绺怎么读,你见过脾气最爆的人有多爆

天美资源网

绺怎么读,你见过脾气最爆的人有多爆?

以前村里有个老太太,脾气暴躁,逮谁骂谁,骂的丈夫外出几十年不回来,儿女都不管她,还活到了90多岁,最后去世了都没人知道。

前两天邻居老奶奶来串门,说起来以前村里有个老太太很厉害,远近闻名,生气起来,表情狰狞,气场强大,骂的别人毫无还手之力,反正很让人害怕,被人们称为“阎王奶奶”!

她年轻的时候性格就比较强势暴躁,有点不顺心就骂骂咧咧,要么就是摔盆砸碗,指桑骂槐。家里人每天都小心翼翼的,就怕惹她不快,就引来一场骂仗,喋喋不休,没完没了,这一天就不用过了,每个人都不开心,整天在低气压里。

绺怎么读,你见过脾气最爆的人有多爆

而且她总是在节日里发脾气,每次有什么重大节日,像端午节中秋节,就算大家再小心,也还是会招惹她不满,早晚要爆发,这个节不过了!我不高兴,谁也别想痛快!

所以她家里基本没过过什么完整的节日,过年当天更是没吃过饺子,都是第二天才吃。

可能家里人对她这个暴脾气已经习惯了,尽量不往她跟前凑,凑过去也是伏低做小,她说啥就是啥,她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她说的做的都是对的,她忙起来,大家也不能闲着,唯恐她突然暴起不是打就是骂。

可能也是家里人惯的,她的脾气越来越大,就跟炮仗一样,一点就炸,炸的半个村都能听见她的动静。

有次女婿来帮忙干活,干完活,老太太招待女婿吃包子,这次相处还算和谐,也没出啥事。可是女婿回去后跟人说,丈母娘家包子挺大,两个就吃饱了。他的本意应该就是随口说了句,丈母娘包的包子挺大,也没啥恶意。

结果这话不知怎么传到老太太那里,老太太直接气的青筋暴起,飞快窜到女儿家,找上门大骂女婿,我管你吃包子,你还委屈上了?不够吃是咋地?谁让你吃两个的?谁让你出来说的?败坏我名声!

女婿一听这连珠炮,顿时有点懵,等反应过来连连解释说这话没别的意思,就是闲聊时随口一说,是说你包的包子好吃,顶饿!

老太太根本不听,就认为他在败坏她的名声,说他是个坏心肝的,连蹦带跳,唾沫横飞指着女婿的鼻子骂了一下午。

开始女婿还拼命解释,急得不停转圈,周围邻居也来劝她,不是大事,没必要上纲上线的,算了吧。可惜老太太充耳不闻,就一个劲的骂,最后女婿生无可恋,蹲门口看她骂。她也不累,就一直指指点点的骂,引来一群围观的人,就跟看猴子一样看她骂人。

等她骂够了,吐口唾沫,像斗胜的公鸡似的走了。女儿回来听说母亲来骂了一下午,问明白事后,嗷嗷的哭了起来,嫌母亲太丢人,根本不给女儿女婿面子,让她在婆家怎么做人?

还有一次另一个女儿说要过来玩,可是老太太左等右等不见人,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一直憋着,就等爆发!

结果女儿她们到了下午才过来,她嫌闺女回来的晚,二话不说,拿着笤帚就抽上去,追着女儿打!女儿被打的边惨叫边求饶,老太太却觉得不解恨,越发打的用力。

女儿不堪忍受,只能往外跑,老太太不罢休,也追出去打。当天村里好多人都看到小时候家长撵孩子打的画面。

她真是把女儿打的鬼哭狼嚎,女儿那叫一个尴尬,都是当妈的人了,还被老太太这么打,简直抬不起头了,就跟她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事似的,让全村人看笑话。

另外,老太太的丈夫是事业单位的,因为她的暴脾气,常年分居,丈夫好不容易回来一趟,她还阴阳怪气的堵着门说,这是谁啊?不认识啊?怎么跑我家来了?不是要饭的吧?哪来的回哪吧!不让进门。

她丈夫气的七窍生烟,忍无可忍之下直接在外面买了房子,把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接走,再也没回来。后来老头年纪大了,找了个保姆伺候到老,去世后送回来,老太太也没去看一眼。

两个离的近的女儿,因为被打骂,好久没来看她,还是大女儿路过,来看了一下,发现老太太好久不在家了。

大女儿赶紧找妹妹一块来找,大家都觉得90多的老太太不可能跑太远,结果多方打探后得知,老太太出车祸去世了,因为没有认领的,直接拉到殡仪馆了。

具体的事情老奶奶记不清了,只是说这个老太太真是太厉害了,跟所有子女亲戚邻居都闹的不好,小孩看见她都害怕,但她就是活的自在,什么都不在意,就那个暴脾气能活到90多岁,真的挺厉害的!

