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是现在的哪里,金国曾经如此强悍

天美资源网

金国是现在的哪里,金国曾经如此强悍?

如果只看结果,为避蒙古兵锋,金朝从中都(北京)迁都到开封后,只存在了20年就被蒙宋联军所灭,说明此次迁都确是亡国之始。

但另一方面看亡国过程的话,在蒙古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如果金朝上下在迁都后能够励精图治,对内勤修政务,对外结好宋、夏,未必不能据守中原与蒙古对峙,很可能形成几国鼎立的局面。

金国是现在的哪里,金国曾经如此强悍

但历史不允许假设,所以才既有不以成败论英雄之说,也有成王败寇的之论。

金国迁都开封正确与否除了因结果而产生的判断外,还要看当时的形势,下面就尝试从几方面分析一下金国迁都的缘由和利害关系。

蒙古还没统一前形势图蒙古大军第三次攻金 兵临中都

公元1213年夏秋之际,金朝国都中都大兴府(今北京)气氛十分紧张,因为蒙古人又来了,这是继1211年铁木真兴兵攻金后,双方第三次大战,也是蒙古人第二次要打到了中都城下了。

虽然蒙古人已经攻克居庸关,前锋直逼城下,但气氛紧张是紧张,中都是金朝的中都,不是北宋的汴梁城。面对坚城和仍有战力的金军,蒙古军队在二年前已经有过一次攻城失败的教训。所以中都城内的金朝朝廷认为这一次,蒙古人也还是劫掠一番就会撤退。

1211年的大战,金国损失了45万大军,1212年又损失了十余万人,所以此时蒙古大军再来,中都附近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野战之军,只能凭坚城固守,任由蒙古人在河北攻城拔寨。

“是岁,河北郡县尽拔,惟中都、通、顺、真定、清、沃、大名、东平、德、邳、海州十一城不下。”——《元史·太祖纪》

但也正因为蒙古人分兵攻略,所以中都城面临的压力并不大。蒙古人对于攻打坚城也没什么办法,当时还没有得到中原的攻城利器,采取的方法就是城下倒土然后跑马上城。

蒙古对金朝的前期攻势

四处虽然都有蒙古军,切断了城中的补给,但是中都城是当时繁华的都会,存粮仍可以支持两个月。按照蒙古人的作战习惯,早就该抢够了退回草原了。

“中都困急,诏忠孝搜括民间积粟,存两月食用,悉令输官,酬以银钞或僧道度牒。”——《金史》

在战场上野战打不过蒙古人,但是金朝守城的准备应该还算充足。只不过这时候却突然爆发了内乱。

金朝内乱 武将弑君成权臣 旋即被斩杀

八月二十五日,打战打不过蒙古人的金朝大将右副元帅纥石烈执中,竟然从城北的驻守之地率军杀入了中都城。

“逼上出宫。以素车载至故邸,以武卫军二百人锢守之。”“遂使宦者李思中害上于邸。”——《金史》

杀掉了卫绍王之后,纥石烈执中就立了完颜珣为帝,就是金宣宗。

此番弑君之乱在中都城内并没有激起多大波澜,只是暗潮汹涌,所以蒙古人也没有借机占到什么便宜。金军还是一如既往地迎战攻打中都的蒙古军队,当然也一如既往地败退。

金国军队还是比北宋的扛打一点

战事算是胶着之中,但是金朝的败军之将中又出现了一位绝地反击的人物——术虎高琪。

他对阵蒙古人也是屡战屡败,以至于被纥石烈执中威胁再输就杀头。

每出战辄败,纥石烈执中戒之曰:“汝连败矣,若再不胜,当以军法从事。”——《金史》

哪怕是威胁他要军法从事了,术虎高琪再次出战还是败战,害怕自己性命难保,术虎高琪一合计,你能做初一我就能做十五,随即联络朝中重臣发动了兵变。

“十月辛亥,高琪自军中入,遂以兵围执中第,杀执中,持其首诣阙待罪。宣宗赦之,以为左副元帅。”——《金史》

蒙古人在撤军之前勒索了金朝一把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虽然再一次内乱,但是蒙古人即便已经攻到中都之下却仍然撼不动中都。也如金朝上下所料,出兵数月之后,蒙古人准备回去了。

