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圣是,我国画圣?
吴道子
吴道子(约680年—759年),又名道玄,唐代著名画家,画史尊称画圣。汉族,阳翟人。约生于公元680年 ,卒于公元758年前后。吴道子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
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
扩展资料
吴道子的主要成就
1、绘画造诣
吴道子在绘画艺术上之所以取得如此卓然超群的成就,是由于他刻意求新,勇于创作。
2、为人师表
吴道子还弘扬绘画艺术,悉心教授弟子,把自己高超的技艺传给下一代,使绘画艺术后继有人。
吴道子对弟子言传身带,不是让弟子们背诵口诀、研色等,就是让弟子们临摹他的画稿,或者依照他的吩咐去填染色彩。有时,吴道子作壁画时只描一个大概,其余便让弟子来完成。
吴道子的绘画艺术对唐代的绘画有着深刻影响,他被后世尊为“画圣”。
画圣什么时候上映的?
2012年9月16日上映的。
《画圣》是由海涛执导,午马、许凝、郭珍霓等人主演的一部人物传记电影。
影片讲述了隐居多年的老年吴道子以自己古怪的行为,让怀才不遇、追名逐利的青年懂得了什么叫放弃的故事。
唐代吴道子的传说?
唐代画家吴道子,后世尊其为“画圣”,民间画工尊其为祖师。他长期生活在洛阳,曾在洛阳上清宫、福先寺、天宫寺等处留下大量壁画。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史书记录很少,民间传说甚多…… 吴道子的壁画,曾在洛阳上清宫熠熠生辉,但如今连一块壁画残片都见不到了。上清宫道长张信铭说:当年吴道子除了在上清宫画过壁画外,还在洛阳福先寺、天宫寺等处留下壁画,皆属精品。 他为人间留下精品壁画,民间为他留下动人传说—— 一 即使到了今天,吴道子也能以他固有的步伐,从遥远盛唐斑斓的画幅中,走进民间滔滔不绝的传说里。他是这样一个人:站在唐代,超越当代,拿起他的笔,挥洒他的墨,给了我们一些线条,一些色彩,一些传说。 他使三个城市感到骄傲,一个是洛阳,一个是长安,一个是禹州。在洛阳,民间认为他的名字不是“原装”,而是唐玄宗给改的,因为“吴道子”三个字,不论读,还是写,都带有宗教色彩,不似常人的名字。 但禹州百姓却坚持说这个名字是“原装货”,他们用下面的这个传说,解读此名的由来:吴道子祖上非常穷,轮到他老爸这一辈,更穷了,租种了十几亩薄地,给地主当佃户。多亏他老爸还会凿石头,农闲时凿个门墩、压窗石什么的,挑到集市上卖几个钱,将就着过穷日子。 吴道子喜欢画画,是受他母亲的影响。他母亲会画花,会剪纸,会扎花。他老爸在石头上刻的梅花、菊花、荷花、牡丹,都是先由他妈画好的。 吴道子出生前夕,正赶上春荒,家里没粮食吃,他爸就起早贪黑,雕呀凿呀,赶做了几件压窗石,借了一辆小推车,推到集市上去卖。 由于手艺好,压窗石很快出手了,价钱也还不赖。他爸喜得眉开眼笑。买了点粮食,吃了个烧饼,兴冲冲地往家赶。 他妈妈照例要到五里外来接他爸,当看到车上的粮食,别提多高兴了,二人有说有笑往家里走,眼瞅着快要到家了,老妈的肚子忽然痛起来——这是要早产呀!老爸一看,慌了手脚,赶紧把妻子弄到车子上,说你坐好了!赶紧往家赶吧!“等不及啦,孩子要出来!快找个背旮旯吧!” 车上人坐不稳,车下人四下瞅,见不远处有个瓜棚子,老爸就搀着老妈进去了。找些茅草,垫在地上,便是产床了。 男人心里没有底,抓耳挠腮,急得转圈儿,不知下一步该咋办。正盼望着有个老妈子路过此地,好来帮忙,不料“哇哇”的哭声已经传出瓜棚,一个男孩问世了! 二人来不及高兴,赶紧包了婴儿要走,顺势把血污整干净了。当地风俗,女子不能在别人家里、地里生产,如果这样,主家便觉得晦气。二人紧赶慢赶,抱着儿子赶回家,天已经黑了。 当地人生孩子,应马上给老娘舅家报喜。老娘舅家接到信,立即赶来看孩子,还带来一位算卦仙儿。