我听了之后很惊讶,竟然真有这样脾气这么不好,跟所有人都能起矛盾的人?不可思议!

总结。

1.有些人脾气暴躁,可能本身性格比较强势,脾气急,做事风风火火,随心所欲惯了,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太会考虑别人感受,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

2.脾气暴躁也可能是环境影响,比如家里人都对她冷漠,缺爱,她难受,脾气就起来了,以这种方式引起注意。

3.这老太太最后也挺可怜的,去世了,亲人都没知道的,都没在身边,有儿有女,却活成了孤家寡人。

4.总之暴脾气很影响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尤其亲人之间,什么刀子嘴,豆腐心,那跟直爽根本不一样,直接就是扎刀,没人能忍受无休止的语言暴力。

5.和气生财,家以和为贵,与人相处还是要收收刺比较好。

谁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十八条好汉只有三个完全没有历史原型。另有一个据正史记载:死后变成了阎罗王。

我结合正史,进行全面的解析。

第一条好汉 ——李元霸,乃上界佛门护法大鹏金翅明王临凡。

李元霸的历史原型是李玄霸,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所生的第三子。

清代,说书人为避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的讳,改为李元霸。

李玄霸生于599年,字大德,是李世民的弟弟,早夭,隋朝大业十年(614年)逝世,年仅十六岁。当时李渊在晋阳还没有起兵。

李玄霸生前没有子女。后以西平王李琼之子李保定过继给李玄霸为后嗣,但李保定也无子,李玄霸这一支也就绝后了。

关于李玄霸,史书就这些记载。隋朝第一条好汉之说,完全是小说家言。

书中,李元霸生得“尖嘴缩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年龄却只有十三岁。

(注:传说中,岳飞也是上界大鹏金翅鸟临凡。

李元霸归天后,大鹏金翅鸟归位。本来在西天很舒服,并不想下凡继续折腾。由于犯了杀戒,被如来佛处罚,再次下凡就成了岳飞。

《说岳全传》中,有一只女土蝠在大雷音寺和众星宿聆听如来讲经。突然肠胃严重不适,一不小心撒出一个奇臭无比的屁来。蝙蝠的屁,不仅臭不可闻, 而且含有大量的病毒。

大鹏金翅明王大怒,飞下来照女土蝠顶门一啄,蝙蝠立马一命呜呼。如来佛遂罚大鹏鸟下凡。

女土蝠一点灵光到下界投胎,成了秦桧的夫人王氏,后来为报仇,东窗下毒计,害死了岳飞。)

“大鹏一日腾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大鹏鸟平时喜欢吃的零食是龙,用翅膀扇开海水,捉龙而食。

大鹏金翅鸟在《西游记》中,是如来佛的“舅舅”,非常厉害,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在大鹏鸟眼中是小儿科。

悟空逃,大鹏追,两翅就赶上了。

《说唐》中的李元霸,力大无穷,是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汉时项羽。一餐斗米,食肉十斤。使两柄铁锤,四百斤一个,两锤共有八百斤,如缸大一般。

李元霸比九牛二虎的力量还要大许多。超过了4头大象。一象之力为一万二千五百斤,李元霸的力量超过五万斤。比项羽还要厉害。

李元霸的坐骑“万里云”,是他的师傅紫阳真人送给他的,也是一匹瘦马。这匹马日行一万里(如果中途不休息,则时速达四百多公里,超过高铁),夜行八千里(时速约333公里,中国最快的高铁不过如此),最高时速可能已达音速。

四明山一战中,李元霸匹马单骑,击败十八路反王230万大军。

紫金山一战中,他的两柄铁锤如拍苍蝇般,用一个下午的时间,可怜天下反王的185万大军,经此一役只剩下65万。照此计算,李元霸平均每秒钟至少杀55人。

第二条好汉 ——宇文成都,乃上界雷声普化天尊临凡。

宇文成都是隋朝无敌大将军,身负三载龙命,金面长须,虎目龙眉,身长一丈,腰大十围。是一个高大威猛的帅哥。

他的跨下黄花千里马,一柄流金铛重三百二十斤。他能力举5048斤鼎。

宇文成都一个人可以独斗第四,第五和第六条好汉,共三条好汉的围攻。却难以挡住李元霸一锤。他的实力似乎还比不上第三条好汉裴元庆。

李元霸杀了宇文成都之后,雷声普化天尊真身归天,召集雷部诸神,顿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在李元霸周边发出阵阵雷击。李元霸大怒之下,举锤击天。雷声普化天尊用手一指,一声巨大的霹雳,双锤砸到李元霸的天灵盖上,顿时栽倒马下。

