘。在《大唐西域记》中提到了执师子国,讲了她的建国传说,这与朱紫国十分相似,执师子国其实也叫狮子国,狮子国就是今日的斯里兰卡。

3.狮驼国:今日印度境内

小说第七十四回,狮驼国由青狮、白象、大鹏等妖精组成的,但是三个妖精后台强硬,青狮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白象是峨眉山普贤菩萨的坐骑,而大鹏是如来的舅舅。孙悟空请来如来佛祖才战胜三个“最有后台”的妖怪。既然是动物把持的地方,那肯定就没有原型了,有研究认为拥有青狮、白象、大鹏等佛教象征的动物,意味着唐僧师徒已进入印度境内,而且白象是印度形象的代表。

4.比丘国:今日的尼泊尔

第七十八、七十九回,比丘国国王听信妖言,要用一千男童心肝做药引,孙悟空火眼金睛识破了“国丈”和国王宠信的“美后”是白鹿和一只白面狐精,将白鹿和狐精打死后,二妖现出原形,国王惭愧难当,低头认错。最集中的说法是比丘国是尼泊尔,虽然取经途中没有经过尼泊尔,但是玄奘在印度期间,曾游历尼泊尔等国。

5.灭法国,暂时无考证

在《西游记》里,灭法国国王要杀一万个和尚,还差四个就够了。这时候唐僧四头正好经过,要杀他师徒四人。孙悟空施法将国王、王后及文武大臣都剃了光头,使国王回心向善,送唐僧死人出城西去。灭法国是现在的哪里,暂时还没有认证,有说这是个虚构的地方。

6.天竺国:今日的印度境内

在这里唐僧遇到了真假天竺公主等四次劫难。唐僧师徒终于取得真经,皆大欢喜,历时十四年终于取得真经,随后回到长安,向唐太宗复命。至此,取经事业结束。

如有错误,欢迎大家指出、指正。谢谢阅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