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释官,我们为何容易对孩子发火

天美资源网

假释官,我们为何容易对孩子发火?

发脾气这件事,几乎人人都会。忍住脾气不发出来,同样,也是人人都会。在发与不发的问题上,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对谁发,对谁不发。什么场合下发,什么场合下不发。发的话,怎么个发法。不发的话,怎么个忍法。发的话,火焰能冲到多高。忍的话,怎么个排遣不至于造成内伤。这是一连串的选择题和问答题。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所有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意志力都有限。当你意志力耗尽时,你就比神清气爽、精神百倍时更容易放弃一个想法,一种坚持和一件事情。比如某一天你要依次做A.B.C.D四件事,即使它们正好难度一致,你在做每一件事情上投入的精力不仅不会完全一样,而极有可能是依次递减。做A时你会用很多时间和精力冥思苦想,但是到D时,你可能一遇到困难马上就放弃了。解决A.B.C三件事中的困难已经消耗了你大部分的意志力,没有更多的再留给D了。

假释官,我们为何容易对孩子发火

对此,有一个比较知名的案例,讲的是美国一个监狱,每年都会有部分犯人的假释名额,研究人员发现,下午得到假释批准的犯人明显会比上午得到的批准的多,而这并不完全取决于犯人自身的条件,而严重受假释官的意志力的影响。因为上午假释官很有精力仔细审阅每个犯人的材料,审了一上午之后,意志力被消耗了,下午再审时就会有所松懈。这个研究结果可以用于很多方面,我们人人都经历过的数学考试,题目基本上都是按照先易后难来出的,占最大分值的题一般在最后,就是为了前期保存体力和信心,为最后的拿分题储备意志力。

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用到意志力,哪怕你上班的时候思考了一下最近几天的伙食问题。一个人每天的生活过于复杂和过于单调,都会加快意志力的消耗。生活过于复杂意志力将被用于应付复杂,这体现在行动上。生活过于单调意志力将被用于克服对单调反感的心理情绪上,这体现在精神活动上,有脾气忍着不发出来也会消耗意志力。是的,哪怕你什么都不做,只要你的脑子不停止转动,你的意志力就会流失。所以我们常见的一种现象是,能说会道的人可能执行力较差,执行力较强的人又不善言谈。也就是说,我们的理智靠的就是意志力在维系。我们的意志力给了A就很难再多给B,分给B了,给C的就更少了。这世界看起来全能的人必然要在别的方面有所牺牲。越显得全能,实际牺牲的越多。

发脾气正是一个人意志力被耗尽的表现之一,即,不再有意志力控制感性的小魔咒。当我们有了一个孩子,就意味着他要从我们原本就不够用的意志力中再分一杯羹。我们白天上班已经把意志力消耗殆尽了,此时面对孩子的吵闹,朝他发点脾气,企图阻止他的吵闹行为,也算是情有可原。

面对同样的意志力流失,每个的处理方式不同。有的人心态很正,善于节约意志力。有的人天生拥有的意志力就比别人多一些。有的人在不断下意识地进行锻炼以提高意志力。有的人找到恰当的发泄口不占用原本应该给工作和家庭的意志力等等。总的来说,既能够把家庭看成一个还原真实自我的隐蔽地方,又能在家庭里储备意志力,然后节省意志力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不过,同样每天面对纷繁的人类和层出不穷的事情,我们实际为之花费的意志力并不遵循平均主义。可以说我们都是矛盾体,明明讨厌一些工作,但迫于职场压力还是忍住脾气去做。明明我们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却总是能偷懒则偷懒,反正跟孩子相处机有十几年的时间。因为孩子与老板不同,老板直接影响我们的生存,而孩子却要依赖我们而生存。老板是金字塔的上层,孩子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势群体。所以,我们对老板发不出来的脾气,对孩子总可以轻易发出来。我们会因为对方的强弱而决定要不要忍耐住喷薄欲出的坏脾气。而忍耐比发泄需要更多的意志力。