其实,这是说书人不能再让李元霸活下去了,因为他这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个人就可以统一天下。有他在的话,下面的故事就编不下去了。

宇文成都的历史原型是宇文承基。

宇文承基的祖父是宇文述,隋朝许国公,隋朝开国功臣。

宇文承基的父亲是宇文化及,隋朝右屯卫将军,掌管禁卫军。

宇文承基还有一个弟弟宇文承趾。

宇文化及自称许国皇帝后,封宇文承基为太子,领兵攻打魏州,后被击败。

之后,窦建德的军队活捉了宇文化及、宇文智及、宇文承基、宇文承趾。并将宇文化及、宇文承基等人斩首。

第三条好汉 ——裴元庆,乃上界巡天都太保、八臂哪吒下凡。

裴元庆是山马关总兵裴仁基的第三个儿子,双臂有万斤的力气。手持双锤,各重三百斤,共六百斤,胯下坐骑为“照夜玉狮子”。

裴元庆是唯一能够抵挡住李元霸三锤的好汉。其真实战斗能力,甚至超过了宇文成都。

《说唐》中,宇文成都攻击李元霸,李元霸随手挡了两下,就把宇文成都的双手震得流出血来。

而李元霸向裴元庆连击三锤,裴元庆却能够硬扛下来,并且没有受伤。

宇文成都力战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之后,气力衰退,被裴元庆一锤打吐血。

综合看来,裴元庆的力量比宇文成都更大。

后来,隋朝第十一条好汉好汉新文礼,设计在“庆坠山”摆下火雷阵,裴元庆被火雷炸得尸骨无存,年仅十五岁。

新文礼上马抵城,单要裴元庆出战,探子飞报进城。 裴元庆闻报,就要出战,徐茂公止住道:“将军今日不宜出马交战,决然不利。” 元庆道:“军师又来讲腐气的话了!我今日不杀新文礼,也不算成好汉!”竟上马出城去了。徐茂公只是叫苦。众将忙问其故,茂公道:“不必多言,这是大数难逃,此去不能活矣!”众将各各惊疑。 当下元庆出营,见是新文礼,举鎚便打。文礼挡了一鎚,回身向南便走,元庆紧紧追去。新文礼且战且走,引入庆坠山,见两边皆是石壁,直追至窟中。外边军士就塞断了出路,石壁上放下筐篮,新文礼下马坐入筐篮,上边军士把他拽上去,遂点着干柴火箭拉下来,发动地雷,一时烈焰飞腾。

裴元庆的历史原型为裴行俨。

裴行俨乃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之子。早年跟随张须陀,骁勇异常,人称“万人敌”。后投奔瓦岗寨。

武德元年,兵败被王世充俘虏,受到优待,不得已投降并娶了王世充的侄女。

王世充称帝后,封裴仁基为礼部尚书,裴行俨为左辅大将军。后因王世充忌惮裴行俨的威名,裴行俨想谋反,立越王杨侗为帝,事败被杀。

据《隋书·卷七十·列传第三十五》:

行俨每有攻战,所当皆披靡,号为“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其意,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反,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以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于阶下,指麾事定,然后出越王侗以辅之。事临发,将军张童仁知其谋而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第四条好汉 ——雄阔海,乃金顶太行山大王。

雄阔海身长一丈,腰大数围,铁面虬须,虎头环眼,声若巨雷,两臂有万斤气力,双拳杀死二虎。是一个标准的猛男。

他的坐骑为追风马,扬州英雄大会时,他经过长途奔袭,赶到大会时,隋朝军队刚好放下千斤闸,雄阔海一把托住,保天下英雄逃亡。因过度疲劳,加上隋朝军队站在千斤闸上面增加重量,力竭闸落而亡。

古代的千斤闸重约4000斤。如北京正阳门箭楼上的千斤闸,重约1990公斤。加上上面许多人的重量,有一万斤了。

雄阔海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如果一定要说他有历史原型,那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据《史记》记载:

“(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氏女刚刚15岁。并在将近70岁的时候生下了孔子。

叔梁纥身高十尺,换算到现在是2.31米。为“鲁国三虎将”之一。曾力托千斤闸。像猛虎一样有力。“有力如虎者”。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63年,晋国为首的十三个诸侯国,联合攻打偪(bi,同“逼”)国,叔梁纥随军参战。