“九年甲戌春三月(1214年) ,(成吉思汗) 乃遣使谕金主(金宣宗) 曰: ’汝山东、河北郡县悉为我有,汝所守惟燕京(中都) 耳。天既弱汝,我复迫汝于险,天其谓我何? 我今还军。汝不能犒师以弭我诸将之怒耶?’金主遂遣使求和。——《元史》

当然,议和是议和,首要条件是金朝满足了成吉思汗的胃口。

“奉卫绍王女歧国公主及金帛、童男女五百、马三千。”——《元史》

比北宋强一点的就是京城没被攻破,皇帝和王室后宫没被掠走,只是奉上了被弑的皇帝的女儿。

当然,关键问题还是在于中都没有被攻破,这就与蒙古人缺乏攻城手段有关了。

而且蒙古人走得很干脆,连攻下的中都门户居庸关都放弃了。从这一点看,成吉思汗当时并没有一口吞掉金朝的想法。

按照当时的人口等对比,成吉思汗的蒙古国人口七八十万(不包括奴隶),将士差不多十五万。而金朝人口近五千万,兵马百万。

只是按照数字来看的话,金朝不迁都,似乎也没什么大碍,毕竟成吉思汗攻打中都两次,都无功而返。

满朝上下对于迁都的种种意见

但就在蒙古军撤走之后,金宣宗突然提出要迁都。根据《金史》的各列传记载,朝臣们对此讨论很激烈。

反对迁都的,有宗室成员完颜从彝,

“祖宗山陵,宗庙社稷,百司庶府,皆在燕京,岂宜弃之而去。”

有左丞相徒单镒,

“銮辂一动,北路皆不守矣。今已讲和,聚兵积粟,固守京师,策之上也。”

朝廷上下反对者众多,“百官士庶皆言不可。”

蒙古国建国后的形势图

有反对的也有赞成,但是对于迁都到哪里各有各的意见。

有要迁都关中和河中地区的,

“负关陕五路,士马全盛,南阻大河,可建行台以为右翼。前有绛阳、平阳、太原三大镇,敌兵不敢轻入。”

有认为应该迁都山东的。

“有关河之形,固上京、中都之本,而辅之以建侯之势,一举而三者得。”

还有要求迁都回老家东北的,

“辽东根本之地,依山负海,其险足恃,备御一面,以为后图。”

最后一种观点就是迁都到北宋旧都开封。

“判南京留守,与河南统军使长寿、按察转运使王质表请南迁,凡三奏,宣宗意乃决。”

朝中众臣讨论迁都,多是在讨论蒙古威胁,而金宣宗则是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不认为自己是逃跑主义,

“燕京乏粮,不能应办朝廷百官诸军,今暂往南京,俟一二年间,粮储丰足,复归未晚也。”

迁都与否迁都去哪 两个人的意见最重要

虽然朝臣这么多意见,但是金宣宗毅然决定南迁,自然除了蒙古的威胁外,还有其他原因。

决定去开封,因为上书的是握有南方重兵经营开封日久的三朝元老,所以一直被权臣裹挟的金宣宗决定迁都开封,似乎去了南方,五十岁才当上皇帝的他能够从此天高任鸟飞了。

朝臣之中,最有发言权的应该就是握有重兵的术虎高琪。如果没有他的同意甚至推波助澜,怕是金宣宗也不敢提迁都的事。

史书中虽然没有提及术虎高琪对于迁都的意见,但是通过他的经历就可以看出,他是不愿意留在中都的。

因为中都里面要么是王室成员,要么是累世重臣,他一个靠平叛骤得大权的人待在这一群人中间,肯定是有着朝不保夕之感的。

术虎高琪能够成为当时领军的主要将领,是源于他在关中地区的卓著战功。1211年,蒙古第一次攻金时,术虎高琪是奉命率军勤王到的中都,他的根基是在西北,所以他当然愿意往南走,离着自己的老巢秦州越近越好。

这两位既然拍板了,自然也就无人敢反对。

放弃固守中都也是形势使然成吉思汗雕像

按照蒙灭金的线路图,金朝到最后确实是损失了雄兵百万的。在与蒙古的前三次大战中,金朝就损失了五六十万人。而损失的大部分都是中都附近的军队。

第三次蒙古人攻来时,守城的金军已经很少本地人了。朝中重臣当初劝金宣宗与蒙古议和时就说了,

“我军仓卒杂募,身虽在都,家属散居各路,其心向背不可知。战而败,各鸟兽散,即幸而胜敌,亦各思归就其妻子。谁与我守?”