发脾气这件事这像心情打个喷嚏,本来有助于身体健康。但是它的后遗症却很可怕。发脾气有时候会强化坏心情,就像打喷嚏之后伴随着严重的感冒。万一养成习惯,那么离事实上的拳打脚踢也就不远了。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孩子发脾气是基于一种严肃的告知,告知孩子这件事情你做得很不对。

如何控制对孩子发脾气,不使脾气恶化,最主要的就是需要提高意志力,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通常是指糖分)和充足的睡眠,陪伴孩子充足的时间(而不是过多的时间),为顺利运用理性提供良好的载体。其次就是不要把孩子当成你的附属,以为可以呼之则来挥之则去。最后不要为发过的脾气而内疚不已,进而以补偿心理去溺爱孩子。要知道发脾气没错,错在不懂适可而止。

推荐一部适合中学生看的物理类教育电影?

如果现在你问我,我这辈子如果只能看一部电影,我会怎么选择,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肖申克的救赎》。距离这部电影出版时间已经过去14年了,但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重新观看一次,而每一次都能从中获取不同的能量。对于高中生来说,励志就是最好的主题。

经典台词:

1、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

2、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

3、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不能安坐或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获自由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人们才能感受到这种即将揭开未来神秘面纱的激动心情。我希望跨越边境,与朋友相见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梦中一样的蓝。我希望。

4、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5、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6、我无时无刻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深感内疚,这不是因为我在这里(监狱),也不是讨好你们(假释官)。回首曾经走过的弯路,我多么想对那个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轻人说些什么,告诉他我现在的感受,告诉他还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决问题。可是,我做不到了。那个年轻人早已淹没在岁月的长河里,只留下一个老人孤独地面对过去。重新做人?骗人罢了!小子,别再浪费我的时间了,盖你的章吧,说实话,我不在乎。

7、有些鸟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8、希望是美好的事物,也许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事物从不消逝。

9、不要忘了,这个世界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无法达到,也接触不到,那就是希望。

有没有什么值得一看的影响一生的电影或电视剧?

很荣幸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回答:

目前影视作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不是所有影视作品都能取得好的口碑,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盘点一下,那些值得一看,且每一次二刷都能get到不同感受的经典电影和电视剧吧。

NO.1《肖申克的救赎》:身在监狱也不忘追逐自由

1947年安迪是一家银行的副总裁,他被指控杀了自己的妻子与情夫,最后被判了无期徒刑,余生将在肖申克监狱里度过,来到监狱后他认识了自己一生的挚友瑞德,安迪喜怒不形于色,气定神闲最终逃出来监狱。全剧体现出对自由的向往,自由是人类解放的主题, 有些鸟儿是注定不应该被关在牢笼里,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电影中关于人性的探讨引人深思,无愧于豆瓣9.6的高分。

NO.2 《怦然心动》:梧桐树下的纯恋故事

朱莉对新搬来的邻居布莱斯一见钟情,她想获得他的吻,所以她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出现在他的身边,但是朱莉的热情让布莱斯避之不及,但在经历过一系列的思想与价值观的转变,布莱斯终究爱上了这个纯粹的女孩。影片采用男女主双视角,将少男少女内心的悸动和期盼展示的淋漓尽致,这种单纯的感情让人着迷,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该电影在青春爱情片里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这样一段让无数人心动的初恋故事你喜欢吗?