当大军攻进偪阳城时,却中了计,偪阳人突然将千斤闸门放下,企图把他们关在里面,一网打尽。

叔梁纥一把托住,以一己之力,掩护部队撤出,自己全身而退,后来还生下了孔子。比书中的雄阔海还厉害。

第五条好汉 ——伍云召。伍建章之子,隋朝南阳候。

身长八尺,面如紫玉,目若朗星,是标准的大帅哥。

他有万夫不当之勇,坐镇南阳,后起兵,被宇文成都击败,自称忠孝王。

伍云召丧命在高丽国左雄“没尾驹”的马尾巴下。此马尾巴藏在屁眼中,左雄在它头上拍了几下,那马就前蹄一低,后蹄一拉,从屁眼中撒出一丈多长的铁尾巴,把伍云召的头打得粉碎。

伍云召的历史原型有可能是杨玄感。杨玄感是司徒杨素的长子,杨玄感受到隋炀帝的猜忌,策划谋反,后被宇文述击败身亡。

第六条好汉 ——伍天锡,伍云召的堂弟,沱罗寨大王。

身长一丈,腰大十围,使一柄两百多斤重的半轮月混金铛,有万夫不当之勇。

书中,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三个人的战斗力相差不大。雄阔海曾经和伍天锡打了几天几夜,不分胜负。

伍天锡的历史原型可能是杨积善。杨素第四子,随杨玄感反隋,杨玄感兵败后,他也被俘,后被斩首。

第七条好汉 ——罗成,上天白虎星官下凡。

(注:薛仁贵也是白虎星官下凡)。

罗成是18条好汉中的第一大帅哥。人称“冷面寒枪俏罗成”。眉清同秀,齿白唇红,面如傅粉。

他七岁能打猛虎,十二岁破番兵,坐一骑白龙马,家传回马枪,瓦岗猛虎大将军,洛阳一字并肩王,唐朝越国公,后李建成有意陷害罗成,被刘黑闼引至淤泥河,乱箭射死。

罗成的历史原型为隋朝末年大将罗士信。

罗士信早年跟随张须陀征讨农民起义军,后归降瓦岗军,与王世充交战时被俘。后又率部降唐,随李世民平定洛阳,进封绛州总管、剡国公。武德五年,兵败被刘黑闼杀害。其经历和罗成基本一致。

第八条好汉 ——靠山王杨林,上界计都星下凡。

杨林是隋炀帝杨广的叔父,隋朝开国九老之一,力能扛鼎,有万夫不挡之勇。两根囚龙棒,每根重一百五十斤,共三百斤。

他生得面如傅粉,两道黄眉,身长九尺,腰大十围。后被罗成的回马枪刺死。

杨林的历史原型是杨素。

杨素出身贵族,是关中士族弘农杨氏。隋朝开国功臣。参加了灭北齐之役,后又率军南下灭陈。并追随杨坚平乱,开皇八年被封为越国公。

晋王杨广能成为太子,其中就有杨素的帮忙。后来,他又辅佐隋炀帝杨广讨平杨谅叛乱,拜尚书令、太师、司徒,封楚公。大业二年(606年),寿终正寝。

第九条好汉 ——魏文通,隋朝潼关元帅,使一口青龙刀。人称“赛关爷”。

魏文通是虚构的人物。

隋朝末年,山西代县有一个尉文通,曾率众在雁门关一带造反,可能是魏文通的历史原型。

第十条好汉 ——尚师徒,临潼关总兵,人称“四宝将”。

尚师徒身穿七翎甲,头戴马鸣盔,手执提炉枪,重一百二十斤,跨下呼雷豹。这是四件非常逆天的宝贝。我之前多次分析过,这里不展开讲。

左雄的没尾驹杀死伍云召后,秦琼拍马上前。“没尾驹”故伎重演,撒出尾巴抽到呼雷豹头上。呼雷豹吃痛,吼了一声,鼻孔中吐出一股黑烟。没尾驹屁尿直流,瘫倒在地。左雄和没尾驹均被秦叔宝刺死。

尚师徒是完全虚构的人,我没有找到他的历史原型。

第十一条好汉——新文礼,红泥关总兵,人称“八马将”。

该将身长丈二,有神力。跨下一匹神兽,名为“金睛骆驼”,使一条铁方槊,重达200斤。

新文礼也是完全虚构的人物,抱歉,找不到历史原型。

第十六条好汉——秦琼,字叔宝。上界左天蓬大将下凡。

秦琼是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瓦岗寨五虎大将之一,瓦岗飞虎大将军,大唐护国并肩王、天下都督大元帅。