这些从天南海北各处抽调来保卫中都的士兵,肯定是没什么客死他乡的死战之心。

而其他几十万大军更是在战败时不能轻动,因为金朝不仅是面临蒙古的进攻,他西边还有已经臣服于成吉思汗的西夏,南边还有南宋,一旦大军调动,尤其是西夏,很可能直接杀入关中。

“夏兵数万入巩州,城陷,官吏尽降。”

显然配合蒙古军行动的西夏人马早就等着关中空虚的机会。

而就地再行募兵,难度就非常大了。因为山西、河北已经被蒙古连续三年洗劫了二次。蒙古人可不只是抢东西,他们更是喜欢抢一地屠杀一地的。

就算是有幸存的,那也是掌握在汉人地主豪族手中,一旦施以高压,很容易陷入两败俱伤的内耗之中。沧海公王福,河间公移剌众家奴,恒山公武仙,高阳公张甫,易水公靖安民,晋阳公郭文振,平阳公故天作,上党公张开,东营公燕宁,这九个公爵就是后来金宣宗封的拥兵自重的河北豪强。

抛去河北这个已经无力强制弹压的京畿之地,中都在此时也算是陷入了一个死地。

山西不说,蒙古大军随时可以冲关而入,山东,则是起义军的地盘,谁来打谁。

而龙兴之地的东北,虽然看着地盘广大,一是没什么人,二是想回也回不去了。

金朝迁都前已经失去了东北

因为契丹人在蒙古人的支持下,早就造反了,从1212年到1214年,最富饶的辽东之地,已经成了辽王耶律留哥的辖地,切断了金朝中都与上京间的联系。

金朝敢去打耶律留哥,只怕随时就被蒙古抄了后路。有那个人马还不如回镇暂时安慰黄淮之间的国土。

所以,金宣宗决定迁都开封,等于是暂时从四面楚歌的死地脱身。他面对的局面,其实与后来崇祯皇帝死守北京时的周围形势差不多。

金朝迁都开封的后遗症

金朝迁都只是摆脱当前困境的权宜之计,谈不上什么好处,但是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直接丢失了大片领土。

首先就是老家东北,眼见再也无望和中原合流,留守的辽东招讨司最后为了凝固残余女真人的军心不得不独立了,南迁到黄河以南的金朝也就再无回家的机会了。

再有就是中都,虽然金宣宗说让太子留守中都,可是太子早早就跑了,蒙古借机杀出,在1215年终于拿下了军无斗志的中都。

中都的失守,等于钉在河北的钉子被蒙古人拔出了,整个河北随之沦丧。金朝只保留了关中、河中、山东西南、河南这被挤压成条状的国土。失去了大片土地,自然也就失去了大量的财政来源。

而中都失守,一方面原因是留守众人的贪生怕死,另一方面原因,则是金朝苛待少数民族的军队。

金朝是一个众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在征服了各个少数民族之后,就组成了乣军,乣是管理少数民族的行政单位。乣军在金朝主要是负责边疆的守卫工作。防止其聚众叛乱,还将组成乣军的少数民族迁离故地。

而到了金朝衰落时,乣军甚至成了金军战力最强的主力,包括与蒙古人的交战,乣军也是不落下风。术虎高琪虽然屡战屡败,但军队仍不伤筋动骨,很大原因就是他麾下又不少乣军。在他夺权时,就是“遂引乣军围执中之府,突入其卧内杀之。”

但是因为乣军的主要组成是契丹人和东部蒙古人,所以在蒙古崛起并进攻金朝之后,很多的乣军就投降了蒙古。以至于虽然中都的乣军仍然英勇善战,但终是被金朝所怀疑,

“乣军不可信,恐终作乱。”

在迁都之后,术虎高琪部下的乣军被留在中都,等同于被抛弃了。于是,“六月,金乣军斫答等杀其主帅,率众来降。”

而且投降之后就成了带路党,“燕京之乣军叛,与鞑靼共围燕京。”