那人看看孩子,说:“这孩子生在半道上,命硬,得起个不常见的名字压压八字,就叫‘道子’吧!” 吴道子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吴道子周岁那天,要“抓周”了,爹妈就在院里铺了张席,席上放了笔、墨、纸、砚、书、花、锤、鞭、镰刀、斧头、靴子、蓝衫等,让孩子来抓,抓住啥长大就做啥。吴道子一抓就抓住了一杆笔,东一道西一道满地乱画。他爸妈都说这可是个读书写字的料,日子再苦也得供他上学。 后来吴道子成名,唐玄宗喜欢上他的画,也喜欢上他这个人,就把他调进宫里当画师,改名为吴道玄。不过百姓不喜欢皇上起的名,千百年过去了,还是叫他吴道子。 二 史书对吴道子记载很少,甚至连他的具体生卒年份都没记载,这说明当时画家的地位很低,即使是像吴道子这样的宫廷大画家,史家也不屑于多废笔墨。查阅新、旧《唐书》,对他的出身竟然不著一字,这又说明吴道子是低级画匠出身,没走过什么科举之路。 从目前现存的资料看,吴道子的生年存在严重误差:有的说是公元589年,有的说是公元685年,另外还有公元680、686、689、691、699、700、713年之说,乱七八糟,不一而足。吴道子到底出生于何年,现在只能根据有限资料,进行猜测。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载:“吴道子,少孤贫,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北宋《宣和画谱》载:“吴道子,少孤贫,客游洛阳,学书于张颠、贺知章,不成,因工画。未冠,深造妙处,若悟之于性,非积习所能致。”《太平广记》载:“唐吴道子,少孤贫。天授之性,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宋·夏士良《图绘宝鉴》载:“吴道子,少贫,游洛阳,学书于张颠、贺知章,不成,因工画,深造妙处,若悟之于性,非积习所能致。” 以上文字,至少提供了这样的信息:吴道子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成了孤儿,相当贫穷,后来流落到洛阳,跟着书法家张旭、贺知章(兼诗人)学写书法,没有成功,改学画画,很快入了门,年龄不到20岁,已经对绘画很精通了。 有人根据吴道子和韦嗣立交往的历程,推测吴道子最迟不能晚于公元680年出生。因为,如果他在公元680年之后出生的话,已无法与“少举进士”的韦嗣立一同入蜀了,史称韦嗣立“累补双流令”。累,就是屡次、几次的意思,是说韦嗣立一生中曾几次担任双流县令。韦嗣立与吴道子交往甚密,其生平年表记载得也很清楚,依此求证吴道子的生年,是有道理的。 但此间求证繁琐而复杂,此处不述。我们只要知道吴道子约在公元680年出生就可以了。 吴道子的具体出生地,是禹州郊区鸿畅乡山底吴村。相传吴道子从小丧父,与母同居,住在村东北角一个土窑洞里,洞前有一条小溪,吴道子便捡来石块,放在溪中为母亲铺路。吴道子外出未归,母亲常站在溪边等候,站累了就坐在槐树下的一块石头上。那石头如今还在,只是天长日久,已被槐树包进树干里面,成了“槐抱石”,槐树是母亲,石头是儿子,母子情深,难舍难分。后人为纪念吴道子,在此修了一座桥,桥上建庙,称“桥上祖师庙”,内供奉吴道子神像。 对于吴道子,史书不重视,但老百姓重视。山底吴村祖祖祖辈辈只用一种香炉,不是金属做的,也不是陶制品,而是用高粱疙瘩做成的,叫做“圣人香炉”。相传吴道子给财主种地,十八亩地仅种了一棵高粱,秆粗如檩,穗多如云,秋后财主收获高粱,因高粱太高大,就搬个梯子,登到高粱秆上,用棍子来敲打。敲了三下,落籽三尺厚。贪心的财主一直敲,想多敲掉些,反而越敲越少。这个故事,一方面告诫人们别贪心,另一方面宣传吴道子很神奇,不是凡人。其实,这只是因为当时人们很穷,没钱去买成品香炉,只好就地取材罢了。 至于说吴道子是哪一年死的。