他为人豪爽,喜欢帮助朋友,能为朋友两肋插刀,济困扶危,人称“小孟尝”,他夺得了尚师徒的四件神物。绝招是“杀手锏”,使两条一百三十斤熟铜锏。

秦琼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作为隋朝将领,他先后跟随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后投奔瓦岗寨李密。瓦岗败亡又投靠了王世充。之后又归降唐朝,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开国立下汗马功劳。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第十八条好汉——单雄信,上界青龙星下凡。

书中的单雄信,为山东绿林好汉之扛把子。面如蓝靛,发赛朱砂,声若巨雷,使一根金钉枣阳槊,万夫莫敌。瓦岗寨五虎大将之一,烈虎大将军,后为王世充驸马。失败后不肯投降,被李世民处死。

单雄信是真实历史人物。善用马槊。勇武过人,号称“飞将”。先后跟随瓦岗寨翟让、李密,兵败归降王世充。

武德四年王世充兵败,单雄信请求向李世民投降。但李世民认为单雄信此人反复无常,不接受他的投降,下令将单雄信处死。

临刑之前,单雄信的生死之交徐世勣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给单雄信吃下,表示自己的义气。

关于李世民为何坚决不肯接受单雄信的投降,我在之前曾经详细分析过,大家可以关注。

《说唐》书中,缺失了第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七条好汉。现在我结合其他书籍,将之补录完整:

第十二条好汉——韩擒虎,隋朝齐国公。

书中的韩擒虎十二岁打虎,十三岁出兵,有万夫不当之勇,曾破番兵数十万,南征北战,年近七旬还平了南阳之乱。

韩擒虎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是隋朝名将,隋朝讨伐陈国的先锋,攻占建康,俘虏南陈后主陈叔宝。隋朝上柱国、大将军,封寿光县公、拜凉州总管。55岁时寿终正寝。

根据魏征等人编撰的《隋书》记述,韩擒虎死后到阴间做了阎罗王。这可是官修正史记载。“二十四史”之一。

第十三条好汉——王伯当。

书中的王伯当是武状元,文榜眼,瓦岗寨五虎大将之一,雄虎大将军。使一柄银尖画戟,箭法堪比古代养由基,他是李密的铁杆粉丝,因追随李密,在“断密崖”被万箭穿身而亡。神箭手死于箭下,也算是死得其所。

王伯当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参加瓦岗起义,是李密的亲信,后跟随李密投靠唐朝。武德二年,追随李密图谋叛乱,在熊耳山(不是“断密崖”)被唐将盛彦师伏击,李密和王伯当一起兵败被杀。

第十四条好汉——梁师泰。

太平庄庄主,力大无穷,使两柄大锤,各重一百六十斤。

完全虚构的人物,找不到历史原型。

第十五条好汉——尉迟恭,字敬德,黑煞神转世。

书中的尉迟敬德也是一个超级猛男。身长一丈,腰大十围,面如锅底,简直是烟熏太岁,火烧金刚,使丈八蛇矛,祖传神鞭,日抢三关,夜夺八寨,和秦琼“三鞭换两锏”。初为刘武周帐下先锋,归唐后封为虢国公。

尉迟恭是真实的历史人物,鲜卑族。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名列第7位,在程咬金和秦叔宝之前,这与他在玄武门之变中的重要作用密不可分。

尉迟敬德在历史上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玄武门之变。他是玄武门之变的关键人物。

可以说,如果离开他,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可能就不会成功。

他极力劝说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他甚至威胁李世民:如果你不下先手,我们为了自保,就不跟你玩了,自己逃命去了!

据《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敬德曰:“人情畏死,众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若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虽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祸至而不恐,将亡而自安,失人臣临难不避之节,乏先贤大义灭亲之事,非所闻也。以臣愚诚,请先诛之。王若不从,敬德言请奔逃亡命,不能交手受戮。且因败成功,明贤之高见;转祸为福,智士之先机。敬德今若逃亡,无忌亦欲同去。”

后来,又是他砍下的太子和齐王的人头,并且全副武装,带兵入宫,控制住了唐高祖李渊。

敬德擐甲持矛,直至高祖所。高祖大惊,问曰:“今日作乱是谁?卿来此何也?”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遣臣来宿卫。”

第十七条好汉——程咬金,上界土底星君下凡。

书中的程咬金,是瓦岗寨混世魔王,瓦岗寨五虎大将之一。身长八尺,面如青泥,发似朱砂,坐下铁脚枣骝驹,使一柄六十四斤重的八卦宣花斧,重六十四斤 。归唐后封鲁国公。

程咬金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善用马槊,参加了瓦岗军, 后归降李世民,先后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封宿国公。

程咬金也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后改封卢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之前曾有过多次详细的分析,敬请您关注,并留言,点赞,谢谢!