最终导致中都陷落。

金朝失去中都后的形势图认为南宋是软柿子 结果大伤元气

迁都开封,还有一个潜在理由就是,蒙古我是打不过,不是还有南宋嘛,他们那么大的地盘,还不是随时等我们大金朝去夺,大不了我们也跑到江南去。

“吾国兵较北诚不如, 较南则制之有余力。”——《大金国志》

“遂有南窥江汉之谋,构怨于宋,兵端再起矣。”——《续宋编年资治通鉴》

还在南迁中,金宣宗就催促南宋赶紧把岁币送过来。不过,眼见金朝被蒙古都打迁都了,于是宋宁宗就拒绝了金朝的要求,再也不给那二十万两、匹的岁币了。

宋宁宗第一次发布了讨伐金朝的檄文

于是,金朝也不管自己背后的蒙古和西夏了,开始攻打南宋,结果这一次,金朝失算了,以逸待劳很久的南宋军队突然硬朗起来,襄阳城下“喋血以战,金兵败走”“徐州、光化皆以捷闻。”

不甘心被瞧不起的对手打败的金宣宗一直派军攻打南宋,从东到西,两国一下子就打了六年。

当然,金朝攻打南宋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国内经济已经不堪重负,还抱着当年草原民族看上哪去哪抢一把好过年的心态。

打来打去的,本来应该联手抗蒙古的两国可谓是仇上加仇。

以至于,蒙古大举攻打金朝时,南宋就和蒙古联起手来,不仅借道给蒙古大军,自己也出兵助战,金朝在迁都二十年后终被灭亡。

结语

迁都开封当然是金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从结果看,也是金朝走向灭亡的转折点。古人曾评价,“惟宣宗一败之后, 即迁汴都, 为大失计耳”。

但是就金朝当时面临的局势而言,舍弃已经被北、西、东包围的中都,虽然不是高明的战略决策,但也时势下的权宜之举。

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这个权宜上。迁都后的金朝并没有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而是对内压迫,继续腐化堕落,又对外交恶,与南宋仇上加仇,战乱不休,使得休养生息以图再战的战略思想成了玩笑。

金朝迁都是不是正确,其中掺杂着许多需要考量的问题,并不能因为结果如何,就认为当初的选择是错误的。

就如同大明朝的崇祯皇帝在后金的咄咄逼人之下,并没有选择迁都而是要天子守国门一样,很难断言,这个王朝只是因为迁不迁都而灭亡。

参考资料:《金史》《元史》《宋史》《大金国志》等

西夏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西夏是现在的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 。

西夏(1038年—1227年) , 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 , 自称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 。因为其在西北 , 宋人称之为西夏 。前期和辽、北宋 , 后期与金朝并立 。历经十帝 , 享国189年 。

金国的浍河堡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7hr

金人的后代是什么族?

金人的后代是女真族,女真族,别称朱里真、女贞、女直,今称满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至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隋至唐时期称黑水靺鞨,辽朝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基本形成民族形态的时期大约是在唐朝时。“女真”一名最早见于唐初。古语有“女真兵若满万则不可敌。”

如今当地有赵姓后代吗?

完颜阿骨打创业初期,时常遭受契丹人的欺负,于是等到他实力壮大以后,就打算灭了契丹人建立的大辽。

可是他认为光靠自己的实力。,似乎还不够,于是他就找到了宋徽宗,希望宋朝能够鼎力相助,到时候灭了大辽,就把燕云十六州还给宋朝。

宋徽宗这家伙整天诗词歌赋、游山玩水,压根就没工夫管理国家。但是他还特别骄傲,认为自己统治下的宋朝,非常繁荣昌盛。

说实话这辈子他都没有想过收复燕云十六州,因为他的祖先们,全都没能力干好这件事。什么赵匡胤、赵光义都没机会收复这些地盘。如果在宋徽宗手里收复了,那他岂不是发达了?

为此宋徽宗果断答应了这件事,联合女真人,一起进攻大辽。本来说好了,你北伐,我们南下,最后在燕京汇合。结果宋朝大军面对大辽的残兵败将,依旧不敌,被人家大辽人打得寸步不能前进,反倒是女真人越战越勇,最后灭了大辽。

等到分赃的时候,女真人忽然发现自己吃亏了,宋朝从来没打过胜仗,凭什么能分那么大地盘?完颜阿骨打还是信守承诺的,要不就给他们吧!反正他们这么菜,给了他们再从他们手里抢回来,岂不是很容易?