NO.3 《花样年华》:王家卫镜头下的爱情

1962年,苏丽珍与丈夫在拥挤的香港租了一间房,与此同时,一个叫周慕云的年轻人和妻子搬到了隔壁的房子,他们渐渐怀疑他们两个的配偶有婚外情,于是他们分享证实自己的怀疑,但在接触的过程中,他们被对方吸引,并且深陷其中,该片延续了王家卫特有的浪漫情怀,百年一部花样年华,看完这部电影,小编大概就懂得了高级的电影是怎样的。影片中“不爱就放手”的观念也重新定义了爱情,引人深思。

NO.4 《触不可及》:最好的温情是共处

菲利普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患者,他很有钱,但活着对他来说就是煎熬,他推掉了很多的陪护专家,选择了德希斯,因为在他身上,菲利普看到的不是同情,其实对一个人最好的关怀不是同情而是共处。有时,你必须进入别人的世界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世界缺少什么。《触不可及》这份温情让绝望的人生充满了爱。如何对待残疾人大家一直以来都十分关心的社会问题,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们,面对残疾人,最好的温情就是与正常的相处,同情只会让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NO.5 《忠犬八公的故事》:让无数人催人泪下的经典

这个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教授帕克收养了一只小秋田犬,取名“八公”,每天早上“八公”都会送帕克去车站,傍晚时再等帕克一起回家,然后不幸的是,后来的帕克因病去世,“八公”也再也无法等到自己的主人了,怀着对主人的思念之情直到死去。这样的故事让很多养过宠物的人都感同身受,或许人类只是把这些动物当成宠物,但它们却把人类看作生命的全部,想必“八公”的主人也在天堂门口等了它许久吧。

NO.6 《甄嬛传》:帝王无情,她如何笑到最后

初次入宫的甄嬛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在经历了一些变故后,她终究变成了一个善于谋权的女人,她爱皇上,却在他的一次次伤害之后,由爱生恨,最终她杀死了皇帝,也成为了太后,但失去爱人的她,一生也只能呆在这皇宫里。这部电视剧的剧情环环相扣,尤其是后宫女人之间的斗争让人看得热血沸腾。帝王无情,从踏入高墙的那一刻,她注定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而从那一刻起,真爱也注定与她无缘。

NO.7 《我们与恶的距离》:没有绝对定义的好人与坏人

李晓明在电影院对着观影人群一顿扫射,最终造成9死21伤的悲剧,影片围绕这个事件所涉及的四个家庭展开,基本上每集就有痛点与泪点,在情与法无法兼容的情况下,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没有标准的答案,该片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单靠品质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对人性的刻画可谓是极致,每个人心中对好人、坏人的评判标准都不一样,不要试着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因为这种衡量从一开始便是不公平的。

NO.8《冰冻星球》:南北两极自然之美

作为BBC出品的纪录片,《冰冻星球》延续了其一贯的高品质风格,不仅还原了南极与北极的美丽风貌,更揭秘了生活在地球上最耐寒的生物是怎样生活的,这是一部适合孩子跟家长一起观看的纪录片,刘烨也曾经说过,自己不会让孩子看任何电视剧,但是闲暇时候会陪孩子看会纪录片,因此这样一部用心拍摄的纪录片,确实是家长陪伴孩子观看影视作品的不二之选。

这些经典的影视作品值得我们二刷甚至反复观看品味,每刷一次,都会让人得到一些新的启示,这些作品将人生的感悟掺杂其中,让你在不经意间就了然于心,这大概就是我们总能在电影、电视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的原因了。以上就是小编盘点的值得在这个冬天去观看的影视剧,不知道有没有你的心头好呢?不过每个人的审美都不尽相同,好的电影和电视剧那么多,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喜欢的那部,也欢迎大家积极讨论,你心目中最值得二刷的影视剧是哪部呢?

你知道哪些细思极恐的历史细节?

美国“大学航空炸弹客”案件,炸弹客高智商的作案手段,令人出乎意料!