有过哪些被恐吓的经历?

“小子,拿钱出来,不然我就捅死你!”一个中年男子手持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朝我恶狠狠地说道。

这样的场景以前我只是在电影电视剧里面看到过,我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这样的事情竟然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可是它确确实实的发生了,而且就是那么真实的存在着,我一度以为这是在做梦,可是那明晃晃的闪烁着森森寒光的匕首此时正对着我,它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在它主人的操控下捅过来,我真的后悔怎么就这么大意的坐上了他的摩托车呢?

事情的经过还要追溯到我19岁那年,那一年刚出校门的我像许多有志青年那样对前途充满着憧憬,没有出过远门的我第一次踏上了“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的土地,一出火车站,古都的风朝我扑面而来,我仿佛感受到了来自唐朝的气息,平生第一次真实的看到了巍峨高耸的古城墙,一切都是那样的新奇、陌生,置身其中我如梦如幻,但是现实很快的惊醒了我,“你不是来旅游的,你是来讨生活的!”想到这里我打了个寒颤,仿佛一下子从远古的世界穿越回到了现实。

孤独无助感袭上了心头,是呀!这里虽美,但是于我来说却是陌生的,在这里我远离家乡,没有认识的人,更没有亲戚朋友,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我甚至不知道我是怎么做出这个来西安的决定的,可能是源自于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鲁莽精神!更可能是一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信念支撑吧!但既然来了,便要想办法先生存下去了,因为我全部的身家只有那贴身口袋里已经充满了汗味的300多块钱了!

毫无社会经验又毫无提防之心单纯的我,在火车站旁那一排其中一家劳务工作介绍所的安排下,让我去西安东郊的某某厂里报到,为此我付出了50块钱的劳务介绍费,而且人家还再三承诺:“如果这份工作不满意的话,一个月之内会一直免费给我介绍工作的,直到我满意为止!”并且他还详细的给我说了一下去东郊的公交车次,因为那个地方有点远,中间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饶是他说的详细,我的脑子里还是浑浑噩噩的一片模糊!

但我还是依稀记得他说的第一个需要乘哪路公交车,于是在火车站附近的公交车站牌下,我苦苦地等待着公交车的到来,也不知道等了多久,我正感到有些着急,忽然一个骑着摩托车戴着头盔的中年男人向我喊道:“兄弟去哪?我送你一程?”我当时不知道这也是一个和出租车一样行业存在的群体,因为在老家我只知道出租车是面包车,再好一点的就是天津大发了,此时我细细的看他时,只见他骑着125摩托车,摩托车的后面挂着一个多余的头盔,他的上身穿着一件棕褐色的皮茄克,下面却穿着一条黑色的皮裤,透过头盔前面他掀开了的镜片处,我只能依稀的看到他那一双浓眉下面略显深遂的眼睛,眼睛下面高高的鼻梁下隐约可以看到几绺胡须,下面的嘴巴却是看不见的。

“去东郊XX厂!”一点也没有防备之心的我顺口告诉了他我的目的地。

“那个地方还远,公交车也到不了厂门口,这样吧我送你过去只要3块钱!”他“真诚”的说道。

我一听只要3块钱就可以送到,心里还在盘算着正不知道中间转乘哪一路公交车,而且就算几趟公交车坐下来也不止3块钱吧!这样一想,我便坐上了他的摩托车后座,而他也“关切”的告诉我说:“戴上头盔安全第一!”我便拿起挂在摩托车后面的头盔戴在头上。

然后他便发动摩托车出发了,西安我是第一次来,一切都是陌生的,我只知道他顺着一条条大街七拐八拐的,但大方向却是一直向东而去,一路上他“和气”的和我闲聊着,问东问西的,甚至聊到最后我从他口中得知,他爷爷那一辈还是我们老家那边的,只是从他父亲那一辈才来到了西安的,一听我们也算是半个老乡,我对他的亲近感油然而生。

摩托车继续前行,我只是感觉到人流车流渐渐的稀少了,我知道已经远离市区快到郊区了,忽然他骑着摩托车拐上了路边的一个盲道,我心里还在暗想:“是不是目的地到了?”

正自疑惑间,他忽然停车取下了头盔,然后转过身来对我说道:“兄弟,这条路是单行道,我不能再往前走了,XX厂离这不远,你走过去几百米就到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我只能从摩托车后座上下来,并取下头盔给了他,他依然是将头盔挂在摩托车后面,然后他将自己刚才戴的头盔挂在摩托车前面的反光镜上,才淡淡的对我说道:“麻烦你付一下车费68.5元,看在老乡的份上5毛钱零头给你抹掉,你付个68块钱就行了,六八六八又顺又发,挺吉利的!”