可这个档口完颜阿骨打挂了,燕云十六州正好在交接的过程中,新上台的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是个狠角色,他不仅灭了大辽天祚帝。而且带兵南下,顺道灭了北宋。

说好的燕云十六州呢?你们咋把我们的汴京城都给打下来了呢?这个时候的宋徽宗和他儿子宋钦宗压根就没有谈判的资本了,因为他们都被金人掳掠到了北方。

宋徽宗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就算生孩子,也是身不由己的事情。

中原王朝的人,就喜欢自欺欺人,他们认为宋徽宗被人给俘虏了,日子过得还不错,据说还在那边生了孩子。

我就特别不能理解了,都做俘虏了,日子还能好到哪里去?真的以为人家还把你当皇帝一样供着吗?还要给你派三宫六院服侍你吗?想都不要想了。

真实的情况是,宋徽宗的所有妃嫔,都成为了金朝贵族的小老婆,他生了那么多女儿,除了年纪太小的,其他的在当年都被金朝贵族给抢去做小老婆了,年纪小的长大了也被这帮人给瓜分了,一个不留。

在这种情况下,你宋徽宗还想着在北方生儿育女?我觉得是天方夜谭。老婆都被人给抢走了,你凭什么生儿育女?

唯一的可能,那就是金人还想要利用一下宋徽宗。毕竟宋徽宗有一个儿子赵构,跑到南方建立了南宋王朝。所以宋徽宗还是有利用价值的。

他们或许希望宋徽宗和女真女人结合,生下一个带有女真血统的儿子,随后再将这个孩子扶植为皇帝,这样更有说服力。

毕竟扶植的伪齐和伪楚,都不得人心,如果让带有宋徽宗血统的孩子建立一个傀儡政权,说不定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说宋徽宗在北方生了6个儿子6个女儿。

宋徽宗长期被囚禁在五国城,这个地方也就是现在的黑龙江省依兰县境内。不仅如此,还有传言,他在这里生了6个儿子和6个女儿。

很可惜这种说法十分可笑,老婆被金人抢走了,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可能被放回来几个,这几个恰好又怀上孩子了,你说这孩子是宋徽宗的?

估计宋徽宗用脚趾头也能想得出,这孩子压根就不是他的,而是金朝那帮大爷们的。只不过怀孕的是宋徽宗的老婆,所以只能以宋徽宗孩子的名义,将他们生下来。

此后这些孩子,就被加上了宋徽宗子嗣的名头,我觉得这12个孩子里,能有一个是宋徽宗的亲生骨肉,那都算金人白活了几十年。

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五国城,不排除如今那边也有他们的后代生活在那里,但是你非要说这些人是宋徽宗的后代,这就有点瞎扯了。

宋徽宗自己被戴了几十顶绿帽子,这已经够苦的了,还要喜当爹12次,还让不让人苟延残喘地活着呢?于是54岁的宋徽宗带着无限的愤恨在五国城这座充满绿意的城市去世了。

爱新觉罗氏是宋徽宗的后代?瞎扯!

觉罗者,传为宋徽、钦之后。---《黑龙江志稿·氏族》

因为这么一句话,所以现代人发挥想象的能力又凸显出来了。他们将这句话里的觉罗,联想成了满清皇族爱新觉罗家族。

这种阿Q精神简直让人哭笑不得,难道说打不过人家,就要把人家认为自己的子孙后代?以此达到自我满足的结果?难怪也传言乾隆是浙江海宁陈家的儿子了。

首先这里的觉罗,指的不是爱新觉罗,觉罗氏在东北有很多,其中这里的觉罗指的是伊尔根觉罗氏,跟爱新觉罗氏是不沾边的。其次这句话里的传这个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他们在记录这件事的时候,都只是用传言来表示,这就说明这在很久以前,就只是个传说,没有任何真凭实据。

为什么拿一个杜撰出来的东西,来自欺欺人呢?宋徽宗被囚禁这么多年,压根就没机会生儿育女,非要给他杜撰点子女来,这有什么意义呢?

总结:与其自欺欺人,不如自身强大。

明末清初,这是中原汉人的一段屈辱历史,因为他们再次被外族给攻占了。于是乎各种阿Q精神就出现了,比如说每次外族征服汉族,都不是汉族被征服,而是外族被同化,这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宋徽宗这件事也是一样的套路,因为北宋被金人灭了,南宋的人心有不甘,所以就捏造了宋徽宗在北方吃香的喝辣的,甚至还生儿育女的事情。

此后清朝征服了中原以后,宋徽宗的儿子们居然成了爱新觉罗的祖先,这种自我安慰的精神也真的没谁了。

越看到这些东西,就越能发现民族自卑感的存在。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是不需要任何自我安慰的借口的。但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们在历史上的确被征服过很多次,这种思想是能够让我们延续下来的重要支撑。

参考资料:《宋史》《金史》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