炸弹客

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美国上个世纪大名鼎鼎的“大学航空炸弹客”案件。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美国联邦调查局为了处理这起案件,花费了足足500多万美元,成为FBI历史上最昂贵的调查案件之一!犯罪嫌疑人是一位智商高达167的天才(爱因斯坦智商也才160),他16岁就被哈佛大学录取,25岁博士毕业。当时他写的毕业论文,在全美国就只有十几人能看懂。如果照正常的人生路途,他肯定有着一番大好前程,可为何最终却选择成为一名“炸弹客”了?这之中他又究竟经历了些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名“炸弹客”。

炸弹客——泰德.卡辛斯基

1978年5月25日,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大学的一名工作人员,在收拾快递时发现了一个棕色的快递包裹,但由于包裹地址错误而无法派送。无奈之下,这名工作人员只得把该包裹退回给了寄件人。这件包裹被美国西北大学一名叫巴克利的教授接收了,巴克利在收到这份“礼物”时,也是一脸的纳闷,因为他自己最近根本就没有寄过东西。在检查包裹后,巴克利在快递盒的边角处发现了一行小字,上面写着:“这可能是一枚炸弹”。为了安全起见,巴克利首先通知了校警,当校警赶到并打开包裹时,突然一声巨响,这名校警的左手被炸弹碎片轻微划伤,不过好在并没有发生严重事故。从这枚“炸弹”的制作水平来看,其制作水平非常之低,甚至都可以说算不上是一枚炸弹。所以当时校警也并没有重视这起案件,他们认为这只是校园里几个调皮捣蛋学生的恶作剧,之后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然而,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只是一系列爆炸案的开始!

1979年5月30日,美国西北大学一名叫约翰.哈里斯的研究生收到了一个陌生人的邮包,当他三两下打开邮包时,突然发生了爆炸。不过万幸的是,爆炸只造成了哈里斯轻微的割伤,而这起事件,依旧没能引起警方的重视。1979年11月15日,一架从芝加哥飞往华盛顿的飞机在飞行途中,行李舱突然冒出了大量浓烟,在危急情况下,飞机只得紧急着陆。在飞机安全着陆后,经过初步调查发现,在行李舱中居然藏有一枚邮包炸弹。这包炸弹可不得了,其威力足以把飞机行李舱炸出一个大洞,可直接导致客机空中解体。有惊无吓的是,好在当时邮包炸弹的计时器坏了,这才没有引爆成功。由于这起事件性质非常恶劣,并严重威胁到了美国民众的安全,此时美国联邦调查局便开始介入,并为此还成立了特别调查组。然而就在FBI全面调查的同时,爆炸案又发生了!

1980年6月10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珀西.伍德在自家厨房被炸弹炸伤,而且伤势很严重。奇怪的是,炸弹是被藏在一本掏空的书中,而就在收到这本书之前,伍德还曾经收到过一封匿名信,信中这样写道:“过两天你将收到一本你非常感兴趣的书”。伍德可是航空公司总裁,他这一受伤,令FBI深感震惊。可在这一时期,FBI对这一案件依然还是一头雾水。不过在伍德这起案件中,美国联邦调查局得出了一个结论:这起爆炸案和之前的邮包炸弹是同一人所为。他们把大学(University)、航空公司(Airline)和炸弹( Bomb)的英文单词组合起来,把这起案子命名为UNABOM,称凶手为“大学航空炸弹客”!

FBI调查过程

在接下来的五年时间里,这个“炸弹客”在受到FBI高度关注的情况下,依然没有收手。1985年12月在加尼福尼亚州,当地一位38岁的电脑商老板休.斯克鲁顿,他走在在商店外的停车场时,突然之间就被炸开,当场死亡。经过FBI调查发现,这个“炸弹客”制造的炸弹威力是越来越大了。为了加快进度调查,特别调查组的人员直接增加到了150人,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汇聚一堂,但凶手十分狡猾,他制作炸弹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垃圾,比如废弃的易拉罐、钉子、树皮、树枝、树皮等等。而且在制作材料上还会刻意保留一些指原有的纹,进而来误导警察的调查方向。所以想通过分析炸弹的组成来找到凶手,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多位受害人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共同点,案件一度陷入了僵局。