“不是3块钱吗?怎么又成了68元?”我反问他说道。

“兄弟3块钱是起步价,每公里加3块,你看看走了多少公里了?”他此时脸上的表情立马变得阴沉沉的,完全没有了刚才一路上的谈笑风生了。

我心中一凛,知道今天碰到了宰客的了,但是我还是不甘心被宰,辩解说道:“你怎么不提前说清楚呢?”

他看到我没有乖乖的就范,忽然间面露凶色,然后伸手从皮茄克里面的口袋里掏出了一把明晃晃的匕首来,之后在我面前晃动着,匕首发出森林的寒光,我的心里也是一寒,知道今天是在劫难逃了,这样的场景我以前只是在电影电视剧里面见到过,我从来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这样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我的身上,可是事情却已经摆在我的面前。

他看我依然是无动于衷的样子,便又向前逼近了一步,此时我甚至已经能够感觉到匕首上面的寒气来,威胁恐吓离我是如此的近,我想向路人求助,可是这荒凉的郊区哪里有行走的人呢?只有一辆辆疾驰而过的汽车从路上驶过,但是没有人会关注路边上正发生的恐吓事件!

我知道今天不掏这钱肯定是走不了的,但是我又害怕掏出我贴身口袋里的两百块钱被他全部抢去怎么办?最后权衡再三,我才故作镇定的对他说道:“大哥,我身上就剩这60多块钱了,不能全部给你,全部给你了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你看就给你50块钱吧!不然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说着我同时掏出了外面裤子口袋里的60多块钱,那其中的50块钱还是刚才火车站旁的中介所老板找的钱,剩下的10几块钱却是我准备坐公交车用的。

他也许是看到我坚决的样子,知道从我身上也诈不出更多的钱了吧!所以便用另一只空着的手接过那50块钱,并且收回了右手上的匕首,随即又换了一个面孔来,嘴里说道:“看在半个老乡的份上,今天我吃点亏,这事就这样吧!”

我没有回应他,当时我心中气愤的真想从路边拿起一块砖砸向他的头上,但是想想自己身处异乡,再看看自己瘦弱的身形,怎么能是他的对手呢?别再惹怒了他,最后又自取其辱了!我最终忍住了,他之后戴上头盔,骑上摩托车然后又笑着对我说道:“以后有什么事你言传一声,都是老乡!”说完便发动摩托车一溜烟远去了,只留下呆若木鸡的我,而此时我才发现我的浑身已经湿透了,那是紧张害怕的冷汗!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才想起我来这的目的,我按他刚才指的方向往前又走了几百米,但是哪里有“XX厂”的影子,大路边只有高高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单位的围墙,也不知道是他骗了我还是那个中介所的老板骗了我,也可能根本就没有这个“XⅩ厂”吧!更多的可能是我不认识路没有找见。

经历了刚才被他的恐吓,此时我仍然是心有余悸!看到四周的车流、路边高高的树木,一个个仿佛来自远古的巨兽般向我张牙舞爪着,随时都有可能吞噬了我,我一刻也不敢在那逗留了,更不知道坐哪路公交车?我只想赶紧回到火车站附近,最后我顺着一条不知道名字的小街七拐八拐的一直向火车站方向赶去,也不知道走了多久那条小街却一直没有个尽头,路上也没有个行人,只有一辆辆疾驰而过的车辆来回穿梭着,我只觉双腿如灌铅般走的发麻,可是我只记得一个方向,往西北方向走一定可以走到西安火车站,最终火车站是走到了,我一看时间大约走了将近三个小时,我又找到了那个中介所,并让他给我介绍一个离火车站比较近的工作,而至此便开始了我在西安的生涯,这已经是后话了!

写在最后:经过我被恐吓的经历,使我认识到了社会的复杂和残酷,而这些事情在没有出校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可现实却狠狠地给我上了一课,它让我知道了人心叵测、更让我体会到了“老乡见老乡口袋要掏光”的至理名言、还让我理解了“言多必失”“逢人只说三分话”的人生識语!直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我那个“老乡”的“音容笑貌”,我无数次的在梦中问候他的祖宗十八代!但愿他早日住进地下第十八层!这也符合他所追求“要发”的人生目标!

(我是鑫枭冰,我的所有作品均为原创!如果你喜欢我的作品,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加关注!你的支持将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感谢完读的您!谢谢!)

