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特点,山居秋暝律诗的对仗特点

天美资源网

律诗的特点,山居秋暝律诗的对仗特点?

《山居秋暝》是一首五言律诗。按照格律,五律中间两联对仗,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对仗)

律诗的特点,山居秋暝律诗的对仗特点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对仗)

对仗不仅表现为字、词上,句子结构上也必须对仗。为你详细分析如下:

1、

明月对清泉。它们都是偏正式复合名词,明亮的月亮、清澈的泉水。

松间照对石上流。松间,松树林间,表示地方,是动词“照”的状语;石上,石头上面,也表示地方,是动词“流”的状语。

它们都是主谓句,明朗的月亮在松树林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

读音:仄(可平)仄平平仄,平平仄(“石”在古代是入声字,仄声)仄平。

2、

竹喧对莲动。它们都是主谓式短语,竹子发出喧哗声,莲叶出现晃动。

归对下。归,回归;下,从上游回来。

浣女对渔舟。都是偏正式复合名词,洗衣服的少女、打鱼的小船。

它们都是倒装句(因果倒装),因为洗衣女回家触碰竹子发出响声,因为渔船回家触碰莲叶晃动。

读音:平(可仄)平平仄仄,仄(可平)仄仄平平。

唐代律诗有哪些特点?

1: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长于八句叫长律,也叫排律。 格律诗

2:各句字数相等。(五言或七言) 3:一韵到底,必需押平声韵。(a,押平声韵,近体诗不能押仄声韵。b,偶句必韵,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奇句不韵。c,七律以首句入韵为正格,不入韵为变格。五律以首句不入韵为正格,入韵为变格。) 4:中间两两对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四联中,指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一般情况下,颈联要求工对,颔联可以为宽对。首联和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不要四联全对仗。还有一种变体是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仗,这叫偷春格) 5:合乎平仄(即必须按律诗平仄格律)

长吉体诗的特点?

一是构思独特,用词悲冷凄苦,遣词上多用"苦、寒、冷、魂、鬼、血、冷、泣、腥、死、血"之类的字眼,营造悲冷的奇特氛围,给人“瑰诡"之感。如《秋来》: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全诗以"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构织了一幅凄凉悲痛的画面。这就是李贺诗特有的风格:诡谲凄异,读来令人胆颤悚然。

二是多用衰老和死亡意象,常借用怪诞、华美词汇,或运用神话传说,展现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如《天上谣》中的"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梦天》中的"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等。

三是多受乐府、楚辞影响,多写古体诗、乐府诗,选词炼句不落窠臼,注重"苦吟",长于"短"篇,借古喻今,以丰富的想象力锤炼语言,达到"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的效果。如《马诗》(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南园》(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钱塘湖春行律诗在对仗押韵方面的特点?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

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

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马诗是七言律诗吗?

不是。李贺的《马诗》有二十三首,都是五言绝句。如:

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

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