直到1987年2月,美国犹他州再次发生了爆炸案。这一次,同样还是一个电脑商店的老板,他在路过停车场时,被伪装成木头形状的炸弹给炸伤了。不过这一次美国联邦调查局经过调查,破天荒的找到了一位现场目击者。根据后来做的笔录,这名目击者说道:“我看到了一个“鬼鬼祟祟的男子,在停车场放下一个奇怪的东西后就迅速离开了,之后没多久就发生了爆炸”。警方根据这名目击者的描述,绘出了轰动一时的“炸弹客”画像。但当时炸弹客是带着帽子和墨镜,因此很难辨认出他到底是谁,所以这张画像对案件也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就在这起案件之后,炸弹客却神奇的消失了,几年下来再也没有发生过相似案件。直到六年后,1993年6月,炸弹客在短短三天之内连续制造了两起爆炸案。一位是加尼福尼亚州的遗传学家,一位是康涅狄格州一所大学的计算机教授,这两人都受到了严重的爆炸伤害。

泰德.卡辛斯基

而此时,距离第一起校园爆炸案已经过去了15年,15年的时间里,FBI发现这个凶手对于木材是似乎有着异常的迷恋。在他自制的炸弹中,最常用的就是树枝、树皮等木料,而且有些受害人的名字也带有“木”这个字,比如之前的被书本炸弹炸伤的珀西.伍德(Percy.Wood)Wood翻译成中文就是“木”,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发现。案件调查迟迟没有进展,美国民众对于联邦调查局越来越怨声载道,而炸弹客也是越来越猖狂。1994年12月,一位广告公司的高管被炸没了; 1995年4月,一位林业协会的主席也被炸没了。而就在1995年4月24日这一天,这名炸弹客居然主动联系媒体,他要求在主流报纸上刊登他长达三万五千字的论文。如果媒体同意发表,他就停止持续17年的连环炸弹案,后来经过考量,为了尽早抓到凶手,当地主流报纸刊登了这篇论文,并将其命名为“炸弹宣言”。

然而这篇文章的发表,其内容在社会上评价可谓褒贬不一,甚至一些人把这名炸弹客当成了“精神领袖”和“偶像”。但所有的这些对于FBI来说,都不是重点。很快FBI发起了炸弹客的高额悬赏通告,呼吁民众积极提供有用线索,而这波操作很快就起到了作用,线索如洪水一样踊跃而来。FBI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里,每天都接到上千个电话,然而其中大多数都是冲着奖金来的,有用的非常之少。

凶手归案

直到有一天,一位叫大卫.卡辛斯基的美国人和他的妻子琳达,两人在看到报纸后,觉得报纸上所写的内容和自己哥哥泰德.卡辛斯基经常发表的理念,非常相似。而且文章中的一些用词和语法和哥哥泰德的风格几乎一致,因此两人怀疑哥哥泰德就是作案炸弹客。而为了谨慎起见,大卫找到了以前他和哥哥的信件,还请了私家侦探。私家侦探根据他提供的线索,基本可以确定,泰德就是“大学航空炸弹客”的幕后凶手。大卫和自己的母亲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心里非常难过,因为一边是自己的亲兄弟,一边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然而转手他们就将所有的线索提供给了FBI,并获得了高额赏金。1996年4月3日,炸弹客泰德在他隐居的小木屋里被抓获。到此为止,美国联邦调查局追寻多年的炸弹客,终于落网了。1996年4月,泰德被以非法运输、制造炸弹、谋杀三项罪名起诉泰德。而之前举报泰德的家人和他们请到律师却认为,泰德患有精神疾病,以此向警方申诉,企图逃脱罪名。

泰德.卡辛斯基被抓获(剧照)