同窗友情的诗句?

#图文原创##问答原创#

在高中毕业四十周年之际写了以下诗词,以做纪念。

《同窗友情四十载》

文/洁鸣

洪山麓侧,街道口旁。

莘莘学子,数载同窗。

随缘幸遇,良师慈祥。

茂玲修竹,顾及锋芒。

学工武锅,酸甜同尝。

习农狮山,苦乐共享。

秋菠未送,暗然神伤。

聚散依依,各奔四方。

皆非蓬蒿,避短扬长。

竭尽职守,既慨而慷。

青春如歌,岁月似光。

四十余载,弹指一晃。

偶然建群,音讯联上。

二十五女,一十九郎。

安山齐聚,大雨沱滂。

师生言欢,恒久难忘。

东湖采菱,碧波荡桨。

棚船倾覆,五男落汤。

九资河畔,彩叶观赏。

人胜美景,靓影留芳。

磨山踏青,品兰闻香。

夏观荷粉,秋赏菊黄。

友情驿站,她来你往。

海外游子,纷纷返乡。

又起诗社,提升修养。

你吟我诵,文字激扬。

再组球队,羽场争强。

持之以恒,身健体康。

遍寻美味,选定芭夯。

百尝不厌,球队食堂。

师生情感,回味悠长。

同学情谊,宏开遐想。

暮然回首,登高远望。

满怀豪情,共迎夕阳。

结发夫妻一词起源于哪个朝代?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汉·苏武《诗四首》三结发夫妻解释结发,传统婚姻的习俗。一种象征夫妻结合的仪式。当夫妻成婚时,各取头上一根头发,合而作一结,男女双方结为夫妻。 结发:束发,甫成年必须束发。意即年轻时。年轻时结成的夫妻。指原配夫妻。古时汉族成年礼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15岁行笄礼,表示成年可婚嫁。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由来

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一 在浙南有关于“结发夫妻”有“束发托身”与“投丝慰情”的传统民俗。所谓“束发托身”就是原配夫妻择日完婚时,男方要送庚帖,女方要回庚贴。庚贴上写明姓名、出生日子时辰和完婚时间。女方回庚帖时,附上一束头发,用红头绳扎着,作为定情托身、以身相许之物,以示结发同心,百年好合。而“投丝慰情”则是结发之夫妻,男人溺水死亡,尸体寻找无着时,妻子得剪下一束头发,缚在石头上,投入出事的地方,借此慰藉结发之情。结发夫妻的习俗,相传这是古时有个皇帝登基时留下来的。

说是皇帝登基的头一夜,为担心胡子太短,无法入睡(古代男人是以胡须长短衡量人的学识的)。身边的娘娘聪明过人,她剪下自己的头发,仔细地接在皇帝的胡须上,一夜工夫,使皇帝的短胡子成了长胡子。次日皇帝登基时,手捋胡须,接受臣子朝拜。臣子惊叹皇帝一夜之间,胡须过脐,真乃“真龙天子”!娘娘剪发结皇帝的胡须成为结发夫妻的由来。

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二 中国古时候结婚时,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举行结婚仪式,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最后饮合卺酒,又称交杯酒。后来又发展成合鬓的仪式,即夫妻并坐,将两人一缕头束在一起,“结发夫妻” 一词由此而来。个人理解

在古代时候都会有成人礼,亦称"成丁礼","成年式"。旧时青年跨入成年阶段时举行的仪式。形式因民族不同而各具特点。表示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也称成丁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

中国古代汉族男子成年实行冠礼,女子成年实行的笄礼。古代成年先行冠礼,然后才行婚礼。在到达成婚年龄后,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会成婚,但是在成婚之前,他们其实没有任何相处的时间。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宗法制度下的包办和买卖婚姻,婚姻是男女双方家族的事情,婚姻的成立和解除由家长决定。在这种男子为中心的宗亲制度下,夫妻的关系是极不平等的,夫权至上,“夫者倡,妇者随”。双方父母商讨好,相约就会成婚,这个过程中,子女对自己婚姻没有决定权。

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

经过六个环节后,陌生男女成为相伴一生的人,这时候用彼此的青丝编结在一起,是对于未来美好的寓意,希望从成婚后,以后面对风雨,也可以不离不弃。

现在社会,不再是古代时候,我们可以自由恋爱,有时间去认真了解一个人,对于婚姻可以去做决定,更加是一夫一妻,然后成为结发夫妻后,我们也会更加有勇气一起走到老,相伴到老。对于“结发夫妻”这一词,一直感觉是美好,愿大家一直有一位佳人一起成为结发夫妻,相伴到老。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