有的说卒于公元758年,有的说卒于公元759年,这个问题以后再讲。 三 民间传说中的吴道子,同情穷人,喜欢捉弄财主。“玉兔和白菜”的传说就是这方面的例证:相传吴道子的邻居是个大财主,雇用了一个小伙子当长工。小伙子很能干活,劳动之余,就找吴道子玩,还帮他担水、劈柴、研墨。 一天,小伙子一边研墨,一边诉苦:财主叫他上山打柴,不料老天下雨,衣裳都淋湿了。吴道子听后停笔想了想,换了张纸,画了一棵水灵灵的大白菜,叶子上还趴着一只蝈蝈。他把画送给小伙子,说:“你回去把这画张贴起来,要是看见蝈蝈在叶下,就是雨天,蝈蝈在叶上,就是晴天,蝈蝈在叶边上,是刮风天。你知道了天气变化就不会受风吹雨打了!”小伙子谢过吴道子,带上画就走了。 三夏来临,小伙子家里种的麦子也熟了,母亲等他回去扬场,但财主家的麦子也要扬场。当时一连几天都没有风,不能扬。一天早上,小伙子看见画上的蝈蝈趴在叶边上,知道要起风,就去向财主请假,要回家帮母亲扬场。财主看看天,没有风,就答应了。没想到小伙子刚走,风就刮起来了。 又过了几天,早上万里无云。财主叫长工晒麦子,小伙子说:“别晒了,今天有雨。”财主不信,百十石麦子全叫人摊在场上。中午,忽然下起大雨,满场的麦粒收不回来,被冲跑了一半,财主气了个半死。 一连下了几天雨,小伙子看了画,知道天要晴了,该回去给娘砍点柴了,又向财主告假。财主心里有气,心想:“去吧!下雨天看你咋打柴!”可小伙子走后,天就睛了。财主大吃一惊,心想他咋能预知天气好坏。财主到他屋里去看,却发现吴道子的画。“哼!我几次求他,他都不给我画,今天总算落在我手里了。”立即将画拿回自己屋里。 第二天,天又阴了,财主看画时发现蝈蝈不见了,找了半天,才发现蝈蝈趴在叶底下。财主恍然大悟,原来长工是从画上看出天气变化的。小伙子回来后,听一个长工说财主把画拿走了,就来询问,财主一口咬定说没拿。小伙子沮丧地去找吴道子,吴道子劝他不要难过,又画了一只雪白的兔子,说:“你拿去卖,要二百两银子,就说从兔子肥瘦上能看出年景的好坏;故意让那财主买下,就有法治他了。” 次日,小伙子和几个长工一起,喊叫着要卖画,并介绍此画的妙处。财主听了,忙取出二百两银子要买。小伙子故意拿劲,二百五十两才卖给了他。财主回到屋里,将两张画贴在一起,十分高兴,从画中既能知道天气阴晴,又能知道年景好坏,今后可以发大财了。哪知第二天一看,玉兔跑到另一张画上,吃了白菜,踩死了蝈蝈,财主方知上了当,气得把画撕了.....
世界长寿画家排名?
齐白石活了97岁,张大千活了84岁,明代的沈周活了80多岁,上海画家朱屺瞻活了103岁2005年才去世的。据说最长寿的是唐代的画家吴道子活了115岁
画圣最后结局什么意思?
影片最后的结局,吴道子自断右手,潇洒的饮酒离去,留下书生,瘫坐地上,对着吴道子斩断的那只被世人羡慕的“上帝之手”痛哭。
他痛哭的是自己失去的功名?还是痛惜世界失去了一个大画师?
同为画师,为何两人的追求南辕北辙?
也许这就是时间、经历给人带来的影响。
吴道子,年轻时,高超的画艺就被皇帝赏识,从此出入皇宫,交际于上游社会,羡煞旁人。
想必当初他也深感幸福。
能够将自己的画作展示给最权贵之人,不再为衣食忧愁,拥有大把时间专心作画,多么美好的日子。直到有一天,皇帝一旨诏书命其“非有诏不得画”,这是对大画师最高奖赏,同时像一把枷锁,锁住了大画师的天性。
唐安州,在吴道子眼里,像极了自己年轻的模样,画技超群,痴迷作画。吴道子本想收他为徒,将自己毕生画技传授于他,也好让自己的画技后继有人。然而,他发现唐安州更加痴迷于权贵名利,更迫切想带他回宫邀赏。
唐安州,直到最后一刻,才意识到自己坚持的信念也许是错的。
他从小熟读四书五经,跟所有士族书生一样,将能够为皇帝服务作为自己此生最大荣耀。在他眼里,吴道子这么伟大的画师,就该返回宫中,继续为皇帝创作画作,流芳百世,才是正解。
在最后吴道子宁愿将自己手斩了,也不愿回宫,让他明白了,并不是所有人都为名利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