但炸弹客泰德却坚决不认同自己精神方面有问题,顺便还解雇了请的律师。1998年1月22日,泰德为了避免死刑,主动承认了犯罪事实,最终被判处为无期徒刑,不得假释!“炸弹客”泰德从1978年到1995年17年间,一共邮寄或亲自投递了16次包裹,导致3人死亡,26人不同程度的受伤。FBI在追踪泰德的过程中,动用了几百名专家和特工,总共花费了超过500万美元,抓捕了两百多名嫌疑犯,走访了上万名群众,调查了两万多条线索,最终又悬赏了一百万美元,是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花费最多的调查案件。而当这名“大学航空炸弹客”的真实身份被公布之后,引起了美国民众一片哗然,因为这个泰德的人生经历真的太不平凡了。

泰德.卡辛斯基

1942年5月22日,泰德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他本人是第二代波兰的移民,他有一个弟弟,之前我们前面提到的,大卫.卡辛斯基。兄弟俩人从小就很聪明,1952年,当时正在读五年级的泰德接触了智商测试,结果显示他的智商高达167,而爱因斯坦的智商也才160左右。泰德如此高的智商,注定了他会有不平凡的一生。在中学时期,泰德对数学表现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很快就掌握了更高级的高等数学,15岁时,泰德以优异的成绩从高中毕业,1958年泰德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了,而且进校之初就获得了一大笔奖学金。在大学期间,泰德依然优秀,当时很多同学对他的评价都是“是个天才”!1962年,泰德从哈佛大学得到数学学士学位后,进入密歇根大学继续深造,分别在1964年和1967年获得了数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而1967年泰德在博士毕业时,他所发表的论文“边界函数”,直接荣获了密歇根州最佳数学论文奖。但这篇论文让当时学校的老师满头问号,因为他们根本就看不懂。无奈之下,学校只得邀请了全美顶尖的几位数学教授,一起来研究泰德的这篇论文。结果这些资深教授给出的结论是:“论文太有深度,很多地方都看不懂”。后来经过研究,这篇论文全美就只有十几人能看懂。年仅25岁的泰德博士毕业后,成为了当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数学助理教授,不出意外的话,泰德肯定有一番大作为。可就在任教两年后,泰德毅然辞掉了这个职位。不久后,他搬到了蒙大拿州一处偏远的小山上,过起了几乎原始的隐居生活,这里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通讯设备,食物也只有靠泰德自己种地或者打猎来获取。

没有人知道他为何会这样做,本着大好的前途不要,却选择住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之下,而且这一住就是好几年!然而,就是在这间小木屋内,泰德制定并实施了他的终极计划。天才和疯子往往只有一念之隔,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从一个高材生变成一个罪犯的呢?他那我们或许可以从他发表的那篇三万五千字的论文中,可窥探一二,他认为工业的发展将和人的发展起冲突,于是在这样的想法下,他将一些科学家和工程师一一作为他的袭击目标。大家对于泰德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是怎样看的了?

泰德.卡辛斯基

文/壹刀令

让人十分感动的张氏叔侄案中的检察官张飚是监狱里的检察官?

刑事执行(即刑罚执行)检察工作是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规定,全国各级检察院对管辖内监狱、看守所等监管场所都要设立派驻检察室进行派驻检察,条件暂不具备的或者监管场所规模不具备的实行巡视检察,均由刑事执行检察部门负责(检察院都设有刑事执行检察局或处、科,配备专门人员,以前叫监所检察处)。大部分监狱和看守所都设有驻狱(所)检察室,有专职检察官和固定的办公场所,在监狱内的监区和监狱亲情会见室都设有监察官信箱,服刑人员、在押人员和他们的亲属,可以给检察官写信投诉。派驻检察官的主要职责是对监管场所的刑罚执行和监管活动进行依法监督,一是维护刑罚执行的公平公正,防止刑事法律判决成为“法律白条”;二是维护监管秩序,确保监管安全与稳定;三是维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按规定驻狱检察室要定期与服刑人员谈话谈心),让被监管人既感受到法律的尊严权威,又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变更刑罚执行强制措施进行审查,即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一般指保外就医)等提请材料进行检察,“放行”符合法律规定的,“拦截”不符合规定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